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317 大破匈奴——一代名将从此诞生
上回说到,赵王不懂装懂,非要把李牧给换回来,派上一个不懂行的人去边境防匈想着要收拾别人,结果被匈奴人耍得团团转,吃了大亏。这个时候他又想起李牧,还是李将军做得对呀!那没办法,厚着脸皮派人去请呗。这回轮到李牧摆高姿态,闭门不出。使者一看,不妥呀,自己的使命完不成,回去没办法向老板交差呀,在门口那叫一个求啊!好了,李牧这回不但是闭门不出,还甩出一个理由来,说,病了。医生怎么说,不知道,但至少李牧觉得自己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使者实在是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向赵王汇报。赵王再糊涂也知道,李牧的病,那不是真病,而是毛病,这一种心病得自己去哄,谁叫自己以前没事找抽呢?催了好几次以后,李牧的病终于慢慢好了。
 
好了以后,李牧提出了一个条件,“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大王你要么就别用我,如果非得用我不可的话,那对不起,我的办事风格还得像以前一样,您不能干涉我,这样我才敢服从命令。赵王听了哭笑不得,这话表面上像是撒娇,骨子里就是和自己较劲啊。回头想想其实自己要的不就是和从前一样吗?让李牧去把边境稳定下来,自己好腾出手来,在中原和秦国人玩命。行了行了,就这么定了,只要你愿意回到边陲去维稳,保持那里的社会和谐,啥都答应你,封你个综治维稳办主任又如何。
 
赵王这一回,其实还是小看李牧了。他不知道这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的李牧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而在边境上的匈奴人也不会知道,一向喜欢防守并且胆小如鼠的李牧将军有了新的想法。不管以前他是真胆小还是假胆小,总之这回出山,他的目的就是要把“胆小”这顶帽子扣在匈奴人的脑袋上。
 
“李将军回来啦!”边疆的将士和百姓们敲锣打鼓热烈欢迎。从前李将军在边境上一呆好些年,一天到晚光顾着吃牛肉喝小酒,有空射箭练练手,大家伙都觉得他是个后勤主任,根本不是将军。等把李将军撤走以后,边境上乱成一锅粥,大家伙才想起李主任,啊不!应该是李将军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这回李将军再一次被朝廷派过来了,大家伙能不高兴吗,而且李将军回来以后,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继续执行从前的政策。大家伙儿继续好吃好喝,过好日子。
 
对于匈奴人来说,李牧的再一次出山,确实是让他们失望了。这些中原人怎么回事儿,原先顶替李牧的那个将军不是挺好的吗,经常和我们过过手,我们也经常有点油水可揩嘛,现在又把李牧这个草包将军派过来了,一天到晚宅在家里当缩头乌龟的。是,没错!我们可以好好欺负他了,可咱们欺负他,也得不到什么便宜和油水嘛,牛啊,羊啊,都吃到他们自己肚子里了,咱们匈奴人啥便宜赚不着,哎呀,这些中原人,怎么无耻到这个地步嘛!本来匈奴人还想,李牧被勒令下岗了一次,应该有所醒悟,改正错误,主动出击。但是让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几年过去了,这李牧还是那么胆怯!
 
北面匈奴的部队刚刚一出击,李牧的烽火台就像元宵节夜里的灯笼一样,一溜点着了,在荒野里几十里以外都能看得很清楚,匈奴的马虽然快,但再快也快不过烽火台传递的信息吧?李牧将军一看这烽火台点着了,一声令下,撤!边境上的百姓赶紧牵着牛马、赶着羊群、抱着孩子,从田野里、牧场上撤下来,躲到城寨,或是要塞后面去。那些在农贸市场上摆地摊的人们,把铺在地上的布,四个角一抽,在中间打个结扛上肩膀,扭头就跑,一边跑一边喊,相互照应着,“快跑啊,匈奴人来啦!”这感觉就有点像城管追小贩,大家都在走鬼。
 
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所有的将士和百姓有条不紊地撤进堡垒了,匈奴的大部队才算赶到。冲到壁垒前面溜达一圈,眼瞅着凭自己的骑兵部队,想冲进这堡垒是不可能的了,只好转头,到城郊结合部去撒点野,在田野里牧场里乱冲一气。结果是没有结果,啥也找不着。你就别说人赚不到便宜了,连地上的草也被城里百姓牵着的牛羊啃掉了一半,剩下的草根子,匈奴人自己的马连吃草的便宜都赚不着,委屈的这些马呀,撅着蹄子,在田野里发脾气。东西抢不到,仗又打不起来,匈奴骑兵高兴地来郁闷地走,又一次失望了,个个气得翻白眼,只能朝着城堡里吐口水,或者干脆从地上捏起马粪来,往寨子里扔,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问候李牧的全家大小的身体健康。城里的李牧也不生气,反正听不懂,就算听懂了也当听不见,他还像以前一样下了死命令谁也不准出战迎敌,否则立斩!
 
匈奴的骑兵再强悍,那也只限于在马上,他们善于运动战,长途奔袭那是很在行的。如果让他们定下来打阵地战,攻城的话,他们就纯属外行了。攻城用什么器械他们都不知道,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城的概念,攻城,怎么攻啊?到了最后匈奴骑兵,只能是气哼哼的,憋着一肚子气,走了。
 
毫无疑问,李牧将军的方法很奏效,但是,他树立的形象却是越来越糟糕,不仅是匈奴人,连赵国的兵卒们都认为李将军太怯懦了,像个娘们儿一样,特别是在边境地区代郡这里的人,他们要么就是中原人和胡人的后代,要么,从小到大也学会了胡人的野脾气,所以这一带的民风非常的彪悍,性子火爆一点就着。
 
看着这些匈奴小鬼子来去如风,把别人的国家当成了自己的渡假村似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冲进来就杀光烧光抢光。虽然李牧将军韬光养晦,忍着,但是这些将士们可就不干了,大家伙都觉得很惭愧呀,吃着李牧将军发给的牛肉,拿着国家给的工资,享受这么好的公务员的待遇,可是啥也做不了,没有机会到战场杀敌报效国家。这一种尸位素餐,撞钟度日,吃喝等死,这能对得起国家吗?能对得起百姓吗?能对得起自己拿的这份工资吗?人是有廉耻的,占着茅坑不拉屎那是畜生的行为啊。
 
李牧手下全军将士,肚子里都憋着一股气呢。虽然大家伙儿嘴上不说,但心里都不能不承认,这李牧将军哪哪儿都好,就是胆子太小。李牧也明知大家在议论自己,但他一点不烦,一直在等,等的就是大家麻痹,特别是等匈奴人麻痹下来。时机一旦成熟了,哼哼,那个时候就教你李牧这两个字怎么写!

 
韬光养晦好几年,李牧手下肚子里的气越憋越膨胀了,而匈奴人也慢慢地形成了惯性思维:这赵国人吧,就是不敢打仗!在这个时候,李牧开始悄悄行动了。公元前244年,李牧挑选出战车一千三百辆,精壮好马一万三千匹,骁勇善战的士兵五万人,这还没算够,高潮是他选了优秀的射手,足足有十万人一起上阵。这些年,李牧将军吃牛肉喝小酒,练的就是弓箭手啊!知道你匈奴人厉害,不和你面对面的玩,我在远距离上就要你的命,所以这些年李牧将军把重点都放在训练弓箭手上了。挑选出这些人和马之后,把人、马、车通通按严格的标准来编队,反复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
 
当然了,匈奴部队也有自己的情报网,赵国军队联合军演的消息匈奴人不可能不知道,动静太大了嘛,但问题是在过去的十几年,这种联合军演的消息已经传过来N遍了,没多大价值了。这些年下来,和李牧打交道,李牧除了吃肉,剩下就是练兵了,没什么好稀奇的嘛。问题是练了这么多年的兵,李牧却从来不打仗,那不纯属吃饱了撑的嘛!行了,匈奴人习惯了,不理了。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回李将军是玩真的。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精兵五万,射手十万,这估计就是当时李牧将军所有的家底了吧。当年赵国打长平之战的时候,投进去四十多万,李牧现在只是守边境防匈奴而已,就能掏出当时长平之战三分之一的资本,估计这个数字报到赵王那里,赵王也会给吓一跳的。
 
在当时匈奴军队的特点是骑兵强悍,机动能力超强,匈奴的骑兵从小到大长年累月生活在马背上,在马背上,战斗力那是天生的。对付这些强悍的部队,赵武灵王都不得不下令军队要改胡服骑射,李牧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一次,训练目的的主要就是以射箭为主,战车、步兵那都是辅助作战的。足足十万弓箭手啊,就算每人只有一只箭,同时射出去,估计这天空上立刻会被箭雨所覆盖,看不见太阳了。
 
假如这一次李牧将军,一出场就把十几二十万部队通通摆到战场上,那匈奴人也不是傻瓜,那肯定不跟你打的。知道你有准备了,我还来碰钉子,我白痴了啊我,所以李牧还得想办法把匈奴人骗出来。自以为聪明的匈奴人碰上了李牧,哼哼,那你就等着在一边哭去吧。
 
李牧下令取消禁制,让老百姓到外面放羊耕田,摆地摊,该干嘛干嘛,彻底放假,特别是要放牧,大规模的放,满山遍野牛羊成群的放,把牛啊,羊啊,吃得油光锃亮,肚满肠肥的。不用说,这种场景很快被匈奴人的探子发现了,哎呀妈呀,李牧这一回,脑子进水了估计是呆在城里时间太久了,憋不住要出来透透气了。回去一报告,匈奴的老大眼前一亮,赶紧赶紧,派侦察部队前去侦察,顺便抢些牛马羊回来。没想到这一回他特别顺手,一抢一个着,抢得匈奴哈哈笑。
 
当然,匈奴人里边也有头脑清醒的,提醒匈奴的老大,这是不是圈套啊?但问题是李牧早就想到这一招了,让你匈奴人白抢,你肯定觉得我这有诈,我还得装模作样地挣扎一下。李牧派出小股的部队去阻挡这些匈奴骑兵,这些匈奴的侦察部队开始还有些怕,觉得是不是着道儿了。可是没想到这派出的小股的赵国军队,那叫一不堪一击,小规模的一遭遇,三下五除二,被匈奴的骑兵部队打得满地找牙,大败亏输。先别说挡住匈奴人抢东西,一仗下来,赵国军队反而被匈奴人俘虏了好几千。匈奴的老大一听这种情况,明白了,终于明白了,这些年李牧不敢打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哪,因为赵国人就不会打仗。既然是这样,干脆带上所有人过去抢个痛快,彻底把李牧赶回老家去,把代郡变成我们匈奴人的跑马场。
 
 
这下,李牧的机会终于等到了,他的目标就是匈奴人带来的十万主力大军。匈奴单于带着自己的大部队一路高歌向前,赵国的军队一路抵抗,但是都节节败退了。这种败退没让单于感觉有什么异常,这种软弱正巧说明了为什么这十几年来,李牧当缩头乌龟。匈奴骑兵畅通无阻,一路向前,正面抵抗的赵军,一个劲儿的吃败仗,毫无廉耻地向后撤退。不知不觉当中,匈奴的骑兵已经非常兴奋地闯进了李牧早已经为他们设计完工的坟墓当中。
 
匈奴骑兵奋勇冲刺的时候,赵国的两支骑兵已经包抄到匈奴大军的侧翼,对倾巢而出的匈奴单于形成了合围之势。这一次出征,匈奴带来了十万大军。多大的一支队伍啊!而李牧动用了将近二十万人,才算把这一支部队给包围起来。剩下的时间里,李牧也懒得废话,用实际行动给匈奴人上了一堂战争课。
 
赵国军队十万弓箭手已经等了很久,等得手都痒了,这十几年以来,光吃不做,憋得脸都绿了,不就是为了今天等来这一声的命令嘛。赵国的军官一挥旗,大喊一声“射!”这个时候,属于李牧的战争才算真正开始。
 
足足十万弓箭手不分先后不论远近,目标只有一个,对着前面的匈奴人把自己箭囊里的箭给射光。等这十万的弓箭手终于停歇下来的时候,在他们身后,等得两眼发绿,心里发毛的骑兵方阵和战车方阵,就开始依次冲击剩下的匈奴部队了。当这些红着眼的赵国士兵冲进敌阵的时候,这已经不能叫一场战争了,这是一边倒的屠杀。赵国人把这十几年瘪下来的气疯狂地向敌人发泄,没有俘虏,只有杀戮,杀的匈奴人鬼哭狼嚎,人仰马翻,日月无光。
 
 
对于这场战争的场景,史书上是这么形容的,“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好一个“大破杀”!十多万的匈奴人统统死个精光,可以说是杀人盈野了。低沉的秋风呜咽着,漫山遍野血腥残骸,让人心里一片茫然。不知道这个时候,匈奴的单于心里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李牧心里在想什么,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充天的呐喊中杀戮开始,再到最后一个哀嚎声落下,战争结束。
 
匈奴的单于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十万士兵的生命,不过李牧还没有收兵的意思。打铁趁热,他带着赵军一鼓作气,扫平了东胡部落、林胡部落等等胡人部落,彻底解决了赵国北部边境的问题。匈奴的单于一个人逃跑了。此后十几年,匈奴人一听李牧的名字就发抖,不敢再接近赵国一步。
 
李牧,一代名将从此声名显赫!
 
文案初校:李雪涛
文案复校:风白
排版发布:黎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华智谋(战国)—李牧袋怯迷匈奴
抗击匈奴第一人竟然是他,怎奈宿敌太过强大,不该被人遗忘
华匈战争第六章之他叫李牧(下篇)
战国时代北击匈奴第一名将,战略影响两千年!
这个人以十万弓弩手,歼灭十余万匈奴骑兵,保边境十余年太平!
赵国李牧大败匈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