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什么称毛主席是“王者哲学家”?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问中国。消息一经传出,世界各大媒体将尼克松此行誉为“中美关系破冰之旅”。

然而早在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前,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数次秘密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

显然,基辛格这是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前访华,为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行努力,更为尼克松总统的访华提供先决条件。

作为一名美国的著名学者和外交家的基辛格,与毛主席进行过数次长时间会谈。跟其他国外政要不同,基辛格十分推崇毛泽东思想,对他老人家评价很高。

在《论中国》一书中,作者基辛格用“王者哲学家”的美誉形容毛主席。那为何基辛格会以这样的称呼来形容毛主席呢?

毛主席与基辛格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发展中美关系,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但是,1970年5月,美国政府因为出兵柬埔寨,再次激化了中美矛盾。

毛主席此时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打败美国侵略者及一切走狗》的声明。被尼克松知道后,这位新任美国总统有些愁眉不展。

他担心有所缓和的中美关系此时将会付诸东流,心烦意乱的尼克松于是立即让基辛格研究毛主席的这份声明。

基辛格不太在意这篇文章,他觉得毛主席虽在措辞上较为严厉,但是对一些重点问题避重就轻,没有明确给出答案。

基辛格

为了早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遏制苏联不断发展,尼克松让基辛格对中国,尤其是毛主席进行重点研究,研判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可能性。

为此,基辛格大量阅读毛主席的经典著作,诸如《论持久战》《矛盾论》,还有毛主席一些公开发言的资料。

读着读着,基辛格发现这位神秘东方古国的最高领袖绝对是一位高深莫测的哲学家,他对任何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

既如此,基辛格也没有把握猜透毛主席的真实想法。

直至1970年10月1日,北京举行盛大的国庆活动,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与他的夫人。两个月后,毛主席把斯诺请到中南海,二人长谈5个小时。

毛主席邀请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毛主席连续两次公开邀请斯诺的消息传到美国,基辛格认为这是一个积极向好的信号。至此,基辛格这才体会到毛主席为了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给出的隐喻暗示。

他后来回忆:“我思维真是愚钝,中国方面传来的消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至于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紧接着,基辛格秘密访华,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会谈。双方谈得非常成功,敲定了同时发表公告,确立尼克松的访华日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

尼克松访华

20世纪70年代后,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医护人员提议让毛主席耐心静养,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亲自会见尼克松,这样会导致情绪出现波动,对身体不好。

不过,毛主席却执意要见尼克松,他吩咐周恩来总理接到美国客人后可以先征询他们的意见,如果都同意,直接乘车到中南海菊香书屋。

21日午间11:30左右,尼克松、基辛格与随行工作人员乘车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当即站起身表示热烈欢迎。

谈话中,基辛格与尼克松数次往台湾还有一些政治敏感话题上延伸。

毛主席手掐香烟,对此不置可否,淡淡说了一句:“你们到我这来只是谈哲学,其他这样的事情与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进行谈判,我不管这些。”

毛主席会见基辛格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当晚,周恩来总理亲自宴请了尼克松夫妇与美国代表团。1975年10月,基辛格再度访华,在邓小平同志的陪同下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这一次,毛主席与基辛格谈论了台湾与苏联方面的问题,彼此交换了意见。直至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离世,基辛格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回顾基辛格与毛主席的数次对话,不难发现他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实,根据当时西方的通常看法,毛主席本质上不能认为是哲学家,更准确地说他只是一位革命家。

因为毛主席的大部分著作,包括四篇哲学著作不符合西方哲学标准。

说到哲学,最常用的解释就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毛主席曾精辟地概括说:哲学就是认识论。他进而解释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两句话。

物质变精神,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精神变物质,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但是,西方哲学的最大特征是“系统化”,善于阐述和分析的倾向性,表达的形式常常用按照逻辑的推理展开的系统论著。

从这个特点看,毛主席的相关著作缺乏以长篇论证逻辑说明和逐步推理为基础的“系统化”风格,不太符合西方人对于哲学家的归纳范畴。

按照中国的标准,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几乎全部集中于“人”。特别是具有社会和使用方向的人文主义,促成了自己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长期传统。

陈云曾这样说:“ 毛主席非常高明的地方,就是他用哲学思想培养了一代人 。”

所以根据中国对哲学的理解,毛主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伟大哲学家。

而在基辛格看来,毛主席是“王者哲学家”,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基辛格是美国人,按照西方的标准,毛主席不算哲学家,只是军事家,为何基辛格却一反常态认为毛主席就是哲学家?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不可否认,毛主席的著作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与个人方向性,他的思想与相关著作和回答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正如斯诺所说:他(毛主席)要人们记住的首先不是作为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而是作为伟大的导师

这再一次充分说明毛主席的身份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导师哲学家”。

基辛格是一位美国学者,且长期在美国政府从事重要工作。可人的思想是善于变化的,即使是西方人也有许多参加共产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这一点可以肯定,基辛格对于哲学的定位,或者说对毛主席这个人的见解,与其他西方人完全不同,他完全是按照中国的标准看待毛主席。

可以这么说,基辛格在长期研究毛主席的著作以及与他老人家进行谈话时,不自觉地被带入毛主席的思想中。

当然在一些细节上,基辛格对毛主席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差,这是中西文化导致的沟壑。

大体方向上,基辛格认为毛主席在处理中美关系和对台湾、日本、苏联等相关措施极其正确。

周总理和基辛格

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基辛格认为毛主席比较可怕。站在平常人的角度,基辛格又认为毛主席极其睿智。这听上去似乎冲突且对立,却真实发生在毛主席这个伟人的身上。

基辛格与毛主席打交道,逐步习惯了他老人家哲学思考和含蓄的“引经据典”。他深刻了解到毛主席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性,认为毛主席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在中国实现了平等社会的统治者。

1973年,毛主席曾建议基辛格向美国政府转达:接受不限数目的中国移民,以躲避自己国家的灾难。

一开始基辛格认为毛主席是在开玩笑。后来他才发现毛主席这是委婉地提出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让中国人多学习西方文化,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进一步交流。

1973年11月10日,基辛格第六次访华。

总而言之,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与中国现代性有着本质关联,它是对中国现代性发展的理论探究,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以及对中国现代性的开拓和创新。

其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至今都在影响着中国,包括让基辛格、埃德加·斯诺这样的西方人都为之折服。

基辛格之所以称毛主席是王者哲学家,说明他能够正确领悟毛主席的哲学观点与思想精髓,算是唯物主义者的友人。

如果想学习伟人的智慧以及哲学方面的思考,推荐这本《毛泽东智慧》,该书对如何向毛主席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刻的阐述,这些概括和阐述现实针对性很强。

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从这位历史伟人身上汲取智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书里详实地记载了这位伟人的读书读报的一幕幕生动场景和感人画面,是一部权威性解读这位伟人读书生活的珍贵史料。

这本书销量很不错,官方渠道,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参考文献:

[1]伟大的哲学家和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基辛格回忆他和毛泽东、邓小平,作者赵念渝,国际展望 1997年06期

[2]毛泽东是不是哲学家?作者弗朗西斯·苏,翻译周文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4年04期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爆款账号【一更历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走到十字路口,寻找发现毛泽东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迎接的方式,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1976年尼克松黯然下台,毛主席坚持亲自接见,事后才知主席伟大布局
尼克松问毛主席:您有什么特长?主席回答后,尼克松向他鞠了一躬
基辛格晚年谈毛主席: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几乎可以压倒一切的魄力
毛泽东如何跟美国针锋相对?谈美国贸易关税:要拿中国长城当壁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