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第二十二章 千里跃进大别山

文/小庄

羊山集战斗以后,晋冀鲁豫野战军原本打算一边机动,一边休整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毛泽东那封“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绝密电报,令刘邓当即决定,休整半个月以后便立即出动,直趋大别山。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惊人的消息很快令刘邓改变了休整半个月的计划,而是决定立刻整军出发,跃进大别山要越快越好,越早越好,半个月的时间都拖不得了。

原来,当初蒋介石调往鲁西南用于增援羊山集战斗的近20万兵力,在羊山集战斗结束以后并没有退走,其中大部分继续朝着鲁西南而来,此时已逐渐对鲁西南一带形成了钳形攻击之势。这原本倒在刘邓的预计之中,我野战军早就习惯了在敌人的包围压迫之中辗转腾挪,寻找战机,可是另外一个惊人的消息却令刘邓感到十分不安,于是才决定立刻整军出发。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有传言老蒋可能会在黄河南岸的老堤决口。

其时正直酷暑雨季,连日的大雨使黄河水位猛涨,滦口附近的水位已经由平时的两米猛涨到三十米以上,黄河水汹涌澎拜,每秒流量达到了两千零三十四立方米。如此惊人的水情下,一旦老蒋真的下令决堤,那么刘邓大军一方面要面临敌人占绝对优势兵力的合围,另一方面更要面临黄河之水滔天而来,那时一旦被黄河水困住,将立时陷入生死绝境。

不管黄河决口的消息是否属实,概率多大,如此巨大的风险都令人不敢轻易涉险。于是刘邓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再休整,立刻整军直出大别山。

刘伯承将全军兵分三路:西路、东路、中路。

西路由杨勇的第一纵队组成,并指挥中原独立旅,沿曹县、宁陵、项城之线以西南进,直插河南南部;东路由陈锡联的第三纵队组成,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之线以东南进,直插安徽西部;中路由中原局、陈再道的第二纵队和王近山的第六纵队组成,沿单县、虞城、界首、临泉之线以西南进,刘邓二人率野战军指挥部随中路前进。

就这样,1947年8月7日的黄昏,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开始了史上著名的一次军事行动——千里跃进大别山。

晋冀鲁豫野战军南移的行动立刻被国军捕捉到,于是蒋介石赶紧下令,全速向南追击。但是,很快国军侦查系统传来一个情报:“黄河岸边有共军甚多,正纷纷北渡黄河。”

这个情报一传来,顿时令蒋介石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共军的真实行动方向到底是哪里,是南移逃窜?还是北渡黄河?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军每有行动,常常都会使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派出一支部队佯攻以吸引敌人视线,扰乱敌人部署。这一次同样不例外,在决心不要后方,立刻直趋大别山以后,刘伯承便安排了一支队伍,在黄河岸边架设浮桥,阵仗搞得越大越好,作出即将大规模北渡黄河之势。这一佯动果然起到了直接的效果,国军陆军作战部立刻调整部署,命令部队集中向北行动,趁共军还未北渡黄河之前将其截击在黄河岸边。

等到第二天,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发现黄河岸边的不过是共军小股部队时,才立时醒悟过来,这不过是共军惯用的伎俩——声东击西,刘邓大军必是朝着南面去了,于是他急令部队调头南进追击。可是,就在顾祝同南进追击的命令刚刚下完之时,老蒋又有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他分析,刘邓大军南下的机率极小,因为他们一向都是以坚持根据地内线作战为主的,此次渡黄河征战鲁西南,不过是为了缓解解放区的生存危机而已,如今在我大军压迫下,无法在鲁西南立足,因此必然又得回到他们的老根据地去。

由此,蒋判断:南下是佯攻,北渡黄河才是真实目的,我们发现黄河岸边只有小股共军,这很可能正是他们北渡黄河的先头部队。

这一通分析,真忍不住想给蒋点一万个赞。

基于老蒋的判断,顾祝同不得不命令刚刚调头南下追击的国军,再次调过头来,北进黄河。这一来二去,竟然给刘邓大军至少腾出了五天左右的时间赶路,而随后的进军行动表明,这五天的时间实在是太重要了。

8月12日,刘邓大军各路部队已全部越过陇海铁路,经过短暂的休整,开始朝着黄泛区前进。然而有趣的是,即使此刻,蒋介石依然认为刘邓所部并不是要南下,在他看来,刘邓越过陇海路的行为,恰恰是因为他判断出了刘邓要北渡,于是及时调转方向往北围堵,所以才又迫使刘邓向南流窜。“北渡不成,向南流窜”,这就是蒋此刻的结论。

既然蒋的判断是刘邓不可能南下,而此时又因为国军向北面围堵而北渡不成,那么下一步刘邓的企图必然是“越过平汉路西窜”。一顿分析猛如虎,决策一出原地杵。

其实这也怪不得老蒋,造成他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倒不是说他的分析没有道理,蒋介石也知道共产党的部队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但是这一次,蒋和他的参谋们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支十多万人的大军,会不要后方,孤军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这种军事常识里近乎自杀的举动是令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更何况,他们深入国军腹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支军队能够在自己兵力还处于绝对弱势的形势下,去搞什么战略反攻,所以这一切都使得蒋也好,国军总司令部也好,都不可能预想到刘邓大军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刘邓大军就要朝着黄泛区前进了。

之所以会有这个黄泛区,是因为在1938年的6月初,日军占领徐州后沿陇海路西进,准备夺取郑州,进攻武汉。为了阻止日军前进,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郑州段的花园口大堤。花园口决堤虽然暂时打破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但同时也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给广大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拨大量资金恢复黄河故道,其中也包含着利用黄河天险限制共产党的军队南北机动的目的。黄河归故后,在豫东鹿邑至项城之间,又出现了一个宽约四十里的沼泽地域,在沼泽内,积水浅的地方没过了膝盖,积水深的地方能齐腰陷进去。

这样一来,要渡过这一片黄泛区,就意味着大量的辎重、大车、火炮都不可能被运过去,尽管官兵们把尽可能拆卸以后还能组装起来的重武器都想办法拆卸下来,然后再带过去,但是像很多野炮平日都是由大车拉的,最重的榴弹炮得用十轮大车才拉得走,这些武器根本无法渡过黄泛区。刘伯承后来回忆起这段路程:“有的地方,明明看着水已经干涸了,但一脚下去,却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使劲越大陷得越深,甚至拔不出来,马匹的驮鞍早就卸下了,各种炮也尽可能地拆散,扛着涉渡。马匹吼叫着,越挣扎越下沉。炮车轮越旋转越往下钻。”

大队人马走了整整一夜,却发现前进了连十公里都不到,倘若当初蒋判断不失误,直接南追过来,其后果当真难以预计。见此情形,官兵们不得不把一部分火炮、大车、重武器等或掩埋,或炸毁,以免落到追来的国军手里。从红军时期开始,这支队伍的装备和武器就常年处于破旧不堪,奇缺简陋的境地,即使到了抗战刚结束之时,很多团连一门迫击炮、一挺重机枪都没有,所以官兵们对好武器自然十分珍爱,这种感情是难以名状的。如今经过了一年的内线作战,大家鸟枪换炮,武器装备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现在却突然要舍弃刚到手没多久的重炮、重装备,其中悲伤难舍的心情自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8月18日夜,刘邓大军终于都走出了黄泛区,在河南东部渡过了南下途中的第一条大河——沙河。

大军南下,沿途的地主武装、民团保安纷纷告急,更有地方官员在共军宿营的地方找到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很快被送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老蒋一看,这赫然竟是一张湖北省的地图。此时的老蒋顿时醒悟,刘邓大军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攻城掠地,被逼逃窜,而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朝着一个地方前进,而这个地方绝不可能是任何其他地区,只能是一个地方——大别山,因为那里曾是红军时期共产党武装的老根据地。

可是新的疑惑立刻又涌上了蒋的心头,他们去大别山到底是何用意?光是这样一支孤军,即使到了大别山又能掀起怎样的风浪?蒋百思不得其解,完全无法猜透毛泽东的这一布局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直到数日之后,一个新的情报送到了蒋那里,蒋顿时心惊胆寒,原来陈赓部在不久之后同样渡过黄河,进入豫西,不仅严重威胁胡宗南侧后,而且还在伏牛山一带展开并建立了根据地。如此一来,陈赓部和刘邓部的掎角之势已成,不仅国军的重点进攻战略被立时瓦解,而且中原必将永无宁日。

渡过沙河以后的刘邓大军,此时即将渡过的是跃进大别山途中的第二条河——汝河。

蒋已经来不及思考了,立刻命令追击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南追击,同时把距离汝河最近的整编85师和整编15师紧急调往汝河南岸,以便争取在刘邓过汝河之前,在汝河南岸布置起一道防线。这样的话,后有追兵,前有阻截,刘邓大军就可能被全部歼灭。

事实是整编85师果然全速前进,想要在刘邓大军渡河之前把汝河南岸的防线布置起来。国军行动的时间虽然晚了很多,但是又没全晚,所以这么说是因为8月22日、23日两天,刘邓大军一纵、二纵、三纵已经纷纷渡过了汝河,并极速朝着大别山奔袭。而中路大军中的第六纵队是最后的一支部队,恰在这支部队还没来得及渡河之前,国军整编85师就陆续赶到了汝河南岸。这样一来,两军交战已不可避免,刘邓二人此时也就在中路大军中随军行动。

一开始的时候,负责第六纵队渡河事宜的纵队副司令员韦杰并不觉得渡过汝河有啥难处,这里河面不宽,水流不急,对岸也只听到一些零星的枪声,所以肯定不是啥问题。他先派出一支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南岸,占领一些据点,构筑掩体,以防不测之时好掩护大部队过河。

可是24日中午时分,原本一片静寂的河对岸顿时枪声大作,黑压压的国民党军蜂拥而至,国军很快展开了部队,开始炮击河岸。如此一来,原本看似简单的渡河立刻变得困难起来。原因很简单:对岸部队已经陆续赶到并展开了攻击,此时敌情不明,如果贸然打过去,敌人火力一旦足够的充足,将我军猛烈袭击于半渡之中,那么形势将会变得凶险无比。

韦杰顿时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始终不敢贸然渡河。

深夜,刘邓随指挥部也赶到了汝河北岸,看到韦杰徘徊不定,白白浪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严肃批判了他。原来,此时不仅河对岸的国军整编85师陆续赶到了,而且从北向南追击而来的国军整编第7师,整编48师,整编58师也都逼近刘邓大军的尾部,国军其中一支先锋部队已经与我军后卫部队接上火了。

此时韦杰才感到情况的万分严重。

刘伯承说道:“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了中间,不但影响战略跃进,而且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现在开始,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敌人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冲过去。”

就这样,再也来不及迟疑,也来不及顾及对岸的国军兵力如何,中路大军开始了猛烈的冲击,誓要杀出一条血路。

战斗进行的十分猛烈,提前渡过汝河的部队立时展开攻势,拼死作战,以掩护剩余的部队过河。但是好在此时对岸的整编85师也没完全到达,尤其是携重武器、携各种山炮、野炮的部队还没来得及部署和展开,所以战事尽管激烈,但是仍然给了刘邓大军过河的机会和时间。

随着刘邓大军陆续冲到河对岸,他们竟然神奇的发现,其中一个敌军的重要阻击点竟似乎有意避战,明明看上去有重兵阻截,可是火力却十分薄弱,甚至有国军士兵朝着天上放枪。这一幕令很多野战军官兵匪夷所思,但是当时他们根本来不及细想,便朝着这个薄弱点迅速突围。就这样,虽然战斗进行的艰难而惨烈,但是刘邓大军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共4万多人马,终于还是在25日下午4点左右,陆续都渡过了汝河,冲破了阻击线。

原来,当时确实有那么一个薄弱处,驻守在这里的是国军整编85师下的110旅,这个旅的旅长廖运周也确实是有意避战。在此之前,他就嘱咐自己手下的团长,共军往哪个方向打,你们就往哪个方向退,不要去跟共军拼命,如果对方不要命的往前冲,你们就把枪往天上打,好放他们迅速过去,这是为了保存实力。

其实,哪里是为了保存什么实力,这位110旅的国军旅长,不是什么别的人,而是我党重要的一位地下党员,正因如此,所以才有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一幕。

刘邓大军一路南下,26日便抵达了淮河北岸,这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关口,渡过了淮河,就可以遥看到巍峨耸立的大别山了。

此时,恰是雨季时节,淮河是极易涨水的。如果河水暴涨,那么意味着大家都要渡船而过,不仅困难增加了,而且危险也增加了,因为敌人追击的步伐很快,实在给不了刘邓大军多少时间。而事实就是,就在刘邓大军渡过淮河的第二天,整编八十五师已经追到了淮河北岸。

在刘邓大军渡河那天,只找到了几十条小船,靠这样几十条小船要想把十多万人的军队渡过淮河,那要等到何时方能完成?即使架设浮桥,没有三五天的时间,十几万的军队也难以全部过河。

但是就在此时,一个马夫连同他的马,在一处河段上,竟然可以徒涉过河,证明此处河水定然不深。于是众人拿着竹竿等工具,尝试徒涉过河,竟然发现这一段果然可以徒涉,众人兴奋不已,急忙把这一消息传给了各纵队。如此一来,既不要渡船,也不要浮桥,大家卷起裤管,陆陆续续地都从这一段河口渡过了淮河。

而就在刘邓大军渡过淮河的第二天傍晚,也就是27日傍晚,国军整编85师已经追到了淮河北岸。然而事有奇巧,仅仅是这一天一夜的时间,淮河水位猛涨,原先可以徒涉的地方河水早已湮没头顶。

85师师长吴绍周不得不感叹:“共产党有命,刚刚过去水就涨了。”

之后陆续追击到淮河岸边的国军部队全部停在了北岸,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的形势已无法避免。蒋介石气愤难掩,捶胸顿足,为此还撤了陈诚参谋总长的职务,改由他自己亲自兼任。

而在战场的另一边,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为主力,第八纵队22旅,第九纵队以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一共29个团8万余人,组成了另一支野战军,由陈赓、谢富治率领,也开始了执行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作战任务,这支野战军就是“陈谢大军”。

陈赓在执行此任务之前,曾到小河村参加了毛泽东召开的小河会议,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将陈赓送到了小河村外。临别之前,主席嘱咐陈赓:“弹药不足,由蒋介石来'补充’,伤员的安顿靠群众,我们从来是这样办的。根据地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一切都搞好了才去革命。”

带着毛主席的嘱咐,陈赓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邓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总共有几个纵队,司令员都是谁
千里跃进大别山(五)战役阶段定义浅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敌情报部门称仅5万人,前线将领:至少7万-今日头条
1947年,刘邓12万大军跨千里挺进大别山,为何是解放战争转折点?
解放」解放战争中二野最惨烈的一场败仗,兵力损失过半,对手实在太难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