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集体建设要注重培养个体的好习惯

一、学生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教育

人总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为人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个人的发是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集体的。同样,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教育的形式进行的,学生要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成长,离不开他所在集体。井底之蛙之所以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是因为它脱离了集体,把自己至于与世隔绝的境地;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之所以倒台,很大原因来自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之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相反,新中国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倡导与指引下,敞开国门,改革开放,在西方思想汹涌袭来之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班有一个妈妈是朝鲜人的女孩,小的时候,妈妈和周围人语言还不太通,母女二人整天只在家待着,爸爸又经常外出打工,造成了她内向的性格,她在学校总不太和同学们说话,上课也从不发言。第一次她在课堂上自动举手,并大声回答了问题,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她,一两秒后,又送给她热烈的掌声。她一本正经地坐下了,身体挺得直直的。从她那发光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心里是多么欢喜。下课了,另一个孩子问我:“老师,甄美说话真好玩儿!”后来,只要她说话大点声,或是上课举手发言了,同学们都会自觉地给她送去掌声,还有的同学请我奖她两个奖贴(奖贴是用来奖励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的,是十分“珍贵”的)。渐渐的,甄美开始敢于发言,也爱与同学们说话了。有一次放学,妈妈正要领她走,她便主动和我说:“再见。”妈妈惊讶地说:“甄美,进步真大呀,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表现!”

后来,我和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孩家长交流时得知,她的孩子有一天回家和她说:“现在,我班甄美说话声音都比我大了。”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男孩明显比以往积极主动了,而且学习进步很大。

所以,学生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在集体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能有进步的愿望,才能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茁壮地成长。

二、好习惯是学生素质的直接反映,是集体向上的标志,

拿破仑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事实也证明,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往往要比教给他一个知识更重要。

有一次,我从我们学校幼儿中班的窗前经过,看到孩子们正在认认真真地画画,教室内鸦雀无声,此时教室里并没有老师;一个早晨,老师还没有来,四个孩子握着比他们还高的拖布在教室里拖地,从一边拖往另一边,这些5、6岁的孩子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原来,他们班的班主任高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走路成行,说话礼貌,吃饭不语、热爱劳动等等。高老师告诉我说: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学习才会进步,班主任管理起来才得心应手。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身兼数职,不仅是校长、两个班的班主任,还一直担任一线语文教学工作。他管理班级的法宝就是高效的班纪班规,自觉遵守班纪班规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习惯,他培养学生写日记、口头表达、读课外书等学习习惯,也培养学生绘画、长跑的习惯,他不在,学生干部替他参加会议,自行管理班级。总之,他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使他的班级有很高升学率。其中,他的8名40分以下的差生,在5个学期内,平均每人完成了44万字的语文练习,18万字的日记,读了21000页的课外书。升学考试时, 8名差生都达到高中、职高录取分数成绩,连入学语文只有24分的差生,毕业考试时语文成绩达到了72.5分,升入了高中。

所以我认为,好习惯让人不断向上,素质不断提高;习惯也保证一个集体不断向上。

三、班集体建设要注重培养个体好习惯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抓起,那么,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根据几年来探索,我觉得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培养: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自觉的升华。而自觉的前提是要“会做”。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受人以鱼”的同时,一定要“授人以渔”。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我们培养学生最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目前,这种教学模式正成为整个教育界学习的方向,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 地学习各科知识,使之不断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2、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所说:“老师的使命就在于使集体永远有一种精神去追求高尚品格,去追求道德美。集体的精神状态应当永远向上,使那些坏行为、不良思想引起普遍的激愤。”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集体是需要培养的,这个责任就在于老师。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小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低年级学生常常会有“告状”的习惯,例如:××同学在走廊中乱跑了;××同学往地面上扔废纸;××同学说脏话了……也许你会被他们源源不断的大惊小怪感到厌倦,也许你会被他们的直言不讳弄得尴尬,但是请不要拒绝,更不要恶语相讥。这是他们坦率、诚实的表现,他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是值得每个孩子学习的。对于他们提出的“状子”,师生任何一人都是不能容忍的,是毫不妥协的。老师的正确教育,会使他们与各种不良行为做斗争,有不良行为的人,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如果每个同学都能鄙视那些坏的行为、纠正错误,这个集体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使那些不良行为无处遁形。班主任工任岂不是成效显著?

道德指引人的行为,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能称为真正的人?没有道德习惯的养成,我们的教育又怎能称得上教育呢?

3,劳动习惯

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们,只要一写主题是父母的爱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地会写:放学了,可是外面下着大雨,不知道如何回家之时,看到外面站着妈妈的身影……等回到家,自己没湿,妈妈却淋湿了,生病了……如果写爸爸,那就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冒雨或冒雪背着自己去医院,我不惊讶他们会写出如此相似的内容,因为只要到作文课,他们的桌子上就会出现一本本作文书。可我惊讶的是他们怎么就没有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对他们的爱,他们对父母的辛勤怎么就视而不见?后来我找到了原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长辈们从不舍得让他们干活,他们根本不知道大人劳动的辛苦,认为父母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去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去体验体力劳动的艰辛,进而学会理解、尊重,学会爱。

总之,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要建设好班集体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质,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班集体。而良好的班集体,又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终实现我们每个老师的奋斗的目标使学生受到完整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疫情时代,班集体建设亟需完成的三项内容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大全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一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管理班级也需要“因材施教”|
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