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汉肃孝帝睿陵(刘知远墓)

      刘知远(895年-948年),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刘暠,刘知远早年追随石敬瑭,曾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协助石敬瑭将后唐愍帝李从厚所有随从全部杀死,并把愍帝李从厚囚禁起来,后被李从珂所杀,后晋的建立与刘知远对石敬瑭帮助功不可没。辽大同元年(公元947年)辽灭后晋,各地藩镇因为实力弱小,都不敢不去朝见耶律德光,刘知远也只能派特使前往上表契丹祝贺,而虚以应付,同时固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备战,扩充军队,壮大实力。公元948年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是为后汉高祖,但建国后并没有改晋国号,只是将少帝石重贵的年号“开运”改回高祖石敬瑭的“天福”,续称今年为天福十二年,建立了后汉政权。刘知远称帝后,开始号令天下,随各地节度使们一起动手反抗辽朝,辽太宗耶律德光因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四处打击契丹,而在中原无法统治只能选择北归,刘知远见中原无主,便自称东汉明帝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更名刘暠,更乘虚挥兵攻入大梁(今河南开封),再以对州为东京,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后汉),
     放眼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公元907-公元960年)共53年,而后唐、后晋、后汉建立者都是河东沙陀族武人,被称为“沙陀三朝”,再加上后周、全部都是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前一个王朝的臣子,并且都是以谋反登基称帝。放眼五代至宋难得有一个皇帝得来的权力合法化,全部都是叛主杀主用尽诡计以武力弑主明抢的皇帝,连最基本的遮羞布都不需要了,哪怕逼迫上一代皇帝禅位的过程都不走了。在五代的开国皇帝中,尤以后汉高祖刘知远最为昏聩无道,残忍嗜杀,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乱世奸雄。但是刘知远在对待辽朝的态度上和行动上还是很有节气的,耶律德光派大将伟王领兵进入雁门关,意图占领河东。刘知远在忻口大破伟王,又在朔州阳武关再破契丹。登基后,刘知远颁布了诏令,将境内契丹人全部处死,从而获得了后晋旧臣的人心,文臣武将纷纷归降,这样举措反而被后人所承认,给与比较好的评价。 公元948年(乾佑元年)正月,刘知远因病驾崩,时年54岁,后汉一朝历刘知远、刘承佑(后汉隐帝)二帝,只存4年,为五代十国期间最短命的王朝。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
      车行连霍高速,在洛阳转宁洛高速,最后在盐洛高速河南禹州市苌庄下高速就来到苌庄镇,向西拐进智远大道继续顺着路向西北方向到达柏村,不要进村继续向前大概一公里就到刘知远墓。墓在路北,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柏村导航到柏村后坡,刚好在道路北拐前200米的村道旁就是文保碑,车可以停在村口(石人石马村),村子叫什么名字当时并没有问,回家百度等地图也没有标注,估计是一个更小级别的村庄,有大概几十户人家,百度地图标注的有刘知远墓位置,倒是方便了许多。百度地图平时这样的位置标注并不准确,但是这一次还可以,基本符合位置。
     睿陵封土以东路边立省级文保碑一通,中间正文繁体隶书;“刘智远墓”四个字,其中的(知)错写成(智)应该为笔误,上首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下首三行是河南省政府,禹州政府及1963年所立文保碑铭。从文保碑后越过一片耕地就是一片树林,围的睿陵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选择一处树木间隙较大的地方面向陵丘直闯过去,树林间都是蜘蛛网,虽然不停的用木棍敲打,但是还是不断的挂到脸上和嘴里,相当难受,也只能坚持向前,只要肯付出,陵丘也就被我走到了跟前。
     睿陵现墓冢为覆碗状,高约6-7米,我自东向北开始观察陵丘情况,东侧全部种满树木,并无其它异常,在西侧是个台阶,地势明显向西凹下去了不少,应该是雨水冲刷形成的沟渠,并且有明显的盗挖痕迹,村民为了平整土地,就用从坟墓里挖出的石头切成了挡墙,平整了土地,减少了水土的流失,最近不久又在西侧大动土方,把陵丘挖去不少,当然明显看出是为了修建陵丘,也有可能是要给睿陵修建保护墙,当然平整过的土地上依然种植庄稼,我不反对村民在陵墓附近种地,但是要是为了种地而去挖掘封土,那我就要大声呼吁,不能这样蛮干,更不能破坏封土原貌,即使是保护性得挖掘封土我也持反对意见。
     封土西南侧附近都是挖掘出来的石料,我也仔细观察了附近的石料,用于建设陵墓的石头分两种,一种是质地较软的石料,应该是夹层岩,主要用于石像生雕刻的用料,另一种就是石灰岩,较硬,主要用着建材使用。也有不少应该是本地石料,体积较小,不能作为建材使用,村民就用其混杂在陵墓出土的石材中做了遮挡水土防护的梯田。石料上面开凿痕迹明显,更有不少上面带有花纹,整体来说完整的石料不多,大都被砸,但是保留下来的石料边角整齐,显然当时是花过一番功夫的。
     在陵墓封土南侧偏西,堆放有不少才挖掘出来的石料,都是经过人工打磨凿刻过的石料,当然也都是一些被砸过的碎块,在偏西角有明显被盗挖过的痕迹,估计是早期盗墓贼直接挖的,不同现在盗墓多为打洞爆破挤压形成盗洞,应该是早期揭顶式直接挖开陵墓封土进入墓室盗墓。现在这些石料应该为近期推土所挖出,也许文物价值不高,文管部门就把这些新挖出的石构件集中放置到了一起,以利保护,期间夹杂不少新近出土的砖瓦胡乱堆放在一起,随手捡起一块砖来,以石磕之,声音洪亮,可以断定烧制的砖瓦质量不错。
     睿陵神道长约80米,宽约40米,从封土向南是睿陵神道,早期自南向北一次排列着各类翁仲石兽等陵前仪仗物品,目前都已经被挖改成耕地。据说建国初期,神道实物和它的总格局虽有损坏,但是大体尚未受到大的破坏,仍保持着帝陵的宏伟气势。神道因修建工程相对中间较低,随着水土流失形成沟壑,1966年平整土地时,神道石刻基本全部被砸,用于修建陵墓神道被冲毁的土地,现修建有三条比较大的防水石墙,以便拦截水土流失,而使用的建筑石料有相当大一部分就是陵墓神道翁仲和建筑材料,目前睿陵仅剩两尊比较完整石狮得以幸免被砸,石狮现存河南省禹州市文管所内(我未见石刻)。
     顺着地里走到路南就是东西走向的智远大道,其实来时不应该先去北侧那个无名村看文保碑,如果从南去看陵墓封土更容易一些,顺着神道走到路上并不远,刚好就是早期神道所在的位置,但是地里已经很难寻揽到任何睿陵遗迹,道路下方是用石块切成的路基,有大约一米多高,仔细观察,并未发现陵前石刻残件,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辛勤劳作,我只能跑去找个年纪较大的老哥聊天,老哥比较健谈,看的出在本地还算是比较有学识的一位知识村民。 
     聊得兴起,也就什么话都说,我仔细询问了刘知远墓的一些情况,附近的村民也跑来加入我们的聊天队伍,甚至连过路的三轮车司机路过也跑下来看热闹(最后得知三轮车司机就是文管员)。其中一个村民非拉着我去他家地里,也就是睿陵西门所在地的位置,他告诉我他家地里就埋着一只石狮,我远远看着西门那个不大的土堆,上方长着一颗大树,分析应该是早期的西阙门,为了便于耕种就连同一尊狮子一起埋入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挖地所翻出的石块等杂物也就堆放在哪里,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个小山包。我问他能挖出来看看吗?他说可以就是太深不好挖。当然村民说话水分很大的,既然不能挖,在说我一个走陵的去鼓动村民挖遗址显然是不合法的,我也就婉言谢绝。为了不给自己摊上不必要的麻烦,最后我还是强忍着没有过去查看,当时要是不说挖的话,我非去看看不可。 
     有了村民的帮助,找起东西就更加事半功倍,我首先按着村民指点来到第二个石墙上面,在一堆荒草丛中把那个半边石狮子巴拉出来,狮子不大,因为石材的原因,狮子被一劈为二,其中大半块现在已经不知去向,小块卧在地里。这个石狮来时我曾经在其他陵友的文章里见过照片,应该就是这一个狮子,狮子附近也形成了自然的垃圾堆放山包,在杂草和垃圾下还有几块长方形的石条,其中一块最大的石条被砸成了几段,按原样子趟在地里,显然被砸时间没有几年。
      村民看我找的辛苦,拿了个锄头过来,直接把我带着绕到下面的地里,在一个不大的土堆下几下就巴拉出一个马头来,告诉我这个马头比较完好,说早期挖地挖出来的,村民都是在自己家的地畔边自然形成一个杂物地,把地里挖出的石头和杂物堆放在一起,以免影响种地,我也用手乱挖,但是都是一些被砸过的石块,已经很难看出是什么石刻的部件了。马头不大,但是仗马装饰宽厚,马上鬃毛清晰,雕刻比较大气粗糙,同唐朝仗马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相比明清仗马要圆润自然很多,如果不被破坏,都是些难得的艺术珍品。
     从第二个石墙向上看,大约石墙高在3米以上,大多都是用神道翁仲砸成碎块修建了防护墙,其中几尊翁仲最为突出,但是都是脚向外而身子向内切在墙里,石人直径大约八十多公分,这样判断石刻应该比真人要略大,当时石刻边沿并不见脚的刻画,也说明当时的翁仲着锦袍,为文官造像,形制倒是趋向北宋,但是石刻圆润不改唐朝石刻形制。从石墙的缝隙间向内看,翁仲线条流畅,刻画则不够细致,衣袍边沿简练,没有过多装饰。这样就比唐朝石刻少了许多变化,显然更近实用性,随后的宋陵石刻就更加简练了。
     村民见我没完没了的看,自己都无聊的不陪我了,我道了谢,自己就一个一个石墙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石刻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道石墙中,其它地方就只是一些零星的构件,有的石墙上根本没有陵墓上的建筑构件,刚才我看见的基本都是文臣,帝陵两侧一般都是左武将,右文臣,但是这里的武将去那里了?我当然并不死心,把以南差不多1里内的石墙都进行了观察,确实在也寻找不见方才罢休。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两侧摆放的都是文臣,当然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是概率太小了。何况刘知远是个马上得天下的主,难道不喜欢武将?只是我没有找见而已,或者石刻就切在石墙内,只是被砸的太碎,无法辨认。
     几堵石墙中倒是有一块花纹比较特殊的构建,虽然被砸严重,但是依然可以判断是山,河,云纹中的水纹,一般这种石刻大多应用在浮雕或者大型圆雕作为石刻支撑的作用,也说明了睿陵是有着大型雕刻的,或者浮雕作品,比如唐朝的鸵鸟,宋朝的瑞兽屏风等下方都带有山水花纹,可惜这么珍贵的文物尽依然全部被毁,五代十国中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陵墓基本都没有石刻保存下来,而后汉刘知远墓是唯一保存有大量石刻的帝陵,这对研究五代艺术相当重要,目前虽然石刻大多被砸,但是也应该把被砸的石刻碎块整理起来,进行修复,必定五代就有五个开国皇帝,也就留下了这一点积蓄,如果在被耗尽,以后就更难弄清楚这一时期的陵墓石刻规制了。

备注;一,有说刘知远也读刘智远  二,刘知远墓北侧村子叫石人石马村(如果有那位朋友知道情况请告诉我,以方便后人走陵)
提示; 大家平时有什么问题可以加QQ群,西安自驾游(AA群)群号;120138040   西安户外群(AA群)  122747395 微信号;xianluguo  微信公众号;西安路过 咨询,我知道的都会尽量告诉大家,      户外有风险 出行须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令人震惊 南京二十多处南朝古墓为何神秘失踪(2)
村民意外发现墓道 专家推测地宫有文物500吨
霍去病之墓开神道石刻先河,“马踏匈奴”犹使胡尘千里惊
北宋皇陵
中国·林州 文物鉴赏——北宋武官石像生
1995年南京,二十多座南朝古墓神秘失踪?怕是被拿去铺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