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龚道鹏||在玉米洞见到黄万波教授

巫山县文联出品

龚道鹏

巫山县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写过新闻、党史、地方志。近几年尝试写小说,关注底层民众生活,试图用微弱的声音为弱势女性呐喊,著有短篇小说集《古镇往事》.


刚得到消息,庙宇镇的玉米洞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我记起2011年的秋天,我在此地采访过黄万波教授。


那天秋高气爽,庙宇坝子里金灿灿的稻子即将收割,街道两边树上的无花果都裂开了,像张开红的嘴。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和本地报社的同事一行准备前往采访黄教授。  起初教授是拒绝的,他说玉米洞的发掘成果现在报道还为时尚早。教授严谨的态度我们十分理解,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加上对黄教授崇拜的心情,我不断地在电话里软磨硬泡,最后教授同意我们进玉米洞看看,但我们答应不作任何新闻报道。
庙宇镇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由黄万波教授发掘的龙骨坡遗址和玉米洞都位于南面半山腰上,两个洞相隔四公里不到,犹如一双智慧的眼睛凝视着庙宇坝子,关注着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也许庙宇镇的富饶美丽全凭祖先的庇佑吧。

一路联想着,不觉已经到了玉米洞山脚下,车子无法到达,我们只能沿着小路攀爬上去。当我和同伴几乎是手脚并用到达洞口时,却发现洞口只有一人多高,两个人同时进出还需侧着身子。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教授,当进入洞内后却又是一番天地,主洞异常开阔,至少有四五层楼高,因为洞顶有一个天窗一样的小洞和外界相通,一束阳光照射进来,因此洞内能见度还行。地上都是高低不平的土堆和石块,我们看不见教授在哪里,于是大声呼喊着黄教授,这时教授在洞子的另一角和工作人员挖掘,声音传了好一会儿他才听到我们的呼唤,可见洞子之大。当我们好不容易来到教授身边,见他手里正拿着一块化石,教授向我们介绍这是刚挖出的鹿角化石。这年教授已经79岁,却看着像60岁年纪,他中等个子,身材清瘦,因为长期野外考古工作的缘故,背有点佝偻,一张方形的脸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眼睛,总是那样神采奕奕,虽然带着眼镜,仍然能看出他眼光之睿智。每当我们问到有关考古学方面的知识时,他的眼睛会更加放出异彩。教授给我们介绍着洞内的情况和发掘的过程,他领我们来到洞子中间的一块平地,这时候教授的眼睛更是散发出孩童般的清澈纯真,他指着上面的天窗和射进的阳光,然后张开两手突然在平地上来了一个旋转动作,这哪是即将80岁的老人?他笑着对我们说:“你看这是不是一个舞台?我能想象着我们的祖先扛着猎物成群结队走进洞内,然后将猎物交给家里留守的妇女儿童,一起开心地在这里欢呼跳舞!那是多么的幸福快乐!”此时,我完全被教授所感染,仿佛看到了电影《人猿泰山》里的画面,教授在给我们演绎着远古祖先的生活!他是我这辈子见到过最专注最虔诚的人文科学家!
     
 千百年来,位于大山深处的庙宇镇是安宁而神秘的。虽然清朝末年一位法国传教士曾让他的神秘传出过山外,然而那不过是秋水涟漪,是黄万波教授1984年以来对龙骨坡遗址的发掘,震惊了全球考古界!他提出了200多万年前东亚直立人的存在,也让小小的庙宇镇芳名远播,享誉世界!之后几十年里,他带着考古队沿着长江三峡一带发掘了五处200万年至5000年前古人类的遗址,足足将亚洲人类的文明提前了100万年,从而对人类非洲起源说的一元话论提出思考,使得法国等欧洲考古学家们也纷纷参与到龙骨坡的发掘研究中来。     

早在2004年,当人们发现相隔龙骨坡不远的玉米洞里也有古动物化石,黄万波教授就又投入到玉米洞的考古发掘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教授。因为巫山县组织了一场会议,讨论如何支持教授的工作,我作为文秘人员作会场记录。和云山雾罩冗长的官样发言不同,教授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地陈述自己的工作,结束时他动情地说道:因为年龄逐渐增大,很希望在玉米洞有新的发现,最大的愿望是有生之年能找到“巫山人”完整的头骨化石,以更广泛地说服考古界同仁们,最害怕后继无人使自己一辈子的研究成果被搁浅。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的笔突然停住了,我仿佛被雷击一般!比起教授,自己活得是多么的浑浑噩噩!自此教授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越发的神圣高大。


时隔七年,当我再次在玉米洞见到教授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相信对科学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是会被时间老人眷顾的,科学生命的延长也增长了他们的自然生命。  
因为不能发表稿子,玉米洞的采访于我而言是遗憾的,但是我必须遵守和教授的约定。教授十分善良,为了表示歉意,他送给我两本他的书籍,我至今珍藏着。

之后几年,教授带领考古队在玉米洞辛勤工作,不断发现了数千件石制品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发掘地层已超过40万年以前,初步证明玉米洞遗址应为古人类长期居住的大本营。在2015年教授出版了《远祖谜踪—巫山玉米洞发掘记》一书,该书记述了前期玉米洞的整个发掘过程。如今玉米洞被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个巫山人,我感到无比的欣喜!我想这一定是教授和其考古队的功劳,我在心底里感谢教授,黄万波三个字将永远印在每个巫山人尤其是庙宇镇人的心中!
  如今又到秋季,庙宇镇的稻子再次迎来了丰收,无花果又红得咧开了嘴,87岁高龄的教授还会再去玉米洞吗?如果教授再去,我一定还去采访他。
龚道鹏2019年 10月17日于陋室



主办:巫山县文联
主编:
李能敦
责任编辑:
兰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巫山庙宇镇历史文化探源
黄万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龙骨坡古猿人遗址
重庆观赏石
【自语堂编藏】黄万波:龙骨坡文化——中华远古历史第一篇
龙骨坡遗“巫山人” 揭秘200万年前人类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