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题研究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吗?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极大多数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有的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累累,手中甚至有多张结题证书。从教研数量角度而言,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当问及教师们从事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教师的回答却是“为了评职称”。

“为了评职称”而进行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并无可厚非,但若将“评职称”作为课题研究的唯一目的,会让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发生偏离。

基于“评职称”这一功利目的,催生出许多虚假教研。很多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只在课题立项上下功夫,只要课题被立项,其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即:无需思考、无需研究,只需等到临近结题时间,把诸如: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等常规性的教学材料装订成册,再拼凑一两万字的研究报告,就顺利结题了。虚假的教研,虽然研究者拿到了结题证书,但若问他们“研究成果是什么?”这一课题研究的本源问题,他们并不清楚。

基于“评职称”这一功利目的,很多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偏离科学化及专业化轨道。教科研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管理人员科研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由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又由于但凡被立项的课题几乎百分百结题,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只需发发通知、收收材料、填填表格、组织召开开题仪式及结题鉴定会,无需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专业化指导。这样的管理导向导致教科研“零基础”的人都可以加入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团队,他们只关心有多少课题被立项及结题,并不关心研究内容及质量。

基于“评职称”这一功利目的,制约了学校教育的高层次发展。为什么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好政策在部分地区或学校得不到好落实?为什么政府的教育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什么部分学校教改动静很大但成果甚微?为什么部分学校经常会有令人诟病的教育行为?为什么部分学校喜欢做表面文章?为什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多的“为什么?”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研究质量不高、教育思考不深,低质量的教研无法为教育发展提供方法及理论上的指导,制约了教育的高层次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研究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要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必需,真正促进教育发展,必须从源头上厘清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让课题研究从“评职称”这一功利目的中走出来,才能让课题研究回归本位,才能让课题研究成为教育发展的必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校教师要警惕功利之心
为有“研”头活水来
中小学教师热衷“搞科研”,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教师课题越多越好吗?前提条件决定结果
假课题大行其道,却没有看到片羽落地,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教师职称】职称改革27个“新变化”!校长犯愁?教研员慨叹?广大一线教师的利好消息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