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办校“断崖式下跌”?新政威力巨大,“新宠旧爱”谁更有戏

文/新学说Cassie

2021年7月12日,民办学校最发达的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发文,率先打响了民办学校第一枪。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国际化学校行业人士的密切关注。行业人士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今年9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实施和落实之后,其他地方或将相继出台类似更为严格的管理规范政策。

新学说发现,近两年针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呈现出两种不同趋向。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政策更加严格、规范。反观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政策策更偏规范,而非禁止和限制。

义务教育阶段VS非义务教育阶段

自2016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有专业人士认为,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的出台,将对民办教育未来长期发展起到规范作用。

为此,新学说对比了实施条例中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关政策,发现政府将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监管,而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采用宽严相济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支持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制图:新学说

办学

从办学政策来看,政策在举办方背景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要求。其中,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画下了政策“红线”,禁止通过外商企业、国有企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

实施条例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进行了明确的禁止、限制和规范,即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公参民,而对幼儿园、高中、大学以及职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做禁止。四川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认为,“政策出台之后,以国企作为实力依托进行大规模扩张的办学模式可能会因此暂停。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挂牌公办名校进行办学的方式,也会就此成为历史。”

招生

从招生政策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要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内招生。但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校则放宽了这一要求,符合省、自治社区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可以跨区域招生。新学说认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校虽可跨区招生,但也是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换言之,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无序招生、掐尖招生等行为都将被限制。

2020年至今,全国31个省份陆续公布了中小学入学具体细则,全面推行“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政策。尽管各地做法略有不同,但其关键点还是在“审批地管理”、“同步招生”、“民办学校超额摇号”三大方面。

管理

目前,民办教育已进入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规范、优质、公益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条例从规范兼并收购和协议控制、完善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监管机制、完善民办学校收费管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运行和管理。

虽未特别指明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但实施条例在民办学校管理人员构成的要求中,采用了“鼓励”一词,鼓励民办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吸收社会公众代表,根据需要设立独立理事或者董事。对义务阶段民办校,则指出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组成人员必须具有中国国籍,且需要有审批机关委派的代表。这意味着,义务教育民办校的运营监管趋严。

单从实施条例就可以看出,实施条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管控力度空前,而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则保持鼓励、规范态度,更多强调办学特色、多元化发展。实施条例只是一个大方向,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看各地方相关政策。新学说认为,在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后,各地将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要求,条例后续落地或将持续1-2年时间。

从数量和质量上,规范民办义务教育

民办义务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育需求,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但民办义务教育目前已出现了扩张无序、管理失控等现象。新学说发现,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不能让良心的事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以来,政策开始严格管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逐利行为,民办初中、小学受到“重点关照”。

在实施条例的指导原则下,深圳、江苏、北京等地已陆续出台了针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政策。这些管理政策着重于对民办学校进行积极引导和细化管理,整体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或将迎来历年来“最严”限制。这将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的数量规范和质量规范两个方面。

近日,湖南、江苏、四川等地教育部门发文指出,将调减本省内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调减至5%以下,县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降至15%以下。由此看来,民办义务教育的数量规范“势在必行”。

来源:民教文摘、四川发布微博

规范的最终落脚点依旧是教育质量。观察民办义务教育相关政策可以发现,以前教育政策和文件旨在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而现在的政策文件重在规范和发展,防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同时保护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生态环境。

各地政府制定了适当的审批门槛和年审制度,将办学设施、办学资质、教师队伍搭建作为民办学校办学的前提。2021年7月12日,广州市发布关于落实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审批相关工作的通知》,从审批、办学、资金审查、清理规范四大方面对义务教育进行严格管理。民办学校若有违规招生、资质不符、用地违法等行为,会被勒令整改,甚至被直接关停。

民办非义务教育或将有两种发展趋势

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在办学、招生等方面更占“政策优势”。从深圳一地的政策就可窥见一斑,7月1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发布关于征求《深圳市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其中指出到2025年,深圳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将从目前占比33.6%下降至15%左右,民办学校定位将发生较大变化,亟需转型走优质特色发展道路。同时,深圳还将调整民办义务教育收费。

来源:深圳市教育局

但新学说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深圳教育局在2020年提出,规划在每个区扶持发展2-3所优质民办学校,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建设3-5个高端国际化的民办教育园区,扶持发展15-20所优质国际化的特色学校。未来5年,要新建和扶持发展35所优质民办高中。

来源:深圳市教育局

从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中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到今年实施条例表示“其他民办学校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允的原则,合理定价、规范决策”,都可以看出关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的相关政策更偏鼓励和规范,在办学时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新学说认为,未来将有大批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涌入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可以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进行办学。这或将导致两种发展趋势,营利性学校开始走精品化路线,向企业靠拢。而非营利性学校则偏向普惠性路线,向公办校靠拢。办学质量还有待观察。

随着《实施条例》的实施,资本或将更多流向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目前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未来进军该领域的民办学校前路依然“凶险”。

整体来看,新法新政的颁布为民办学校构建了全新的政策环境,民办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随着民办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或将越来越规范。未来,民办学校将进入拼口碑、拼质量的时代。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怎么办好民办学校?这不仅是教育部门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也成为民办学校办学者热议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
《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案送审稿)》解析
比较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
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非营利性乃大势所趋
郑州19所民办初中停招不停办!限制招生背后是机遇?还是挑战?
“营利性民办学校不能开办小学初中”是严重倒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