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创始人,他的孩子长大如何了?

导读:宝宝的哭闹常常令大人们感到疲惫不堪,尤其是当孩子哭闹时要不要大人抱起来哄成了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很多妈妈看到国外一些说法是当孩子哭闹时不要抱,等孩子不哭闹时才抱,这样的说法到底对吗?

这种方法源自于一个叫John的美国人,他是一个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办人,是他创立了这种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他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只要把健全的婴儿交给我,让他们跟随我的思想我的方法来我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不管他们天赋如何,能力怎样,都会成为我想让他们变成的人!”

而他自己的孩子又变成了怎样呢?在他哭声免疫法的冷漠教育下,他的大儿子在三十岁那年自杀了,而他的女儿则整日只知道酗酒,常常企图自杀,易怒也常常沉默不语,而John的外孙女也承袭了妈妈爱酗酒的习惯。

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哭声免疫法在自己家族中收获的实验结果,还真是讽刺。

著名的女明星马伊琍就是哭声免疫法的受害人,她曾在微博里诉说自己的愚蠢,当大女儿出生时,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无论大女儿怎样哭闹,怎样要找妈妈,让妈妈抱,马伊琍都会拒绝,而且坚持让女儿自己独睡,不管女儿是不是睡着了还是自己睡着了,半夜都要坚持起来把女儿抱回自己的小床上,为的是锻炼女儿从小的独立能力。

而当二女儿出生后,马伊琍认识到了自己对大女儿愚蠢的教育方式,在对待老二的教育上是哭了就抱,饿了就吃,没有任何的单独训练,而二女儿在一岁的时候就能自己睡整觉了,根本不需要什么训练法,马伊琍还为自己当时教育大女儿时的愚昧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说什么哭声免疫法根本就是害人大法,打着让孩子独立的幌子,实际上带给孩子的是满满的不安全感,只有在婴儿时期感受到满满的爱,才能在长大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安全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才真正是会独立的。

而美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Harry F. Harlow就在猴子身上做过这样的爱情实验,来证明安全感、依赖感对于婴儿来说是多么重要。

他将刚出生的两只小猴子与妈妈分开,一只被关进笼子里,除了每天的牛奶什么都没有,另一只小猴子可以得到一只毛绒玩具与之相伴,可以互相依偎在一起感受到温暖,但是没有牛奶。另外两只小猴子都可以吃到食物。

实验发现,有毛绒玩具的小猴子除了吃饭的时间其他时间都会跟它的玩具妈妈在一起,每每受到惊吓也会立即躲到玩具的怀里。而另一只被关起来的猴子感受不到爱,慢慢的出现了一些异常反应,看到陌生的面孔就会感到害怕,长大后也不能再回到同类族群中,不能社交,还会攻击别人,甚至会将自己生的猴子杀死。

重要提示:所以不要盲目的听信那些孩子哭闹时不要抱的谬论了,在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得不到满满的爱,会缺乏安全感,将来也会产生心理阴影而无法正常的社交。

今日话题:你都看到过哪些哭声免疫法教育下的案例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创始人,他的孩子长大怎样了?真讽刺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理论提出者的孩子,之后如何了?引人深思
马伊琍痛斥“睡眠训练死亡”事件:这些“指导专家”就是刽子手!
马伊琍曾用“哭声免疫法”养育女儿,结果很后悔,4种依恋关系,只有1种是对的
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推翻一套坑人的育儿法,拯救无数儿童
「七田真小课堂」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两个实验给你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