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与“追求”

教师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前提,在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与“追求”的探讨,将为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整体成长提供事半功倍的契机。事实上,人们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与“追求”的关系以及如何变外在“需求”为内在“追求”等问题,缺少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指引。

一、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解

专业自主是指专业人员在执行业务时,能依据其高超的学术素养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对于所负责的事务有全权处理和拒绝他人干涉的权利。然而,目前在教育领域内,确定课程门类、选择教科书、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等往往由行政部门独立完成,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的教师被排除在外。即便是学校事务,教师也很少有发言权。教师的教学活动被严格地限定在课本知识范围内,稍有越界,便被视为“超纲”。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Apple)认为,外在的力量已经控制了教师对即将发生情况的评价。教师正趋于慢慢地失去对工作拥有的本就微不足道的控制。

外行的控制限制了专业人员的工作权限并导致系统的非理性化发展,因而是专业发展的大敌。教育系统内部尤其要避免非专业人员的不合理干涉,要用“专家治教、专家治校”的思想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料。

二、从“需求”到“追求”

1、“需求”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外衣

“需求”是人对自身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表现在教师为了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个外在激励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有数据显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比重,主要表现在:经验丰富教师的实践指导(24.7%);与同事共同学习相互讨论交流(24.0%);与经验丰富教师的对话与交流(21.6%);专家结合案例进行的剖析与对话(20.2%);专家对理论学习的系统指导(9.5%)。

因此,各学校要注意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氛围,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搭建平台,打造优质的教师群体。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学习时,应避免纯理论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作用,注意同伴引领,理论学习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突出实效。

2、“追求”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

相对“需求”而言,“追求”表现为一种成长性需要,它是一种由内心生发出来的,促使个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甘愿付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更多的不是考虑学生学习成绩的简单提升,而是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激发教师从自我反思开始,更多关注课堂和教学的过程,体悟进步与不足,逐渐演变成教师自身不可缺少的活动。

3、从“需求”到“追求”的转变

首先,观念的更新与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简单机械的教学活动,很容易产生疲倦心理,形成职业倦怠。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将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求内化为自己对提升人生境界的追求,从观念上彻底转变,为行动的转变提供积极的导向作用。

其次,能力的准备与转变观念与行动的合二为一需要能力作为桥梁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对自身能力的重视与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理论修养和实践支撑是反映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其实就是对教师理论修养提出的要求,而合作性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就是对教师在实践方面提出的要求。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在能力上做好准备的必要途径。

第三,行为的实施与转变教师在行动上要积极追求专业素养的提升,业务和科研是两个重点突破的领域。在业务方面积极进行公开课评比大赛,或实行邀请听课制,化被动听课为主动邀请,有备而来,更能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我成就感的实现。在科研方面,充分发挥教研组和专家的作用,带动教师进行理论上的提升并为实践上的更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追求”取向的途径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是总体上动力不足;教师个体自主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专业意识增强,但缺少实际行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探索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追求”取向过程中,笔者拟以“教师内因”为主要线索,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学校引导和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1、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1)培养和建构教师的反思性激励效应。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和由此而产生的效果进行回顾、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发展欲望就强,成长就快。教师自我反思素养的形成来源于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实践的积极参与,对教育行为理智的批判。

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主动关注他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全面地比较和思考,主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教师要养成写教学日记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日记记录教学反思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教学经验。实践表明,自我反思是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的有效途径。

(2)重构教师职业归属感。 就教师的话语权问题来说,由于教育行政力量的介入,教师的学术自由和专业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此使得教师对于职业的需求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教师职业归属感的缺失导致教师职业存在风险的程度上升,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流失,学生入学率的降低,教育领域舆论影响的丧失等。当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认识自己,还要认识教师所处的学校,认识自己的学生,认识教师集体,认识教育、教学,了解相关群体的规律等。教师的最高目标正在朝名师方向发展。福建省厦门市特殊教育学院副校长陈军认为,名师是集个性化、反思型、学习型、情感型为一体的教师。可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发展自我,还要有足够的魅力来引领教育学术,甚至是走在时代前列,这些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2、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

说到“名师”,不能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努力。校长应创造名师竞相成长的环境,充分发挥名师的榜样、引领和参谋作用,一是营造“催人奋进”的氛围,二是健全“促人努力”的机制,三是激发“追求卓越”的精神。可见,学校行政群体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自主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校长在管理观上,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二要变“知识管理”为“发展管理”,三要给教师留下足够的创新空间和个性发展的平台。具体做法是: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术自由、专业引领;避免频繁的量化打分尊重情景教学和灵活应对;体现对教师的尊重,避免以权压人;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关注教师个性发展。

在营造良性的学校管理氛围方面,要注重以下环节:创设环境(硬环境,即建筑布局,环境卫生;软环境,即文化情景、道德风尚、心理环境和人际关系)、注重感化(爱和人格)、结合说服(由外而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被管理者积极参与情境的创设,加强管理者自身素养的建设,促进熏陶合力的形成(情感陶冶、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重视环境推动策略。环境不仅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师的自主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搭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平台,形成活泼宽松的校园环境,是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帮助教师形成共同愿景,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二是创设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要让校园到处有花草怡情,榜样示范,名言警示,使校园环境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教师置身其中,自然产生骄傲感和自豪感,并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三是创设规范严谨的政策环境。要将教师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校本培训工作提供人员、资金、工作保障,构建起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创设探索创新的学术环境。学校学术氛围的重要表现是教育科研的开展情况。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成才成名的欲望,这种欲望将推动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充实完善自己而走向成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还可以把广大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往往一个课题的研究,可以凝聚一批人,成就一批人。因此,学校在抓好各种专题培训的同时,要将教育科研作为兴校之本,兴师之策,通过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学校整体范围内,建议从校长为首的行政力量着手,发动教师群体的竞争与合作,协调教研组的专业管理和年级组的行政管理,争取实现教师专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博弈”与“双赢”。

(中国论文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体系
课程多样化对学校发展的丰富
大家关注 | 罗滨:对新时期教研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课题成果鉴定书
徐汇: 以教师培训转型“助力”教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