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陶瓷不只有汝瓷和钧瓷!很多人不知道还有这些绝美的瓷器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经济得到了恢复,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陶瓷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北宋时期,河南因为享有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将殊地位,成为陶瓷产品的主要市场。加之,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境内煤炭、瓷土、釉料以及森林资源丰富,为瓷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北宋时期河南窑业快速发展,官窑林立,民窑四起,各窑口竞争激烈,瓷业生产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宋代是我国瓷业的繁荣时期,也是河南瓷业的鼎盛时期。北宋的中晚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美工的发展,河南瓷业进入了黄金时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为瓷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瓷业的发展也是宋代经济、文化繁荣的象征。宋代政权南移以后,中国北方经济衰退,河南陶瓷失去的昔日的消费对象。南宋之后,江西吉州窑和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夺取了陶瓷业的领先地位,河南窑业逐渐走上衰落的道路。

北宋时期河南瓷器品种繁多、装饰性强、颇有地方特色。各窑口的造型、釉色和装烧工艺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独特风格。根据河南各窑口和产品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钧窑系、汝窑系、磁州窑系、河南黑釉瓷、河南影青瓷、宋三彩和宋加彩六类。

钧窑系

钧窑是我国北宋时期五大名窑之一,属于北方青瓷系统,胎质坚固、细腻致密,造型典雅,釉色光亮,色彩斑斓。钧窑的主要特征是器表有开片,紫口,芝麻酱底、铁足。钧瓷铜红釉的烧成,出现了红紫相映,熔蚀交辉的窑变现象,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瓷工艺方面的创新,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钧窑的产地和烧造年代,由于文献记载不详,历来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禹州钧台窑的发掘,为官窑的性质提供了证据,该窑花盆底部一到十的号码,说明既是同号配套,又是为了满足宫廷需要而进行的大规模生产的标志,解决了对钧瓷编号的疑问。钧瓷源于唐代花钧瓷,盛烧于北宋,复烧于金元,形成一个窑系,影响至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特征

钧瓷的特征是釉厚,色青,不具有透明感,它的釉质是一种乳浊釉。钧瓷的釉色主要有都豆青、天青、天蓝、米黄、紫红等色,尤其以海棠红、鸡血红、玫瑰紫、鹦哥绿等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所不及。钧瓷不用花纹装饰,通过窑变反映出釉色之美,可谓艳丽绝伦、光彩夺目。

钧窑瓷器釉色变化大,烧成时釉色里往往掺杂青、朱、紫、白等色。这些都是乳青色的普通钧瓷釉与含有铜元素釉化合而显现出来的。它的乳青色是有氧化亚铁和釉的乳浊现象产生的。钧釉的红色是由铜的还原作用形成的。钧釉的紫色是青蓝釉与铜红色相熔的结果,由于两种颜色的配合成分不同,而形成了各种色调的紫。绿色则是铜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碳酸铜的结果。

钧瓷的纹路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根据成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开片形成的纹路。开片是在高温下胎体与釉质冷却系数不一致,造成釉面自然开裂的现象。这本是一种缺陷,却成了钧瓷审美的一部分。常见的开片纹路有冰片纹、珍珠点、蛛网纹、袈裟片等。

第二类是行纹,行纹是区别钧瓷真伪的最显著特征,是因钧瓷厚重,多次施釉在高温下纵横流涧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送种类型的纹路有凤尾纹、鱼子粒、蟹爪痕、春藤纹、蚯蚓走泥纹、龟背纹、火狐纹、菟丝纹等。以蚯蚓走泥纹为例,込种纹路的形成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者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缝所形成。钧窑瓷器密变丰富、色彩明艳。可谓:色彩纷呈,万紫千红,五彩渗透,变幻无穷。釉色微妙的变化,可称一绝,是其他窑口所无法比拟的。

汝窑系

五大名窑以汝窑为魁。汝窑由汝民窑和汝官窑两部分组成,为了便于区分汝民窑也称之为"临汝窑"。汝民窑为民间烧制瓷器,历史悠久,烧造时间长,产品丰富多样且产量大,注重器表装饰,多为刻花或印花青瓷,在中原地区有较大的影响。汝官窑转为宫廷烧制瓷器,烧造的时间短,质量精美,传世品极少,多为素面且多采用外裹足满釉支烧,标准的釉色为粉青。

经过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发掘,最终证实了宝丰清凉寺窑即为北宋时期汝官窑,这一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粧悬案,为传世60多件北宋御用汝瓷的鉴定提供了依据。除了宝丰清凉寺为汝官窑外,汝窑民窑分布在临汝、宝丰、鲁山、郏县、禹州、新安、宜阳等地。

特征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汝瓷主要特征是采用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继承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持殊风格。釉色萤润,釉中和玛瑙末,其色有豆青、淡青、卵白、天青、虾青等,往往微带黄,其中以天青色最为名贵。

火的烧成气氛和釉料的比例促成了釉色的千变万化。釉中的铁用还原焰煅烧,就会形成氧化亚铁,釉中的铁用氧化焰煅烧,会形成氧化铁。青釉是由铁的还原作用产生的,青釉的釉色是由釉中的氧化亚铁产生出来的。若釉中富有长石且含有多量的硅,则釉的蓝色含青而近于青色。若减少釉中的硅酸而増加碱,釉色会发黄而呈橄榄绿色。青瓷的颜色以粉青、淡青、翠青为佳。在釉层开裂时,遇到高温阶段粘度较低的釉质流入空隙,釉面会呈现出不规则的纹路,有鱼子纹和蟹爪纹。这是在烧窑时由于低温出现的弊病,但这些纹路增强了器物的美感,受到人们的喜爱。

磁州窑系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河南烧造时间最长,数量最多,不仅继承了磁州窑系的传统工艺,而且发挥了各窑的专长。属于磁州窑系的窑址主要有禹州扒村窑、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密县窑沟窑、登封曲河窑等。

河南黑釉瓷

河南自唐宋以来黑釉瓷大量生产,大多与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器同窑烧制。河南黑釉瓷一般指黑色带有青紫及酱色彩的瓷器,是把柿釉、铁砂釉倒在黑釉上,让其流淌,烧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素面无纹,一种是带有各种彩斑纹样。这种瓷器最早以福建建窑的黑盏为代表,因最早发现于福建建阳的天目山,因而也被称为"天目瓷"。

20世纪40年代日本小山富士夫在焦作李封一带收集了一批黑釉瓷,除了纯黑釉瓷之外还有白覆轮、兔毫花、玳瑁斑等。器形有碗、罐、壶、体、瓶、器盖等。小山富士夫把这种黑釉瓷器成为"河南天目"。河南黑釉瓷的主要窑口分布在禹州、焦作、新安等地。黑釉瓷制作简便,经济实用,为民间所喜爱。主要造型有:碗、盘、壶、罐、炉、盆、灯、盏、钵、瓶等。

河南影青瓷

影青瓷,又叫青白瓷,是介于青色与白色之间的薄胎瓷器。河南各地收藏的影青瓷曾被认为是江西景德镇所产,直到钧台窑汝瓷烧造区出止了相当数量影青瓷,才证实了河南烧造影青瓷,填补了河南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

除了钧台窑,在新安城关窑、严和店窑、宝丰清凉寺、也相维发现影青瓷,但钧台窑的产品更丰富,技艺更高。河南影青瓷的胎釉和与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有相似之处。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装饰方面,江西的影青线条更加流利纤细,河南的影青却比较活泼粗放。釉色方面,湖田窑偏绿,河南各窑偏白。纹饰方面,湖田窑图案纹痕凹凸感强,河南影青瓷浅而光滑。

宋三彩与宋加彩

唐三彩艺术举世闻名,由黄、绿、蓝三色作为基调。入窑后,经过窑变,成多种色调。由于唐三彩属于低温釉陶,含铅量又高,不适合用作生活器具,仅仅作为随葬品。唐晩期,厚葬风气渐渐废止,唐三彩也逐渐衰落。中经五代,瓷业有所振兴,宋代瓷业繁荣昌盛。宋三彩不仅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瓷艺,而且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宋三彩与宋加彩的窑口分布

济源勋掌窑是河南烧制宋三彩的专业窑场,烧造的品种有三彩枕、建筑构件等。除了勋掌窑,在全省各地宋代窑址中也发现较多的专业烧造三彩瓷的遗存。有新密、禹州、登封、汝州、鲁山、内乡、宝丰、安阳、鹤壁、焦作、修武等地,烧造宋三彩的范围极其广泛,各地竞相烧制。宋三彩和宋加彩多与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同窑烧造。尤其是宋加彩,和白地黑花瓷的装饰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加红绿彩、刻花填彩、剔花填彩等工艺。

河南金代的瓷器,是在满足大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用为上。除了少数精品之外,胎质普遍粗松。在烧制方法上,金代瓷器较少的使用支烧,多采用垫饼垫烧。在成型上,轮制产品不够规整,反映了战乱后金代的烧制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耿宝昌:珍藏陶瓷器欣赏与点评(珍贵资料)
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
耀州窑瓷器是我国宋代的六大窑系之一,以刻花青瓷著称于世
解析河南汝州市东沟瓷窑址
宋代的 “五大名窑”及“六大窑系”
五大名窑三个在河南,瓷文化大省河南怎么做才能受人待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