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皇帝:从无能到自恋

大家对战国历史感兴趣吗?

想在最近陆续推出几期,唠一唠。

篇幅都不长,希望大家喜欢。

有部剧情式历史纪录片,名叫《风云战国之列国》,很受好评,是居家消磨时间的“神器”。

第一集《燕国篇:雁过无痕》,讲述的是战国七雄中燕国的故事。

片子大约一个小时,通过选取燕国历史上几个重点事件,来审视燕国兴灭的历史教训。

燕国是战国时代,唯一传承自周王朝初建分封时期的国家,从召公建国到公元前222年秦军拔辽东,虏燕王喜(《藏书》卷一)为止,共历44位君主。

按理说,在讲战国时用皇帝这个称谓是不妥当的,因为皇帝这个名词,一直要到秦王嬴政灭六国之后才正式启用。

但正如《风云战国》第一集中讲述的那样,战国时代,六国变法图强,不约而同走向了霸道之路。

战国时代的君王,虽无皇帝之名,但已有皇帝之实。

窃以为以皇帝代称之,也并无不妥。

看完纪录片后,随手翻阅书架上屯着的一部旧书,明代李卓吾先生的四卷本《藏书》。

这部书恰好也正是从战国世纪记叙起,首卷第一则讲的是《东周西周》故事,第二则即是《燕》,而所记之事恰与纪录片中选取的历史片段完全相同。

燕王哙禅让”“燕昭王复仇”“燕王喜攻赵”“国灭”四事件。

从燕王哙到燕昭王,再到末代燕王喜,似乎完美诠释了李卓吾先生《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中论述的观点——“圣主不世出,贤主不恒有”。

“若皆如汉祖、孝文、孝武之神圣,孝昭、孝宣之贤明,则又何患乎其无臣也。唯圣主难逢而贤主亦难遇,然后大臣之道斯为美矣。”

中国皇帝是“天之子”“万民之父”,兼具神权和父权,因此天生就全能”——用我最近从李雪的心理学书籍中学来的一个词就是——

“全能自恋”。

皇帝时刻处在“全能自恋”中,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导致在对待自己子女时也往往是要实现全掌控”的。

在被“全能自恋”的父皇完全掌控下成长起来的皇权继承者,会被迫形成“习得性无助”——所有积极主动的想法和做法,都会面临被“父皇”视为言行的冒失、行动的僭越,会遭到无情地打杀。

久而久之,这些皇权继承者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寡言慎行、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这种原则一旦固化就会变成“习得性无助”。

在《燕国篇:雁过无痕》中,时为燕太子的燕惠王向燕昭王提出,“乐毅拥兵自重,想自立为齐王,父亲不可不防”的建议时,燕昭王举起手中竹简将其打翻在地。

我们看到,不论燕惠王的建议是否正确,但燕昭王的行为,一定会让燕惠王感到自己的“无能”和无助”。

所以,中国皇帝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都要经历,从身为皇子时的“习得性无助”到成为皇帝后的“全能自恋”。

但这样的转变何其难哉?

完不成转变的皇帝,就会表现为“无能”状态。

李卓吾先生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中所举的唯一例证如诸葛孔明之辅刘禅,可以观矣”,恰恰证明了刘备的托孤,把“全能自恋”的状态,移交给了诸葛孔明先生。

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孔明先生的存在,刘禅迟迟完不成从习得性无助”向“全能自恋”的转变,最终只能成为无能皇帝“阿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陷入习得性无助,我还有救吗?
第17集·母婴关系的构建——依恋关系的开始
后燕王朝帝王世系
消极、拖延、懈怠,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
永远要心怀希望多一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