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豫·登封:嵩阳书院--汉柏碑碣石刻荫书院!

嵩阳书院的芳华绝代在一千年前的大宋。那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这种自上而下的崇文风气其基石在四大书院,而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翘楚。不过嵩阳书院的前身有点复杂,曾是北魏时期佛教道场嵩阳寺,曾是隋大业年间道教场所嵩阳观,曾是唐弘道年间的行宫“奉天宫”。到了五代周时,功能转变为太乙书院;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才成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这种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功用一直到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嵩阳书院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氏兄弟、吕海、李纲、范纯仁、朱熹等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书院毁于明末兵火,此后一崛不振。破败的嵩阳书院成了时下读书人心中的痛。天降大任于耿介也!这位生于明朝天启年间被学界人称嵩阳先生的登封城关人士,少年立志发愿振兴书院。由举人到进士,官拜河南按察使,心中牢记初心,于不惑之年辞官归里,主持嵩阳书院。为了重振书院,游学游说,出资筹资。先自己为学院捐地三百多亩,又募得土地一千五百多亩;说服河南巡抚王日藻捐建了两层的藏书楼;说动河南学道林尧英捐建了讲堂。不久后,建先圣殿,建道统祠,终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嵩阳书院!其人可敬,其迹可昭日月!

嵩阳书院目前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中轴线上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两侧配房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西院还有敬义斋等。嵩阳书院内碑碣石刻众多。有《大唐碑》、《伦统碑》、北宋黄庭坚的《诗碑》、明代的《四箴碑》及《汉封将军柏图碑》和《石刻登封县图碑》等。

东魏伦统碑在书院大门东侧。

《伦统碑》是嵩阳书院的前前身嵩阳寺遗存。碑阴朝外竖立碑亭中。碑阴上镌刻12排坐佛,共有94尊,每尊佛像旁边,都有名号对应。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李治欲封禅中岳嵩山,在嵩阳寺附近建奉天宫。这通《嵩阳寺伦统碑》被移到几公里外的会善寺内。2005年,才移回现在位置。 

↓伦统碑碑阳磨损严重

碑身下部有题刻。


↓从仰止坊门至书院大门,这一路两侧各有四通碑刻,大都字迹湮灭无法辨识内容。这是位于东侧树荫下的《卫汉柏记》碑。 

↓西侧的两方《宸翰》碑

这两张图片鱼反复查找,很遗憾,无法确定是哪位帝王留下的墨宝。

嵩阳书院的至宝《大唐碑》原来的位置在书院大门外西约十米处。原址有1985年登封人民政府立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之颂碑旧址》碑。1984年时,文管部门把这通碑往东北方向移动了15米,移到离嵩阳书院大门更近些位置。《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之颂碑》碑高9.02米,重80吨,碑体顶部的碑帽有11吨。同年修补了明代隆庆年间被雷劈去了一部分碑帽,并新砌了台座。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之颂碑》碑文1078字,由被世人称作奸相的李林甫撰文,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 

就这通盛世之碑,为李林甫赢来的骂名不断。

   这些唾骂声被镌刻在大唐碑的碑阴碑侧
 有不下于三十篇之多。这也许是李林甫始料未及的。 
 然而,他当政期间,专权禁声、排斥贤才,重用胡将安禄山,这些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推进剂。纵然文笔如椽粲然生辉,也注定要背负骂名千载!
清晰的碑帽修补部分。




 






↓素朴的嵩阳书院大门。



廓落的书院内碑碣林立。

著名的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登封县地图》碑。一石刻尽嵩山名胜分布及地区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名称,位置准确。 

↓康熙十二年《重建嵩阳书院记》
中国的书院建筑包括功能性空间:大门、门厅、讲堂、斋舍、食堂、藏书楼和非功能性空间:泮池、泮桥、碑、先贤祠等。按理说大凡学府,讲堂应该是最重要、最能体现书院价值的空间。但是,中国的书院恰好相反。书院中轴线上的祭祀性建筑,占据了书院中最大空间和最大体量。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其背后暗含着更深刻的文化原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先圣殿内祀孔子及四配

↓小巧的讲堂及讲堂外四方明代的“四箴碑” 
↓灿若星辰的宋儒讲师名录
↓嘉靖五十六年《四箴碑》之一。

   ↓讲堂之后为泮池。

泮池北为道统祠,祠内有祀周公、大禹和尧帝。
↓藏书楼

 ↓藏书楼原为存放儒家经典的书房。一层现辟为展厅,二楼荒置。

↓东西两侧有配房。
↓明代死去的汉柏“三将军”遗骸。
↓西碑廊在月门内。

↓西碑廊内碑刻约有二十多方。嵩阳先生耿介墓碑。 

耿介,字介石,登封人。顺治九年进士,翰林院检讨。出为福建巡海道,筑石城以防盗。康熙元年,转江西湖东道,因改官制,除直隶大名道。丁母忧,服除不出。笃志躬行,兴复嵩阳书院。二十五年,尚书汤斌疏荐介践履笃实,冰蘖自矢,召为少詹事。会斌被劾,介引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诈疾,并劾斌不当荐介。寻予假归,卒。所著有《中州道学编》、《性学要旨》、《孝经易知》、《理学正宗》,大旨以朱子为宗。(摘自360文档)

碑廊中有关汉柏的碑刻不少。
 乾隆帝于庚午岁即乾隆十五年(1750年),曾中岳嵩山书院,见书院汉柏曾御笔画《嵩阳汉柏图》。并题识:“我曾快读杜甫诗,千秋绝作叹莫比。嵩阳今见汉时柏,学步吟懐不能已。久与公孙并得名,颍川嵩岳近尺咫。颍川马鬛尚存无,嵩岳龙身犹故尔。世人安得如汝寿,休论二在一已毁。是时雨後凉飙起,浏莅卉歙声盈耳。金幢玉节舞其翩,瑞鳯祥鸾集爰止。栢下平铺金粟纸,写形要欲写其理。浮邱伯,周王子,风雨晦暝翱翔是。倘更逢之亦图彼。巡豫过嵩阳书院,有汉柏二株,古干高枝,干霄蔽日,予盘桓久之,图其大者一本以归。因并系是篇於右。乾隆庚午孟冬朔日御识。





↓黄庭坚诗碑

仔细看看!





威武的汉柏“二将军”。二将军身高21米,腰围12.1米的,树心已经腐烂空朽,活着的树皮也只占总树干的11.5%。记得观柏时,有位书院工作人员对鱼说:你站在这里看,二将军柏上有三位菩萨。访友们,你看到吗?

 1958年,曾有位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

 ↓大将军尊荣

据史书记载,北宋时期三株柏树并不在书院里面,是明代的登封知县侯泰重修书院,把三株古树圈了进去。 

  ↓明代进士刘余佑《题汉封三柏》石碑。

↓东碑廊外,御碑亭附近有十余通碑碣石刻。





↓“大宋開寳X岁次庚X……经幢


↓“大唐仪凤元年……”经幢









↓北宋元符己卯年幢状碑

↓康熙四十二年柱状封诰碑

↓御碑亭,亭内有乾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游嵩阳书院时的题诗碑。

 这是一首被广为引用的诗句,凡介绍嵩阳书院必用之。


↓东碑廊











↓康有为题刻





书院大门北侧也有碑刻。
↓“乾隆五年岁次庚申”《书院断产碑

↓1989年立书院重修碑。

嵩山远卧

欢迎来访,顺致冬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嵩山之嵩阳书院
宋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
【孔庙】河南嵩阳先圣殿:耿介创建,书院一体
嵩阳书院,高山仰止
约了二十年的旅行(五)——走进“天地之中”的千年书院
郑州登封嵩阳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