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员风采】梁林新-我 的 藏 品 欣 赏与 您 共 享(一)

编者:梁林新

我 的 藏 品 欣 赏 与 您 共 享(一)

编者:梁林新

2019年9月19日

梁林新全权委托陈丽娟老师处理或发布“我的藏品欣赏,与您共享”一书的任何章节!谢谢了!

前 言

本人196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自动化系并分配回上海工作。70年代末期十多年左右于外滩电子电器商城在职下海经商经营电子电器产品。由于经营大厦离当时上海最大的豫园古玩市场相当近,经常去观赏并适当收藏了一些以元、明、清瓷器为主的这点百余件古玩,其中也有些是客户所欠货款,而把经过适当鉴定后的祖传古董折价抵给我所得,此外也有少数为家里祖辈所留传。正由此也使我无奈的错失了改善自己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机遇。

我这一生没有任何爱好,从小就只喜欢文化艺术。小学后期参加市少年宫文学小组,在上海少年儿童文学出版社社长文学家陈伯吹辅导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就情有独钟。

50年代初中开始,只要条件许可就收藏邮票,这对我这贫困学生,真是深层次的奢望享受。

90年代初,在上海图书馆和文汇报笔会副刋联合举办的“明清瓷器和中国当代书画鉴赏授课班”上,朱裕平、钱振宗等文物专家老师的授课,更让我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情趣。自幼熏陶浇铸的情怀,也就确定了我对艺术品鉴赏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钟爱。

因此,在鉴别藏品的收藏价值时,我始终把它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内涵、民族文化的弘扬,艺术的瑰丽特点,以及观赏的价值放在首要,而把可能的什么赝品、仿品置于其次。

1998年我创办实体公司生产工业自动化仪表,由于业务相当繁忙,根本就只能把这些藏品搁置一边。但约四年前,我突发二次脑梗,经营了十八年左右的实体公司不得不停业关闭,损失惨重,三项发明专利夭折,创业最终失败。幸运的是经过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祖衡兵主任医生三年多的精心调理及老伴的精心照料,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因此近年内才能开始重新关注这些藏品,并才有机会与藏友们实现“我的藏品欣赏,与您共享”,共同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因此对祖衡兵主任医生和老伴真的感恩不尽。

回顾我的非文化艺术创业之路还算顺当,1965年大学毕业,1982年获由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颁发,第二机械工业部六局授予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师职称。1989年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授予的自动化仪表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上海第一钢铁厂中心试验室专项参与当时毛主席倡导薄一波亲自领导的全国重大重点纯氧顶吹转炉建设工程、以及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和国营二六四厂研究室。1976年在唐山地震的抗震救灾中担任上海冶金抗震救灾工作队仪表组组长并荣立三等功。1998年创建上海埃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实体企业。毕生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曾二次获得核工业部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及多项职务发明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也在专业杂志和专业平台上发表了数拾篇的专业论文。

2006年鉴于创业中的卓越成就于当年被“世界杰出华人协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称号,并被特别邀请担任“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根据相关文件,通过“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评审,特被授予“2008年度中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物”荣誉称号,同时被该研究中心特聘为中国国籍的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专业的高级研究员。同年,经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组委会评定,被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组委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授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优秀企业家创业奖章”。

但在创业的道路上,我最终是个失败者,致使我也是个失信于母亲并未能最终尽孝的儿子。

1983年8月30日下午约二点左右,在我和大姐夫及二个弟弟抬着母亲的遗体送终太平间之际,回忆起善良母亲艰辛的晚年,当时就痛下决心,创业积财,适时以母亲的遗名“宝玉”创办一个能让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院或孤寡老人收养院,以此作为对母亲养育之恩的回报。但由于我创业的失败,致使这一梦想成了真正的梦。然而,近期古玩收藏行业的发展趋势,又重新点燃了我实现最后尽孝这一梦想的期盼,因此我才狠下决心出手这些藏品,以尝试实现梦想成真的努力。

然而前不久,我在上海周边地区试探性的参加过三次拍卖会以及多个网上交易平台展示流通。但参加过的拍卖会,均感受到了组织者对所拍藏品的服务、推广、宣传极不到位,对所拍藏品的文化、历史、艺术内涵均不作任何介绍,仅仅几十秒就宣告完成拍卖,前期费用也就付诸东流,也给我造成了极度的心理伤害。这难道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艺术和悠久的文明历史吗?!而网上交易平台在支付了所谓的认证、展示等前期费用后,每天对所展示藏品的“实时交易提醒”就是“流拍,无人出价”或者隔段时间通知“某某藏品已被成功订购,请在客户付完款后,尽快发货”,接着就是石沉大海,深度展现了当前古玩艺术品流转市场诚信的严重缺失,这种极度可悲态势下的古玩艺术品拍卖行业市场怎么可能兴旺发达呢

难怪!在我认识的民间藏友中,能够真正实现藏品流通交易的,真的少之又少。而只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才能看到不少拍卖公司经常公示顺利成交的信息,但谁也无法辨认其是否真实。

难怪!中国拍卖行业协会2011年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第十条明文明确规定,正规的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不于拍卖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 ,是否正规,一锤定音。

难怪!前不久仅仅绍兴警方和上海警方就先后破获了二起古玩拍卖行业特大诈骗案,都是骗取卖家的前期费用特别是所谓的鉴定费。所以警方都特别警告:收取任何古玩拍卖前期费用的均为非正规公司,几乎百分之百都存在程度不一的诈骗风险,卖家必须高度警惕,及时报案。

收藏领域众所周知,由于当今社会诚信度的严重短缺,各行各业特别是古玩拍卖行业,诈骗的阴影几乎笼罩在每一个民间藏友的心头。因此,据相关信息爆料,近几年古玩商品流转大幅度缩减(缩减幅度近90%),市场行情继续低迷(客流量下降近60%),古玩商品价格大幅度下滑(下滑近70%),从而也出现前几年买入价与现在市场价巨额倒挂,原先成交活跃的古玩商品几乎全面进入冬眠期。致使当前整个古玩艺术品市场行情相当低迷,大量的古玩拍卖公司倒闭,古玩市场商店关门,可以说当前也可能是古玩行业的生死之劫。因此,当今形势下每个藏友都应该为古玩市场诚信的重建、古玩流转的重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加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民间藏友的历史担当,因此尽管我对古玩实非专业,但还是根据自己浅薄的古玩知识,斗胆编写了这本我的藏品欣赏,与您共享”

当今,古玩艺术品市场诚信的严重缺失,特别是不少的所谓古玩鉴宝专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胡乱眼鉴引导的所谓断代鉴定乱象触目惊心,这种道德伦丧的乱象给中国文物的安全、文物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艺术品无法在国内大规模流通反而导致国内大量的、宝贵的文物资源流失境外的根本原因。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乱象盗用文物的真贋鉴定“让中国文物活起来”设置了一堵严实的围墙,正在严重无止境的摧毁着中国5000年优秀的文明传统文化,令人无不痛心万分!因此,加速研制并推行具有国家(国际)公信力一剑封喉的古玩断代科技检测设备比如《量子文物艺术品年代检测鉴定仪》和科检鉴定,是赋予中国古代艺术品真实性、价值性、可交易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挽救频临破产的中国古玩市场的唯一措施。可以说,这一措施落实之日,就是中国在世界上牢牢掌握古代艺术品和文物考古话语权的起端,也是民间收藏者翻身之日,更是中国文物和中华文明重居世界中心的肇始。为了全面、有效地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文明进步的物质成果,把中央政府“要建立以科学仪器鉴定为准,专家眼鉴为辅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溯源体系”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早对“量子文物艺术品年代检测鉴定仪”进行应用和推广。在此,也呼吁藏友们能为此呐喊!呐喊!再呐喊!从而为保护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资源及不可再生的文物艺术品做出作为一个民族同胞应有的贡献。

我已是二次脑梗的八旬老人,再也承受不了这种收取前期费用潜在上当受骗而可能引发新的心理伤害的出手方式了。因此根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2011年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第十条“不于拍卖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之规定,有能遵照这一规定的古玩拍卖公司,成交前暂不收取前期费用而交易、转让、拍卖,成交后,本人宁愿除佣金外再双倍支付约定的前期费用。这种能公平公正地确保交易双方的权益,并经藏友圈再三交流认同的交易方式,期盼古玩拍卖公司能予以接受,以活跃古玩品的流转,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

收藏爱好者都会领悟,古玩艺术品最为诱人的,不是其身价几何,而是其中所富涵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信息,每件文物都深刻着明显的历史时代烙印、深蕴着深渊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收藏文物,可以说是在收藏民族历史的见证、收藏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人编写的这一“我的藏品欣赏,与您共享”实物照片图文均为非专业之作,但实系自己对这些收藏藏品观赏的心得体会和领悟,从而渴望能与古玩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共赏交流、共同提高、共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传统文化。也期盼广大藏友在文化艺术交流的同时也能为古玩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共同呐喊献计献策。但由于本人的古玩专业知识所限,肯定会存在许多欠缺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因此十分渴望听取您的高见,以实践我的藏品欣赏,与您共享”,并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艺术传统文化。

编者∶上海梁林新   

2019919

目 录

藏品汇总预览……………………………………………………………………………………   5P

藏品1 祖母绿宝石色,深山老林秘色瓷鹅蛋摆件…………………………………………  16P

藏品2—唐代风格纯银鎏金錾刻仙鹤花卉,鸳鸯高足杯一对………………………………  21P

藏品3代景德镇窑特色内壁微浅明纹刻划四顽童戏耍细纹青白瓷斗笠碗……………  25P

藏品4甜白釉特色暗刻“内府”、双龍戏火珠釉里红彩纹甜白釉斗笠碗………   29P

藏品5—明代风格,款名“大明萬曆年制” 莲池鱼藻纹飾菱花口青花瓷大盘…………  32P

藏品6—清代风格,款名“乾隆御制”龍宮獻寳、萬夀無疆粉彩金釉边观赏瓷盘一对…  35P

藏品7—清代风格,款名“乾隆御制”春秋二季粉彩春宫裸女金釉边观赏瓷盘一对……  39P

藏品8—清代风格款名“大清雍正年制”,“内宫太子”五彩菱花口折沿瓷盘……………  42P

藏品9—清代风格,款名“大清乾隆年制”《贵妃醉酒》五彩瓷盘……………………   45P

藏品10—款名“大清乾隆年制”“敬老孝道”福、禄、寿粉彩矾红观赏瓷盘…………   48P

藏品11—款名“大清乾隆年制”西方森林兽女菱花缕孔瓷盘……………………………… 51P

藏品12—明代风格钴蓝釉霁蓝双白龙凸纹瓷盘……………………………………………… 52P

藏品13—款名“大清乾隆年制”武场人物粉彩梅瓶…………………………………………  56P

藏品14唐三彩绞胎红釉胡人力士骑马俑……………………………………………………  58P

藏品15—款名“大明萬曆年制”龙腾青花釉里红广口瓷瓶………………………  61P

藏品16—清代风格,款名“大清乾隆年制“五彩柳叶瓷瓶………………………………… 64P

藏品17—款名“乾隆年制”后宫悠闲奢华妃子五彩凸纹蒜头瓷瓶…………………………  67P

藏品18—款名“大清嘉庆年制”怪兽双耳婴戏青花瓷瓶…………………………………   70P

藏品19—清代风格,款名“大清康熙年制”三星高照百寿冰梅纹青花瓷瓶……………… 74P

藏品20—款名“大清雍正年制” 缠枝锦地八开光、八尾穿牡丹八棱青花瓷梅瓶…… 77P

藏品21—清代风格,款名“大清雍正年制” 郊外庭园群婴戏斗彩瓷广口伞瓶…………   82P

藏品22—款名“大清康熙年制”“十八罗汉上神山”八宝五彩花瓷瓶……………………   85P

藏品23—款名“大清康熙年制”四麒麟五粉彩瓷梅瓶……………………………………… 90P

藏品24—款名“大明宣徳年制”冰裂纹青花釉里红怪兽耳瓷瓶…………………………   92P

藏品25—元代风格至正型单龙双凤象耳元青花瓷盘口大瓶一对…………………………… 97P

藏品26—款名“大清乾隆年制”宝石锦地四方开光、双喜临门百花争艳、凤凰耳凤尾瓶  103P

藏品27—款名“大清乾隆年制” 红楼梦大观园金陵十二钗粉彩天球瓶…………………… 106P

藏品28—款名“大明嘉靖年制” 八宝吉祥龙凤呈样洪福齐天五彩珠宝盖瓶………………110P

藏品29—款名“大明正德年制” 婴戏缠枝白地开光青花赏瓶……………………………… 115P

藏品30—款名“大清雍正年制”缠枝折枝群饰粉彩盘口瓶……………………………… 117P

藏品31—款名“大清雍正年制” 八仙呈祥八面玲珑八角宝塔金饰珍珠五彩瓶…………… 120P

藏品32—清代风格,款名“大清光绪年制”“祥云”翻飞“团龙”腾翔五彩高足瓷杯   124P

藏品33—元代风格,双龙腾云双凤飞舞饕餮神兽纽青花釉里红带盖瓷罐…………………  128P

藏品34—清代风格,款名“乾隆御制“双龙四麒麟斗彩瓷罐……………………………  133P

藏品35—清代风格,款名“同治年制”“麒麟送子”粉彩粥罐………………………………137P

藏品36—明代风格,款名“大明萬曆年制” 双凤穿牡丹双耳五彩瓷盖罐………………… 139P

藏品37—明代风格,款名“大明萬曆年制”李化龙太师武场观摩斗彩将军瓷罐…………141P

藏品38—款名乾隆年徐鴻兵御制,高纯紫砂八仙蟋蟀罐…………………………………… 146P

藏品39—款名“大清雍正年制”青山绿水、八仙(暗)、四宝,兽耳瓷罐………148P

藏品40—民国风格,款名“居仁堂制”麻姑献寿、寿满南山、孔圣拜贺粉彩南瓜百寿罐 153P

藏品41—汉代风格,和田青玉八卦四灵十二时辰特大型玉壁……………………………  159P

藏品42—宋代风格,新疆老黄玉砚…………………………………………………………  162P

藏品43—明代风格,新疆和田玉墨玉貔貅雕像摆件…………………………………………  164P

藏品44—落款“大清乾隆年制”, 天下第一“书圣”“王羲之书换白鹅”典故瓷笔筒…167P

藏品45—丙子年“敬老孝道”益寿延年歡鹤算瓷板画………………………………………  173P

藏品46—款名“大清乾隆年制”龙凤呈样招财進宝银釉聚宝瓷盆…………………………  177P

藏品47—清代风格祥云锦地、牡丹花开、喜鹊报喜景泰蓝牡丹瓷灯笼瓶一对……………  180P

藏品48—款名“乾隆年制”武帝关云长紧握青龙偃月刀全铜站立雕像……………………  189P

藏品49—华夏风尚、花叶造型、彩花錾刻、葵花口铜花主瓶摆件三件一套………………  192P

藏品50—古钱币、北京奥运会纪念牌、全国通用粮票、李东油画、纪念邮票…………  194P

人民养育的人生之路……………………………………………………………………………   236P

藏品汇总预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藏品1—祖母绿宝石色,深山老林秘色青瓷鹅蛋陈设摆件

(高:300m /m,腹径:220m /m,底径:100/110 m /m,胎壁:7m /m)

秘色!秘色!秘在釉色水润如玉、秘在釉色随光变异、秘在釉质玉翠般亮丽

16

17

18

此祖母绿宝石色,深山老林秘色青瓷鹅蛋陈设摆件( 高:300m /m,腹径:220m /m,底径:100/110 m /m,胎壁:7m /m ) 圆尖顶、圆弧腹、平底,形象而逼真的鹅蛋形体。器型奇葩、端庄得体、大气稳重,足底无釉,平底部位稍呈椭圆形(100/110 m /m)非规则形态,明显显示出为人工之作。胎壁薄而均匀,湖水般的绿色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胎质极其细腻抚之如婴儿肌肤般润滑,釉质玉翠般亮丽;内外壁通体均施以湿润的湖绿色青釉,釉面光滑明快,釉色水润如玉并随光变幻,淡雅而柔和,釉质均匀轻薄而莹润,略带透明质感的湖绿色,宛如美玉一般的青翠秀丽,呈现出一种如冰似玉的温柔之美,具有明显的宛若绿宝石之王祖母绿之色体,拿在手上简直与真翡翠、真美玉没有什么区别,简直就像是整块祖母绿宝石雕刻而成。

特别神奇的是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釉面呈现不同的色泽。尤其在较强的暗室闪光光线照射下,整体明澈清亮、玲珑剔透,釉质晶莹,仔细欣赏你就会感到它的釉面如“玉”之温润、又若“冰”之纯净;其色调鲜亮清新,明亮得似空中皓月散发出的莹润之光,给人以怡静柔和之感,;这样典雅娴致天然的情调也营造出了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空灵神妙、生机盎然之情感;而这种明亮清新,淡雅滋润,美轮美奂的釉色又滋生了一种清纯、神秘、自然的美感,极致的呈现出秘色青瓷“无中生水”神韵的视觉奇观。

更精致绝伦的是色釉透明的湖绿色锦地上气势磅礴、犹如世外桃源的深山老林纹饰。一眼望去,全景雅趣盎然,既幽深又秀丽,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山峦起伏、奇石俊美、层峦叠嶂;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树茂林丰、参天蔽日、古树雄健苍劲、楼台亭阁独木小桥隐现其间;湛蓝辽阔的天空之下,悠闲荡漾的独帆泛舟,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独木小桥下的潺潺的水声,呈现出一派祥和太平之景象;一山一水、一石一砾、一草一木……仿佛都透露着灵气,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强烈的视觉震撼,把深山老林山林间所呈现出的意境表达的出神入化。

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相当贵重的宝石,也是国际珠宝界公认的四大名贵宝石之一。因其特有的绿色和独特的感染魅力,以及神奇的传说,深受人人青睐。呈翠绿或浓绿色,透明,玻璃光泽。色美,透明,硬度大,是祖母绿中最可贵的特性。

祖母绿又叫“吕宋绿”、“绿宝石”,从不同方向观察,宝石呈翠绿色。古希腊人称祖母绿是“发光”的“宝石”,无价宝贵 。古代欧洲人则认为祖母绿对任何疾病都有疗效,尤其对于眼疾和肌肉无力。《旧约圣经》中有记载:基督徒认为耶稣的复活与祖母绿有关,它是重获新生的象征,具备一种神圣的力量。印度人则对祖母绿极为崇拜,他们认为祖母绿能为佩带者带来好运,并且心情愉快,普通人以拥有一块祖母绿为荣,皇室更是收藏了大量价值连城的祖母绿珍宝。

祖母绿作为5月份的诞生石,是幸运与幸福的象征,古人甚至还认为佩戴祖母绿的人会有超自然的先知能力,可使人才思聪慧并防止疾病的侵扰。

祖母绿的颜色在所有绿色宝石中几乎独一无二,祖母绿象征着幸运、幸福和万物盎然的生命力,佩戴它会给人带来一生的平安。它也是伴侣结婚55周年的纪念石。西方珠宝文化史上,祖母绿被人们视为爱和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充满盎然生机的春天对大自然的美崇和许诺。

19

传说中祖母绿也是爱神维纳斯所喜爱的珠宝首饰,所以,祖母绿又有成就和保障爱情的内涵,它能够给予佩带者诚实、美好的回忆。而它所闪烁的那种神秘的光辉使它成为最珍贵的宝石之一。 祖母绿自被人类发现以来,便被视为具有驱鬼避邪的神奇力量。人们将祖母绿用作护身符、避邪物或宗教饰物,相信佩带它可以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珍品,也是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

从古至今,秘色瓷的釉色最受人瞩目。“秘色”究竟是何种颜色?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瓷》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五代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赞美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其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就可能相差甚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超的技术一直是秘不示人的。故所谓 “秘色 ”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之“秘”,秘于其用料之配方,也秘于其釉色之独特,生就一副美玉般的温润之感,并颇具《夺得千峰翠色来》之神韵。秘色瓷保密特殊的釉料配方才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其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

秘色瓷的釉色均为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有的绿中含青,有的绿中含翠。由此可以结论:碧绿、青绿和翠绿的釉色是具备“秘色瓷”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这种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而且制作精美的越窑瓷器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秘色瓷”。

秘色瓷优雅、大气、沉稳的风韵,体现了华夏民族在历史演变中凝聚的生活理想、民俗心理、审美情趣和艺术传承,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蕴藏着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一种一脉相承的美学理念,可以说秘色瓷在工艺、用料,特别是工匠的艺术熏陶上已经达到了中国古瓷的高峰,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无可估量。其蕴含的简约、清灵和淡雅的自然审美理念也历来深受十分崇尚恬静闲雅的文人贵族极致的欣赏。

据记载,秘色瓷始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元代时消失。其釉色如冰似玉,清澈透亮,被誉为越窑瓷的千古绝唱。相传,这种瓷器使用了一种秘密的釉料配方和特制的匣钵烧制而成,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人无权享用。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配方和神秘的瓷器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目睹秘色瓷的风采,甚至有不少人质疑,“青云薄冰”的秘色瓷,是否只是一个过分美誉的传说。

关于秘色瓷是否存在的千古谜团,随着 1987年陕西一场地震尘埃落定。陕西宝鸡法门寺中的宝塔由于这场地震,其中一半轰然倒塌。借此机会,考古工作者开展了法门寺塔基的发掘,发现塔基地宫中的石碑上,有“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盘、(碟)子共六枚”的记载,随后,13 只细腻精致的淡粉绿色秘色瓷碗、盘和一只秘色瓷八棱净水瓶在地宫的碎石瓦砾中现身了,至此,秘色瓷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终于得以揭晓。

那么它的产地究竟在哪里呢?

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 月,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专门考察了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越窑窑址。经考察他们确定,这里就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最主要的烧造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说,法门寺等地的发现为“谁在用秘色瓷”提供了实物的依据,而对后司岙越窑窑址的实地考察则首度为“谁烧制了秘色瓷”提供了实在的依据。“学界主流观点一直认为秘色瓷与越窑关系密切,但是一直没有窑址证据,而此次的考察发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至此,缠绕秘色瓷的身世之谜,也终于解开!

这件祖母绿宝石色,深山老林秘色青瓷鹅蛋陈设摆件,具有明显的秘色瓷风格和特证。但是,它在我80年代下海经商期间收藏时也神秘有加,根本不知、也没听说过什么秘色瓷,当时上海豫园古玩市场店主也只知道它是从郊区一宁波老人处收购,很可能是含玻璃材质的瓷器。然而我被它玉翠般亮丽,晶莹剔透的形体和犹如世外桃源的深山老林所深深吸引爱难释手,而最终选择了收藏,这难道真的是检漏奇葩的出现在我身上吗?。

20

21

22

23

本对唐代风格莲花瓣錾刻仙鹤,纯银鎏金鸳鸯高足杯(高:60m /m,直径;70m /m,重/只:131.5g)具有十分典型的唐代金银器特色:

1》杯体器壁轻薄、形态精美高雅、纹饰精细,整体金光闪闪、银光熠熠,发色为典型的老纯银器发色,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呈现着唐代金银器恢弘、富丽、华美的韵致和气质,也折射出大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具有迷人的风采。

杯体口沿外侈,弧壁下敛,外壁器壁捶作出均匀向外凸鼓的八瓣装饰莲花瓣面,底承圈足逐渐流线形外撇,而圈底足又呈八瓣菱弧状花形,整体造型端庄优美,并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整个杯体加工雕刻工艺极致精湛,特别是杯腹下敛底部与杯足交接处可谓加工死角,然而纹饰的錾刻仍然十分精美,充分显现了艺匠高超、精湛、极致的手工技艺

本纯银高足杯除了注重造型轮廓以外,同时还利用贵金属本身的光泽,在银器上将纹饰鎏金,制成精美的金花银器鎏金高足杯,从而在工艺美术方面也焕发出了绚丽的光芒,而且所使用的锤揲錾刻工艺十分精湛,线条刚劲流畅、纹饰精细、生动自然、富于动感,也有较强的立体感,艺术气息十分浓郁。

2》此杯纹饰基本上集中了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精华:锤揲,模冲,錾刻,鎏金等于一体,绝非易事,足杯内外壁装饰花纹如同丝绸织品一样,正反两面有明显清晰的"渗透"现象,即碗外壁之模冲,锤揲和錾刻花纹,在碗内壁也同时出现,这是晚唐金银器的显著特征。

杯体外壁纹饰的手工錾刻工艺十分到位,錾刻工艺的操作,是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唐代的金银工艺深深的烙有它的时代特质,而最具有唐代金银器特质的工艺就当属錾刻与捶揲工艺。

本高足杯的制作者就是采用上述最具唐代金银器特质的加工工艺,在杯体器壁捶作出向外凸鼓的八瓣装饰莲花瓣纹瓣面中錾刻一簇簇折枝花卉和丛花中神态各异的多尾仙鹤纹饰,各尾仙鹤或抬腿狂奔,或回头相顾;或展翅飞翔,或站立栖息,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个个栩栩如生,神采奕奕,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富有强烈的韵律感,让人能感受到生命跃动的激情。

仙鹤被人们称作天上的神物,是羽族动物之首,只屈居与凤凰之下。加上它能传达给人优雅祥和的气息,象征着长寿、和平与高雅。仙鹤声鸣于九天,清脆响亮。翱翔于云空,临清溪而饮山泉,栖河岸而藏山涧。鹤的姿态飘逸,性情柔静幽娴,有高人隐七之风。鹤为长寿之鸟,鹤寿无量,人们常以“鹤寿”、 “鹤龄”来作为对德高望重的长寿老人的赞誉。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仙鹤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与神话、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神话传说中,老寿星驾鹤凌云;其飘逸的神态为人们所羡慕。古人把鹤称为一品之尊的贵鸟,与凤凰一样,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仅此而言,本对以“仙鹤”为主题纹饰的高足杯具有十分深渊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

莲花瓣纹瓣面錾刻的丛花花卉茎叶分明,线条流畅婉转,形体扁平而形成唐代中期流行的折枝“扁团花”。整个杯体外壁呈现着仙鹤悠然戏耍于折枝“扁团花” 花丛的壮丽装饰画面。

鸳鸯成对杯子的造型成双成对,体型稍有大小高低之分、纹饰的构图上也各具特色:

鸳杯:粗鱼子纹锦地,莲花瓣纹瓣面上方为忍冬花纹, 莲花瓣纹瓣面内均为三尾仙鹤纹,八瓣莲花瓣面共计24尾,杯底有一回首展翅、飞翔于鱼子纹锦地之中的仙鹤

鸯杯:细鱼子纹锦地,莲花瓣面上方为仙鹤纹,莲花瓣面内为二、三、四尾仙鹤交替出现,八瓣莲花瓣面及上方共计34尾,杯底完全空白。

整个杯体纹饰潇洒,流畅,一气呵成, 如此复杂精细的纹饰,完全是靠手工技艺,从壁一点一点捶打出来的,图案造型不仅极其精巧,而且富有立体美感,绝非出自一般工匠之手,现代仿者更是望尘莫及。

3》本对唐代风格高足杯除了纹饰的精细、器型的优美外,还特别对杯体地子进行了鱼子纹处理,这些鱼子地纹饰,饱满圆润,紧凑密集,疏密均匀,和谐流畅,看似信手錾来,其实需要工匠深厚的錾刻功力和全神贯注的耐心,这种鱼子地纹饰也是唐代金银器錾刻尤为显著的特色。

唐代在制作金银器时除了注重纹饰的精细、器型的优美外,还特别重视器物地子的处理,在完成器物的锤揲成型、錾刻纹饰之后,再于器物空白处布以地子纹。

这些錾刻的鱼子地,就是用錾子在主纹空白处冲打出稠密的小圆圈。唐代金银器上的鱼子地绝大多数排成平行的横行,极有规律,安详悦目,非常紧凑密集。且用力十分均匀,粗看好像小圆圈都是一样的,用放大镜看,每个小圆圈都有区别,因为手工每一錾的力都不一样。而仿者打出来的鱼子纹松散敷衍,毫无章法,窘态毕露,不过用手工打出来的已算高仿了。

绘布地子纹,一是为了掩盖制作加工时留下的瑕疵和粗糙(如制作时不小心留下的小坑、划痕等);二是为了除去器物表面的反光;三是为了大幅度提高器物的美观,从而使器物呈现出优美的立体感和醒目的明暗对比感。唐金银器的地子纹饰以小圆珠状的鱼子纹最为普遍,在唐代金银器物上随处可见,也是唐代金银器物上最显著的特色,从而也形成了亮丽的唐代风格。

4》杯体纹饰采用了八等分莲瓣状划分装饰画面的手法,杯体外壁莲瓣状“锦地开光”的装饰面中鎏金錾刻一簇簇折枝花卉和丛花中神态各异的多尾仙鹤纹饰,丛花花卉茎叶分明,线条流畅婉转,形体扁平而形成唐代中期流行的折枝“扁团花”。整个杯体外壁呈现着仙鹤悠然戏耍于折枝“扁团花” 花丛的壮丽装饰画面,这种莲花瓣面“锦地开光”折枝“扁团花”的装饰风格、錾刻的鱼子纹锦地以及艺术制作工艺与可谓唐代金银器中最华美国宝级“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在造型上、纹饰特色上、加工工艺上均极为相似。“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1970年出土于西安的何家村唐代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因此本纯银鎏金錾刻仙鹤莲瓣纹鸳鸯高足杯同样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

据传,史料记载唐代女皇武则天之太平公主出嫁嫁妆中含此风格的纯金鸳鸯高足杯一对。缘于风格高雅,造型精美,官宦效仿。女皇欽定,非御用,不得纯金。官宦效仿只得纯银鎏金,以宣荣耀。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鎏金工艺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镶金方法,也称火锻金,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光辉成就之一。随着鎏金工艺的传入和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鎏金艺术品,其中鎏金工艺以其绚丽的纹饰,优美的造型,宝光四射的魅力,在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战国时期出现了铜、银鎏金工艺,隋唐盛行,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工艺仍然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敬仰!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

唐代金银器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金光闪闪,银光熠熠。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因此每件唐代特色的金银器物,一定会让人们联想到唐代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本对唐代风格纯银鎏金錾刻仙鹤莲瓣纹鸳鸯高足杯也不例外

24.25

26

本内壁微浅明纹刻划四顽童戏耍细纹青白瓷斗笠碗(高:60m /m,直径:130m /m,足径:45 m /m,壁厚:0.6 m /m左右,重:95g)具有明显的宋朝风格的青白瓷特色:

青白瓷微斗笠碗总而观之:釉水肥厚。包浆自然,刻工一流,厎足自然,造型优美广口,腹壁呈45度斜角,小圈足,典型的斗笠碗形态烧造工艺精美、瓷质精良、瓷土洁白、碗体轻盈、纹饰秀美、胎土细腻、胎骨老化。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色泽淡雅青幽,颇具玉质效应。胎体轻薄质坚,胎质薄而有光,实有薄如纸、轻如蝉之感,既具南方越窑青瓷的重要特点,又融入了北方定窑白瓷的显著特色,真可谓南青北白的瓷器精品。而当轻轻弹叩碗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碗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

青白瓷,也就是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称青白瓷,晚清以后一般称为“影青”,晚清以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书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

底足为姜黄胎,胎足边缘处呈现特别浓郁的一圈火石红痕迹火石红俗称“窑红”或“枇杷红”,都是指古代瓷器特别是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瓷器露胎处所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也是古陶瓷历经年代而老化的痕迹特征。它实际是由于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烧窑结束时在冷却过程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色调,一般都附着于瓷器的胎釉结合处。天然的火石红,其分布的特点是与胎釉结合处成平行的、宽窄不一的火石红圈,越靠近瓷器表面胎釉结合处,火石红晶体密度就越大,颜色就越浓重,随着远离釉面,露胎部位的火石红晶体的密度和颜色也就越浅淡直至消失,因此仅此足底火石红的特征基本可认定难为仿制之器。

碗体釉色纯白滋润,釉面光洁匀静,釉面呈以乳白色,而白中又闪现较浅的碧青色,十分淡雅,从而呈现出象牙般的质艳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真可誉为“中和之美”。碗体色如玉,声如磬,碗体釉面奇妙的光色变化,使釉层富有鲜活之感。而碗壁刻花奔逸、潇洒,可谓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刻花制范精细考究,造就一种华贵雅典的气韵,这些均乃北宋景德镇青白瓷的独有风格。

青白瓷斗笠碗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馆藏的国宝中国宝级的青白釉印花牡丹花口斗笠碗从瓷质精良、胎体轻薄、釉面呈色、刻花精细、制造工艺、碗体风格造型诸多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实为难得之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优美青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白瓷,南有景德镇青白瓷,明代白釉瓷器的烧造进入黄金时期。甜白釉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青白瓷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1毫米左右。

胎体厚度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影青瓷重在清雅,釉色和刻画是制作工序的重中之重。从成形到烧成,影青瓷必须经历这样几个主要关键步骤:拉坯、拍坯、整坯、利坯、刻坯、上釉、烧窑:

1、拉坯、拍坯;

拉坯属于瓷器成型的初始步骤,也就是将瓷泥整合成为原始的瓷器形状,以便后面的继续调整。

拍坯,或称印坯,属于中国非遗传统技艺。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其中有一道工序就是这里所讲的“印坯”。

印坯,景德镇俗称“拍死人头”,宋元年间把泥饼、泥条放入模型内,用手挤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将拉坯成型后的毛坯倒扣在印坯模具上,找准受力点,泥坯和模具的干湿度,用手拍制之后再经修整而成。这种方式可在坯体里面形成柔和富有变化的花纹,制作出致密较薄的胎体。此过程中要保证坯体不变形,开裂,里面刻花清晰,故烧成成品率很低。直到今天,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如此之迅速,也依旧难以克服这个问题。

2、整坯、利坯;

整坯是传统陶瓷生产中的专业用语。拉好的坯在阴干或晒干的过程中,每过几个小时就检查坯是否开裂,以便即使修整使其保持完好无损的过程。

利坯是指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的工序。这道工序首先是把黄色的泥坯放在所谓利坯车上,然后坐在车上,用专门工具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一致,而使泥坯陈显出皓白的颜色,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最终确定着器物的形状。

3、刻坯;

到刻坯这一步,属于瓷器的装饰工艺了。刻划花工艺属于影青瓷中较为常见的装饰工艺,也是最早期出现的工艺之一。

它是宋代的经典瓷器装饰工艺,用刀在坯体表面刻出一边深一边浅的线条,每一条线条都有深浅变化,用深浅虚实变化来刻画所表达的画面,线条极富律动之感,所呈现的图案给人感觉是行云流水、自由奔放的。

4、上釉、烧窑。

上釉亦称挂釉、罩釉等,指在陶瓷坯体表面施一层瓷土(或陶土)、助溶剂加水调和成的釉浆。这层釉浆经焙烧后即成为光亮、坚硬的釉层。

上完釉层,便可装入匣钵入窑烧制了,至于结果如何,或许需要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才能为我们展现一件通透无暇的影青瓷。

此碗体口部明显的一圈镶口,实在的呈现了碗体采用的是宋代瓷窑十分流行的覆烧工艺,这是宋代白瓷的重要特点,也是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刻花(暗刻或明刻)也称印花,是宋代青白瓷瓷器主要装饰特点,通常以篦状工具刻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纹饰中通常是基本对称的双花图案,生动自然,也有较强的立体感。此白瓷斗笠碗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极具宋代定窑瓷器的特色。碗内所有纹饰全部采用明刻微浅凹细纹的刻花方法,以四戏耍顽童人物为中心、四周衬以基本对称的折枝花卉纹饰,构成一幅充满生气的婴戏画面,戏耍儿童动作夸张,姿态多样,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画面呈现着愉悦的气氛。通过对孩童嬉戏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祈求富贵满堂、喜庆吉祥的美好意愿,艺术水平极高。

27.28

碗体内壁整个画面充满着浮雕感,艺术气息十分浓郁。在如此薄如纸的胎骨上刻划出如此完整生动的画面、线条如此均匀流畅,实为难得,充分呈现了宋代青白瓷的装饰精湛的工艺特点和极其高超的錾刻工艺水平,充分呈现宋朝故人的极致审美,极具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馨的青白瓷宋瓷特色。

本青白瓷斗笠碗细刻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绘画潇洒自如,笔线有力,具有壮美之感。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但如将本斗笠碗倒扣于桌面,其口面具有明显的稍稍不平的变形之象,这正是宋代景德镇窑影青瓷烧造工艺的特殊之处。宋代景德镇窑影青瓷器物,特别是广口碗类器物,口沿大都有些变形,若是完好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发现其口沿稍稍不平的这一特性。就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影青瓷而言,泪痕之仿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完成,但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是取决于当时烧造工艺的火候、窑位、氛围等等要素,若以人力做作,难免留下成心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迹。如今只有此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口沿足面的不平现象,这种现象的构成完全出于宋代景德镇窑影青瓷工艺的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制者足够的注重,仍可作为审定是否仿为的一个重大的依据规范。因此就此而言本斗笠碗具有比较明显的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瓷器的工艺特征。

官用型影青瓷是景德镇的工艺大师们在北宋真宗时期,为满足皇家偏爱青白玉的嗜好而专门为宫廷生产的高级白瓷。据专家们考证,当时的青白玉被皇家所垄断,但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皇家的需要。所以,在希望拥有更多青白玉而又得不到的情况下,类似于青白玉的影青瓷器便应运而生(注意:这只是专家们的猜想而已)。在追求青白玉质感和翠青色玉质感的瓷器世界中,北宋的官用型影青瓷堪为极品!

因此此青白瓷斗笠碗的这些综合特色与宋代景德镇窑的瓷窑特色十分相似,极具收藏价值。

29

30

此明代甜白釉风格暗刻双龙戏火珠釉里红彩纹甜白釉瓷斗笠碗(高7cm,直径16cm,壁厚0.1 cm左右,重220g)。胎骨细腻洁白,又轻盈秀美,具有明朝甜白釉瓷的重要特点。碗口边略平外翻,平视现一线灯草,轻轻弹叩碗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碗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

碗体里外施白釉,灯光照射下,在碗体上非常神奇地显现:“内府”款字、暗刻的两条青花蓝釉腾云驾雾双云龙戏火珠和熊熊燃烧的红釉烈火纹。所绘龙纹昂头扬首,张口舞爪,龙须飞舞飘扬,形似松针,周围衬以朵状红釉火纹补白,而猛烈的红釉火纹衬现了火势凶猛的火珠,衬托出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叱咤风云的磅礴之势,从而更为显露出龙的威武,画面甚为精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此双龙戏火珠釉里红彩纹白瓷斗笠碗的确富有民族特色。

本暗刻“内府”斗笠碗主纹为双龙戏珠云龙纹,四周辅以朵状红釉火云纹,统一和谐,主次分明。线条更是精秀工整,纹饰繁缛细腻,结构严密紧凑,所绘纹饰一丝不苟,给人以精逦、幽雅的美感。这些也是白瓷的总体突出风格。

更为奇妙的是在不同强度的灯光下,碗体和暗刻纹饰会呈显不一的色彩,甚为奇特。光照下还显现微小橘皮纹及密如唾沫的气泡;同时也显现暗刻的青花蓝釉“内府”二字。

由于內府二字的瓷器存世太少,二世纪北京出土过有內府二字的白釉梅瓶解放前流落日夲,现珍藏在日夲安宅慱物馆,成为他国的珍贵文物。有内府二字的瓷器是宫内苑的专用,有枢府二字的是元朝軍亊机构定焼瓷器全世界仅有十多件,而內府二字的则更为少之又少了。因此,此暗刻“内府”斗笠碗确实极为珍贵。

收藏界常认为内府即大内,泛指宫廷而言;也有人认为内府即内务府,把元明时的内府与清代之内务府等同起来,这种认识可能不太确切。古代指内府为皇室的仓库,是管理各种钱粮物品的机构,有的文献记载指内府为官名,是掌管九贡九赋的官职。总之,把内府理解成为皇室提供生活所需的后勤供给的机构或职务名称,应该是能讲得通的。所以很多人习惯上把皇宫之物通称为内府之物。因此可以认为,在元宋年代,皇宫御用之物均通称为内府之物。

此瓷碗内壁洁白泛青,瓷胎坚密而轻薄,釉质莹润而滑腻,两条青花蓝釉云龙环戏火珠及红釉火纹神奇无比。映现出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制瓷技术,是不可多得艺术瑰宝之一,充分呈现宋朝故人的极致审美,极具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馨的宋瓷特色,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优美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白瓷,南有景德镇窑青白瓷;而元代枢府器质感厚润,是为甜白釉的前身。明代,白釉瓷器的烧造进入黄金时期。甜白釉瓷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31

甜白釉瓷的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特别是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1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在1毫米以内,人誉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最终甜白釉瓷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温润如玉的透明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由于甜白釉在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就使釉色精细白净、几无瑕疵、看起来非常诱人、因此也被形容为:白如凝脂,素扰积雪。

因此甜白釉瓷和白瓷的区别主要是:

1、甜白釉和白瓷的制作工艺不同。甜白釉制作需要经过几十道步骤,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原料一般采用含铁量更低的瓷土。而白瓷做工相对简单一些,烧制的成品多样,对原料的要求也不高。

2、甜白釉和白瓷的外形不同。甜白釉成品的外壁非常薄,表面有莹白的光泽,没有瑕疵,有的还会雕刻花纹,需要透光才能看见。而白瓷的表面有透明的釉,外表细腻、杂质少。

3、颜色不同甜白釉和白瓷的颜色不同。甜白釉的颜色为奶白色,不带有青色,看起来温润如玉。白瓷的颜色较多,有纯白、青白,还有的会泛粉色和黄色。

唐宋白瓷碗茶具,具有坯质致密、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食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器具就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碗茶具已远销国外。而白瓷碗具更是面目一新。加之白瓷碗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或暗刻较多为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龙凤呈样,双龙戏珠,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因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刻花(暗刻或明刻)是明代甜白釉瓷瓷器另一主要装饰特点,通常以篦状工具刻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纹饰中通常是基本对称的双花图案,生动自然,也有较强的立体感。

 因此本白瓷斗笠碗具有十分明显的明代甜白釉瓷瓷器的工艺艺术特色,可以说基本上传承着中国古瓷中优秀的艺术文化,收藏价值极高。

32

33

此明代风格,款名“大明萬曆年制” 莲池鱼藻纹飾菱花口青花瓷大盘(盘径32厘米,底径19厘米,高6厘米)器形规整,菱花口折沿,浅弧壁,矮圈足,底心内凹,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圈双行六字款。大盘器型端丽,胎体厚重,胎质致密,装饰华丽。盘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质光亮莹润,釉面肥厚、光润、细腻、干净,无桔皮纹,肥亮感明显。釉下青花发色浓艳纯正,幽菁明丽使人赏心悦目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盘体绘画风格纹饰繁复,层次分明,富丽雄浑、整个盘面既生动庄重豪放又不失典雅,这些均为比较明显的明青花瓷特征。

盘中在青花纹饰的场处呈现出不少的结晶型“晕散”,此种晕散实际上是由结晶斑所造成,也就是点状和线状的铁锈斑组合形成了特殊的晕化效果。其特征是边缘呈不规则齿形毛边,有的表现为毛绒状。这种类型的晕散主要是含铁量高而容易出现铁锈结晶斑的进口钴料所造成。而晕散的出现也是苏麻离青钴料在青花瓷器上存在的最基本特征。因此可以这么说,采用苏麻离青钴料,就一定会有晕散现象。

此盘青花发色清亮,构图完整,层次分明。内、外菱花盘口口沿同饰犹如海水波涛的卷枝纹;盘壁内、外遥相呼应同绘六朵缠枝花纹;盘内以同心弦纹隔开绘以三层纹饰。

盘壁内、外遥相呼应的总共十二朵缠枝花,很巧妙的构成了鱼畅游寓意吉祥的莲花池园。莲花俗称“佛花”,中国特色藏传佛教的八大吉祥象征和护身法宝之一,象征着出自污泥而不染品质及修成正果的人格风范。此外的自然秉性、形态特征同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人格理想相互赋予的审美观念也深入人心。因此“莲花”中国特色藏传佛教思想和中国民族人文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盘壁内、外十二朵青花缠枝纹本身极具线条之美,线条匀挺而灵活多变,色彩雅致明艳,形象美丽大方,线条流畅灵动,意境深远广博,格调高雅圣洁。而以白瓷为背景材质的所有青花彩绘纹饰,青白两色互相映衬,艳丽的青花色彩更衬出瓷“白如玉”的莹润光洁空灵蕴藉,青白两色又如阴阳之道一般简单而丰富,产生一种新颖之美,赋予人们一种幽雅、沉静、明快、高尚、圣洁之感。而莲的艳丽形象又强化了青白两色产生的美感,致使青花、白瓷、缠枝莲相得益彰完美地结合并将人们心中抽象隐约的美好情感具象化,从而引发整体美感成几何级数的增加。

34

盘心所绘莲池鱼藻主纹:昂首觅食的衬以淡色细笔绘出的上下对称漂漂盎然的水草和漂浮荡漾的水藻纹,绚丽多彩、疏密得体、生动自然。盘心莲池鱼藻纹飾这尾鱼的描绘极其细腻十分写实,魚体肥润、生动活跃、形态逼真,只见它潜伏在悠悠荡漾的水草间,大张其嘴,呈现栩栩如生仿佛正欲猎捕之态。可以说此鱼藻纹,形态逼真、描绘精致、水藻飘动、浮游、水藻漂动显示着水域的动态流向,令人深深感受到水藻鱼乐的愉悦意趣。

鱼藻纹自古有着中国历代瓷器大观园之称,而“鱼”与“余”同音,又有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富贵有余”的良好吉祥寓意,颇受人们的喜爱。 而且鱼藻纹在青花瓷器上的绘画可谓生动活泼,独具魅力,从而成为青花瓷器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装饰题材。自古以来不同的朝代社会背景对鱼藻纹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几乎也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

明代鱼藻纹的绘画特色以体现魚体肥润、富有立体感静态之美为主,而并不追求其真实性,因此装饰性较强,并以鲤鱼鱼藻纹为主。对于鲤鱼鱼藻纹,人们往往会同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鲤鱼跳龙门”典故联想在一起,而“鲤鱼跳龙门”又比喻着金榜题名、高升昌盛、升官发财,也表达了古代人们祈求升官登仕的美好愿望。因此,本青花鲤鱼鱼藻纹大盘,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和丰硕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艺术构思和水平相当精湛,收藏价值极高。

35

36

37

清代风格,款名“乾隆御制”獻寳龍宮、萬夀無疆粉彩金釉边观赏瓷盘(高40 m /m,直径180 m /m,足径85m /m)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时代特色

1此观赏盘造型古朴大气,整个盘体奢华极致,造型精美,胎骨均匀,胎质细腻,盘口边沿描金浓厚,呈现着金光闪耀、富丽堂皇之美。盘体釉色苍翠,肥厚丰腴,色彩缤纷,清新亮丽,图案新颖,华缛多姿,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刻画细腻,繁而不乱,布局严谨,相呼对称,层次分明,工整素雅,呈现出迷人风采,颇富艺术感染力,艺术水平极高,具有十分浓郁的乾隆时期瑰丽繁富、奢华极致的艺术特色,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是一对难能可贵的观赏瓷盘,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瓷盘内壁纹饰财宝锦地,锦地盘中央火焰波纹开光圈内,象征大江大河的海水纹呈汹涌澎湃之势,留白的浪花如佛手飞溅,腾飞于如此汹涌澎湃云海中的皎龙追逐着火焰滚滚的“火珠”,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单龙戏珠”画面。而象征着平安长寿的“单龙戏珠”四周,四笺奢华的宫殿灯笼在空中高挂,在春风中微微飘荡。灯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之物,因此具有深厚的民族色彩,也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灯笼内巧妙的衬映“萬夀無疆”“天官,赐福,招財,進寳”,向人们传递了真诚良好的祝福,寓意人人长命百岁,福星高照,福临四方。呈现着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景象。

灯笼外周边又巧妙的安置了中华佛教传统吉祥八宝中的顶绝四宝:金轮、宝瓶、宝伞、胜利幢,不仅象征着清净和财运,寓意着吉祥如意、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的良好心愿,更进一步传承了中华佛教的优秀传统文化。  

“萬夀無疆”,谓千秋世,界,永远生存。祝福、祝愿之语。旧时常用以祝颂帝王。语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萬夀無疆。”宋赵彦卫《云专麓漫钞》卷十五:“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寿属疆。”明 张居正《贺瑞谷表二》:“适当圣诞之期,此诚“萬夀無疆”之徵。”

而二件金釉边的瓷盘盘沿纹饰,採用了二种不一的红、黄釉异样色彩,既呈现了帝王的御用特色,又巧妙的呈现了二盘的成双成对。

金边辉煌的瓷盘边沿整圈的紫红(金黄)锦地上布满寿桃仙果的缠枝纹饰,极度地升华了整个盘体的奢华、精美,也深深传递着寿桃仙果的吉祥寓意

自宋代瓷器装饰桃纹的出现以来,寿桃纹就不断的成为瓷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深刻的说明具备“幸福长寿、健康祥宁”寓意的寿桃历来就一直深入人心, 人们对寿桃是情有独钟深深戏爱的。这不仅是因为寿桃纹形式感强, 适宜入画, 更因为寿桃有着许多吉祥寓意, 可以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传说天上王母娘娘的桃园里种的仙桃,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吃一枚就可延年益寿,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桃称之为“寿桃”,寿桃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至今还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祝寿场合。就此而言,本金釉边观赏瓷盘就蕴含着深渊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

2瓷盘中央“单龙戏珠”的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龙身健壮,龙首饱满,头骨高高隆起,张口怒目,鬃发上冲,鬃鬣飞扬,四肢强健伸张,四爪形如匕首矫健有力,龙相威武凶猛端庄,显得十分矫健勇猛,呈呼之欲出之感,衬托出了龙的阳刚之美和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勇猛雄健之态令人生畏,而龙身间隙处饰以各种形状的密密麻麻云纹,更深层次地衬托出巨龙行空雄伟之势。形象地呈现了帝王的威风凛凛之态。

3瓷盘中央“单龙戏珠”巨龙前端,一颗状若火球,正在燃烧的“火珠”, 冉冉升起于大海,摇曳晃动,如同跃出海面的朝阳,光芒耀眼,而衬托于其下方汹涌澎湃的滔滔海浪,淋漓尽致地衬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烈愿望。

4瓷盘背沿,由自然形态的山石、宁静水域、树木花卉、庭院楼阁和宝塔、田园乡居、渔夫泛舟等自然景物组合而成气势宏伟的海水仙山画面 。

画面中的远景为奇峰叠嶂,古树参天,远山点点,隐约浮现在万里江山之中,近景,则有婀娜多姿的树木、苍劲古朴的山石、悠悠荡荡的渔翁游戈,留恋忘返的楼台亭阁,充分呈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与远近疏密。

整个画面四周环绕绵延不断、绘画线条硬朗、布局丰满、层次分明,对远山、近水、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给人以悠远、清新、空灵、优越之感,也充分塑造了景物的空间层次及立体感,极富福山寿海的诗情画意。散发着山河万兴、万世升平的美好寓意。

5瓷盘背沿气势宏伟的海水仙山画面四方,飘荡着四颗火焰滚滚、火势凶猛、光芒四射正在燃烧的“火珠”, 四颗“火珠”中央分别镶嵌着“獻“寳”““宮”四个大字,形象地呈现了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

总体而言,本对金边辉煌、光彩耀眼的观赏瓷盘,从艺术层面充分呈现也真实记载了乾隆一朝60年历史时期政权稳固、国力雄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鼎盛盛世的社会景象,也从艺术层面映射了乾隆皇帝追求奢华、好大喜功的性格。因此可以说,此观赏瓷盘明显具有乾隆御制瓷器奢华的典型特征,也明显的深刻着大清乾隆繁荣富强、盛世社会的时代烙印,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十分深邃,具有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38.39

40

本对款名“乾隆御制”粉彩春宫裸女金釉边观赏瓷盘(高25m /m,直径220m /m,底径;140m /m)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特色   

1观赏瓷盘胎骨匀薄,釉色白中闪青,古朴清丽,晶莹丰润,清新养目,极具古意。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盘体釉层较稀薄但十分匀称,釉面莹润,制作精细,构图优美,盘沿飞禽怪兽纹图和盘内山水风景图交相辉映,团花簇拥,相得益彰,层次清晰,呈现一派优雅、和谐的社会景象。尤其是盘内所绘“庄园裸体美女沐浴图、“寿山福海图”更是构图优美,精美绝伦。流畅的笔划描绘得淋漓尽致,设色清丽而淡雅,出神入化。笔下的裸体仕女,性感而又迷人的身姿,十分靓丽,肤白如玉,形象瘦弱纤巧,曲线优美,丰满诱人,娴静端庄,秀丽清润,线条轻灵,气质非凡。酣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性深藏含蓄、别样的美。

清朝时期绘画中女性的形象多是瓜子脸、樱桃小嘴,纤巧柔婉、清瘦秀美、忧郁愁苦;她们大都是窄窄的溜肩,杨柳般的小细腰,手腿细长,细眉小眼,樱桃小口,呈现出似乎弱不禁风的病态美。因此,仅就此而言,本盘具有十分典型的清朝风格和特色。

而二件金釉边的观赏瓷盘盘沿纹饰,採用了二种不一的红、黄釉异样色彩,既呈现了帝王的御用特色,又巧妙的呈现了二盘的成双成对。

2》盘底中央奢华极致龙凤戏珠”场景,精益求精,美不胜收,繁缛细腻的龙凤形象衬映着“龙凤呈祥”、“龙凤和鸣”,寓意着吉祥如意、繁荣昌盛。

“龙凤戏珠”图案中,龙凤围绕一颗焰火滚滚的“乾隆御制”火珠而戏,四周衬以朵状红釉火云纹,统一和谐,主次分明。线条更是精秀工整,纹饰繁缛细腻,结构严密紧凑,所绘纹饰一丝不苟,给人以精逦、幽雅的美感。具有明显的大清乾隆时代特色,也衬现了“御制”精品中帝王奢华极致的风范特色。

华夏文明中,传说龙是鳞虫之长,凤为羽虫之尊。那里有龙出现, 那里就有凤来仪,那里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为一种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也被称之为“龙祥凤瑞”。在封建社会,帝王以龙自称,与之相对应,皇后被称为“凤”。龙与凤,都是虚构的神物,龙呈阳刚之神力,凤现阴柔之艳美,因此,龙与凤往往成双成对,从而成为传统婚姻喜庆美满的象征。

因此本对春宫裸女盘,盘面充满生气的庄园裸体美女沐浴图、“寿山福海图”盘底中央奢华极致龙凤戏珠”遥相呼应,深刻的映现着大清“乾隆盛世”的经济发展、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生活美满。  

  3》吉祥神鸟丹顶仙鹤,头顶红冠,呈美丽的丹霞色彩,风度翩翩, 气宇非凡,长颈纤细,呈优美的弧形,昂首高鸣,体态优雅、目视远方,颜色分明,气宇轩昂高雅,气韵生动,有仙风道骨之神态,君子优雅之风度,寓意清高、优雅而延年益寿 姿态描绘栩栩如生,层次感强,有祈求长寿之意,寓意吉祥之喻。     

4》飞翔蝙蝠的翅膀和身子都盘曲自如,逗人喜爱,悠闲地飞舞在盘沿周围,寓意有福、幸福,也象征着福运。蝙蝠与仙鹤、饶有情趣的山水田园、楼台亭阁、庭园小景等整合在一起,笔势洒脱,意境深远,整体构成了一幅寓有福禄寿吉祥含义的寿山福海图。

5盘背沿中华民族特色的合成联体文字:“黄金万两”,“招财進寳”,“日進斗金”,“只求财來”,既增强了艺术和文化的民族色彩,也显现了人们祈求财运的美好愿望。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汉字也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智慧、最有艺术性的文字。汉字还是中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优秀民族文化之根,汉字更是中华民族强盛的底蕴,也是人类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工具。

汉字的结构形态基本上都是左右、上下都互相平衡,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汉字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完整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让人无比愉悦的视美感,这是汉字的独有的结构形态所形成的文化艺术特色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态的描绘,同时汉字也能使人一下子进入汉字自身所创造的意境里,这是拼音文字望尘莫及的。真可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之美,美在风骨。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汉字之美,美在真情。”。因此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中华悠久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而且在每一个方块汉字中都潜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

此盘背沿的合成联体文字,又叫组合字或者合体字、团结字、吉利字。这些可统称民俗字的特色汉字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汉字书法形式,这些合体字也是汉字“词字”的一种,一个合体字往往由34个汉字组合而成,合字不合音,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能形象的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内涵。这些由汉字形成的合体字,包括中国书法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都呈出了异彩缤纷的景象,从而也成全球人民共享的一笔精神财富。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汉字书体是汉字精髓文化的升华,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就此而言,此观赏盘就传承着中华这一优秀民族传统的文化奇葩。极具收藏价值。

综而观之,本观赏瓷盘从艺术上表达了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也从艺术的层面传递着大清“乾隆盛世”的稳定、和谐、美满。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情,整体构思极其严谨完美。艺术上也极具古意,无论用料、画工、胎釉、整体构思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器,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之一,极其珍贵,收藏价值极高!

42

43

本款名“大清雍正年制” “内宫妃子书斋”斗彩菱花口折沿瓷盘(高50m /m;直径270m /m;足径175m /m),盘口呈盛开的菱花形,折沿,弧腹下敛,底承圈足,盘背底面施以白釉并塑凸纹一圈十分醒目,釉色白中闪青,古朴清丽,晶莹丰润,清新养目,极具古意。盘背足露胎与釉面交接处呈现一圈火石红,盘背足底有褐色铁锈斑点,用手拭之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十分难得。

瓷盘尺寸不算很大,但造型端庄、精巧、美观,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肥厚,整器线条流畅,装饰简洁而不简单,沉稳大气而不失秀雅,色泽细腻温润,淡雅匀净,质感甚佳,其形其色,均散发出玉石般温润内敛的气质。

盘体手感相当柔滑,触摸就如婴儿肌肤般细嫩,将沉静而深远的美学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色调清雅明朗,纹饰描绘生动活泼,线条舒展柔美,显示了高洁雅致的意境,展现出了斗瓷清新明快精湛的艺术魅力,也再现了当时的时代风情与艺术风貌。

44

全盘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谨,以多层花卉辅纹衬托着开光的“内宫妃子书斋”主题纹饰,各层纹饰间以青花菱花或圈花口线条相隔而层次清晰分明。

盘内围绕以开光的“内宫妃子书斋”主纹为核心,绘以四层辅衬纹饰图案:

第一层在盘口醒目的青花菱花口线条盘沿内绘以13朵缠枝莲花;

第二层在盘体腹部绘以紫纹锦地开光的四枚吉祥八宝纹饰;,

第三层盘内底在开光的“内宫妃子书斋”主纹外侧,饰以四朵缠枝灵芝;

第四层盘内底在棱形开光内侧的“内宫妃子书斋”主纹外侧之间,“书斋”四周充彻着繁富苍翠妍丽的山石竹花丛林从而衬托出“内宫妃子书斋”的优雅、宁静、高贵……

盘内每层图案均以双圈青花边纹饰分隔,盘外背壁整圈饰以缠枝牡丹花纹。纹饰线条勾勒自然流畅、色泽鲜艳明快。而所有青花纹饰色泽艳丽,明显的系採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具有十分显著的清代官窑艺术工艺特色。

开光“内宫妃子书斋”主纹中,“内宫妃子” 静坐在书斋摆满文房四宝的书桌前,聚精会神、手持篆笔,准备挥篆书笔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侧旁挥手示意亲密无间的“内宫太子”形象,更是对充斥着文房气息“内宫妃子书斋”的锦上添花,充分呈现了当代内宫的文化盛世的气息氛围。

画面中的妃子,瓜子脸、窄窄的溜肩、杨柳般的小细腰、细眉小眼、樱桃小嘴、纤巧柔婉、清瘦秀美、娴静端庄,秀丽清润,线条轻灵,气质非凡,呈现着气韵古雅之美。画面的赋色技巧尤为精湛熟谙,画面层次明晰亮丽,内宫妃子面颊神采奕奕的姿色,都画得微妙微肖,极尽工巧之能事,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而画中内宫妃子的这些形象也颇具明清人物纹饰的明显特色和风格。

盘体内外凝聚了三幅缠枝花纹纹饰:缠枝莲花、缠枝灵芝、缠枝牡丹花纹。

缠枝花纹是我国传统古瓷中最主要与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之一。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寓意着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从而跻身于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它最早出现于元青花中,到了明清两代,不论是官窑还是民器,比比皆是,从而成了古瓷工艺最为重要的装饰语言。

因此,本斗彩菱花口折沿瓷盘具有相当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水平以及明显的历史时代特征,也具有特别显著的清代官窑风格,收藏价值极高!

45

46

本款名“大清乾隆年制”《贵妃醉酒》观赏瓷盘(高25m /m,直径270m /m,底径165m /m胎骨匀薄,釉色白中闪青,古朴清丽,晶莹丰润,绘画精细,色彩艳丽。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盘体纹饰整体构思相当慎密,此观赏盘造型古朴大气,釉色苍翠,肥厚丰腴,色彩清新亮丽,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刻画细腻,繁而不乱,布局严谨,相呼对称,层次分明,工整素雅,呈现出迷人风采,颇富艺术感染力,艺术水平极高,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紫罗兰锦地的盘沿奢华极致的充彻着密密麻麻繁富苍翠妍丽的缠枝花花丛、栩栩如生的龙凤献桃飞蝶走兽,既衬现了内宮的神圣威武也呈现着后宫“百花亭”的华丽奢艳。盘沿花繁叶茂的缠枝花花丛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寓意着当朝生生不息,子孙万代连绵不绝的美好愿望。在此景秀绵绵的百花丛中,再巧妙的配以“双(麒)麟护宝”、“龙凤献桃”、“瓜瓞(蝶)绵绵”,更呈递着大唐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

盘心主纹纹饰传神有加,画面中杨贵妃的醉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十分逼真,从艺术层面极致的充分呈现了杨贵妃“闭月羞花”的美中见醉,醉中见美的艳丽姿色,杨贵妃醉酒后又喝又跳、载歌载舞、柔情似水的醉酒美态无不让人为之陶醉,目不转睛。这也是美艳绝伦,风华绝代的杨贵妃,被世人形容为“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美誉的由来  

盘背沿四对八首形态各异威风凛凛的麒麟镇宅神兽,威武的守护着象征皇权的内宫圣地。在我国古代,麒麟与凤凰、神龟、龙并称为“四灵”,而且麒麟是“四灵”之首。在中华民族的传说中,麒麟为仁瑞之兽,是一种集寓意与文化于一身的动物,是吉祥也是权贵的象征。麒麟性情温和友善,只在太平盛世才出现。哪里出现,哪里就能消灾解难,驱除邪魔,镇宅避煞,催财升官。因此,本《贵妃醉酒》观赏瓷盘的民族文化内涵相当深邃。

盘背中心波涛汹涌构成的波浪开光金黄锦地中,凤翼鹊尾昂首哀婉悲鸣的雁鹤风度翩翩,毛羽莹洁,目视遥远,颈项纤细,身材修长,呈优美的弧形,气宇非凡。呈现着仙风道骨之神态、君子优雅之风度。仙鹤是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喜爱的吉祥鸟, 其幽雅的姿态,美妙的形体,给人以清闲脱俗的感受。鹤的姿态飘逸,性情柔静幽娴,有高人隐七之风。

盘背沿四对形态各异的麒麟镇宅神兽和盘底雁鹤昂首哀婉悲鸣姿态的巧妙结合。既衬现了内宮的神圣高贵也传递了杨贵妃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映衬出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直至升华为哀婉怨恨的复杂心情,从而形象地呈现了《贵妃醉酒》这一瑰丽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本观赏瓷盘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贵妃醉酒》描述的是大唐盛世历史人物杨贵妃典故,也是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瑰丽文化。杨贵妃被称为中国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据传,杨贵妃与唐明皇相约在百花亭饮酒赏月,杨贵妃命人在百花摆下盛宴御筵候驾,结果唐明皇失约,杨贵妃久等未聚,最后得知唐明皇已在宠幸梅妃,杨贵妃心中愁闷万分,无限哀怨悠然升起,只得令太监高力士添杯奉盏喝起了失意酒以借酒浇愁,谁知愁以更愁。又回忆起往昔两人间的缠绵悱恻,而爱人早已卧在他人床侧,山盟海誓化成空。不由得各种消极杂念情绪涌上心头,羞怒、嫉妒、悔恨、懊恼、不甘等无以排遣,便起舞弄清影而作出种种醉态,乃至求欢猥亵失控状,直到明月西转,晨星将出,醉态十足,才一步三摇被人搀扶回宫。

因此可以说,此观赏瓷盘既记载着大唐盛世“贵妃醉酒”——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凄美的酒局、最香艳的饭局。而从文化艺术上又明显具有乾隆御制瓷器奢华的典型特征深刻着大清乾隆繁荣富强、盛世社会的时代烙印。因此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十分深邃,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

47.48

49

本款名“大清乾隆年制”“敬老孝道”福、禄、寿粉彩矾红观赏瓷盘(高20 m /m,直径210 m /m,底径165m /m)胎骨匀薄,釉色白中闪青,古朴清丽,晶莹丰润,清新养目,极具古意。釉层较稀薄,釉面莹润,绘画精细,构图优美,色彩艳丽。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

盘心主纹福桃、神鹿、寿星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福、禄、寿”吉祥画面。

画面中额头特别大、拄着拐杖、童颜、面目慈祥白发寿星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他那大面积隆起的额头,就像男性生殖器长在肩膀之上,非常诡异。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衡量寿星的能力,首先是他的生殖力,也就是繁衍子孙的能力,农耕时代中国人的观念,一个家族只有人丁兴旺,才会幸福圆满。所以,把寿星的脑袋描绘成这种,就是对寿星强大生殖力的赞美

画面中神采奕奕洋溢着天真烂漫姿态的神童手捧福桃并为寿星老人而敬奉,形象地洋溢着“敬老孝道”的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规范,也向人们寓意着人生的“福、禄、寿”以及孝敬老人的崇高美德,而且必将要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画面中体形美丽、头生枝角、四肢修长的梅花鹿口衔灵芝敬奉寿星身旁,时刻为寿星敬献象征着长寿的灵芝。鹿在中华历代民间绘画中作为兽,寓意着太平吉祥。神话传说中鹿是天上瑶光星散开时生成的瑞兽,常与神仙、仙鹤、灵芝、松柏神树在一起,出没于仙山之间,保护仙草灵芝,向人间布福增寿,送人安康,为人预兆祥瑞。还说千年的鹿叫苍鹿,两千年的鹿叫玄鹿,南极仙翁老寿星就选择了鹿当他的坐骑。鹿的出现还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同时,“鹿”字与官员俸禄的“禄”字同音,也是官的象征。所以人们都特别喜欢见到有多种瑞应的仙鹿,以期“永享禄寿”。

盘沿寿星、神童脑门上方一对翩翩起舞、彩蝶翻飞的飞蝶纹,更是充斥着福、禄、寿洪福叠(蝶)至的意味。此外盘沿上部空旷无比,也在祝愿着人们福、禄、寿”的海阔天空无边无际。

盘背沿梅花折枝丛与十三尾悠闲荡漾金魚(一年12个月,每月1尾,13尾多余1尾)的巧妙组合寓意着“年年有余”。汉族文化中“鱼”与“余” 同音,故在传统习俗中它又被视为吉祥之物,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故而升华地向人们传递了“金玉(魚)满堂” “生活富余”的良好祝福,可见整体艺术构思相当精湛。

“敬老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所有人间关係都以孝为准则”,在汉族文明的民族文化中,孝亲敬老的道德观念不仅深深的铭刻在广大子脑海之中,而且更像鲜红的血液溶于骨髓一样溶于民族的道德意识之中,深深的成为一种优秀的社会公德乃至人间美德,被社会广泛的公认和奉行。因此可见本观赏瓷盘的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相当深厚。

寿星又叫老人星,古人认为老人星主管君主和国家寿命的长短,也可给人增寿,成了长寿的象征。此观赏瓷盘持杖寿星鹤发童颜,精神饱满,前额隆起,老而不衰,慈祥可爱,象征着长寿。寿星手中所持的一柄手杖,还内涵着中华民族一个悠久历史文化典故:《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特意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意味着汉明帝还赋予了老年人特权,因此宴会上颁发的手杖,后来被改称为王杖而一直为老寿星所持,也是中华优秀文明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另外,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充分见证了汉明帝赋予老年人的特权。第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弃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公元前32年汉成帝在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这些史载典故充分洋溢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精深。

因此本粉彩矾红观赏瓷盘蓄含着丰富的艺术精髓,也深藏着十分深邃的优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均相当深厚,也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50

51

款名“大清乾隆年制”西方森林兽女菱花缕孔粉彩果碟(高35m /m,直径200m /m,底径110 m /m)。菱花口折沿,浅弧壁,矮圈足,与菱花口相呼应的在盘腹均匀地缕以三圈菱形透孔,从而造就了整个盘体的优美造型,盘体底心内凹,书红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盘体器型端丽,胎质洁白细腻,整器线条流畅,装饰华丽。盘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质光亮莹润,釉面细腻、干净,无桔皮纹,肥亮感明显胎骨匀薄,古朴清丽,晶莹丰润。釉层较稀薄,釉面莹润,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碗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

果碟尺寸不算很大,但造型端庄、精巧、美观,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肥厚,整器线条流畅,装饰简洁而不简单,沉稳大气而不失秀雅,色泽细腻温润,淡雅匀净,质感甚佳,其形其色,均散发出玉石般温润内敛的气质。

奇葩造形的菱花口折沿,盘腹均匀所缕菱形透孔,这样组合而就的器型具有显著的中西结合风格,在国内的瓷器器物中极为罕见稀少,明显的表明这瓷盘极有可能是输往西方的留存物件。

果碟中心的独立主纹森林兽女(极有可能为西方的某一传说典故)在朦朦朦朦的薄雾中呈现出西方女性特有的人体艺术之美。

画面背景为宁静的老森林大自然,可爱亲和的黑熊背驼着窈窕秀美、丰腴性感的西方裸体美女,悠闲慢步的黑熊幽幽荡荡,整幅画面荡漾着清新的生气,从而为宁静的老森林增添了生息。

画面中的西方美女有着丰腴性感的身躯、女性曼妙的身姿,完美的展现了她凹凸有致的曲线身躯,白皙细腻稚嫩的肌肤,秀丽端庄的容颜;美女一前一后高抬双手、婀娜多姿,充分显示了女性的妩媚与青春的活力;画面中美女的身躯还呈现着优美的“S“形姿势,深情纯净的眼睛凝视着前方,躯体丰满、体态匀称、曲线流畅、和谐深情、富于青春活力,更加突出了她窈窕秀美的体态与风韵,也展示出了一种古代西方美女的生命之美,带有明显的古希腊古典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倾向。

在西方古典文艺复兴这一时期所形成人体艺术审美之中,匀称、丰满的女性形象象征着健康,女性形象具有和谐的姿态,均匀的比例,优美的面容,而且一般真正的美女都是颜容和身材并存,而身材极大多数前凸后翘,大胸也必不可少。综观这些,此主纹纹饰具有显著的西方女性人体艺术特征,

可以说这一中国制造的观赏果碟具有明显的西方古典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人体艺术的特征,也为西方世界传承着西方古典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这一融汇着西方艺术文化中国制作的森林兽女菱花缕孔果碟具有深渊的中外文化艺术内涵,极为稀少,收藏价值也很高。

52

53

此元末明初风格钴蓝釉霁蓝双白龙凸纹瓷盘(高50m /m,直径240m /m,底径165 m /m),胎体厚重,造型端庄稳重盘折沿,浅壁,盘心坦平,轻轻弹叩盘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盘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通体内外施以蓝釉,外底无釉。釉色是霁蓝釉,是独特且漂亮的一种颜色。釉色均匀莹润纯正色泽典雅鲜明夺目,蓝釉浓艳,白釉泛青,全釉面蓝中泛紫,蓝如深海,釉面匀净,色泽深沉,呈色稳定,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色彩对比既强烈又柔和,洋溢着雅正之姿、和谐秀丽之美通体沉着的蓝釉,配上神态生动的双白龙,确实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精品。

霁蓝釉是一种添加了钴土矿料的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在1280℃-1300℃的温度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将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据相关史料记载载,在瓷器上运用霁蓝釉可追溯到唐代。发展到元代景德镇的御窑场,把钴作为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后烧成钴蓝釉。如此,才有了元代霁蓝瓷器上均匀稳定如蓝宝石般颜色。据文献记载,当时霁蓝器的废品率较高。烧制这种产品的时候,窑炉中必须是还原气氛,且窑温要控制得当。温度低了,釉色发黑,温度稍高就会出现流釉现象。烧制完美的大件霁蓝器,需将瓷坯置于最好的窑位,既需要高超的技术,也需要很好的运气。因此,元代霁蓝釉代表了元代景德镇同类器物烧造的最高水准,成品多为官器。

瓷盘盘心坦平,在蓝釉地盘心上,以白色釉泥料凸起昂首翻腾神采奕奕二条四肢四爪巨龙,龙体威武、雄壮、悍猛的腾空于海水之上、飞舞于火焰形云纹的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龙纹的上下饰火珠状的流云纹,使凌空飞舞的气氛更加突出,整个画面疏密有致,笔意流畅自然。而且尽管为堆塑粘贴凸龙纹,然而观望时,又似无明显立体感,因此制作工艺相当深奥精湛

这双白龙凸龙纹的形态具有元末明初十分明显相似的基本特征:白龙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身躯为弯曲的细长蛇体状,头细而圆,颈部细小,四肢细而有力,作昂首翻腾状,张牙舞爪,雄猛威武,矫健灵活,充满活力,龙体为蟒形、龙体体态犀利、作凶猛的腾飞游动之状,细颈疏鬣、曲腹蛇尾、背鳍整齐、龙鳞细密、腿爪刚劲有力。龙头上昂、两眼正视、龙眼突起、怒目穹张、炯炯有神、张口吐舌、威猛雄壮、苍劲有力、双角向后伸展、特别是明显突起的凸纹所点饰的龙眼,真正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龙眼突起、怒目穹张、炯炯有神、张口吐舌、四肢四爪、有翅无鳍、鱼尾白龙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身躯为弯曲的细长蛇体状,头细而圆,颈部细小,四肢细而有力,作昂首翻腾状,张牙舞爪,雄猛威武,矫健灵活,充满活力,。盘上蛟龙体态矫健,穿行于海水之上、火云之中,给人以凶猛剽悍刚健飒爽的视觉感受。在蓝色的映衬下,白龙周边的空间饰以飘动的火焰状云纹,衬托出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叱咤风云的磅礴之势,画面甚为精湛。

元末明初包括洪武,永乐,宣德这些时期的龙纹,受到元代中期风格影响很深,但又比元代中期的龙纹制作更规范,龙体多为蛇体状。龙头上昂、威猛雄壮、苍劲有力、张口翘舌、双角向后伸展、两眼正视。龙体体态犀利、张牙舞爪,作凶猛的腾飞游动之状,细颈疏鬣、曲腹蛇尾、背鳍整齐、龙鳞细密、腿爪刚劲有力,富有叱咤风云之感。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龙的形态多样,常见行走状,多为回首龙,头尾同向;张口者上颚长口吐舌,有眉一根和或多根,且多为直立式样,绘画风格凝重豪放,笔法苍劲有力,龙头最为威严,而舞龙多和海水搭配,表现了龙的翻江倒海气势。元末明初的龙纹瓷器数量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官窑的制品,制作精美。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红山文化出土的第一龙一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龙纹是中华祖先崇拜的图腾,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崇拜的偶像,并且,中华民族一直以龙的传人而自居。因此龙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龙纹传承到现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以说此盘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十分深邃。

总而言之,此双白龙凸纹瓷盘其龙纹纹饰就具有较明显的元末明初风格,而且盘面同时出现双龙纹饰的极为罕见。其工艺复杂难度极高,是钴蓝釉留白瓷器的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蓝釉地盘心和凸纹浮雕白龙颜色对比强烈,从如此显目的纹饰上就寓意祝颂着平安与长寿。

瓷盘底足及足沿内侧均露胎无釉,底足露胎處可見多泛深浅不一的老化火石紅斑露胎底足中心还有微微乳釘狀突起,以及釉面长期老化而形成的结晶点,都呈现了本钴蓝釉瓷盘的老化痕迹。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和收藏价值。

54.55

56

款名“大清乾隆年制”武场人物粉彩梅瓶(口径60m /m,高270m /m,腹径150m /m,,凸弦径100m /m,底径120m /m)瓶体修长,瓶口小而微微外撇,鼓腹渐收,短颈,丰肩,近底凸弦,圈足撇底。造型古朴大气、挺秀、俏丽;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瓶体釉色苍翠,肥厚丰腴,腴润如脂,清晰剔透、美丽光亮,美观大方;艺术上质朴无华、淡雅自然。

瓶体从盘口造型设计到弦箍之饰的凸弦与上下扩展的组合,从流肩,股复到外撇的胫腿,尤其是胫部与微微外撇的胫腿之间那微微的小凸弦,构造了一个完整曲线优美端庄的整体造型。

瓶体纹饰层次清晰、稠密、种类丰富,纹饰的装饰层次高达九层,几乎不留空白。瓶腹主纹武场人物艺人笔者用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将之描绘得活灵活现神态各异、风采不一,画作整体充满动感,设色简净,用笔娴熟而凝重,笔到而神采毕现,整体感觉庄重和谐,实属难得。

粉彩梅瓶具有十分典型的粉彩特色呈现着粉彩瓷的精湛艺术。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呈现着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精华,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技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因此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等各种纹饰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富有艺术性。

粉彩瓷器主要使用的“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所谓“玻璃白”是一种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从而让粉彩瓷的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问世,雍正年代已经相当精致,到乾隆年间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57

58

59

此唐三彩红釉绞胎黑釉胡人力士骑马俑 高:29.0cm,长:28.0cm,宽:11.0cm)威猛的胡人和骏健的胡马神采奕奕。胡人骑士浓眉深目,阔嘴高鼻,满腮浓髯,其上身裸露,双臂曲举,肌肉发达。坐骑耳如削竹,长颈丰臀、比例匀称,典型的是一匹具有西域血统的良驹。充分呈现着唐朝的强大兵马战无不胜。唐朝是被公认的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强国,华夏同胞的强悍精神就是这样有能力创造世界的奇伟,回观唐朝贞观多么强大,当时小日本见到都要下跪,因此中国唐朝世界是第一实现了中华民族真正强盛的中国梦!因此本力士骑马俑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价值。

唐三彩绞胎红釉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施釉厚有蛤蜊光。绞胎釉更加珍贵,无法模仿制作,唐代以后这样的工艺就已经失传,唐代烧制的绞胎红釉是古代西亚波斯地区进口稀有金属矿料,釉色亮丽的特征,整体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其光泽亮丽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施釉厚有蛤蜊光。然而本件大概由于入土十分久长,故泥缠身,只仅露胎处才呈现这一特色。

釉面在百倍放大镜下可见开裂的细小翘皮纹,裂纹的周围微微翘起,翘皮纹也为唐代特征。同时釉面上还可看到几个黑色稀腐蚀的大气泡,大气泡变成黑色是绞胎釉千年老化的痕迹证据,证明这件唐三彩绞胎釉骑马俑有上千年的历史,此外开片里的腐蚀变成白色也千年老化的痕迹证据,符合唐三彩绞胎釉微观图标准,由此可确定为唐三彩绞胎釉瓷器。

60

藏品15—款名“大明萬曆年制”龙腾青花釉里红广口花鼓瓷瓶

(口径130m /m,高230m /m,凸腹径70m /m,底径130m /m)

61

62

此明代风格,款名“大明萬曆年制”龙腾青花釉里红广口花鼓瓷瓶(口径130m /m,高230m /m,凸腹径70m /m,底径130m /m)瓶体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瓶体呈喇叭状撇口,长颈,颈下端花鼓鼓腹,足部又外撇,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俊秀优雅。总体布局线条清晰流畅,刻画细腻,繁而不乱,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工整素雅,甚为精湛。整体纹饰清晰,色泽鲜艳,白釉为底,色彩清新亮丽,呈现出迷人风采,颇富艺术感染力,艺术水平极高,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主纹为云龙纹,四周辅以朵状红釉火焰和蓝釉祥云纹,红釉火焰蓝釉祥云朵朵,统一和谐,主次分明。线条更是精秀工整,纹饰繁缛细腻,结构严密紧凑,所绘纹饰一丝不苟,给人以精逦、幽雅的美感。整幅云气神奇美妙,发人遐想,其自然形态的变幻有超凡的魅力,云天相隔,令人寄思无限。所以,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祥云,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祥云纹造型独特,婉转优美,其美好吉祥的寓意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祥云纹样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瓶体喇叭状撇口下部为三条张口舞爪,龙须飞舞飘扬的五爪龙腾跃纹饰图,四周红釉火焰和蓝釉腾云祥云加以协调衬托出了巨龙腾飞于万里长空的磅礴之势。

整体画面精湛,青花浓重,色泽浓艳,莹润自然,让人赏心悦目。三条四肢五爪腾龙,龙形呈蛇状,双鬓,双角,鬃发齐全,身有鳞,背有鳍,体态犀利, 龙头威猛雄壮,苍劲有力,昂首翻腾,张牙舞爪,动态十足,栩栩如生,形态威武猛,矫健灵活,霸气洋溢,富有叱咤风云的雄姿之感以及粗犷的明代龙纹总体风格,尽显了帝王之威风。 

颈下端花鼓鼓的腹部饰以在蓝色祥云中腾飞巨龙遥相呼应的三枚悠闲飞舞的红釉蝙蝠,外撇足部又饰以红釉火焰和蓝釉腾云以及气势磅礴的山石海水,从而构成了一幅由三龙三栩栩如生“龙腾翔”以及山石海水寿山福海,和谐又壮观组合而成的整体完整画面。寓意福星高照,福临四方,海福齐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也是祥瑞的象征。蝙蝠在民间有“鼠仙”之称,实际上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蝠”和“福”谐音,代表着吉祥幸福。

广口花鼓瓶鼓腹上的数尾釉里红蝙蝠飞翔于祥云云朵之间的纹饰。红色的蝙蝠谐音为“洪福”,飞翔于祥云云朵间,象征着洪福之高与天齐,寓意着洪福齐天。从而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白胎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以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系创烧于630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

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妖娆,令人赏心悦目。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别致,沉静安定”的特色,以青花为主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种,也被称为瓷器中的贵族。

综上所述,此青花釉里红广口花鼓瓷瓶无论从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历史艺术上均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藏品16—清代风格,款名“大清乾隆年制”桃花盛开、蝶恋花五彩柳叶瓷瓶

(高:340m /m,直径;100m /m)

63.64

65

本清代风格,款名“大清乾隆年制”桃花盛开、蝶恋花五彩柳叶瓷瓶(高34厘米直径10厘米)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卧足内挖凹圈足,器身细长,形似悬垂的柳叶,故名,本柳叶瓷瓶撇口束颈,造型精美,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瓶胎体细腻精致,口、底施白釉,可见釉面肥润,糯细如玉,外壁以白釉施地,深蓝绘饰枝繁叶茂的枝头桃花和饱盈的桃实,翠若碧玉,浅绿淡描花叶,随风漂逸,生机勃勃,花苞花朵施蓝彩或红彩渲染,色彩缤纷,设色繁缛而见章法,笔触挥洒自若,绘制精巧夺人,奇趣逸出,实为精湛之作和极为珍贵的瓷品。

瓶体器形曲线流畅,优美多姿,隽秀典雅,又似亭亭玉立的美人,故柳叶瓶又有“美人肩”之称。瓷瓶胎骨匀薄,釉色白中闪青,古朴清丽,晶莹丰润,清新养目,极具古意。釉层较稀薄,釉面莹润,制作精细,整体构图优美。

瓶体主纹为枝繁叶茂的桃花、梅花折枝纹和桃实争奇斗艳的盛茂花丛桃花花朵硕大饱满,枝叶翻转婀娜,花朵繁复华丽,富呈奢华之艳丽梅花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翻滚,富有动感;而桃实从含苞欲放至怒放争艳寓言着生活的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整体纹饰图案繁而不乱,极富层次感,近足处所绘茂盛变形蕉叶纹一周更进一步衬托了这一奢华极致的艳丽场景。而点缀在含苞欲放桃花丛中翩翩起舞、彩蝶翻飞的飞蝶纹,更是对瓶体优美的整体再度升华而尽显清丽新巧,精致美观,奢华极致的风格,从而充斥着洪福叠(蝶)至的意味,也唤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诗意幻想,并给人以愉悦之感,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收藏价值。蝴蝶,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领域里,常被当成阴柔形式美的典型载体。蝴蝶是“梦”的代称,蝴蝶纹饰常能唤起人们对诗意幻想,给人们赐予愉悦之感。蝴蝶纹又有作为爱情的寓意,比较常见的是“蝶恋花”,即蝴蝶和花朵的搭配,本柳叶瓶就是典型的蝶恋花。古人喜欢花前月下,而蝴蝶更是一个寄托自身情感与愿景的戴体,在我国的民间故事中,就有梁祝化蝶的美好祝愿。

柳叶瓶形体修长,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在下部而是在肩部,正常摆放尚觉不稳。如果採用瓶类常用的装烧方法,以垫饼为之,无论在入窑安放还是烧窑过程当中只要稍有轻微晃动均会倾倒变形损毁,根本不可能成形成造。因此,必须在装烧环节予以特殊处理,即使足外沿留呈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烧制出窑之后,出于美观和陈设稳固考虑,亦需要给柳叶瓶匹配内凹式底座,并以瓷土塑造出厚逾一寸的垫烧具,作为柳叶瓶支撑之用。因此本柳叶瓶足外沿留呈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这也是清朝时期柳叶瓶窑烧的工艺特征。

柳叶瓶是陈设花瓶中的佼佼者之一,也是极为珍贵的瓷品,适合摆放于书房、办公室、客厅等场所,尽显生活的品味和优雅的姿态。可独立摆放,也可以做插花使用,如若插上合适的花枝,更是美不胜收。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和观赏价值。

66

67

68

本款名“乾隆年制“悠闲奢华后宫佳丽妃子珐琅彩凸纹蒜头瓷瓶(高330m /m,口径300m /m,腹径150m /m,底径,85m /m)具有比较多样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色:

1》整个瓷瓶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色调艳丽美观,画工精致;

2》瓷瓶上绘制的珐琅彩纹饰为明显的立体凸纹,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用手触摸更有凹凸不平之感,表面彩料较厚的地方也有较细的开片现象,并有比较明显的玻璃质反光现象,充分表明瓶体所绘珐琅彩纹饰是从欧洲进口的珐琅料“洋彩”;

3》“清三代” 珐琅彩瓷器款识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并外加双方匡。但乾隆年间前期有个别并不加双线方匡,而是採用“乾隆年制”的蓝料彩款款识。因此,本蒜头瓷瓶瓶底的款识与此完全相吻合。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从来没有走出过宫廷,是唯一的宫廷御用陶瓷艺术品。它是先在景德镇烧好了白色的素胎,挑出完美无瑕的送到北京,再由宫廷画师绘上珐琅彩重新烧造。珐琅彩在诞生后的二百年内,除了皇上皇后,没有人用过,这些珐琅瓷器产量不大,完全由清宫廷垄断,因此十分珍贵,收藏价值极高。

本瓷瓶胎骨匀薄,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瓶体釉面莹润,古朴清丽,晶莹丰润,清新养目,极具古意。瓶体珐琅彩画面纹饰釉层厚重,釉面色彩特别艳丽耀眼,绘画笔法洒脱写意,描绘精细,颇为精彩;厚实珐琅彩重釉所绘画面凸纹具有十分明显的凹凸感和立体感;瓶体采用白地彩绘,从而奇葩地突出了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也使整个瓶体具一种自然浓趣和华丽奢艳天成之美以及相当明显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宫廷御用精瓷之特色从而传承发扬着清代宫廷富丽繁缛,却端庄华美的装饰风格,艺术价值极高。

蒜头瓷瓶是“清三代” 珐琅彩瓷器首选器型,也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样,其器型仿自秦汉时期青铜蒜头壶造型,长颈,削肩,圆腹,圈足,整体造型端庄大方、古朴大气、制作精细、俊秀优雅、瓶口似蒜头形状而得名。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珐琅彩是中华陶瓷历史上最为名贵的彩瓷品种,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三朝极为名贵的御用器,它最初来自传教士带来中国的铜胎画珐琅,所以也称为“瓷胎画珐琅”。

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因此,此件蒜头瓶具有相当明显的明未清初年代的特色。

此件蒜头瓶整体主纹纹饰描绘后宫妃子们的后宮生活,通体用笔朴实精湛,构图优美。画面中,后宫妃子们气韵古雅,华丽奢艳地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琴笛咏唱、赋诗咏词、戏犬懒坐、悠悠荡荡,无所事事,而侍女们则持扇相从,形象地显现了宫廷后院妃子仕女们悠闲奢华以及崇仰文化艺术高尚的后宫生活,画面中的后宫美女,瓜子脸、窄窄的溜肩、杨柳般的小细腰、细眉小眼、樱桃小嘴、纤巧柔婉、清瘦秀美、娴静端庄,秀丽清润,线条轻灵,气质非凡,忧郁愁苦,大都呈现出弱不禁风的病态之美。画面的赋色技巧尤为精湛熟谙,画面层次明晰亮丽,后宫美女面部的晕色,皮肤的润润光泽,衣着的精美装饰,轻纱的透亮松软,面颊神采奕奕的神情,都画得微妙微肖,极尽工巧之能事。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画面中青花缠枝并蒂莲纹,枝叶舒卷自如,一展柔美之态。青花浓妍青翠,以浓淡二色绘就并蒂莲蓬,视觉效果相当突出,饶见匠心之独运,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犹为可珍。具有极高的文化及艺术内涵。

69

70

71

此款名“大清嘉庆年制” 饕(tao)餮(tie)怪兽兽面双耳喜上眉梢婴戏青花瓷瓶(口径100 m /m,高220 m /m,直径170 m /m,底径110 m /m),痛体施以乳白厚釉,釉色苍翠,肥厚丰腴,腴润如脂,美丽光亮,颇有玉质感;造型上古朴大气,整个奢华极致,造型精美,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艺术上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胎骨坚薄;人物形象生动自然,色彩清新亮丽,纹饰纤柔雅緻,绘画笔法洒脱写意,描绘精细,颇为精彩,;青花浓妍泛紫,色泽幽丽匀净,釉面莹润,纯净明亮,充分着展现青花瓷之美善至臻,实乃传世精品。

此瓶从盘口造型设计到弦箍之饰的凸弦与上下扩展的组合,从流肩,股复到微微外撇的胫腿,尤其是胫部与微微外撇的胫腿之间那微微的小鼓腹,构造了一个完整曲线优美端庄的整体造型。而两个虎视眈眈饕餮怪兽兽面双耳的塑造更是对瓶本身优线的再度升华,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视觉美感,饕餮怪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艺术感和装饰性很强。因此此瓶整体形态雄厚端庄,气息古朴雄浑,隽秀挺拔,品质非凡,艺术水平极高,给人一种相当优美的艺术享受。

饕餮怪兽兽面双耳带有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面部巨大而夸张,方鼻大眼、庄严又凶猛的面相显现出一种“狰狞”的艺术之美,装饰性很强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其主要特征是首面、大眼、有鼻、双角。大多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最上面是角,角下是眉,眉下是目,两侧为耳,另外还有锋利的爪子。基于人们丰富的想象力,饕餮幻化成了祥瑞福兽,护佑我们的生活,抚慰我们的精神,有着极强的庇佑寓意,此瓶盘口的器型在元代瓷器佳品中最为流行,元代工匠们又将其营造在青花瓷的瓶形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此瓶为具有明显的元代瓶型风格的大清仿物。

此青花瓷瓶瓶饰总体布局纹饰层次清晰分明,主题突出,工整素雅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繁而不乱,讲究对称,以装饰多层次布局为典型特征。自上而下共计八层:口沿绘以一周流畅舒展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回纹,从颈部开始整个瓶体由四根白瓷圈线分割着五种不同形态的开光宝相花纹饰花链,流肩环饰一周的宝相花花链胫部环饰一周的宝相花花链上下遥相呼应极富层次感。微微外撇的胫腿处绘变形莲瓣纹,而底足之上那优美的微微小鼓腹绘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的连续草叶纹样更为突显了瓶体的立体感。

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也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宝相花则是由此寓意延展而成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也是一种寓有之意的装饰纹饰。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是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也是寓意吉祥的三宝之一。

宝相花花纹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叶、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图案化、程式化而构成的装饰花纹。

这一青花瓷瓶通体多达五种不同形态、数十枚的开光宝相花花纹,宝相花的雍容华丽极大的提升了瓶体的美感,又寓意着“吉祥、幸福、平安”。

此青花瓷瓶主体纹饰为青花吉祥如意锦地开光的梅花枝头双喜鹊纹饰和戏婴纹饰。

开光纹饰是我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云头形、花瓣形、海棠形、方形、长方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内饰以图纹,称之为开光。一般为白地开光与色地开光之分。在边框外饰以满地锦纹的称为锦地开光,明代称之为锦地盒子心开光纹饰具有突出主体、对比强烈、以静衬动、见景添美之特点,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

一说起开光,佛教徒就会联想到所佩戴的护身符在寺院佛像前的开光,以求开光之物有驱邪祈福、佛祖护佑的功效和佛教意义上的神圣性。


   
此青花瓷瓶极大多数的纹饰均以开光的形式出现,而且白地开光、色地开光、锦地开光一应俱全,并均呈争相艳丽绽放之态。从而极度深刻地寓意此青花瓷瓶驱邪祈福、佛祖护佑的功效和佛教意义上的神圣性,以及深渊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瓶体青花吉祥如意锦地开光的梅花枝头双喜鹊纹饰为二对喜鹊站立于梅花枝头相对戏耍的画面。梅花表示着春天的到来,喜鹊表示着吉祥和福运,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喜鹊踏梅枝寓意喜上眉梢,吉祥如意锦地开光的梅花枝头双喜鹊寓意就是在春天吉祥、喜庆和吉运的双喜临门。瓶体二对喜鹊形象各异,体形浑圆俊俏,各具姿态,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梅花盛开,梅干枝条笔直干脆,浓淡相间,梅花勾笔描线用笔勾勒,艳丽招展,艺术水平相当高。

喜鹊,首字为喜,称“报喜鸟”、“吉祥鸟”。古时,喜鹊被称为“神鹊”,有能感知预兆的功能。《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无名氏《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韩愈诗“家人视喜鹊”,宋之问诗“破颜看喜鹊”,欧阳修诗“蜘蛛喜鹊误人多”,都写出了人们盼望喜运的迫切心情。出门遇喜鹊呜叫,预示心想事成。两只喜鹊,表示“双喜临门”。喜鹊落在梅枝上,寓意“喜事来临”,因梅与“眉”同音,又叫“喜上眉梢”。宋代磁州窑已见绿釉黑花喜鹊登枝纹枕,以后各代制作不断。

吉祥如意锦地开光的“戏婴图”孩童为画面的主角,描述儿童捉迷藏、斗蟋蟀的戏耍场景,形态有趣。婴戏图中孩童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形象,着墨不多但情趣盎然,线条的勾勒较为工整,孩童的五官趋简,衣饰清晰,身体结构比例相当协调,嬉戏的对象和庭园场景也交代得比较具体,画面形象而生动。通过对孩童嬉戏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祈求富贵满堂、喜庆吉祥的美好意愿。画师们抓住了戏婴瞬间的动态,意到笔随,情景交融,颇为佳作。

清代官窑婴戏纹饰绘工精湛,童子多为头顶束发、眉目清晰、天真活泼、憨态可掬、层次分明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单从婴戏纹饰上对照此瓶就具有特别显著的清代官窑风格。

 因此,本青花瓷瓶具有相当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水平以及明显的历史时代特征,收藏价值极高!

72.73.74

75

款名“大清康熙年制”三星高照百寿冰梅纹青花瓷瓶(高:200m /m,直径:120m /m,口径:55m /m,底径:90m /m)瓶形为微小口、直长颈、丰肩鼓腹、圈足外撇。造型古朴大气,造型精美,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瓷瓶瓶饰总体主题突出,工整素雅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繁而不乱,讲究对称,以双圈青釉纹和底釉凸纹分割装饰层次的布局,层次清晰分明,富有立体感

瓶体自上而下共计六层纹饰:瓶口外壁整圈绘饰吉祥如意纹,瓶腹的上扩和瓶底外撇部位均遥遥相应的布以缠枝宝相莲花纹饰,瓶腹主纹饰为由四圈底釉突纹均分并布满一百个不同字形、吉祥满溢的“壽”字组成的“百寿纹”,瓶腹的下敛整圈则绘以缠枝梅花,从而与整个瓶体的“冰裂纹”巧妙地结合形成有高雅民族文化内涵和特殊美感的装饰纹样——“冰梅纹”。瓶颈四周则恭奉坐镇着福星,禄星,寿星而构成了一幅福、禄、寿三星高照”的吉祥画面。

福、禄、寿三星是自古以来中国民间最为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着幸福、吉利、长寿。在中国古代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的形象,迎合了古人的这三大心愿,“三星高照”也就成了中华民族一句家喻户晓、历史悠久的“吉利语”,福、禄、寿在道教上流传为天上三位吉神神星。

福星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为天官一品大帝,象征着福气与财运,天官赐福由此而来。自古以来“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中国人所期望的“吉祥”,多以指“福”而言,福神由此而获得了兼容众多吉祥神神职的功能,但同时也就失去了鲜明的特征,其形象与功能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人们在祈求某一具体的好运时,往往要供祀专司某职的吉祥神,福神只是在人们祈求的目标比较空泛的时候,才成为人们供祀的对象。因此每逢新年伊始。正是祈求来年万事如意之时,人人均会在门上贴上“福”字,“福”虽仅是个文字符号,但却是人们心目中“福神”的象征,也包含人们对“福神”赐福的追求

: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禄神为掌管文运利禄的神灵。古代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古代士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做官发财。禄,即官吏的俸禄。是古代士人一心向往高官厚禄,于是便产生了对禄神的崇拜。由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做文章,禄神崇拜便也包含对文运的祈求,所以禄神又不仅仅是古代士人的主宰神,也是古代百姓崇拜文化、崇拜文才梦寐以求所喜爱的吉祥神

寿:手持龙头杖,手捧寿桃,一身平民装扮,白色长须,前额突出,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精神饱满,老而不衰,和蔼可亲,慈祥可爱。意寓长命百岁,共同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美好愿望。寿星最显著而特别的大脑门儿形象,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象征着长寿的丹顶鹤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手捧寿桃的大脑门儿形象。

因此本寿瓶虽然不大,但以“冰裂纹”作为锦地的通体瓶身,从上至下由“吉祥如意纹”“缠枝宝相莲花”、“缠枝梅花”、和“百寿字纹”以及福、禄、寿三星高照”满溢吉祥的纹饰画面五者珠联璧合、新颖巧妙,既能使天成釉面呈现出崭新的艳丽,又能展示梅花傲骨严寒,冰肌绽放的高贵品质;而“百寿纹”和三星高照”吉祥画面的遥遥相衬,又传递着人们对老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良好祝愿,以及对财源滚滚、子孙满堂、幸福美满、萭寿无疆的美好向往,更是对瓶体整体画面文化艺朮内涵的再度升华而更加深刻精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唐宋明清朝代优秀、高雅、文明的艺术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76

藏品20—款名“大清雍正年制”缠枝锦地八开光、八尾穿牡丹八棱青花瓷梅瓶

(口径:50 m /m,高:240m /m,直径;150m /m,底径:90 m /m)

77

78

79

本款名“大清雍正年制”缠枝锦地八开光、八尾穿牡丹八棱青花瓷梅瓶(口径:50 m /m,高:240m /m,直径;150m /m,底径:90 m /m)瓶体修长,器身由四方及边角的各四个面焊合成八面体,器型高大庄重,瓶口小而微微外撇,鼓腹渐收,短颈,丰肩,瘦底,圈足,造型挺秀、俏丽。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瓶体釉色苍翠,肥厚丰腴,腴润如脂,清晰剔透、美丽光亮,美观大方;艺术上质朴无华、淡雅自然。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特别注重优美的造型。

梅瓶整体纹饰用青花描绘,而且惟妙惟肖,这是由于清代的青花浓淡处理更到位,颜色相比明代更深,瓶颈处有明显的蛤蜊光,整个纹饰画面特别是八尾凤凰穿牡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具有独特的中国画韵味,也是中华文化艺术极好的载体。

可以说从造型、描绘到装饰,此梅瓶无不表现出古代汉族清代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还有他们那朴实无华的民族文化艺术语言。

瓶腹主纹四对八尾悠悠展翅的卷枝纹锦地开光凤凰交尾穿牡丹纹饰衬以各种郁郁葱葱的青花牡丹缠枝和祥云纹饰,让整个瓶体显得华丽奢艳。画面由凤和牡丹组成,寓意是高雅,华贵,富贵吉祥,繁荣兴旺。

纹饰中成双成对的凤凰亲热无比、首首相望、和颜悦色、姿态优美、展翅飞翔、追逐戏耍、亲密无间,而对于成对头部及尾部的刻画,线条简单,修长的凤尾羽作飘带状,的尾羽作卷草状,姿态均端庄秀丽,悠悠展翅,舞姿柔美,十分富于情韵,不仅深谙富贵之意,同时也象征着吉祥和谐的爱情,成为表现民间幸福美满婚恋的重要题材,既显示了人们对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也展示了人们对生殖繁代的崇拜和追求。因此凤凰这些优秀的艺术形象给中华民族的昌盛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雍正双凤纹饰较之康熙时期具有如下特征:头部较大,凤冠明显但不重视凤目的刻画,凤下额饰有须毛,飘动的尾翼均为花枝状,典型特征是线条简单,凤羽的处理也较康熙时期简单。由此对照,瓶腹的双凤纹饰具有比较明显雍正年代的这些特征。

凤凰 亦称“凤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自古以来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以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承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华夏民族的传人。与龙一样,凤凰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华夏民族的传人,也代表着一国之母,象征着美丽仁爱

在这凰交尾穿牡丹玉兰和锦地开光牡丹纹饰中,缠枝牡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呈显着迷人之景令人神往。

自古以来牡丹是中国和民族繁荣昌盛幸福吉祥的象征,也是家喻户晓名副其实的中国国花,其花色丰富、花大而美、色香俱佳,牡丹总是以风华绝代,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示人,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牡丹花统领群芳是百花之魁,有花王、花后之誉。花开多姿,有雍容华贵之态,故凡以牡丹入画者,皆有富贵吉祥的寓意。故有早知世人逐富贵,多买胭脂画牡丹之句。唐代诗人刘禹锡赞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总领花群之芳,有花王、花后之称。牡丹花为百花之魁,花开多姿、花色丰富、色香俱佳有着雍容华贵之态。故凡以牡丹纹饰入画者,皆有富贵吉祥的寓意;也有“早知世人逐富贵,多买胭脂画牡丹”之美句,也是中国和民族繁荣昌盛和幸福吉祥的象征,历来广为人们所喜爱。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文化艺术品中牡丹纹饰也是最常见的传统图案之一,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牡丹花象征着富贵吉祥。其颜色鲜艳多彩,开放时绚丽灿烂,因此被喜欢鲜艳色彩和热闹气氛的中华民族所推崇,也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的一种花朵,每逢热闹的活动尤其是婚庆喜事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花。在艺术品瓷器上绘制牡丹饰纹普遍而丰富,因为它有着富贵、吉祥、美丽、喜庆等祥瑞的寓意。

凤凰为百鸟之王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牡丹为百花之王象征着富贵吉祥,均寓意为万物欢欣、百鸟朝贺、象征天下太平,四海同春。牡丹与凤凰相聚在一起,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种吉祥美好的寓意之物相结合,构成凤戏牡丹的图案,二者交相辉映,情趣盎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纹,象征着欢乐与幸福,也有富贵常在,荣华永驻的寓意,同时也象征着爱情,成为表现人间美满婚恋的重要题材。

自古从来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精品中,单凤穿牡丹、双凤穿牡丹、凤凰穿牡丹已成传统经典的纹饰,其中单凤穿牡丹较为经典,而舞韵跃然的双凤穿牡丹较为少见,尤其是凤凰交尾穿牡丹纹饰更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因此仅此而言,本凤凰交尾穿牡丹纹饰的开光梅瓶就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此梅瓶最为光彩夺目的是通体上下、所有纹饰几乎全被“锦地开光护佑,开光在景德镇的老艺人中又称“开堂子”,具有突出主体、对比强烈、景添美感、以静衬动的特点,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

一说起开光,我们立刻会联想到的是从佛教传统自己所戴护身符在寺院里的开光了,从此有了驱邪祈福的功效。在佛教中,“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像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这些经过开光的佛像自此便具有了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并被佛祖护佑的意思。

瓶腹肩与腹底互相呼应的第二主纹共为八首卷枝纹锦地开光的牡丹(花纹饰。这些开光的花纹纹饰同样深刻地寓意驱邪祈福、佛祖护佑的功效和佛教意义上的神圣性,以及传承深渊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锦地开光的凤凰追尾和吉祥牡丹完美组成的一幅开光凤凰追尾穿牡丹的吉祥纹饰,更全面地寓意着佛祖护佑、家庭和睦、幸福美满、高雅华侈、富贵吉祥、和谐昌盛、繁荣兴旺。

而四对八尾凤凰及八首锦地开光的缠枝花纹饰八角瓶体的巧妙组合,又更加崇扬了中华民族特别偏爱的“八”(发)这个数字的民族文化内涵。

圈足氧化微黄,这是由于瓷土中含有微量的铁元素,中间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十分规整。微观底部出现了细微的棕眼,这是瓷胎修好了以后要晾干,而底部是朝下的,会出现底部未完全晾干,含有微量的水分子,在烧制的时候蒸发益处,产生极其细微的棕眼,这个是不影响品相的。

因此,本梅瓶深深的蕴涵着中华民族优厚深沉的文化精华和艺术精美,收藏价值极高!

80.81

编号21—清代风格,款名“大清雍正年制” 郊外庭园半佰顽童婴戏斗彩瓷广口伞瓶

(口径:150m /m,高:390m /m,直径:170m /m,底径:130m /m)

82

83

此款名“大清雍正年制” 郊外庭园半佰顽童婴戏斗彩瓷广口伞瓶(口径:150m /m,高:390m /m,直径:170m /m,底径:130m /m)瓶体胎骨均匀,胎质细腻,轻轻弹叩瓶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说明瓶体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胎的瓷化相当到位。瓶体釉面莹润,釉色白中闪青,晶莹丰润,古朴清丽,清新养目,制作精细,极具古意。瓶体呈云棱喇叭状撇口,长颈,腹鼓,颈下端与鼓腹交接处又作喇叭状外撇而形成一个寓意授予孩童保护伞的伞状撇口。从花瓣状瓶口、弧形长颈,到鼓腹之间伞状撇口,再到大幅收敛瓶底的组合,整体器形端庄优雅,构造了一个曲线优美寓意深厚的整体造型。

瓶体上下所描绘的郊外庭园、群嬉戏的整幅画面,不仅场面壮观开阔,布局稠密满堂,群嬉戏的形象生动自然,色彩清新亮丽,嬉戏的玩耍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而且共50位的纹饰画工严谨,孩童神态各异、多姿多态、动作夸张、毎一孩童衣纹清晰,动作天真烂漫、形态风趣、生动活泼、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惹人喜爱,嬉耍儿童的娇憨之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传神之至,整幅婴嬉画面呈现出热闹愉悦的气氛。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特别是乾隆时期,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封建经济臻于顶峰,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孩童的形象折射出了当代历史社会的繁荣昌盛、安定太平。

此瓶体纹饰画面中孩童的形象矮胖,头部浑圆,头顶束发,圆圆的脸,眉清目秀,层次分明,因此具有明显的雍正、乾隆时代特征。

历史表明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俩个幼童嬉戏发展到可达百余个神态各异幼童婴戏的场面。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对社会的安居乐业而追求传宗接代心理。作为一个古老农业大国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祈求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传统的封建社会又把“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就成为瓷器常见的装饰图案。

此瓶通过对孩童嬉戏场景的生动描绘,不仅表达了人们祈求富贵满堂、喜庆吉祥的美好意愿,又蕴含了企盼“童心”返璞归真,天性纯真美好的愿望以及必须对天真烂漫孩童予以充分保护的社会责任,也用婴戏图的壮丽场面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桃园美景和当朝的太平盛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悠久的民族文化。

因此本广口伞瓶具有极高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和价值,也极具收藏价值。

84

85

(未完待续)

【合作共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饱眼福:清代乾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精粹欣赏135P
(3)神工之瓷
我爱古瓷(十二)
故宫瓷器
天价中国古瓷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