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原红都里的红色往事---单拐村

二、红色征程

第一站:开明绅士-- 陈笃之

单拐村位于清丰县城东15公里处的潴龙河东岸,不靠公路,比较偏僻。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仅有村民400人,但地主多,好房子多。更重要的是,单拐村及周边一代是冀鲁豫边区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是党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和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

陈笃之是单拐村的开明绅士,早年在外经商,曾做过国民政府参议员,花甲之年返乡,经营70亩良田。陈笃之乐善好施,待人宽厚,深受乡邻敬仰。抗战时期,他曾与晁哲甫一起成立清丰县抗日自治委员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接着又组建了清丰县民众联合抗日自卫团。陈笃之思想开明,其儿子陈平、女儿陈友菊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单拐村的有关情况,就是陈平向分局和军区领导介绍并推荐的。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迁到单拐村后,陈笃之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给部队住,把自己的酿酒作坊无偿捐献给军区。他还说服族人,腾出家族祠堂作为兵工厂驻地,动员族人和村民腾房、捐粮捐款。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迁到单拐村后,宋任穷、黄敬、王宏坤、杨勇、曹里怀、朱光、张霖之、张玺等领导聚集到单拐村,领导边区人民对敌反攻作战和建设边区,使单拐村成为冀鲁豫边区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第二站:盖亮号军兵工史第一门大炮

推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的门,绿树掩映间,是1944年冀鲁豫军区的兵工厂旧址,陈列厅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旧式兵器。

1945年9月,为适应战争形势对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的迫切需要,冀鲁豫军区决定在清丰县单拐村成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军事工业部。我军建立了兵工一、二、三、四厂和炸弹厂等20多个兵工厂。其中,兵工一厂设在单拐村,二厂、四厂、炸弹厂、皮革厂均在单拐村附近,单拐村又成为冀鲁豫边区军工生产的中心。全厂职工在设备简陋、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百折不挠,于1946年初,制造生产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

第三站:革命家的旧居

邓小平曾到过清丰三次,第一次是在1939年,第二次是1945年,第三次是1946年。其中,第二次到清丰时,邓小平就住在单拐村。194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北方局,即时进入冀鲁豫这个有2000多万人口的最大敌后根据地,并从太行、太岳根据地抽调有经验的减租减息干部到冀鲁豫去。当时担任北方局代理书记和129师政委,并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的邓小平得到指示后,立即抽调太行、太岳根据地干部,先行奔赴冀鲁豫,同时决定自己也来这里。

1945年3月初,邓小平率领北方局机关干部,从山西省左权县的麻田镇出发,经林县,在太行军区七分区的护送下,从淇县和汲县之间的塔岗口出山,顺利通过了平汉铁路。当天夜里,由冀鲁豫军区部队接应渡过卫河,次日进入冀鲁豫地区。邓小平到达濮阳地区后,先在单拐村南十几里远的李楼村住了近一个月,把带来的北方局机关干部派往老区濮县、滑县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接着听取宋任穷等人的汇报,并传达了中央保护中农、团结中农等指示。

行走于单拐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冀鲁豫边区军民,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的生死关头,以不朽的抗战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情怀,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在广袤的豫北平原上屹立起一座座丰碑。回望烽火岁月,他们的铮铮铁骨和赤胆豪情,好像依然在眼前闪现。这或许才是单拐精神的真正内涵所在,也是单拐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新媒体部李安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州散文】刘平:一座小村庄的红色记忆
宋任穷与濮阳一带的军事斗争
周末读史丨冀鲁豫边区的印钞工作
77年杨勇计划出国回来看邓小平,王尚荣建议:走之前去比回来去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冀鲁豫军区后方办事处奖章
11月16日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奇袭八公桥战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