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

田长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每个学生能更好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教育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化学研究性学习可按下列流程进行:选择课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归纳总结→运用实践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以《SO2的化学性质》为例,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课题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SO2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断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提出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对SO2的化学性质提出假设。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相互讨论,提出了以下三点假设:

假设1: 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的酸酐。

假设2: SO2中“S”的化合价为“+4”价,是S元素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S元素的化

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假设3:用SO2熏过的银耳会变白, SO2可能具有漂白性。

三、课题准备

要研究SO2的化学性质,首先必须制得SO2,如何制备SO2气体?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即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

教师建议学生查阅资料,包括教材、网络、文献等多种渠道来获取制取SO2的方法。下列是学生的查阅结果:

原理1:Na2SO3(固)+H2SO4(浓)→Na2SO4+ SO2↑+H2O

原理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原理3:S(固)+O2点燃→SO2

原理4: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

2.实验装置

学生分析以上反应的条件,认为原理1和原理4反应条件较为简单,根据原理1和原理4的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提出了图1、图2两套制备装置。

四、实验验证

学生提出上述假设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试剂来验证其假设,学生针对关于SO2化学性质的三点假设,选择了下列四组试剂进行实验验证。

第1组试剂: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第2组试剂: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铁溶液、氯水。

第3组试剂:氢硫酸、氢碘酸。

第4组试剂:品红试液。

五、撰写报告

通过实验,学生完成了下列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验证SO2的化学性质。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广口瓶、双孔橡皮塞、导管、试管、滴管等。

实验药品:亚硫酸钠固体、浓硫酸、石蕊、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铁溶液、氯水、氢硫酸、氢碘酸、品红溶液等。

实验报告见附表。

六、提出思考

在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 SO2不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否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SO2能使氯水退色,也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其原理是否相同?

(3) SO2的漂白原理与氯水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4)将等物质的量的SO2气体与氯气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漂白能力是否增强?

(5) SO2和CO2化学性质有何异同,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

(6)SO2中混有CO2气体,如何除去?

七、知识运用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根本目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SO2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下列问题:

问题1:盛有BaCl2稀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甲试管中无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中有

C.甲、乙试管中都无白色沉淀生成

D.甲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中无

解析:BaCl2稀溶液通入SO2至饱和无沉淀产生,但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后,溶液中的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从而产生BaSO4沉淀;乙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溶液中的亚硫酸被中和生成SO32-, SO32-与Ba2+结合生成BaSO3沉淀。故正确选项为D。

问题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CO2、H2S、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原气体中肯定有SO2,原气体中可能有SO2,原气体中肯定没有H2S、HBr,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是否有HCl,原气体中肯定没有CO2,原气体中肯定有HCl。

A.    B.

C.    D.

解析:将无色气体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H2S、HBr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可推断溶液中存在SO42-离子,从而确定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SO2气体,在通入氯水后,被氯氧化生成SO4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不能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存在HCl,因为氯水溶液中本来就存在Cl-,且被SO2还原后,溶液中Cl-的量会大量增加。故正确选项为A。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的理念,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空间,给他们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硫和氮的氧化物
让实验成为探究性学习的支撑点
初三化学练习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资料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