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鞍山钢铁公司建筑群

鞍钢的前身为日本帝国主义设立的昭和制钢所,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掠夺、屠杀和奴役的有力物证。同时,作为新中国恢复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鞍钢承担了我国建设钢铁强国的主要任务,创造了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是展示当代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精神地标和文化符号,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遗产概况

鞍钢工业遗产项目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主要建设于1918年至1956年之间,遗产体量大、分布区域广,核心物项主要有昭和制钢所运输系统办公楼、井井寮旧址、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昭和制钢所研究所、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烧结厂办公楼、东山宾馆建筑群(主楼、1号楼、2号楼、3号楼、会展中心)、北部备煤作业区门型吊车、建设者(XK51)机车车头、昭和制钢所1号高炉、老式石灰竖窑、2300mm三辊劳特式轧机、401号电力机车、1150轧机、1100轧机和鞍钢宪法。

※ 井井寮

1918年成立之时,昭和制钢所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的机器设备,采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昭和制钢所生产了超过一千万吨的钢铁。遗憾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对中国人民的屠杀和对中华大地的蹂躏。

※ 1919年美国生产的建设者机车车头

解放后,鞍钢积极参与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办法《鞍钢宪法》,培育出了孟泰、王伦崇、雷锋、郭明义等英模人物。从1949年的第一炉铁水起,鞍钢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第一根无缝钢管,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改造之路,并向全国输送了12多万钢铁人才。重建后的鞍钢,为中国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提供了几乎全部钢材,参与了全国20余个大型钢铁企业和13个省市冶金工业的建设,并仍在为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大量钢材。

※ 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场景还原

进入新世纪,鞍钢着手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积极采用全转炉和全连铸制钢工艺,逐步实现了高炉大型化、现代化;开发了冷热轧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重轨、线材及钢绳等系列产品;通过了ISO9002、ISO14000和OSHMS等国际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2008年获评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2011年起连续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 现代化的鞍山钢铁厂

遗产掠影

1. 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

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1933年建成,为昭和制钢所办公楼;国民党接管后,改称“大白楼”;1948年2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接管。1949年7月9日,鞍钢在此举行盛大的开工典礼。该办公楼也随着鞍钢的重建和兴盛而成为共和国钢铁工业振兴的见证者。

※ 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全景图

2、昭和制钢所研究所旧址

昭和制钢所研究所建于1933年,为昭和制钢所实验室,解放后成为鞍钢技术中心实验楼。1953年,我国第一支大型钢锭模设计队伍在此成立。此后,从这里走出了大批的钢铁研究人员,参与了武钢、湘钢、攀钢等钢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该研究所整体呈“L”形,俗称拐把楼,经多次修缮,仍保留原始风貌,现作为鞍钢科研机构在继续使用。

※ 昭和制钢所研究所

3、昭和制钢所1号高炉

高炉占地约300平方米,通高约71米,包括贮矿槽、焦仓、称量车、焦炭滚筛等设备。该设备1917年开始兴建,1919年投产,先后历经7次停炉、2次大修、2次重建、2次拆迁,最终于2014年停产,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现迁至鞍钢集团博物馆,做为博物馆主要景观供世人凭吊。

※ 昭和制钢所1号高炉

4、2300mm三辊轧机

该轧机采用前后摆动升降式往复轧制钢板,自重140吨。1954年,为武汉长江大桥轧制不等边角钢;1956年,为第一台解放汽车提供钢板;1963年,为南京长江大桥轧制特原桥梁钢板;1959年,为59式坦克轧制钢板。现如今,该机器被迁至鞍钢集团博物馆,向世人静静地诉说那段铁色岁月。

※ 2300mm三辊轧机

5、北部备煤作业区门型吊车

北部备煤作业区共有两台门型吊车,均为德国布莱海特公司1918年制造,二战结束后被苏军作为战利品拆运至前苏联。1950年代,前苏联将其赠送给鞍钢。吊车跨距76.2米,抓斗容积12立方米,能一次抓起23吨的货物。2014年,由于技术改造,两台吊车结束历史使命,被原址保存。

※ 门型吊车

6、1150轧机

1150轧机是鞍钢大型万能生产线上最著名的初轧设备,1956年由前苏联引进,设计产能210万吨/年。至1988年,该轧机年开坯量438万吨,比设计产能多一倍,被鞍钢公司命名为“功勋轧机”。

※ 1150功勋轧机

大事记

1. 1918年5月,昭和制钢所建成。

2. 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

3. 1919年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

4.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经营30年的昭和制钢所瓦解。

5. 1945年8月23日,苏军进驻鞍山并拆除三分之二的机器。

6. 1946年4月15日,国民党成立鞍山办事处,接收昭和制钢所。

7. 1948年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鞍山,接管鞍钢。

8. 1949年4月25日,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

9. 1953年,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三大工程”建成。

10. 1995年,自主设计建设的1700、1780两条生产线投入运营。

11. 2008年7月28日,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

12. 2010年,与攀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鞍钢集团公司。

13. 2011年,成功迈入世界五百强行列。

源:钢铁史话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鞍山旧影丨昭和制钢所第三高炉(熔矿炉),建于1930年
“钢铁长子”鞍钢-日寇占领时期建立,捡零件复工,现跻身五百强
包钢降500,河钢跌280,鞍钢降300!35家钢厂调价!
【专家风采】张寿荣:钢铁无情人有情
上世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钢产量竞赛1934年钢产量中国5
上世纪的亚洲钢铁产量竞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