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6——贵州茅台(下2)(和五粮液的一些对比)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6——贵州茅台(下2)(和五粮液的一些对比)

之前的文章地址在这里: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2——贵州茅台(上)(这样的公司上什么市啊?)(网页链接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3——贵州茅台(中上)(从另一些角度看茅台)(网页链接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4——贵州茅台(中)(酿造工艺)(网页链接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5——贵州茅台(下1)(销售费用等)(网页链接

我们再继续!

茅台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是来源于酒类销售收入,非常干净,清澈。2001年,其中,茅台酒销售收入11亿左右。占比98%左右。茅台王子酒1828万元,占比1.64%左右,剩下的就是其他了。

这个数据看到2018年财报,会发现,茅台酒占比为89%左右,王子酒和迎宾酒,赖茅酒等占比11%左右。

18年下来,茅台其他酒从2%左右,扩大到11%左右。从2000万左右,做到了81亿左右,增长多少倍?大概405倍。年化增长40%左右。

而这18年下来,茅台酒从11亿左右,做到了655亿,是60倍左右。年化增长25%左右。

这代表什么?很值得琢磨。

我认为,代表两点。

第一点,茅台人的前瞻能力很强。在近20年前,就开始做品牌储备了。其实,这一点,很多企业是做不到的。这里拿格力举例。格力也是一家相当之优秀的企业。其产品也是大单品路线。(空调为主。)但是,格力的产品储备就比较少。因为空调的特性,不大容易搞出特别特别明显的高中低档来,而且,格力市占率也太大。

但是,可以看到和美的的对比,格力在横向产品线上,是偏少的。那么这里就会推演出一个永恒的话题,到底是专注还是多元?

我个人认为,这二者都是正道。我一点也不觉得多元化必然不好,反之亦然。

原因是,多元与专注都是内在条件。只有当内在条件与外在环境结合的时候,才是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

举例,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其商业巨头,无一不是多元化。比如大马的郭鹤年,你看看他旗下的产业,甘蔗种植,糖业,面粉啥的,地产金融,酒店,船运,商贸一系列的产业,遍布全球。你能说多元是不好的么?这样的案例,全世界多了去了。

但是,反过来,专注而成功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这里面就是外部环境决定的。

发展中国家,其竞争手少,龙头在做扩张的时候,很容易攻城略地,把新的领域搞成。

而成熟的国家,竞争者都是很强的,你再做扩张,就不容易打下山头。所以,多元化就比较难一点。

这个逻辑,放到不同领域是一样的道理。

茅台专注高端白酒,从高端降维打到中低端,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细节处理还是很不好做,怕损害高端的利益。)可是,反过来,从低端做到高端就很难。

那么,茅台是从近20年前,就开始布局中低端了,这很明显, 白酒行业,是业内玩家不成熟不稳定的市场,茅台进去,就能够攻城略地。但你看看茅台搞红酒……

所以,你可以看得到,茅台王子酒等一系列中低端酒,能18年翻400倍。年化增长超过40%左右。这就是结果证明了当时多元的逻辑。(以及,很低的起点:))

这里我还多说一点,茅台做中低端,赚钱是其次的,主要目的是与浓香,清香争夺未来客户。这个后面文章会展开讲。

第二点,茅台做事真的是稳且坚持!持续20年,就把一个战略做到底。而且,还在坚持做。这很吓人的。这需要靠很厉害的企业文化的。20年哦!~持续做哦!~

2000年左右的招股说明书,其中有如下文字:

……在坚守并扩大高档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推出2-3个中低档酱香型系列品牌,抓好中低档市场消费。(近20年前开始,一直做到现在,成绩斐然。)

……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茅台酒出口……(注意,2001年左右,就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了。很多人对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概念,我在差不多年代读的电子商务,那时候,是没有淘宝的,只有易趣。茅台这不像国企啊,相当有前瞻性啊。)

有趣的来了。

……计划在2003年底之前,让金轮牌贵州茅台占总量的50%,……2010年底以前达到90%,……适当的时机,收购贵州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所拥有的“飞天”商标。

就像我前文所说,这个商标租赁给你的生意模式,搞不好比茅台本身的生意模式还好。人家卖给你就有鬼了!~

现在看看,哪里看得到金轮茅台啊?(现在说的五星茅台,就是金轮茅台。因为当年茅台出口的时候,金轮带有明显的意十形态色彩,所以,搞了个飞天商标出口,就留下个这样的历史问题。茅台还有大葵花,小葵花,飞鹰,工农,等商标。)

有趣不?我挺喜欢看财报的,尤其是十几年,几十年的财报合在一起看,最有意思了。很多十多年前的规划,计划,有些实现了,有些错的离谱。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构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

2000年,茅台的基酒生产规模,是4000吨一年。

2018年年报,茅台基酒5万吨左右一年。系列酒2万吨左右一年。

茅台的基酒上量,是没有天花板的。(在很大限度内。比如,整个茅台镇区域。)

但是,有些酒,上量非常难。这个话题很重要,谦和屋以后的文章展开讲,届时分享到公众号给各位朋友们参考斧正。

仔细看茅台上市募资的近20亿怎么花,就能看到,茅台做事非常扎实。我之前文章分享过,茅台厉害的地方,不是独特的口味。因为,这个口味,讲真的,要模仿,不难的。工艺,材料都是透明的。

茅台真正厉害的,是把这个口味成千上万倍的稳定输出。而且,持续很多年,没有一年出问题,并且,还可以上量。

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而茅台募资20亿怎么花,就是把这种能力大概拆解出来了。仔细看,很能看出茅台做事扎实的程度。

这一点,还有一个行业运用得十分好。就是房地产行业。

话说,造房子这件事,有多难?没啥高科技啊!水泥,钢筋,按照设计图施工。做过装修的都有体会的。累是累,但是,没有多难啊。

可是,万科,恒大,碧桂园等房企,厉害的不是造出来的房子几百年不出问题。(事实上,质量很一般……)

真正厉害的是,全国都按照一个标准,成千上万倍的复制,而且,稳定很多年复制,并且,还能扩张。

这种能力是赚钱的能力,是很能赚钱的能力。

当然,这方面,房地产还是比茅台略差。做不到100%不出问题。茅台做得到。

这里我多说一下,我个人特别看重财报中的——董事会报告。(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这个科目。

原因是,这是总的规划。每年对去年都要有总结,关键是明年,甚至几年的规划,都在这里面。

各位要是有自己管理过公司的经验或者参与过,就会很明显的在这里面看出端倪。有些就是忽悠人的,有些就是做实事的。有些专门讲情怀,有些专门说数据。有些看得出马上要跑马圈地发展了,有些看得出,是守好阵地,稳步发展。

这部分内容最为有趣,对企业的定性分析帮助很大。

比如,茅台2001年的财报,很明显看得出,茅台就是做实事的,因为,这个类目里面全是数据,具体得不得了。把上市融资的近20亿的投放方向与进程,说得清清楚楚。然后,可以明显看到,接下来,是扩产能,加大生产。这就是从2001年开始,茅台的主旋律。

我们来看看2001年茅台接下来的重点安排。

1,……加快专卖店,配售中心和销售网络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建好专卖店,对现有营销网络进行清理整顿。

2,加强茅台酒系列产品的营销力度……

3,……重点加大对“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宣传。

4,……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5,进一步加大打假的力度。

那么,17年后的2018年,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1,……市场基本面仍将稳定,市场需求仍会是上升趋势,将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良好势头。

2,公司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发展基础稳固。

3,……按照“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的战略要求,以茅台品牌为核心,聚焦酱香酒业务,深入推进“133”品牌战略,……重点面向中端及以上价格带培育大单品,打造品牌集群……

4,……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稳生产,稳市场,稳效益,扎实推进年度经营计划,把主业做足,实业做实……

各位好朋友们,相隔17年,两份工作报告,体现出了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相当明显的看到,2001年的茅台,是大干快上的时候,整个报告就是扩产能,扩产能,扩产能,然后,抓销售,打假抓销售,国内抓完抓国际市场。看上去就是拼拼拼!

而2018年的茅台,就是坐江山,把打下来的市场稳固住,稳稳稳,什么都是稳步推进。

所以,透过工作报告,其实,我们是可以对企业发展的阶段做出判断的。有的企业一看财报就是扩张的阶段,有的企业,就是稳步发展的阶段。

而,重要的是,这两种阶段所展现出来的财务数据就是不一样的。自然而然,估值也会不同。

那么,仅仅凭借财务数据而推断企业价值,其实,有些不妥当的。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

你看,有个人身材比例不好,别人都是八头身,九头身,他是三头身,没戏!~结果一看,这人是小孩,还在发育哩!~

你说,这就说他身材不行,岂不是闹笑话了么?

财报中的工作报告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好,我们来看到五粮液的报告。

1998年的五粮液,是这么说的。

1,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质量最优化,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2,狠抓产品质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企业管理,努力降低生产,营销成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4,面对严重供过于求的白酒市场,……实施“稳量稳价,上量让利,促销增效”的营销策略……

5,加大打假防伪的力度,保护消费者利益。

2001年的五粮液,是这么说的。

1,……质量为基础,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效益为纽带,确保五粮液公司的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将服务观念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不断提高市场对五粮液系列酒的满意度和美誉度,提升顾客对五粮液系列酒的忠诚度。……在营销工作中,售前,主动走访市场,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寻找客户,挖掘市场潜在需求。

2,加强与经销商的深度合作,实现厂商双赢。

3,关注需求,研究市场,不断实施产品创新。……而核心竞争力又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产品创新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源。

4,打假保真。

5,确立2002年为销售服务年。……一个企业的产品除了质量和价格外,要赢得市场,是要是比服务,谁的服务好,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反之,就只能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出局。

6,……培养这部分经销商成为五粮液最有价值的合作伙伴,让这部分经销商真正成为与五粮液同生生死,共患难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7,……至2001年末,公司上市的五粮液系列酒已达62个品牌二百余种规格,公司对这些品牌进行了分类管理……

2018年的五粮液,是这么说的。

1,……积极传播好五粮液大国浓香,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的独特文化内涵……

2,……质量管理严密,产品品质过硬。公司始终坚持“诚信为先,品质为纲”的价值理念……

好了,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这两家中国最优秀的白酒企业的工作情况。

首先说明,这已经是高手间的对决了啊,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啊。两家都很好。

那么,我个人浅见如下:

首先,我认为,五粮液之前的工作是走了弯路的。哪个弯路呢?就是提出服务第一。这是一个大坑。

这是不是和大家的观感不一样啊?服务难道不重要么?重要!但是,对于高端白酒这样的产品来说,还好而已!~

你思考一下,当你开一瓶82年拉菲,你会去管拉菲服务好不好?就没有服务可言么!~这种喝完就没有了东西,服务哪有那么重要?

各位记不记得,海尔当年提出来过一个五星级的服务?记得不?后来被格力的——好的产品不需要售后服务打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认为,对消费者提供好的服务,权重远远不及产品本身的品质。

一家企业,应该是把产品本身的品质放在第一位的,这才是权重最高的。因为,产品本身会说话,会不断强化。只有产品本身够呛的情况下,才去提升服务。

你想想,苹果的服务到底好不好?我自己的体会,是非常一般的。但是,架不住苹果手机品质好,软件品质好。没办法,离不开。

而且,我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消费者对服务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是,对品质的追求,是相对有尽头的。你在无止尽的方向一路狂奔,能有啥结果?

我读茅台相关的书籍,得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茅台这家公司,对啥都好说,就是对品质最苛刻。我之前文章也写了,可能这也是历史原因,因为,当年喝茅台的是领导们,所以,出问题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后果非常严重……

那么,这样就把茅台的好品质延续了下来。总之,茅台至目前为止,对品质要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久而久之,这产品就在消费者心里生根了。

你们想想老干妈辣酱是不是这个道理?狠抓品质。也没看到啥服务。

好了,我们再看1998年五粮液的报告。

1,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质量最优化,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2,狠抓产品质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企业管理,努力降低生产,营销成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这个是不是有些不可能三角?你说,质量最优化放在第一,那么成本最小化放在第二,第三还整一个效益最大化。这不是三元悖论是啥?

当然,非要说,是可以不断优化而取得三者平衡的。

可是,在工作报告中,这三者提到同一高度,就是很难完成的了。

为啥呢?

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具体的企业生产过程中,是有KPI考核的。你去考核品质最优反倒是难的,因为酒毕竟很多指标也没法量化。但是,成本与效益是完全可以量化的。那么,思考一下,在具体实施工作安排的时候,执行的团队,怎么做决策?

当然先搞定能量化的东西啊。我们想象一下,大会开完了,然后各个部门开小会,是不是在成本最小化这个问题上,会提出明年的成本要减低多少个百分点?增大效益这个方面,是不是具体到多少个百分点?对不?

那么,这二者是量化了,卡死了。

质量最优化,怎么第一体现呢?一级良品率?出酒率?这都不好弄啊!因为,品质这种东西,永远是一票否决权。

当年大卫杜夫做雪茄的时候,质量出了问题,他把几十万只雪茄全部付之一炬。这里面肯定有错杀的,但是,如果品质摆在第一的话,错杀就错杀了,成本上去了,效益下来了,不在乎,将来赚回来。

可是,如果成本与效益也要考量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全部销毁,而是从里面分级,销毁一部分,对不?

于是,长久看,肯定对品质有影响的。这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选择问题。而不是具体量化标准的问题。

然后,我们看到2001年的五粮液,正好与同年茅台对比。

1,……在营销工作中,售前,主动走访市场,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寻找客户,挖掘市场潜在需求。

2,加强与经销商的深度合作,实现厂商双赢。

3,关注需求,研究市场,不断实施产品创新。……而核心竞争力又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产品创新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源。

五粮液重点放在市场客户的反馈上面。听取消费者意见。还有,经销商合作方面。以及,创新!创新?创新!

我认为,2001年的茅台与五粮液的工作,就是差别比较大的。

茅台这一年开始强化品牌了,上市募集的钱扩产能之后,开始卖货了,抓销售。

而五粮液这一年,对品牌的投入,其实不是重点。还在摸索。并且,去市场听取意见。还有,竟然有创新……

我说一下我的浅见。

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品质是入场券,没有高品质,连下场玩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有了入场券之后,争夺的焦点,绝对就是品牌打造了。

茅台第一步就是解决产能,而且是高品质的产能。买老酒花了很多钱。扩建花了很多钱。

第二步马上就是品牌打造。

而五粮液比茅台还早上市好几年,竟然在品牌打造上还落后了。(品质问题因为酿造工艺不同而有些出入,没办法,这个以后展开讲。)

但是,品牌打造确是差一大截。

五粮液的逻辑,是服务好客户,品牌就出来了。这个和海尔的五星级服务有点像。我认为,棋差一招。

茅台是靠产品从上到下去打造品牌,这个和格力的好的产品不需要售后服务有点像。差别就在这里。看上去简单,但是,是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不同。

随后的资源配置,工作重心全部都不一样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差距就会明显,直到有一方犯错或者另一方奋起直追,才会改变。

我们再看到2018年的两家酒企的报告。

五粮液没有服务好客户这件事了。是品质与诚信。这个诚信也是比较独特的价值观……这个我都不是很明白。诚信还需要特别提出来么?这是基本中的基本。就像高手过招,有一方说,我得先吃饱饭,然后,站稳了,你才能出招。是这么个道理,但是,都高手过招了,还说这个,就有点……

再看五粮液的品牌。

……积极传播好五粮液大国浓香,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的独特文化内涵……

我都不说多了,你看一遍,你记得住么?

茅台这个时候怎么干?

继续国酒的概念,做深化酒文化,把这个酒的行业做大,做深,反正,你喝酒将来都得到我碗里来!~

然后,就是大单品。

这个大单品是啥?就是爆品啊!

这一步棋,很妙啊!目前这种商品过剩的年代,资讯过剩的年代,在高端白酒这个领域,我个人认为,爆品模式最优。

为啥?消费者容易记住啊!容易达成共识啊!

你想,大家都知道茅台,都知道飞天茅台。

你一开,大家就知道这场宴会的规格了!

你五粮液好几款酒,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总不可能在席上一个个介绍这个酒吧?

高端白酒领域,我斗胆说一句,多品牌战略模式的,将来会被爆品战略模式的打得不要不要的!~

爆品模式等同于人家全公司集中打一款或者几款产品。

多产品模式的等于全公司力量分成几股去竞争。

这已经吃亏了,然后,爆品模式的公司还更大更强,你说,这场战怎么打?

不过,有趣的是,茅台的国酒喝出健康来这个口号也不大喊了。嘿嘿嘿,这个弄不好要吃官司的!~

因为,喝酒喝出健康来,这句话不周全,容易被找漏洞,你越强调,将来有可能引出来的麻烦就越大。现在什么人都有,被谁逮住了,就容易树大招风。

但是,做酒文化,那没问题,随便说,做得越好,卖得越多,大家越支持。

我认为,但凡走健康路线的白酒,将来可能多多少少容易出问题。要碰运气的。还得有个强而有力的婆家。

你看看内蒙有家酒企,整多大事情!

这属于硬搞!就是明明知道白酒喝了,没说对健康有害就不错了,你自己还往外说对健康有利。这不是属于,两军对垒,你站在平地里,大声叫——来啊,来啊,你过来啊!~

其实,少量饮酒对健康有没有害处(不是有没有好处啊),目前还是众说纷纭。但是,你要特别把这个做卖点,其实就是逆势而为。这个得不了好的!~

而做酒文化,那就是顺势而为了。因为,很明显,中国目前是整体向上走的,文化越来越自信。你主打文化,那就是顺着走的。

我这里多说一句。现在有些酒,其产品会有一些类似“X5,X7”的冠名。其实,我认为,就是逆势而为的。

整得跟汽车的X7,A8一样。当然,肯定有人吃这套。但是,还是透着别扭。远不如延续中国文化本身那么有生命力与渗透力。

到了2005年财报,茅台已经做到了近40亿营收,主营业务利润27亿左右。净利润11亿左右。

这一年,茅台走的路线是:有机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世界最好的蒸馏酒。酿造高品位生活。

全部都是主打品质与文化。

过去的这五年,茅台就是大干快上,拼命扩产能,加强质量,然后,主打文化。

以及!非常重要的——打假!

这里再多说一句。

对于这种高端白酒,其实,假货的影响,可能是超出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因为,这是一个未知的雷。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不知道当量是多少。茅台几乎成立开始,就一直打假打假。其实,这个应该不仅仅是茅台一家企业要做的事情。但是,可以预见,一旦出现假货问题,茅台作为龙头,其伤害绝对是最大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直到2005年,过去的五年,上市募集到的20亿左右资金,用掉了15亿左右了。差不多完成了76%左右的工程了。

所以,我看茅台这些年的财报,我就有个感觉,这家企业,是做实事的企业。一年这样,不稀奇,持续多年这样,才厉害。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与扎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UC头条:任泽平:泸州老窖因降价打破高端形象跌落行业龙头,茅台五粮液靠涨价深化品牌形象
广东人喝白酒,讲究的是品,但品的不是茅台、五粮液,而是这4款
青花郎出厂价涨至1009元/瓶,超过五粮液和飞天茅台
为什么我国茅台、五粮液在国际的知名度不如法国红酒
观点|郑学勤:茅台制胜的最大秘密武器是它善于亮剑
商标往事丨再见,“国酒茅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