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窖乡水峪村
2018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传统村落修缮技术导则》,“求真”成为传统村落修缮时追求的一大原则。《导则》明确要求,在传统村落修缮时,不得影响历史风貌的展示,不得添加原历史环境没有的仿古建筑及构筑物,不应随意修建仿古街区等。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房山水峪村第一批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位于北京西南80公里处的南窖乡,距108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水峪古村建成于明清时期,一条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贯穿全村,村落成圆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水峪村有600间、10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水峪东村缓坡之上。其最具代表性建筑有杨家大院、瓮门、娘娘庙等。
1、水峪村地理位置图


2、水峪村全貌图





3、村旅游导图

一、历史沿革
1、水峪村有六百多年历史,这里曾是北京到山西的南岭古商道中的驿站。往东翻过猫耳山到周口店奔良乡进京,西去山西,南往涿州,骡马队翻山越岭,终日不断。



2、据说明末清初,最早来这里的是刘氏和臧氏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后杨姓和王姓人也来到水峪,现成为村里最大的两个姓氏。




3、先有大槐树,后有水峪村。这棵据说有600年的大槐树,它曾历经磨难,依然枝繁叶茂, 据说可以证明水峪先民移民过来定居后种下槐树以纪念家乡。





二、村落布局。一条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贯穿全村
1、水峪,就是走水的山谷,水峪村四面环山,平均海拔750多米,最高点为村东大房山的主峰猫耳山,海拔1307米。 村子被山谷分为东水峪和西水峪两部分,以前雨季,山洪会沿着中间山谷下来,70年代上游修建了工农兵水库。




2、村落的中心点就在长岭坨,站在南坡岭俯瞰东村,村落是太极八卦图形状。石砌圆台恰好是太极八卦圆中阴阳鱼的眼。东瓮门行至鸳鸯井所经的石板路是阴阳鱼的结合部,呈S形贯穿全村,而这长岭坨恰是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眼,也称乾位。







3、村落面南背北,北部远处有山梁,即中窖梁,在风水学里叫屏,当地人叫靠山。靠山前的孟港沟是后玄武的位置,南坡岭为村落的照山也叫望山,是前朱雀的位置右上方的山是左青龙的位置,左上方的小山是右白虎的位置,整个村落像头部重叠的两条鱼,一条鱼尾甩向东瓮桥方向,另一条甩向南岭古道方向。

三、村落风貌
1)古宅,水峪村有明清古宅100多套,600多间,形制上有三合院和四合院,随山就向,高低错落,用材因地制宜,石块垒墙,石板封顶,只少数大户才用得起青砖。



















2)古碾,村中各个角落分布128盘古碾,被誉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有石刻文字的5盘古碾。



















a、石碾由当地所产青石制作,碾盘碾砣花纹各异,当时水峪村作为西部进出京城的交通要道之一,粮食加工需求量很大,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石碾。

b、水峪现存最老的石碾是位于西瓮桥里面的道光18年古碾。
c、还有好几盘特别的古碾,碾盘有翻边,叫莲花座,除了可以压小麦玉米还可以用来榨油、磨豆浆,用今天的话说叫干湿两用。
d、2008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中国收藏之最证书。
 (3)古槐树:从戒台寺引种银杏古树古槐原有四棵,历经岁月只遗一株,已350岁高龄。传刚从山西迁移到此时种植,槐、怀谐音,寄托着村人对山西故土的怀念。

四、历史建筑
1)东西瓮门,水峪村依山而建,村路亦是水路,东水峪和西水峪分别建有两座瓮桥,桥下平日走人,行洪时走水。

东瓮桥修建于乾隆年间,翁桥正中有一石匾:上刻“宁水”二字,是村里人的美好心愿—拂水安洪保平安。

@翁桥正对巍峨耸立的“纱帽山”。传说,古时经过东村时,皆到翁桥前鞠躬曲膝蹲下向远处的纱帽山参拜,拜了纱帽山,发财又升迁,祈求好运和吉祥。

@瓮右原有一五道庙,已毁。五道庙反映水峪村传统的丧葬文化,为古人注销阳世户口之用。

(2)杨家大院


此院是水峪村最大的院落,乃乾隆年间由村民杨玉堂所建。杨玉堂与其父经营煤矿成为巨富,雇匠人三十余名,历经三载建成此气势恢弘的学坊院。

 从门前牌上得知,此院有四进,房屋三十六间,左右对称,因形似古箫,箫发商音,故又称箫商院。






 北方四合院在建筑结构上有一整套规矩,院门两侧这种叫硬山墙,墙的下半部分叫下碱,下碱前面这块石板叫角柱石,讲究的人家在角柱石上会雕有寿桃和石榴。

@此院阴阳五行设计,门楼高耸。

@这对门鼓“鱼化龙”守门,标志着主人希望后代传承,发扬家训,杨家大院又叫“学坊院”,猜测此院可能曾办过学堂私塾而得名。2014年门鼓被盗,从白洋淀追回,自此给这些精美砖雕装上了铁护网。

@院门楼内壁和山墙前脸有各种石刻砖雕,梅兰竹菊,五福临门,隶字花卉,精巧别致。

(3)王家大院,是独特民间艺术-水峪岩画的发源地。


@当地盛产平坦如纸的青石板,当地人称水泉陂青石板,工匠建筑房屋时,为装饰门庭,就在青石板上作画,安装在门楼或墙体上,形成了艺术水峪岩画。后因朝代变迁,岩画大多被拆除或损坏,而王家大院的门楼上,至今保留着三幅岩画是水峪岩画幸存的真迹。因此这成了水峪岩画的发源地。


@水峪岩画是古建筑不可分的独特绘画。

(4)娘娘庙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建于康熙年间,供奉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娘娘,旁有大轿,多个童俑立于两侧。据说,有一百余斤铁钟,现藏于北京大钟寺,

@庙前古银杏树根深叶茂,娘娘庙是祈求子女平安健康之所。

5)鸳鸯井和雌雄槽 临近村边,石墙下有两口井,一圆一方,井旁有两个石槽,一短一长,墙上有字,乃鸳鸯井雌雄槽。

此井建于雍正年间,那年大旱,河流干涸,村民四处找水,在此处发现山泉,建成此井,井口两个,实为一井,井旁凿石槽是供村民洗菜使用,后来村民还在井旁建起了龙王庙。



  南岭之上有一古商道,长逾百里,在国道开通之前,商贾云集,是西南方向进京的必经之路,井处于水峪村口,古道之旁,必是商家歇脚纳凉,饮马打尖之所。


(6)街屋

@村口的街屋分南北两个大院,分属王青王臣两兄弟,南院大门保存相对完整,形制上类似于金柱大门,体现出当年主人的地位,门口角柱石上刻着“居仁”和“由義”,出自《孟子.尽心》,王家祖上曾中过秀才,把孟子教诲镌刻于自家门庭,其意是要求子孙后代把良好的道德风范不断传承下去。





7)仓桑古道

  








5、民俗民风

古中幡,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乐年间,盛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村里精通中幡的老艺人组建了30人的中幡队,耍幡祈雨纳福,中幡又分大幡小幡,大幡重50斤,小幡重30斤。女子中幡队更有特色,目前中幡被列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国庆60周年演出。







  1、拐杖老人。水峪人知书达理,淳朴好客,这位王庆月老人,常年为本村老人和来旅游的老年人义务制作拐杖,现在全村的老人都用上他送的拐杖600多根了,这是什么木,花椒木,冬天不凉手。



2、石板人家。一位地方是文艺诗者,几十年不断的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古村 赏红叶,在南窖水峪体验四古文化
北京 2020-11 水峪村的古村落
第十八届端午诗会全国诗词大赛获奖公告
房山转山----十渡、红井路、水峪
古村落——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多图)
红叶古镇、水库奇观……这里承包了京郊的整个秋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