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记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以上出自毛泽东主席语录!新中国成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加上处于冷战,还有各方面政治因素,“老大哥”苏联政府给予新中国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技术帮助,同时上马了156个基础工业项目。

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为1953-1957“一五计划”。

提高粮食产量,成为党和相关领导人首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趁着“一五计划”的红利,毛主席拍板建造第一拖拉机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消息一出,哈尔滨、石家庄、西安、上海、武汉、广州等老牌工业城市纷纷响应,都希望中国第一座拖拉机厂落户自己的城市。

结果呢,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洛阳居然拔得头筹,第一拖拉机厂正式落户这个“九朝古都”。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初期,连年战争导致大量耕地被破坏。加上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地方还在使用原始落后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为此,中央政府从国外进口了3万台拖拉机。这3万台拖拉机只能缓解当时的燃眉之急,想要彻底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新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生产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的能力。

所以,建造第一拖拉机厂成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头戏。

确定好了方向,接下来便是选定第一拖拉机厂的厂址。当时中央政府有两种想法,第一种倾向于将这些重要项目放在沿海和东北的大城市。

这些城市重工业基础好,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造拖拉机厂的效率。

另一种想法就是考虑到新中国整体工业布局和战略安全,想将厂址放在中西部地区。

最后还是毛主席亲自拍板:“在全国各地适当地分布工业的生产力,使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区和消费产区,适合于巩固国防的条件,来逐步地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

按照毛主席的指导意见,上海、江苏、河北、广东等城市已经不是第一拖拉机厂的候选厂址,安徽与河南这两个中部省份开始竞争。

经过中苏两国专家的多番讨论,1953年底,洛阳击败郑州、合肥、安庆,成为第一拖拉机厂的正式厂址。

当时,洛阳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主城区仅有9万常住人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城市利用率为7%,连个螺丝钉都买不到,晚上路灯也不亮。

1954年1月,国务院工作人员向毛主席进行情况汇报,有意暗示他老人家是否将第一拖拉机厂厂址选在别处?

毛主席笑着幽默地说道:“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下了,难道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后来又经过专家们详细地研判、讨论,将第一拖拉机厂厂址直接选在了洛阳涧河西边。

敲定具体地点,接下来就是破土动工。没想到,刚确定好具体地点,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洛阳与郑州、西安、咸阳同为“多朝古都”,城市中心区域埋藏着许多古墓,工厂肯定不能直接建在古墓上,这样不仅会破坏珍贵的历史文物,同时地层中的空洞还会造成地基不牢。

之所以第一拖拉机厂会选择在涧河西边,就是因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不像白马寺附近有很多古墓。

但等到实际动工时,才发现原定厂区地下埋藏着很多朝代的古墓。眼看开工日期即将延误,工人们和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同时用“洛阳铲”进行钻探。

大概半年时间,大家一共探出1568座古墓、1450座古井坑。

抢救性发掘后,由苏联专家绘制了详细的工厂设计图,绕开地下空洞,这才开始正式破土动工。

第一拖拉机厂的建设还算顺利,当然也离不开全国上下的鼎力支持。比如,作为中国老牌工业城市之一的武汉,承担了为第一拖拉机厂生产钢筋的任务。

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大量钢筋滞留在武汉货场。经过武汉货运段等其他工厂和单位的协调,火车行驶在被水淹没的铁轨上,及时将钢筋和其他重要物资运到洛阳。

1955年,河南新乡县黄河堤坝打夯队派出800名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到洛阳,免费为第一拖拉机厂提供劳动力。

就连曾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们都向上级请愿,希望来到洛阳支持第一拖拉机厂生产建设。

从1954年6月直到1956年底,3万多平方米的辅助工程基本建成。眼看工厂即将竣工交付,却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眼前:建成后的第一拖拉机厂需要15000名正式职工。

说白了,正式职工都是熟练工,能立马投入生产。当年洛阳市区总人口还不到10万人,从哪里找这么多技术丰富的成熟工人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定点支援”的办法。先是从洛阳当地招聘年轻人,把他们送到武汉、上海等地工厂进行紧急培训。作为生产主力的技术工人,则是来自全国30个省份。

因此,第一拖拉机厂的职工大部分是来自外地的技术员和工人。截至1957年,第一拖拉机厂已经有9748名正式职工,工人们大多来自外省。

随着这些外省工人来到洛阳生活,国家计委还特地从上海、广州等城市,搬迁来了餐厅、理发店、照相馆,努力让工人们在洛阳找到家的感觉。

到了1958年,第一拖拉机厂已经有18404名正式员工。1964年全国人口普查,洛阳市城市人口达到322500人,是刚建国时的四倍之多,第一拖拉机厂正式职工已达到22108人。

围绕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相继开工建设了耐火厂、柴油机厂、玻璃厂、棉纺织厂。涧河工业区热闹非凡,洛阳一举成为中国重要的中部工业城市。

1958年7月20日,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门口人声鼎沸,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出厂门,群众自发走上街头庆祝。

第一拖拉机厂引进的第一台拖拉机为苏联的DT-54型履带式拖拉机。这是一台大型履带式拖拉机,重5.1吨,每天可耕地8公顷。

第一拖拉机厂原本打算沿用“DT-54”型号,命名中国自主生产的拖拉机。但是毛主席在关于选型的批示中特别要求: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

这时有人提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洛阳的标志性景点为拖拉机命名。不过这些旅游景点的名称有些小众,听上去有些拗口,不响亮。

当大家一筹莫展时,第一拖拉机厂职工合唱团曾演唱的歌曲《东方红》启发了厂办主任安道平,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最终得名:东方红。

据统计,从1958年至1964年,第一拖拉机厂年产量在6000-8000台左右。到了70年代,第一拖拉机厂每年能产1.5万台东方红履带型拖拉机,中国70%以上的农业耕种任务就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

80后90后很多人可能没怎么见过东方红拖拉机,但我们的父辈或祖辈一定见过它。

在长辈的印象中,东方红拖拉机车头比较庞大,颜色呈黄色或灰色,轮毂则是红色,外形很有辨识度。

另外,1960年版壹元人民币上,有一名正在劳作的女拖拉机手。这位正在驾驶拖拉机的女性,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她开的正是东方红拖拉机。

进入新世纪,东方红拖拉机似乎有些销声匿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外资品牌。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2008年向国机集团无偿转让67%的股权进行重组。2016年,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发布中国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

截至2021年,第一拖拉机厂累计生产355万台拖拉机和270万台动力机械。在国内大中型拖拉机市场,击败美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外国品牌,占有率保持第一,足以证明第一拖拉机厂的重组改革带来的正面效果。

总的来说,第一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取代了传统劳动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还有一个冷知识,建造拖拉机和坦克的技术工艺一脉相传,第一拖拉机厂能在紧急时刻随时随地进行军民转换。

作为共和国农机的长子,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它不仅是时代的印记,更见证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年代。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感谢点个“在看”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下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吗
百年瞬间丨“东方红”拖拉机问世
​央视揭秘!一元钱上的女拖拉机手!
镜头下的国营大厂,中国一拖1973年
【老照片】20世纪70年代,第一拖拉机厂,洛阳
毛主席一锤定音:九个朝代皇帝都能住下,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