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新闻到小小说

从 新 闻 到 小 小 说

——《史宗义小小说100篇》读后

雪弟

  我觉得,用新闻的视角来解读《史宗义小小说100篇》,可能会更接近作者的创作实际。
  史宗义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其实,我的新闻作品也写得不错,但大家一说起来就是小小说写得不错,从不说我的新闻写得如何如何。”我未读过史宗义的新闻作品,不知道他到底写得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把新闻的某些要素较为成功地用在了小小说上。
  我们知道,新闻的价值就在于一个“新”字,即迅速地反映生活热点,传导社会信息。而平民化的小小说在这一点上与新闻极为相似,正如杨晓敏先生所说:“当长篇、中篇或短篇小说对此还来不及作出反映时,小小说便已四处开花,捷足先登了。”凭借新闻工作者敏锐的嗅觉优势,史宗义创作的不少小小说真的做到了捷足先登,如《焚鸡》写的就是去年度的生活热点——“禽流感”,通过“焚鸡”这一极端的人物行动刻画了鸡场主康老汉的高尚品格,并传导了人们在“禽流感”背景下的各种心态。《条件》也是一篇反映生活热点的作品,主要是写肖校长与黄村长的一桩交易:黄村长给教室窗户安装玻璃,肖校长让黄村长的儿子当班长。尽管最后黄村长的儿子只当了班长助理,可仍旧享受正班级待遇。这就不仅反映了当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级别的无限崇拜,同时传导出这种崇拜已蔓延到孩子身上这一触目惊心的社会信息。其它如《故居》、《给父亲买个“小姐”》等也都是迅速反映生活热点的作品。
  如果从题材上来划分,弘扬时代旋律和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占了史宗义小小说的一半。这恐怕与作者的职业也多少有点关联。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在现实面前说真话。说真话的形式有两种,那就是弘扬和针砭。当下的小小说创作中,针砭社会时弊者居多,而弘扬时代旋律者颇少。个中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弘扬时代旋律的作品难写。史宗义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可以说也取得了些许成绩。如《梨花似雪》、《永远的家园》等都是不错的作品。《永远的家园》是写人类的“恶”的,写了人类只会破坏,而不会治理。但在总写人类“恶”的同时,又写了白胡子老人一家的“善”。在“善”与“恶”的交织中,白胡子老人无私的形象凸显而出,同时给世人以警醒。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中,《做官》、《捕鼠者》、《找熟人》、《轰鸡》等写得较为出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轰鸡》,充满幽默和智慧,把村妇田嫂的爱恨表现的淋漓尽致,小说整体氛围的营造也浑然一体,令人叹服。
  还有一点,我不知道是否与职业有关,那就是史宗义从“旧闻”里寻出新意的才能。《关于孙悟空同志严重错误的汇报》、《潘金莲的内心独白》、《凿壁之灾》是这类的代表作品。近两年小小说界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如贾平凹的《武松杀嫂》、背后一枪的《水浒金钗之坏女人潘金莲》等,这些作品多从对传统主题的消解与颠覆出发,从而凸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新主题的合理性有多大,但在开人耳目这一点上的确无法回避。史宗义的《凿壁之灾》就是这样的作品。匡衡凿壁偷光,一直被当作刻苦学习的模范,倘若按照新的思想、观念去衡量,凿壁偷光存不存在毛病呢?史宗义认为是存在的,匡衡不仅破坏了他人的墙壁,而且还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因为匡衡所造的洞正好在他人的寝床上面,人家的床第之事在他面前暴露无遗。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能不开人耳目吗?
  把新闻的某些要素用在小小说上,可以说是史宗义的优势。不过倘囿于新闻走不出来,那又会造成一个人创作致命的缺陷。综观史宗义的小小说,其尚存在着囿于新闻未走出来的情况。最突出地表现在情节过于简单,纵横的伸展性不够,而且叙事速度过快,这样小说就像冬天的河床呈现出枯干的样貌。另外,像“啼笑皆非”一栏里的小小说,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叙说一个故事的层面上,缺少对生活必要的过滤与提纯。
  从新闻到小小说的距离很近,可有时又很远。史宗义要警醒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蕴章:王镛是时弊
凿壁之光可“借”不可“偷”
无所畏忌
匡衡凿壁借光
激情现实主义画家​史蒂夫·休斯顿作品分享|休斯顿|史蒂夫|画家|绘画|艺术
史国良国画作品(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