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去同里,专访陈去病故居



西汉时期,有位与卫青齐名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骁勇善战,直让敌军望风披靡,那次大胜仗,史上略记则为“饮马翰海,封狼居胥”,而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将近两千年过去,同里镇上也出了位人物,虽是毕生从文,然也是斗士,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将原名陈庆林易名为“去病”,他,就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陈去病。

 

陈去病故居是同里古镇联票中十个景点之一,但与其他景点好似隔得远些,我前一次去同里时,最后时间不敷,就漏了这处景点。今年我购了吴江的园林年卡,有次去同里就专访了这里。陈去病故居在三元桥南堍沿河左拐处,其实就在我前一次去同里停车的商业文化广场隔着河的斜对面,只是当时不熟悉,否则带一带也非难事。

 

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陈去病故居,占地二亩二分半,共有房屋42间,但对外开放供参观的并没有这么多。从外观看,故居坐东向西面对一条河,石库门不算张扬,楣额“孝友旧业”四字,但一溜高墙,在这条街上也是蛮醒目的。故居之北沿河,是一个小游园,满目绿荫与河对岸的亭廊相映成趣。感觉此处景点环境比较幽静与“宽余”。

 

进门是一个天井。天井之北,原为家庙,一层;天井之东,为“百尺楼”,一楼一底,两处现均作为陈去病事迹之陈列馆。天井之南,有月洞门,洞门上方砖额为“绿玉青瑶之馆”,里边有一天井,朝东五楼五底带一厢,是陈去病当年全家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楼前有腊梅一株,花谢果荚在。出来回到天井,回观大门处,俨然是一半亭矣。

 

对外开放的就是这点范围了。那日早,没有其他游客,值班的又不在门口守门,(后来发现他去河边洗拖畚帚了)。我观察到百尺楼边有一小门未上锁,便悄悄地潜入,收获不小。百尺楼东也有一天井,东与北还有房。其北三间,即为 “浩歌堂”,是当年陈去病会客之所;现陈列馆中的那幅旧照片摄的就是此地。“浩歌堂”北有小道可拐入,又是一个庭院,住着不少人家。一问,房屋也是陈家祖产,未及修复开放,由此,方信介绍“有房屋42间”当无虚词。

 

关于陈去病的主要事迹,有处可查,不在文中絮叨。有必要,在图下附注。图注有些文字,来自故居所示的图片简介,也参考了网上搜到的有关文章,特此说明。上图了!

 

 


我前一次去同里时停车的商业文化广场,其实就与陈去病故居隔河相对

 


前一次去时拍过对岸的景色,大树后边那扇“黑赤墨勒”的门,就是陈去病故居

 


上一图之局部放大

 


从镇区去陈去病故居,要向南走过三元桥,从南堍的西侧下去

 


沿河往西走百来米,过此门楼往左一拐没多远便到了。河对面有亭处就是商业文化广场

 


陈去病故居的门前

 


在天井里拍入口处,门里乃一半亭

 


天井之北原是家庙,现作陈列馆,背景图是“浩歌堂”

 


陈去病早年从长洲(今属苏州)大儒诸杏庐学古文。甲午战争后,国家危难,激起他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同邑金松岑等创办“雪耻学会”。1903年春,他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用诗文、政论、传记、史论和戏剧等形式宣传革命。1906年参加同盟会后,与黄宾虹一起组织“黄社”,与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人过从甚密。秋瑾牺牲后,他与徐自华护送秋瑾灵柩到杭州西湖安葬,并成立“秋社”。1909年,他与柳亚子、高天梅等在苏州发起成立反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天井之东为百尺楼。楼名源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汜(许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陈登字),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邪!”又出秦湛《卜算子》句“极目烟中百尺楼”,此楼一楼一底,很是简朴,是陈去病藏书与写作之所,他所著的《百尺楼丛书》即以此楼而名

 


进入,正面是陈去病的半身塑像

 


亥革命爆发后,他在苏州创办《大汉报》,强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陈去病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黄兴的秘书。1916年,他跟随孙中山考察南北,之后,先后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等职。孙中山先生亲切地誉他为“十年袍泽,患难同尝”。图为馆中陈列的孙中山先生所题“二陈先生之墓”碑之局部。“二陈先生”指陈去病的父亲与叔父

 


小楼上去,广漆地板,有些旧物

 


百尺楼南为“绿玉青瑶之馆”,墙很高。馆之名最早见于民国八年(1919),金世德《陈去病年谱》中记述道:“民国八年,己未,一九一九年,先生(指陈去病)四十六岁,作绿玉青瑶馆图卷,题者遍海内,夹注云:倪云林晚年遁迹吴江之同里,绘《叶湖别墅图》以见志,所居在叶泽湖边倪家汇。先生母夫人即云林遗胤也,因绘《绿玉青瑶馆图》即取云林旧句,一慕高士之风,一志乃母之节”

 


月洞门上方砖额“绿玉青瑶之馆”六字,原系同里著名人士“杨柳松柏”中的杨天骥所题(“柳”指柳亚子,上世纪初柳亚子曾在同里自治学社就学两年,故同里人将之列入;“松”指国学大师金松岑;“柏”即指陈去病,陈去病字伯儒、百如,其“伯”、“百”与“柏”在当地同音),由著名国学大师钱仲联于1994年重书

 


绿玉青瑶馆为五楼五底两厢房,共13间。楼前天井中植腊梅

 


楼下中三间是厅堂,堂上挂着两副对联,其一为:“雁帛传书刚成寿字;鸡年舞彩如见壮心”,为当年南社社员茅祖权庆贺陈去病六十寿辰而撰书的,另一副为:“其人以骠姚将军为名,垂虹亭长为号;所居有绿玉青瑶之馆,澹泊宁静之庐”,系当年陈去病自撰,由同里籍著名书法家钱太初先生所书。联中的“骠姚将军”指西汉名将霍去病,陈去病早年即因仰慕他的气节和精神而改名为“去病”,也因爱恋位于吴江的“江南第一长桥”——垂虹桥而自署为“垂虹亭长”

 


楼上是陈去病家眷居室

 


最南边一间有梳妆台和床,应是卧室

 


这楼最北一间前边带一间东西向的狭长的厢房,像是陈去病当年的工作室。窗外就是天井

 


楼上各间都有许多珍贵的老照片1874年8月12日陈去病出生时,父亲已于5个月前去世,是遗腹子。母亲倪节孝君,人称倪太夫人,生他时住在苏州娄门平江路庆林桥旁的旅社内,请当地有名的接生婆接产,陈去病的乳名就用桥名命之,为陈庆林。出生数天后,倪太夫人抱他回到同里陈宅大院。倪太夫人是元末著名画家倪云林的后裔

 


出绿玉青瑶之馆后,我就从这扇平时关着的门进入不对外开放的区域

 


百尺楼的东面,早上正好朝阳

 


百尺楼之东北,就是浩歌堂。浩歌堂面阔三间,坐北朝南,1920年落成时,陈去病适阅白居易的《浩歌行》,遂欣然神会,取名为“浩歌堂”。这里是陈去病会客之所。里边原来还有 “女宗共仰”的横匾,系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诲,以致于成”而亲笔所题。但门关着,隔窗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这个庭院有些荒芜,唯凤仙花开得很精神,虽不是重瓣的那种,看着也让人感到亲切,因为我家故宅的园子中,当年就开着各种颜色的凤仙花。老人说,这花也叫指甲花、胭脂花,红色的可采来染指甲、当口红抹

 


浩歌堂西缘墙边有条小道可北去。里边还有房舍。图右的墙壁就是浩歌堂的北墙

 


房屋围绕着一个庭院

 


住着不少租户。问了,说这里全是陈家的老宅。前面开放的部份是陈去病的后人出了些资,镇上也投入了部份修建而成,于2002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后面这部份就还没有资金再投入了

 


参观结束回出来时,大门内侧右边见有“磬折廊”的砖雕题额,后边小字读不全,是庆“戊辰壬月”某馆与廊落成而书;1988年为戊辰年,60年一个甲子,故推算极有可能是1928年的事了;壬在“天干”中排序为九,壬月是九月?但这样的记月法似乎少见。出门,时钟指向9:47

 


陈去病于1933年10月4日逝世于同里。苏州虎丘前山西南麓有他的墓。佩忍是他的“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百馆(72)绿玉青瑤馆—陈去病故居
阅读悦读|图说 】倪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践行者——陈去病的故居》
陈去病故居,缅怀南社创始人——吴江5日(14)
陈潭秋
广东中山——孙中山故居(3)
七律·(瞻仰孙中山故居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