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启超:一生在不停地“善变”中创造新思想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

实际上,梁启超不仅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转变,在政治上:梁启超曾经是保皇派的领袖,热衷于君主立宪;后来又混迹于革命派中,甚至不惜与老师康有为翻脸;曾经支持过孙中山、袁世凯,但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还是与他们分道扬镳了。

在学问上:梁启超最初是沉浸于词章训诂,继而从事于今文运动,说伪经,谈改制,继而又反对康有为的保教尊孔的主张,继而又从事于介绍的工作,继而又从事于旧有学说的整理;由主张孔子改制而至于反对孔教,又恰恰是一个对立面。

  陈丹青绘《清华国学院》,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与吴宓

纵使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善变的人,但是,“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梁启超最终以文化巨人的身影铭刻青史。尽管从生前到身后始终争议不断,但这恰从另一面向证明了其人影响力的经久不息,以及属于他的时代并未过去。

虽然人们对梁启超的功过是非总是争论不休,但胡适却给予了高度评价:“梁任公为吾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我们就拿梁启超与孙中山的分合之事,来看看他的思想究竟“新”在哪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就在这个危难时刻,兴起了一个团体——资产阶级革命派。

这个团体在当时还没有形成气候,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多次想联合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共同救国。

  梁启超

而当时的维新派名声大震,康有为以帝师自居,看不起孙中山这些革命党,一直不愿意与他们联合。

此时,梁启超对孙中山的评价还仅仅停留在“蓄志倾覆满洲政府,不过陈胜、吴广之流罢了。”

后来,当“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为避免清政府的追捕,而逃亡日本的时候,孙中山正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当时的梁启超对孙中山依然是不屑一顾的,但孙中山依然主动地向梁启超示好。与因循守旧的康有为相比,年轻有为的梁启超乐于接受新事物。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他的内心开始倾向于革命了。

后来,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开办了一家大同学校,并邀请了一批流亡在日本的维新派人士到学校任教,其中就包括梁启超。

  

在课堂上,梁启超就已经抛弃了孔孟之道,开口闭口皆谈孟德斯鸠、卢梭、罗伯斯皮尔等西方大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渐渐地,梁启超在周围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也开始醉心于革命。但康有为却“深不谓然,屡责备之”,可康老师的这种刚愎自用根本无法令梁启超信服。

此时,革命派已经成功“策反”了大批的维新派人士。在这种形式下,革命派和维新派计划联合起来,并拟推孙中山为会长,梁启超为副会长。

有人悄悄地将此事汇报给了康有为,康有为已经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便责令梁启超奔赴美国的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务。

孙中山曾于1894年在檀香山创办了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扛起了反清的革命大旗。可以说,檀香山是革命的发源地,也是革命派的根据地。

  

在出发去檀香山之前,梁启超“约中山共商国是,矢言合作到底,至死不渝”。其间,他还托孙中山给他介绍些朋友。孙中山并没有怀疑梁启超的革命动机,所以便将自己的兄弟及众多朋友介绍给了他。

梁启超来到檀香山后,保皇思想在他的心中再次占了上风,他也曾坦言道: “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自相矛盾。”

但让梁启超思想彻底发生改变的是,在游历了被称为“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美国之后,他发现当时的美国虽然建立起了共和政体,但政治上仍然存在暗箱操作,并且华人帮派之间互相残杀,极为血腥……这些都让梁启超数十年来建立起的政治信仰瞬间崩塌。

回国后,梁启超的思想大变,开始写信劝说孙中山停止革命,实行渐进式改良。但是孙中山志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肯定不会轻易放弃革命。由此,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并逐渐彼此疏远。

  

梁启超认为,实行暴力革命,将会导致国家大乱,付出的代价难以估算,而最终建立起来的国家必然是专制国家。

梁启超认为,根据目前国家的局势,最好的办法是先建立起一个开明专制的国家,再逐渐过渡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最后建立起一个民主立宪的国家。

针对此事,立宪派和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论战期间,梁启超创造了一种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新民体,并写下了传诵上百年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在此期间,梁启超还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如“政治” 、“民主” 、“哲学”等词语,都是由梁启超将日文直接翻译后引入中国的,而“中华民族”一词也是在这时候被梁启超创造出来的。

  

最终,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独战以孙中山,汪精卫、章太炎、胡汉民等以《民报》为阵地的革命派人士,取代了老师康有为,成为了立宪派的精神领袖。

梁启超虽然善变,并且还有一句常常自诵的名语,即:“不惜以今日之吾与昨日之吾宣战”,但是,其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宪政国家。

胡适曾言:“……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心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唯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郑振铎先生在1929年悼念梁启超去世的《梁任公先生》一文中这样评论:他的最伟大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并不是变他的宗旨,变他的目的;他的宗旨他的目的是并未变动的,他所变者不过方法而已,不过“随时与境而变”,又随他“脑识之发达而变”其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便是爱国。“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凡有利于国的事,凡有益于国民的思想,他便不惜“屡变”,而躬自为之,躬自倡导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喜所:孙中山与梁启超
Part1|“史纲”和“毛中特”人物、著作及重要观点
他玩转民国朋友圈,被高度怀疑为穿越者,曾预言:毛泽东能救中国
孙中山与梁启超的一段“恩怨”,梁启超遭孙中山大骂而默不作声
中国脊“梁”:为维护国人尊严呼号(二)
第一任中国首相,是乾隆的曾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