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行评议要明确“由谁评”“如何评”

张学炬

岁末年初,不少单位拉开了职称评审大幕,各高校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盘点。不管是评职称、发论文,还是选拔人才、评估学科……如今,众多评价都绕不开四个字——“同行评议”。当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达成共识,这项评价机制更是被寄予了“学术守门人”的厚望。但不少学生、学者却对同行评议制度的进一步推行持不同意见,有人忧虑在现有学术生态下,同行评议会演变为学术权威的“一言堂”,还有人担心“清理了'唯论文’,迎来了'唯关系’”。(1月12日 光明日报)

同行评审不仅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小学校职称评审的一种模式。工作干得好不好,学术能力强不强,不应该由个人说了算,应由同行专家定性。但是,同行众多,头戴光环的也不乏其人。为此,明确哪些同行能担此重任,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是确保同行评审科学公正的关键。

中小学的同行评议基本都采用教师投票的方式,票多者就是参与评定的“同行”。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客观公正,但并非没有缺陷。票多的“同行”,大多都是人缘较好的教师,被选出的专家未必是真专家。另外,这些“同行”都是体系中人,要接受学校的领导,而评定组组长又多由学校一把手担任,在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受领导指示的影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弥补“同行评审”的漏洞,保证评审结果客观、公平、公正,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同行”不能是本单位的同行。本单位的同行有人情因素在,还有来自学校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可由区域主管部门选出专门的评定专家,组成人才库,学校进行评选活动前,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参与评审的同行。

要敲定评价标准。评定标准不能“一刀切”,各单位要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评价标准。哪些指标可以作为教师评价标准,哪些应当去除,不能由领导说了算,要交给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出评价标准的最大“同心圆”。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评价的流程是否科学,标准是否全面,评价能否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进行,主管部门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派人全程参与,以保障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评价模式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评价改革要做得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最大程度地保障评价的科学性。

(作者张学炬,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编南阳教师南阳老师评职称
“唯论文”为何国外少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人社部: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
“指挥棒”转向,高校教师怎么看
“迟来的认可” 唤醒职称评审变革
[首藏作品](5671)破“五唯”后,怎么评价高校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