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045 中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中庸之“庸”出处在这里


【齐物论】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本讲梗概:

▲  中国儒家的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四书》,如《中庸》,有大学者提出考据意见,认为子思(著《中庸》)的时代比庄子还后一点。《中庸》之庸字,是庄子这里先提出来,据说如此,我只能说,“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是者为之是也,非者为之非也”很难说。

▲ 庸的作用,从形而上道体上讲,没有成败是非善恶。而形而下万有的现象是不齐的,形而上是齐的,“复通为一”。“唯达者”,只有真正得了道,通道的人,“知通为一”,归到形而上是一体的;这个一也不是一,而是绝对的。所以得了道的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始终是不用。

▲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之“庸”,就是《中庸》的庸,也就是“用”的意思。不管《大学》《中庸》,庸字都来源于《庄子》。只能说那个时代是变乱到极点,那个时代的思想都有相通之处。处乱世人容易变成乡愿,逃避现实;人虽逃不开现实,怕现实,只有想办法,善于用现实。用得好,就是庄子这里所讲的“用”;用得不好,就变成乡愿了。

▲  孔子说“乡愿者,德之贼也”。点击收听吉劭居【论语朗读与讲解】。但是庄子所讲的不是这个意思,庄子说,“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只有通了道的人,才得这个庸,中庸之庸的作用。“适得而几矣”。得到了这个,也就是上面所讲,“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圆的中心是直的,直道而行,不是走弯曲路。“适得”,得到了这个道理。“而几矣”,几者,是差不多了。这一段是关于逻辑的论辩,讲到是非成败。

▲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庸不是马虎差不多,而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庸也不是后世所讲的庸庸碌碌。高度的智慧,高到了极点,但是看起来很平凡,这个才是庸的道理,得其环中之应用。当我们有了道,最后在用的时候,不觉得是道,也不觉得自己是智慧,而是很平凡的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怀瑾老师:有许多人学了庄子,都学坏了
奚密:中庸还是乡愿?——中国的成语
为什么有很多人黑鲁迅?
小议“乡愿与狂狷”
《中庸》经典语录解读26:道在生活中,不在别处。
苏轼的《中庸》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