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山村与察关村

 夜宿清华镇。早早起来往婺源北线进发。

婺源之所以美,就是山青水秀树婀娜,我又开始开开停停模式了。


板凳桥可谓是婺源的一大亮点,简单直接,随便往哪一放,美景就出来了...




这些就是传说中的扶风弱柳了吧




水色山光,美景如画


还有婺源春天的永恒主角--油菜花


印象中这是沱口村附近,几套联排徽式大宅,气派十足






主人家还没起床呢。照几张门罩






路边还能看到这样的牌坊门,四柱三间五楼,估计里面应该是宗祠。




紧锁的大门让我只好把注意力放在门罩砖雕上








这张图看出什么了?原来,这貌似很不起眼的白灰下面,竟然是精美异常的砖雕图案。这也是老百姓在特殊时期不得已采取的非常手段,令人唏嘘。清理出来这个牌坊门绝对是杠杠的。


博风板有美丽花鸟彩绘


羊和鹿砖雕


屋脊翘角的鳌鱼造型栩栩如生


从清华镇出来开了十二三公里,就到达浙源乡凤山村。

凤山村,是婺源县浙源乡政府所在地,该村历史悠久,建村至今已有1100余年。凤山村是一个查姓聚居的村子,全村2000余人绝大部分为姓查,已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查姓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了,毕竟是一个小姓,全国查姓人口加起来不足七十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三省。婺源的查姓,本来应该归入安徽的。安徽泾县的查济古村,可能是查姓人最集中的地方了吧,印象中应该有万人。说起查姓名人,大家可能都是一头雾水。但是我要是问您听过金庸这个名字吗,相信您一定不会陌生了,那好吧,这里就是金庸的祖居地。

金庸,本名査良镛,浙江海宁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海宁查氏先祖查喻,正是凤山查氏十七世祖。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因避兵乱,查喻从江西婺源迁居至海宁袁花,以儒为业耕读传家,在此开枝散叶,并不断兴旺发达起来,海宁查氏可谓科甲鼎盛、颇负时望,以“名臣”和“文苑”著称,卓有成就并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表兄,也是查姓后人,据此说来徐志摩的母亲应该姓查了。

始居婺源的查氏,是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之弟查文徵(,音zhǐ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5”;也是的繁体字)。查氏建居凤山后,族人尊崇迁婺始祖查文徵创“山房道院,立下“教诲尔子,以毂似之的重教祖训,十分崇尚读书。自查喻迁居后,婺源查氏发展缓慢,当官者不多,一直默默无闻。但其后裔崇尚文风,多数从商,在商界十分活跃,一直是徽商中一支重要力量,故查氏后裔旅居海外侨胞众多。也因从商多且多有成就,凤山村历来富庶,很多在外经商者赚了钱都会回家乡兴建房屋、光宗耀祖,所以村内尚保存有不少明清房屋建筑。


这就是凤山村给我的第一印象,难怪被称为风水宝地啊。村子处在山峦之间的狭长平原地带,中间有小河流过,后面峰峦叠翠,景致迷人。村口傲然矗立的这座宝塔更是我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凤山龙天塔,矗立于凤山村头小溪旁。该塔始建于宋,后毁,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8)重建。相传当时凤山多火灾,村人恐慌,为此,村中派出德高望重族长到高湖山求问于高僧(古徽州有名的藏经讲学之地)。高僧仔细察看了全村地形地貌,建议在村口修建宝塔。根据龙的水性和龙凤呈祥之意,将宝塔称为“龙天宝塔,将村子更名为“凤山村”。为楼阁式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30余米

凤山龙天宝塔现为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婺源境内唯一的一座古塔。




顶部为铁质塔刹,上端有相轮和宝瓶。

塔基座为石砌,底层开一拱券门,有四级青石台阶可上。可惜没开放。


层层出檐,逐层收分。



出檐部分细节。戗角处下方挂有铁铃。








龙天塔周边是一片平地,没有乱搭乱建,才得以保存如此胜景,点个赞!

这片是新村了。


塔边河道中建有小水坝,上有碇步桥。


开到凤山村中心的石拱桥上看到的两岸美景。

是不是也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呢





到河另一边继续欣赏龙天塔





村子中心的石拱桥

下游处景观。真正的美就是360度无死角啊

板凳桥通向“查记酒坊”。

驱车往乡政府。
乡政府边上,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凤山村查氏宗祠。可惜没开放,俺只能在外面跳。

查氏宗祠,又称孝义祠,是由时任徽州知府题名,始建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查氏宗祠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地面铺以青石,进深33.9米,面阔22.2米,现存享堂、后天井、寝堂等三部分,占地750余平方米。现在看到的这个五凤门楼仪门是查氏族人2016年重新修建的,虽然工艺各方面看起来不能与以前的古建相比,但宗祠总算是结构完整了。


网上找来的享堂图片。




俗话说,凤山村有三样宝:鱼塘、古塔、西门井。古塔就是之前看过的龙天宝塔。鱼塘也在乡政府大院内,可惜当时我并不知晓,错过了。有介绍说,鱼塘用大片清石板雕砌而成,鱼塘边有棵千年桂花树,树粗枝茂,花香四溢,神奇的是朝鱼塘一边开黄色桂花,另一开白色桂花,属金银树。后人便于观鱼赏月,在鱼塘边建有观鱼台,观鱼台走廊用13片帘门与前堂相隔。帘门雕刻细致,古色古香,每片帘门的雕刻人物图案都是出自《三国演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网上找来的鱼塘照片。


没有进去凤山村里看,原因很简单:一是时间;二就是但凡没开发的村落,古建保护都不行,人家也不给你看啊...
继续前行,往虹关村。
一路田园一路歌...









忽然看到路边有一丛茂盛的樟树,下有小廊桥。

以前看知名自驾驴友“风景在路上”的帖子里有介绍过,这里是由一家古祠堂改成的小学,这个村子叫十堡村,也是虹关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这些古樟树也有好几百年了


没进去。网上找来两张照片稍微介绍一下。
十堡村小学。现在应该有新建的了。河边的石板路就是徽饶古道。

小廊桥名叫“麟济桥”。这也可算是水口吧。

继续田园风光。




前面不远,路边出现一棵巨大的古樟,旁边有一破旧的房屋,马上停车看个究竟。




水口林木茂盛




林木掩映之中,有一座造型古朴的石拱桥。




桥头房屋的拱券门额书“钥锁南关”。


靠南边较大的这间屋原来就是文昌阁,村中孩子读书的地方


靠北边这间叫“祭酒厅”。





祭酒厅墙壁上有文字介绍,刚才看到的桥原来叫“祭酒桥”,这段文字就是说桥名的来历了。

介绍是这么说的:本里高祖十三世,本德公,行十二,字叔义,宋绍兴年间,举春秋明以及第,三任金华太守,后称疾不仕归里,庆元已犯年建亭七间,造村末水口大桥,号“祭酒桥。还是没弄明白,跟酒有什么关系?


古樟枝繁叶茂,树龄达820年,老当益壮啊

另一边拱券门额书“文光北斗”。

小溪也能美成这样,无语啊



原来这才是正宗的察关村水口。这里是出水口,同样筑有小水坝。加上桥、阁和古树林,也是一个典型的徽州水口营造实例。比较特别的是水坝的这些岩石看起来是天然的,好像原来就在这里的一样。





上桥了。回头看祭酒厅出桥的石门上有“拱秀”二字,桥面由青石板铺就。



桥上看风景。不远处的梦幻小村就是察关村,属于虹关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从这里进入直到岭脚村,浙源乡境内以詹姓为主。查姓与詹姓,也是浙源乡两大主要姓氏。

一步一顾皆风景,山光水影都入画

这边是水去的方向





站在桥上,几乎没看出有桥。很大部分的原因也在于此桥没有栏杆,如此就跟普通古驿道无异了。说起来,这座桥还有一个名字叫“寡妇桥”。相传,此桥始建于南宋中叶,距今已有800多年。后因年久损毁,村中一寡妇四方募钱,捐资照原样复建。桥上本有石栏,后村人念其功德,特将石栏拆去,取无栏(男)之意。故该桥又得名“寡妇桥。却也因为此名,时至今日,村人每逢婚嫁喜事,必不行经此桥,不惜绕道远行,以避“寡妇”之讳。

桥边有徽饶古驿道

从上游处欣赏











往下游而去。


没错了,要的就是这个范!

大家看到什么了?原来,有传祭酒桥这一单拱桥是非常规整的半圆,与倒影刚好可以形成一个100%的圆形!这个我看就不必太较真了,确实很圆,而且的确很美,足矣!








欢迎进入老生常谈时刻。

网上的一张图片。有诗云:路到桥头自然直,有桥必有阿牛哥。



您还真别笑,在水口文昌阁那真的张贴有村民联系电话,需要阿牛做模特的可以约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浙源乡与虹关村的画意诗情(婺源雨雾行之六)
行走婺源:寻找一座消失的世界
2019年赣皖游《四》
婺源春色
婺源察关有座桥,村民逢婚嫁喜事忌讳行经此桥,摄影人却把它当宝
婺源的古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