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成为南宋都城之前的发展史:两位文坛巨匠和一位国王相继治理

杭州以西湖之美而闻名于世界。《马可·波罗游记》中说,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其实,马可·波罗来到杭州时,杭州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作为南宋的都城而沦陷于元军之手。

攻城与灭国之战,给杭州带来的毁坏可想而知,即使如此,还是马可·波罗眼中的最美城市,那么,南宋极盛时的国都繁华情景可想而知了。

在很古的时候,杭州只是一个浅水湾,相传大禹治水后,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曾在杭州地区舍杭登陆。“杭”古代指两船相并的方舟,舍杭即离开方舟之意。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统称为禹杭,禹与余同音,又渐渐地叫余杭了。

杭州古代称钱唐。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37年),秦始皇巡视会稽郡,“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水,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钱唐县在西汉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公元前117年)一度成为会稽郡的治所,汉以后,改称钱塘,钱塘是海防大堤,据史书记载原在钱唐县东一里,汉郡议曹华信招募人筑海防大堤,以防潮汐侵蚀。塘修成后,改钱唐为钱塘,浙江也改称钱塘江。

隋文帝在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了陈国,废钱塘郡另设置杭州,治于余杭(今杭州西),这是杭州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而钱塘县则称为杭州的一个属县。不久,杭州迁治钱塘 县,并逐渐扩大范围,越来越接近今杭州市。

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朝开国重臣杨素发动军民依凤凰山筑州城。周长三十六公里,这是杭州史上第一次筑城的明确记载。

之后的隋炀帝又开凿大运河,南自余杭(即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全长四千多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杭州并由原来一个普通县一跃而为“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隋书·地理志下》)的大郡治。

因此,杭州真正的繁荣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宗时,李沁任杭州刺史,由于居民逐渐增多,他决定利用西湖的水源解决全城的饮水。于是在涌金门到钱塘门之间开凿了六口大井,用“开阴窦”的办法,即在井与湖之间埋瓦管或竹管,引西湖的淡水入杭州城内。

白居易治杭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当时城北一带经常闹旱灾,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当时的白居易已年过半百,早就完成了《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少数的巨匠之一,但白居易在杭州所展现的完全是一个水利专家和城建专家的风姿。

白居易遇到的问题是,西湖边上有很多农田等待西湖灌溉,而西湖中间已出现大片苇草地,蓄水量已大为减少。白居易认真研究“蓄”和“泄”之间的关系后,发动居民先是挖深湖底,然后在武林门、钱塘门外修筑了一条高于原来湖面的长堤,把西湖水拦截起来,大大增加了西湖的蓄水量。然后再根据灌溉的需要而定量泄水。

从此杭州近郊的几万亩肥田免受旱灾,还保护了西湖,对杭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把原来杭州西城外的白沙堤改称白堤,又在白堤的尽头西湖最幽美的风景区孤山筑白公祠来纪念他。

吴越国王钱镠

而真正把杭州当成永恒的家,却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王钱镠[liú]。907年,钱镠建国,并定都于杭州,从此杭州由东南的一个经济中心一跃而成为政治中心。

当时,中原正是割据政权战乱纷争之际,而钱镠奉行示弱,他为了保证自己的属地安全,以“保境安民”为宗旨,不与强权开战,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直到后来的北宋已气势如虹地统一天下时,钱镠的孙子钱俶[chù]于公元978年“纳土归宋”,使得杭州避开了战争的破坏,很多名胜古迹一直保存到今天。

钱镠定都杭州后,共在位四十一年,在这较长的统治时间里,他即治水又治城,对杭州的建设贡献巨大,称他为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城市建筑大师也不为过。钱镠在凤凰山下筑“子城”,此城在唐州治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周长五十余里,后来又在外围筑罗城,周长达七十余里。他还开通慈云岭,在钱塘江和西湖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

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极盛,当时的杭州有“佛国”之称,许多寺院与名塔大都建于这个时期,保存至今的有六和塔、保俶塔等。

杭州市钱王祠

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人们为了纪念钱镠的功绩而建造了一座钱王祠,此后900多年,历经沧桑,几经毁建。2001年,杭州市政府在钱王祠旧址———西湖南线柳浪闻莺公园又重建这座古祠。

杭州实在是太幸运了,它在成为南宋国都之前,居然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曾两度为官杭州,第一次是三十多岁时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五十多岁时任杭州知州。

宋初以来,西湖年久失修。熙宁五年(1072年),苏东坡第一次任职杭州时,西湖草塞水涸,葑草已占湖面三分之一。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再任职于杭州时,西湖的葑草面积已达二分之一。杭州居民痛惜地说,再过二十年,就没有西湖了。

没有西湖,杭州也将不复存在,因为湖水枯竭,西湖与运河的水资源平衡将失去,咸潮必将顺着钱塘江倒灌,咸潮带来的泥沙将会淤塞运河,而城市用水的“六井”也将失效,居民受不了咸水之苦,必将逃离......那么,杭州也将成为一座废城!

西湖苏堤

杭州成为废城,周围的农田也将无从灌溉,而其它依附在杭州的淡水养殖业、手工业等也都将消失。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地,也将随之消失。

面对如此严重的前景,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后也顾不上饮酒赋诗、潇洒人生了,他也同白居易一样,变成一个彻底的水利工程师了。

苏东坡经过认真研究后,上奏朝廷,并多方筹集工程款项,制定周密的方案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抢救工程。他发动二十万民工,把面积达二十五万亩葑田全部打捞干净。。

苏东坡还用挖出的葑泥在湖中修筑了一条横贯南北的长堤,堤中建造六座石桥使湖水流通,并在堤上植树,使之成为一条美丽的湖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西湖三潭映月

苏堤建成后,苏东坡还在湖中立了三座石塔,作为分界的标记,石塔以内,不准种植菱芡,以防淤塞。这三座石塔就是今天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

苏东坡之后的杭州和西湖,容光焕发,仿佛只等着做国都了。几十年之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灭亡北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继位成为宋高宗。宋高宗在经过一番颠簸流离后,最终落脚在杭州。

宋高宗为感念钱镠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于临安府(杭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梦里西湖醉里看
游历西湖13次,每一次的记忆,西湖一样美丽
王九如 | 陌上花开
游杭州白苏二公祠(原创)
苏东坡和白居易,谁笔下的西湖更美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第一场蒙曼、康震解读《钱塘湖春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