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体性教学的“三步走”

崔凤英、付玉芹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旨在塑造和建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构建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三步走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要做到自主获取知识,自己去寻求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性。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经过一阶段时间的试行后,学生们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其学习的目的性、思考的独立性相对较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预习课堂学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途径搜索与课题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前知悉教学内容和一些有关课题的背景知识,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开端。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来,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确定的教学目标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各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尝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较准确地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学生的自主学习 (特别是教改的初始阶段)必须处于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前置学案----提前将学习目标、课堂活动设计、学法提示等教师备课思路投放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自己学习,教师通过检查学案来了解学情。这样使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书,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在概念、公式、结论、重要的知识点等处或用一定的符号予以标记,或标出序号,或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知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第二步,小组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续,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学习能力、成绩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 5~7人,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

我们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在组内表述。教师在这阶段做的工作是巡视、集疑 (听取和归纳学生的疑问)、布疑(提出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地方,并不表示没有知识疑点,这时由教师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

对共性的难点、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的放矢地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质疑、辨疑、交流信息和学习经验,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动脑、动口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一阶段,教师不要轻易表态,只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必要的点拨即可。但当学生百思不解或有争议的问题的时候,教师的点拨将会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舍弃繁杂的知识枝节,梳理知识的线索,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教学内容的精要,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决不能简单地依赖教材或参考书,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看书、读图、思考、讨论、争辩、答问、比较、整合等过程,做到脑、口、手并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凡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做到不暗示或不越俎代庖;凡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只需通过班内同学的交流达成共识。只有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的讲授才有必要。

第三步,巩固扩展,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练习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练习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一是巩固练习,针对课后习题和课文中的思考题有选择的练习。这样能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还便于根据学生练习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更便于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二是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的概念,找出知识内在联系和探求解题规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题型问法变了,答案侧重点也随之变化,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融会贯通。通过一阶段的经常性训练,学生无论在对新知识的理解准确性方面,还是在对知识深化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是加强学科间联系,让学生尝试命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深化已学知识。让学生自行设计上 2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必要时教师点拨)。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出题的意图,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通过以上练习,教师可以测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教学的要求,预测学生能力发展的倾向,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同时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主体性教学在建构学生主体性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上。由于每个学生都要参与预习、听讲、讨论、质疑、辨疑、总结、评价等全部教学环节,学习就成为有目的的、自觉的行动。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动机大大提高。知识加工深度的增加,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学生获得了较多的思考与操作的机会,他们的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做出结论、进行评价的信息加工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发展了主体能力。而主体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改进、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养成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是主体本质力量的展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主体性教学对一般学生的作用并不明显,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较弱,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改试验开始阶段,要多腾出些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思考、讨论。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和表现及时把握教学进程,调整教学策略,既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又要克服消极等待的思想,特别要打破不敢放手的保守思想。培养学生主体能力,不能采取慢慢来的做法,而要在一开始就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训练,经常地注意点拨和诱导,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评价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题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高效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