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容斋随笔》:毛主席生前读的最后一本书
userphoto

2022.10.06 上海

关注

《容斋随笔》是洪迈仕途之余读史阅世的思想笔记,被称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用今天的话说,它是真正的“学霸笔记”。

谈起《容斋随笔》,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毛泽东主席对于它的喜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中有这样一条记录:“1976年8月26日索要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生前索要的最后一部书。”1993年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毛泽东》里面,工作人员回忆说,无论是延安时期,还是转战陕北,进驻西柏坡,迁进中南海,《容斋随笔》都一直陪伴着他。在病危之时,毛主席突然想看《容斋随笔》,秘书一时找不到,最后工作人员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找到了一本。根据《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中的记录,1976年9月8日下午5时50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毛主席坚持读了大约30分钟的《容斋随笔》,此时距离他去世只有6小时。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容斋随笔》是陪伴毛主席度过人生最后时刻的书,是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动见证。

洪迈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当数《容斋随笔》和《夷坚志》,其中《容斋随笔》的创作几乎贯穿了洪迈的后半生,从40岁写《初笔》一直到79岁去世,洪迈在这部作品上耗费了近40年的时间,死前他刚完成《五笔》的前十卷。

《容斋随笔》是洪迈仕途之余读史阅世的思想笔记,被称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用今天的话说,它是真正的“学霸笔记”。明朝人李翰评价它“可以劝人为善,可以戒人为恶,可使人欣喜,可使人惊愕,可以增广见闻,可以澄清谬误,可以消除怀疑,明确事理”。《容斋随笔》内容宏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地理、语言、哲学等等,在这中间,作者用力最多的内容是“历史”和“文学”,而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集录、辩证、比较、质疑和评价,作者由此寄托了一份宏大、睿智的历史情怀,充分显示出历史给予后来人的宝贵启示。

洪迈生活在南宋的半壁江山,用陆游的诗句来形容,当时士大夫的普遍心理是“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洪迈四岁时,靖康之变发生,北宋灭亡,辗转避难的切肤之痛,北望中原的心情,加之出使金国的经历,使他在阅读历史中,总难免想到自己所在的时间坐标和地理坐标,因而禁不住在《容斋随笔》里面以古喻今,以此寄托家国之思。在《畏无难》中,洪迈认为,对于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处逆境往往比较容易,处顺境反倒比较危险,真正应该警惕的是处顺境。为此,他列举了秦灭六国后二世而亡,隋朝统一天下后亡于炀帝,苻坚统一北方后终有淝水之役,李存勖灭亡梁国和蜀国,终于被李嗣源所杀,李消灭楚、闽二国,旋即将淮南之地割给了周世宗。洪迈没有说的是,正所谓“多难兴邦”,经过靖康之变而南渡的宋朝皇室,如果从此励精图治,知耻而后勇,也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在《拔亡为存》一节中,洪迈说乐毅下齐国七十余城,终被田单复国,“尺寸之土无所失”。兖州本属曹操,后来郡县八十城都叛降吕布,唯有鄄城、范、东阿三地还在曹操麾下,最终依靠荀、程昱之力,曹操收复了整个兖州。“古之人拔亡为存,转祸为福,如此多矣。”洪迈因此想到靖康之耻,中原沦陷已经五十年了,“以今准古”,难道是国家无人吗?难道真的没有像田单、荀、程昱那样能够收复失地的忠臣良将吗?在《五胡乱华》中,洪迈列举了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苻坚、慕容垂七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例子,想到今日占据北方的金国人:“今之北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亡何邪?”正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南宋的北伐以及宋室的复兴并非全无希望。

洪迈深知“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在阅读史书时,总是带着他永恒的怀疑目光。比如《史记世次》《孙膑减灶》《姜简狄》等都写出了他对史书中重要历史事件的质疑,洪迈所用的方法是他所说的“以古揆今,人情一也”,透露出作者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孙膑和庞涓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却很少有人去细想它的真实性,以小说笔法写就的故事固然精彩,但却充满了虚构的意味。在《孙膑减灶》中,洪迈认为孙膑与庞涓的对战,很多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孙膑率领齐军进入魏地之后,由十万灶减到五万灶、二万灶,庞涓由此认为齐军逃亡者过半。洪迈认为,齐军深入魏地,应该马上抢占有利条件,而每天都要挖上万个灶,岂不是太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何必非要每人一口灶呢?从赵国赶来救急的庞涓,哪里有时间每天去数齐国人留下的灶数?军队行进速度有快有慢,孙膑又怎能算准庞涓正好在天黑时到达马陵,并且正好看到树上有字,举起火把来读,齐军看到火光因而万箭齐发?洪迈认为,这是好事者刻意编造的故事,却又破绽百出。

洪迈熟读历代史书,拥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在书中,他很喜欢将历史上相似的人与事进行集录和比较,披沙拣金,得出独到的评价和结论,而这正是历史对于后来人最为可贵的启示。在《汉士择所从》中,洪迈写道:“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随后列举了荀、和洽、郭嘉等9位名士游刃于汉末诸侯之间,终于全身而退,成为一世豪杰的故事,最后说:“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真正的智谋之士即使身处乱世,也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使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何况是在治世呢?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对于一邦一国是这样,对于匹夫匹妇来说,同样如此。同一个性质的事情,不同的人去说,往往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正所谓“好汉出在嘴上”,说出去的话,有时比事情本身更加重要,实在不可不谨慎。在《上官桀》中,洪迈通过对比上官桀与义纵两人的故事,向读者生动地阐述了这个道理。上官桀本是未央宫看管马匹的小官,汉武帝有一次生病,病愈之后,查看御马,发现马都很瘦弱,大怒说:“令以我不复见马邪?”上官桀叩头答道:“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话没说完,已是泪流满面。汉武帝因此认为上官桀忠心事主,马上提拔重用,临死前还让他做托孤之臣,辅弼汉昭帝。义纵是右内史,汉武帝有一次巡幸鼎湖宫,同样病了很久,病愈之后看到御道没有整治,大怒说:“纵以我为不行此道乎?”心里衔恨于他,最后找了个借口把义纵杀了。对此,洪迈评论说:“二人者,其始获罪一也,桀以一言之故超用,而纵及诛,可谓幸不幸矣。”在《容斋随笔》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作者通过一桩桩生动的事例,阐述了人情世故的道理。

每次阅读《容斋随笔》,笔者总是替洪迈,同时也替后世的读者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够生活在明清时期,其历史叙述会更加丰富多样,这部《容斋随笔》也会更加精彩。(《北京观察》2022年08期,作者么辰(台盟北京市委宣传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眉批荣斋》小注
关于洪迈和他的《容斋随笔》
这一本宋代奇书,毛主席随身携带40年,去世前还一读再读!
随笔:永远都不要拿自己的业余,去比别人的专业!
《孙子兵法》计谋篇,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