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为何要禁书?禁书的手段有多残忍?看完这七起惨剧有何感想?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历经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灭亡。

可是,李自成也没高兴几天,仅仅在四十余天之后,明末重臣吴三桂就勾结关外的清军多尔衮击败农民起义军,又占领了北京城。

随后,清军及部分明朝降将四处出击,中原各地除了部分死战外,大多都望风而降,关外的满族正式入主中原,在北京城建立了大清王朝。

清朝的统治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族,他们对中原的汉族十分猜忌,并实行了高压政策,这又促使民族矛盾尖锐化。

中原的汉族及各族人民在清朝的统治压迫下,此起彼伏地进行了反抗斗争,同样,在意识形态也有所反映。

明末的一些进步知识分子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所著的书就充满了反清意识,同时代其他的一些书籍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这在清朝统治者视为“大逆不道”,他们决不允许这类书籍在社会上流传。

因而,从入主关内的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朝起,就采取了极端野蛮的手段,即大兴“文字狱”,大肆焚书禁书。

清朝统治者为了禁锢思想,只要是他们认为“诋毁本朝”的,就统统列为“禁书”,并加以销毁。当时所订禁毁条例,据《应禁书目》有“语有违碍者”、“语涉偏谬者”、“议论偏激过甚者”都在禁毁之列。

在消除民间的所谓违禁书籍过程中,清代统治者进行了血雨腥风的杀戮,我们从下面这七起案例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禁书手段有段残忍:

一、康熙朝的庄延陇,浙江人,著有《明世辑略》,该书视清太祖努尔哈赤为明臣,直书其名;并且在顺治入关以前一概使用明朝年号,还将南明隆武、永历二帝视为正统,这自然不能容清朝统治者所容忍,遂被治以“大逆不道”之罪。

那时,庄廷陇已死,但仍被开棺戮尸,全家十五岁以上均处斩。为该书作序的吏部侍郎李令晰被凌迟;与该书有牵连的刻工、书贩、藏书者或判罪或被斩;就连浙江湖州人的富豪朱友明,也因涉及庄廷陇修明史案而被抄家处斩。庄廷陇一案共死72人,受凌迟者达18人,可谓是惨不忍睹。

二、与庄廷陇同为康熙朝的戴名世(1653年—1713年),他据方孝标《钝斋文集》等书著有《南山集》,书中亦自称南明三帝年号,被左都御史赵申乔揭发,康熙立即令九卿会审,判了戴名世一个“大逆不道”之罪,处斩,子孙同罪;方孝标亦被戮尸;作序的汪灏、方苞以及刊行该书的云锷、方正玉等人均被流放或贬谪。

三、雍正朝的查嗣庭(1664年—1727年),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查嗣庭在江西做正主考,根据科举八股文命题的惯例,他选《诗经·商颂》上的句子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命题。

不料,查嗣庭却被人告发借出题名义用"维"、"止"二字影射"雍正无头",即蓄意要砍雍正皇帝的脑袋。同时又在他的居处查获日记,里面对当朝之事议论多有不合时宜之处。

于是,雍正帝下令将查嗣庭革职,交三法司审议定罪。第二年依律判处凌迟处死时,查嗣庭已死于狱中,但仍被戮尸枭首示众,子被株连死罪,女家属遭流放。同时还要停其原籍浙江乡试六年。

四、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吕留良(1629年—1683年),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他有明确的反清思想,所著之书流露出对明故国的怀念,又提倡“夷夏之防”,反对“君为臣纲”、“臣事君以忠”等封建礼教。

吕留良死后,湖南人曾静其弟子张照因受吕留良所著书影响,萌反清之念,他们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叛,结果被告发而下狱。

雍正十年(1732年),吕留良被剖棺戮尸,全家被杀戮一空,门人弟子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实为清代“文字狱”之首。

五、乾隆朝的徐述夔(1703年—1763年),江苏东台人,乾隆年间中过举人,后官知县。因其遗著《一柱楼诗集》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句,被人告发。

乾隆帝认为这是“非常忤逆之词”,理由是此句不用“明当”而用“明朝”,不用“到清都”,而用“去清都”,这实有欲兴明朝而去本朝之意。

于是,徐述夔被处以“叛逆”之罪,徐述夔虽死,但仍遭剖棺戮尸枭首,家属被流放,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徐述夔一案也是清朝“四大文字狱”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六、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胡中藻(?—1755年),官至内阁学士、督湖南学政,为首辅鄂尔泰门生。

胡中藻著有《坚磨生诗钞》,书中有一诗句为“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又有“‘老佛如今无疾病,朝门闻说不开开’,朕每日听政,召见众臣,何乃有‘朝门不开’之语?”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乾隆帝判定胡中藻“谤及朕”及“本朝”,胡中藻被处斩,鄂尔泰虽已死,其牌位亦被撤出贤良祠。

七、僧人澹归(1614年—1684年),他生前所著《偏行堂集》中有反清词句,到乾隆年间,被乾隆帝偶然发现,遂不问缘由,即毁了他的骨塔,他那一派的僧徒,都被赶出寺院,为该书作序及藏有此书的人亦被处以极刑。

清代统治者为了禁锢思想,制造了大量残忍的“文字狱”,以上这七起属于“文字狱”中典型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统治者的禁书政策和手腕是有多么的残酷和野蛮,在这样恐怖的手段实施下,迫使侥幸存活下来的士人成为了唯唯诺诺的奴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被大家公认是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却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乾隆大搞文字狱,干过哪些龌龊事?
也不尽是“冤案”,看看清代这些找死的文字狱
神秘的中国古代禁书(图)
乾隆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文化浩劫
《红楼梦》曾被清朝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