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十个策略(4)

7、给孩子一个交往,让他自己去合作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矛盾,但是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家长应该是鼓励孩子去面对这些矛盾,而不是回避它。

如果打架了,由谁来裁决谁对谁不对呢?有一位家长他的经验是:一定让孩子自己去评理,成人不要急于表态,要相信他们能逐渐争论清楚。只有在这个评理的过程中,孩子才能真正分辨是非,才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学校发生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审判”二年级的小哥哥”的故事,这对我们认识,应该如何解决孩子之间出现的冲突,有极大的说服力。

在开学不久,就在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学了,天真活泼的一年级新生,由于当上了小学生,心里美极了,他们看到什么都是感到新鲜,于是东走走,西看看。

有一个孩子,走到了二年级同学教室附近,这时遇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哥哥。遗憾的是这个小哥哥,不是友好地对待这个小弟弟,而是看到一个比自己小的同学来了,就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先是讥笑,后是讽刺,小同学不服,以理力争,小哥哥就动起手来,想用实力将弱小者压倒,……

受了欺负的一年级小同学,满脸泪水,哭着回到自己的教室,同学们都围拢过来,关切地询问。

当同学们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一个个气愤填膺,这时一个同学突然说:“我去把他找来”。他就带着受欺负的同学,匆匆地跑上楼去,在二年级教室里找到了这个欺负人的小哥哥,并把他请到了一年级教室里。

于是,一场不寻常的对话开始了:

小弟弟们问:“刚才,是不是你把我们这个同学打了?”

小哥哥胆怯地环顾四周,答:“…………是我”;

小弟弟们问:“你为什么打他?”;

小哥哥答:“…………”;

小弟弟们问:“你打他对不对?”;

小哥哥答:“------不对”;

小弟弟们问:“那以后你还欺负不欺负小同学了?”;

小哥哥答:“以后再也不欺负了”;

小弟弟们说:“你知道自己错了,又愿意改正,我们还是好朋友”。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过了几天,老师是在无意中才从家长那里知道。孩子们只是回家后在闲谈时,顺便告诉家长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件事情,就是应该由他们自己这样解决。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可是,我们成人是这样看吗?出现了这种事情,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吗?会相信他们能解决好吗?如果不是,孩子们不会处理问题原因,不就找到了吗?

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孩子从小既要学会合作,又要学会竞争。但是怎样让孩子学会竞争和合作呢?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的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比较差,有一个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但是他的家长悄悄地告诉他,要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多2分的那个倒数第二名的同学比赛。孩子想了想,觉得自己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于是暗暗开始了一场较量。由于他自觉努力,当然是首战告捷。在孩子取胜之后,家长再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的一轮的竞争。

在班集体里,有时大家也要竞选班干部,家长这时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参与竞争,帮助他准备竞选演说,和他交谈、讨论,如果竞选成功了,或者失败了,自己究竟怎么办?从小就学习这一类的竞争的观念和本领。

还有位家长,在孩子的学生时代,就支持她去一些大公司应征,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要去工作(即使录取了,由于还要在大学完成学业,也无法报到应聘)而是为了及早进行一次具有竞争性的实战演习。

有一次,她在应征时,居然也被选中了。这时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见招聘单位的总经理,在她向总经理说明真实情况之后,表示自己还要上学,无法应聘。开始总经理非常生气,但是最后还是表示希望她能克服困难来工作。耐不住总经理的热情邀请,她只好边学习,边工作了一段时间,……。

由于她在学生时代,就多次进行了应聘的演习,所以在她刚刚毕业之后,就在激烈的应聘竞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取得了占绝对优势的胜利。

但是,我们在中小学生中,更多地是要教育他们友好的竞争,要学会合作,学好本领,准备将来在全世界去和各国竞争。

现在,在学生中,有的人对社会主义的竞争的理解不正确,实际是把资本主义那一套坑、蒙、拐、骗端了出来。

例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夕,把别人的复习笔记,教科书偷了出来;有的同学故意把别人的考试卷子的分数改变,以达到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目的。

再例如,有一个重点中学,学生们当中,有的就不能正确对待友好的竞争,所以他们之间平时总是互相制造假象,以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使别人放松努力,成绩下降,使自己的考试成绩,能相对地站到前列。

于是,他们在学校时,故意让别人看到自己一天到晚总是玩,学习一点也不努力。可是回家以后,一个个都是“玩命地学”。但是他们又怕别人识破,就故意地在第二天到学校之后,大谈昨日的电视节目,说明回到家里,自己也是不断看电视,大玩特玩。可是他们又没看电视,怎么谈呢?为了谈得和真的看过一样,就偷偷地把电视报仔细翻阅。……而这一切挖空心思的努力,都是为了在竞争中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这当然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友好竞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及途径
家有大宝二宝怎么协调?父母理解老大心理,引导孩子们相亲相爱
在“失窃案”的背后----情绪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给二年级学生家长的建议
二年级哥哥与四岁妹妹,冲突不断,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童年忆往:小学一年级与完美小孩养成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