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根:仿生视网膜,为机器添加颜色自适应的双眼
/陈根
颜色自适应是指对入射光在视网膜上的光谱成分进行感知和预处理,对彩色图像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在物联网、大数据时代,图像信息的感知与处理无处不在,特别是彩色图像的感知与识别。
然而,基于传统电荷耦合器件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的彩色图像感知系统,依然存在数据大量冗余、信号转换过程复杂、以及访存墙瓶颈等问题。因此,对于简化系统架构、减少数据搬运、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来说,开发感存算融合的智能感知像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人类视网膜颜色自适应的启发,近日,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2D材料制作了一种具有信号传感、记忆和处理能力的仿生视网膜形变装置,实现了自发的颜色适应
研究人员发现,CIR器件表现出与波长相关的非易失性双极光电导性,将信号感知、存储和处理能力集成到一个简单的无门双端器件中。随后,研究人员展示了红蓝、红绿两种拮抗感受野。与以往的栅控2D视形器件不同,所提出的CIR器件的正、负光电导来源于氧气分子在2D材料上的物理吸附和解吸。
与人类视网膜的光漂白过程类似,光诱导解吸氧气分子调节的导电状态是稳定的、可逆的和节能的。因此,从底层材料的角度来看,所开发的视网膜变形装置是构建高效、低结构复杂性的人工视觉感知系统的一种有前途的候选者
要知道,在智能时代,传感器就是机器的感官,传感器甚至是机器最具有温度的部分,它就像是我们人类眼睛耳朵正是传感器,成就了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感知,实现了人和机器之间的对话传感器赋予了机器“感官”功能,就像我们人类依靠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知周围环境,而物体通过各种传感器也能感知周围环境。
相比已有的视觉感知器件,该视网膜拟态器件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外围控制电路,借此提供一种基于波长信息的图像分类方法,为开发低复杂度的智能人工视觉感知系统带来新策略,在图像分割、目标识别、动态追踪、飞行轨迹预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受视网膜启发的视觉传感器具有更强的环境光照适应性
汉威科技新型柔性传感器研发获重大突破。柔性柔性柔性!
锐思智芯完成海康、耀途领投近亿Pre-A融资,专注新一代仿生视觉传感技术
传感器—物联网的神经,智能机器的感知器件...
智能传感技术,比你想象的更万能-郑州日报数字报
“摩擦电”传感器或助力机器人智能手指拥有人类触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