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没有最好的老师,怎么办?

前几天,有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年级,在你那边上了两节**学科的线上课,不感兴趣,能不能退出?

当然能。

那能不能退费?

当然能。前些天就有一个眼睛实在吃不消退费的,也有报名后时间冲突退费的。

只是我们最好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能光凭兴趣,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任务,课外要不要学某学科,主要应该取决于必要性,而不是兴趣。这一门学科孩子如果有必要加强,有兴趣最好,没有兴趣也要学。

还有,已经交费了,就像订立了一个契约,最好能够履行,随意毁约,对孩子也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影响。如果不能退费呢?还学不学?如果不能退费,那只有学喽!——那这是要退学还是退费?如果孩子学校的某课程也没有兴趣,你跟不跟老师说,我孩子对这学科没有兴趣,可不可以先不学?当然,这一段我没有说。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没有最好的老师,我们还学不学?

孩子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碰到好老师的比例其实是很低的。我常跟自己孩子说,碰到好老师是你的幸运,一定要好好珍惜!但是碰不到也很正常的。我们动不动希望教自己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没有问过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最好的学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能基本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不错了。孩子碰不到最好的老师,也要好好学。

同样,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关科目,你有兴趣学,当然更好,没有兴趣也要好好学。这不光是你个人升学问题,这些科目的设置和教学,也关乎国民的基本素质和文化认同,认真学好它,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

二、越不懂的东西,越没有兴趣。由不懂到懂,是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反“原始人性”的。

大部分人的好奇心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让你进入一个博物馆,你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一般是,你对自己有点懂的东西感兴趣,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你会“视而不见”的。我和朋友逛古玩店,我们两个的兴趣不同,我们看见和发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我们两个如果兴趣一致,所有东西都“公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总是懂得深、眼力好的那一个先发现。

很少有天生的兴趣,很多兴趣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学习,哪来兴趣?不学习,就不会懂,不懂,就会没有兴趣。而由不懂到有点懂,需要时间,甚至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们自己对工作的兴趣是不是也是这样来的?

两节课,就断定孩子没有兴趣,可能有点早。

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反“原始人性的”,从原始人性的角度看,人最舒服的是:有吃有喝,躺着玩玩游戏,累了伸伸懒腰,吃点东西,继续玩游戏。而学习需要克服很多人性天生的弱点,比如懒,比如怕麻烦。文明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人类不断超越原始人性,满足人性更高更深层次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过程。




三、兴趣是可以改变,可以培养的。 

当年因为家里穷,爸爸要我报中专,我是一百个不愿意的,我想上高中,想上大学。但是没有办法,哭过之后还是选择了报中专。报什么专业呢?我一看,有一个林业学校,我是山里人,喜欢树木、喜欢森林,我网名叫江南木客呢!那就报这个吧。边上一个隔壁班同学说,他也想报这个,一看只有一个名额,我说,那让给你吧!我从小就很会让的。我们实习的时候,所上科目和章节都是让同组同学先挑的,我上的都是大家挑剩的边角碎料。十几年后,竟然和那同学在**车站相遇了,一问,他从木材检查站退出了,自己在**市区开了一个花店,生意很好!啊,一晃十几年。再一看,还有一个舟山渔产,我喜欢,我可喜欢吃鱼了,我们村小溪里的鱼没有超过两指宽的,如果看到一条一指多宽的鱼,谁都会大喊“吼!大鱼!大鱼!”的。我想上个舟山渔产,那一定就有鱼吃了。可惜一看名额,又只录取一人。我怕自己取不上,那就让爸爸的希望落空了。看来看去,就只有师范和卫校录取人数多一点。我就报了师范了,当时是不是觉得卫校是打扫卫生的呢!忘了。

后来,在街上碰到班主任,他问我报了什么,我说师范。他怔怔地看了我好一会儿,说,完了。

我懵了,夏天的大太阳晒着我,我呆呆地站在上街的街中央。只听见说,你这么怕人,又不会说话,还报师范?。。。然后远了。

能怪我吗?我又不懂这些。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不在身边,他们都没有来,我是完全自己决定的。当时班主任说,反正班里就你一个考上中专的,你自己去吧。我骑个破自行车从村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县里,链条掉出来无数次。

后来分到了一个最小的小学里。开学前,已经分配了任务,在校长家都吃了很多天了!明天就开学了,正好总校聚餐,吃完这一餐,正式开学。很偶然的,正好坐在总校校长边上,我问,朱老师,能让我教初中吗?当时我觉得以自己的性格,可能教初中更合适一点。朱老师说,你能教什么?我说,数学!从小到大,我最喜欢数学!他说,数学有了!我说,地理!他说地理有了。后来,我知道,地理是他本人教的。之后,他老是打趣我,说我一出来就想抢他饭碗。他又问,你还会教什么?我说,物理或者化学吧。这两门我也是喜欢的。他说也有了。我最后想了想说,那就语文吧。他说,正好缺一个,你来吧。

我现在教语文二十几年了。中途也有几次转行的机会,我都没有去,因为我喜欢教语文了。如果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教语文吧。

语文是我读书时最差的科目,也是我选择任教学科时,最后的一个选择。但我竟然爱上了教语文。可见兴趣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培养的。

由不喜欢到感兴趣,由兴趣到热爱到痴迷。很多人都走过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精进和责任感,是两个重要的因素吧。

中小学科目的学习,兴趣也许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责任感和意志力!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温泉路56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偏科怎么办?最全解决方案(家长必看)
初中生偏科原因分析及对策
孩子偏科不管有多严重,父母学会这3招就能搞定!
“偏科”对学生危害有多大?孩子出现偏科现象,家长该如何是好?
语文老师“怒斥”:这些知识不掌握,初中3年铁定次次垫底!
孩子偏科不是小事,家长该怎么办?这3个方法最好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