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强自我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开展和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理应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加快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同时,还应主动加强自我培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一、专业化的基本内容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专业化和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两项内容。其核心是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是培养人、发展职业能力的专业化。

当前,中学历史教师自我发展,应立足于自身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科专业化。知识: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与信息。它包括史学理论、史学结论和史学史实。教学:熟练运用历史教学理论、策略、方法,自主组织教学,实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包括对学生的指导、辅导、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是教育素养专业化。师德: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面关心学生,把“爱”作为教育的追求。师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采取恰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育人绩效。它包括与学生、家长、学校的沟通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等。

无论是学科专业化,还是教育素养专业化,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化的主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其先决条件就是教师要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具有这种内动力,才能在优势职业的诱惑下,才能在繁重的教学中,始终恪守自己的专业追求,促进专业化的不断自我发展。

在当前情况下,教师的自我发展,应遵循“自学实践一反思一提高”的模式,循序渐进,螺旋式地上升。这种模式是指中学历史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目标,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用教育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的一种自我培训模式。

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因此,教师要把学科、教学、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作为自我发展的重点。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学习、掌握、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求得专业化的发展,必须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中学历史教师可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搜索、向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阅读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著作。常读不辍,勤于笔记,深刻领会每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的实质,特别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育观、教学观。大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自身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要积极参加学科活动,乐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自我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自我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且要不断地探究如何让学生不断地习得历史知识与学科技能,如何去引导与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这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实践与反思外,还要积极参加本地区、本校的公开课、论文评比、学科培训、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历史学科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认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认真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要切实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育能力,用爱去浇灌学生生命之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展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事迹,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来武装自己,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创新教育与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和管理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发展中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和价值。

四要认真实践“以校为本”的科研理念,勤于反思,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新型教师观、教学观等,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历史的海洋中,去求知、探索、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出发、从教学出发、从学校出发,更好、更快、更多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它不仅给中学历史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规定着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以校为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历史专业知识,而且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改革和教育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丰厚自己的教学底蕴。以教学实际问题为课题,在科研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这不仅是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学校应为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师观、评价机制、用人机制,所营建的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氛围,对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发展影响很大。学校在积极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做法,如用“工程化”、“行政化”、“技术化”,来驱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分数主义”来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些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其阻碍作用也日益明显。学校应转变观念,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使校园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乐园。

学校首先应确立“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理念,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化培训体制和责任制度,积极加强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研单位的合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大力开展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教师升级发展工程,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荣誉感与内动力。

其次,建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人事制度,彻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分数评价为教师专业成长评价,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命令控制”管理模式为“促进一支持”的管理模式。大力倡导教师的“专业自律性”、“专业自主性”,尽可能为教师发展松绑,鼓励教师大胆试验,允许教师失败,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过程。

再次,建构校本研究机制,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学校。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实际,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力营建学习氛围,搭建科研广阔平台,以学习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和提高的幅度评价教师,让教师在学习中、科研中,促进专业化发展。

最后,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记录袋制度和督导制度。学校用记录袋跟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予指导、帮助与督促。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督促教师按时完成阅读的理论著作、课题研究、论文的撰写和经验的交流,以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的整体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成长
2015:课改“升级年”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