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文旧臣中,朱棣最恨铁铉,最器重的是谁?临终他才说出这个秘密

1399年8月6日,刚建立31年的明朝重新燃起了战火。

战火不是来自蒙古,也不是来自朝鲜,而是来自内部,属于窝里反。起因是刚刚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听从大臣的建议,要削藩。

削藩的对象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允炆的叔叔们。周王、代王、齐王、湘王首当其冲,被建文帝削藩成功,然后,建文帝把矛头对准了最有实力的燕王朱棣。

朱棣如何肯坐以待毙,怒而打出靖难旗号,提出清君侧,拉起造反队伍,经过三年的恶战,朱棣笑到了最后。

1402年7月13日,燕王在众将的欢呼声中,昂首挺胸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

不久,朱棣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棣虽然没有像哥哥朱标那样,接受过帝王上岗培训,但是他无师自通,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料。再加上他继承了父亲朱元璋的基因,搞政治对他一点都不陌生。

新皇帝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树立威信,想树立威信就必须高屋建瓯,给自己包装出一个正统模样,突出法理性和先进性。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老百姓最讲究的就是正统。而朱棣以臣子的身份推翻了建文帝的政权,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也在质疑。

总之,朝野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因此,朱棣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秋后算账,清除朱允炆的余党。

朱允炆当了几年皇帝,文武百官几乎都是他的亲信,不能全部杀了,朱棣要有所选择,只杀那些思想最反动的,最恨自己、也是自己最恨的人。

那么,谁是朱棣最恨的人?

削藩的坏主意,是建文帝智囊齐泰、黄子澄出的,当然要先杀他们。

这两人逃过此劫了吗?

南京被攻占时,这两个“奸臣”都不在城内,建文帝失踪,朱棣进城,两人分头逃跑。

齐泰当时骑的是白马,太引人注目,他急中生智用墨汁将马染成黑色出逃。但是他忘记了,马儿长途跋涉累得气喘吁吁,是要出汗的。这一出汗,墨汁被冲淡了,马儿露出原形,反而弄巧成拙被燕王的士兵看出破绽,将他抓获,押解到南京。

而黄子澄也被民众举报,被抓到南京。

朱棣闻讯大喜,打算将二人跟方孝孺一起杀掉。

刚才不是说过首恶只有二人?怎么这时候冒出来一个人?

原来,方孝孺虽然不是削藩的倡导者,但也是建文帝团队的重要成员,为朱允炆出来不少“恶毒”的主意。而且在朱棣要他归顺,起草即位诏书的时候,他宁死不照办。

于是,朱棣就将这三个死硬分子一起处决。

虽然这样,根据犯罪情节不同,处置手段也不尽相同。

齐泰大卸八块,黄子澄碎尸万段,方孝孺五马分尸,前二人是株连九族,方孝孺是株连十族。

之所以区别对待,是因为朱棣劝降的时候,威胁方孝孺说,你不怕株连九族吗?

方孝孺来了一句:“株连十族,又如何?”

如此一来,把朱棣气得半死:好主意,朕就成全你,灭了你十族。

杀了建议削藩的元凶之后,朱棣觉得总觉得晚上睡觉还不踏实,好像漏掉了谁,可一时半刻想不起来。

这天晚上,他做了个噩梦,梦到地震,地动山摇,一块巨石向自己砸来,他急忙起身躲避,却怎么都翻不动身,眼看石头就要落下,他大叫一身,醒了过来。

醒来之后,浑身出了一身冷汗,衣服都被冷汗湿透。

惊醒之后,朱棣才猛然想起,还有个心腹之患没有除掉,这人比已经除掉的那三个人还不是东西,殊为可恨。

此人在朱允炆团队里不那么有名,但确实是朱棣的一块心病,他名叫铁铉。

铁铉,生于公元1366年,河南邓州人,祖先是回人 。

此人工作能力突出,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就崭露头角,深受赏识。洪武年间,铁铉由国子生授职礼科给事中;后来,他被调任为都督府的法官——断事。

都督府可不是地方机构,是明代初年设置的全军最高指挥机关。换言之,铁铉是专门处理军队诉讼案件的,任务重,责任大。

当时铁铉思路清晰,判断能力强,断案能力也非同小可。军中的案件他都能明断,赢得一片赞誉,朱元璋得知后非常赞赏,专门赐字“鼎石”。

朱元璋册立孙子朱允炆为接班人的时候,专门把这个皇孙叫到身边,向他推荐了铁铉。

爷爷朱元璋的话,建文帝朱允炆记在心里,上任之后就将铁铉调到山东任参政。

参政这个职务类似于道台,明代一级行政区的长官为布政使,参政则是布政使的副手,也就是副省长,级别是三品官,负责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体,相当于现在的省水利、农业、邮政、民政厅长。

按说铁铉这个职务,不参与建文帝朱允炆的决策,跟朱棣不该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会被他当做眼中钉?

1399年,朱允炆打响削藩战役之后,派遣三军统帅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伐进攻朱棣。

这么多军队,粮草和军饷是个大事,它关系到军事行动的成败,谁来负责呢?

建文帝左思右想,想到了铁铉。

铁铉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果然非常出色,粮草供应到位,军饷发放也和及时。

要知道50万大军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每人每天就打一公斤粮食计算,其中如果10万骑兵,一匹战马也要8公斤草料。这样算下来,每天消耗粮草在1300吨左右。

而且一个战士需要三个后勤兵,即古人所说的三夫一兵。

50万大军参战,少说要100万民工支援前线。

如此大的消耗,想都不敢想,而铁铉硬是完成了,真是不可思议。

如果铁铉仅仅是负责后勤供应也就罢了,他还率兵跟朱棣死磕,差点要了朱棣的命。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带领60万(增兵10万)在河北白河沟与燕军决战失利,一溃千里。

铁铉与高巍、盛庸等人一起,败退到济南固守。当年六月八日,燕王朱棣亲自率军包围了济南城。

朱棣见济南城固若金汤,不想强攻,就打算劝降。他让人用箭把劝降书射进城内,等待守军积极回应。可是回信收到后,朱棣拆开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

原来,铁铉收到劝降书之后,让一个叫高贤宁的文人写了一篇名为《周公辅成王论》的论文回给了朱棣。

那意思是说,朱棣啊朱棣,你应该学习周公好榜样,一心一意辅佐侄子周成王,现在你这样做不对,赶紧收兵还来得及,我们就饶你一命。

朱棣一看暴跳如雷,下令不惜代价攻城。而铁铉和都指挥盛庸早就做了死守济南城的打算,并且动员全城百姓守城。

由于城里军民一心,朱棣攻了三个月都没有拿下。气急败坏的朱棣就想到了一个坏主意,打算把黄河大堤掘开,引黄河水把城里军民都淹死。

铁铉一看急了,为了济南百姓的安危,铁铉派人告诉朱棣,打算投降。

朱棣兴高采烈,打算进城受降。

谁知道铁铉并没有真的打算投降,他吩咐手下在城门上放了千斤铁闸,准备在朱棣进城的时候放下铁闸,将其砸成肉泥。

当朱棣来到城门下的时候,上面士兵将铁闸放下,但是朱棣命大,铁闸只砸中了朱棣的马头,他本人安然无恙。

身边的侍卫见势不妙,立即将朱棣扶上自己的马,跑回自己的军营。

不仅如此,铁铉还在朱棣大举攻城、即将万炮齐发的时候,把老朱的画像摆在城头上。就在你老爷子的目光下,你来轰吧!

朱棣一看没了主意,总不能向自己老爸开火吧,只好悻悻撤军。

这三件事情让朱棣对铁铉恨之入骨,恨得牙根痒痒,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管怎么说,济南城终于守住了,朱允炆大喜,立即提拔其担任山东布政使。不久,铁铉再次受到提拔,担任了兵部尚书。济南保卫战胜利之后,山东军民受到鼓舞,朱棣大军止步不前,济南成为朱棣的伤心地。

为了打破僵局,朱棣采用了军师姚广孝的计谋,绕过山东,长驱直入奔袭南京城,这才扭转战局,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因此,朱棣对铁铉怀恨在心,登基后要报仇雪恨,除掉铁铉,此人在永乐帝朱棣心上留下了极大的阴影,成为他的心病。

不过最初朱棣并没有打算杀铁铉,打算劝降他,以此向天下人表示,我朱老四胸怀宽广,不计旧怨,像铁铉这样的死硬分子我都原谅了,大家就不要再有什么顾虑,忘掉一切向前看。

这时候铁铉已经成为阶下囚,被押回京城。但是他根本不买朱棣的账,背对朱棣,破口大骂。

朱棣劝他消消气,只要面向自己,好好说话,以前的事就一笔勾销。然而铁铉这个硬汉依旧大骂不止,说朱棣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棣一看这小子跟方孝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不怕死,都是硬骨头,他终于失去耐心。既然你不让朕当宽宏大量的榜样,那就让你们成为我杀一儆百的活教材吧。

失去理智的朱棣咆哮着,让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烤熟之后塞到他口中,问他味道怎么样?

铁铉强忍疼痛冷笑着说:忠臣孝子的肉,味道好极了!

这时候,轮到朱棣恐惧了,他不明白,这世界上为什么还有跟方孝孺和铁铉不怕死的铁汉。

当年十月十七日,铁铉从容受刑,被朱棣磔杀于闹市之中。行刑时他已经被割掉舌头,但面无惧色。

三十七岁的铁铉走了,朱棣恐怕也未必不再做噩梦。

铁铉被杀后,不知道为什么,朱棣法外开恩,并没有像对待方孝孺那样对他株连九族。

铁铉83岁的父亲铁仲名,71岁的母亲薛氏,被流放到海南,不久先后病故。

妻杨氏,被发配到教坊司,不久病逝。

其长子、12岁的铁福安,在铁铉被处决后,被发配河池戍边,不知所终。

次子,7岁的康七,第二年在鞍辔局(负责战马装具的生产的厂家)病故。

铁铉两名女儿,也被交付教坊司。

在王朝更迭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旧臣,一种顺应局势,成为识时务的俊杰,当了贰臣。一种宁死不屈,成为烈士。

前者风光一时,但是被后来人鄙视,列入《贰臣传》;后者当时下场惨烈,被后人敬仰。

自明代中叶起,当时的官府便开始为铁铉竖立塑像,纪念他。

他们为铁铉及其他六名为反抗朱棣遇害的人建立了七忠祠,表达对他的敬意。

在山东各地,有许多铁公祠庙,都是为了祭奉铁铉而建立,济南人民更视其为乡土神或城隍爷,希望他保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到了清代,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位铮铮铁骨的汉子。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在济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铁公祠,用来祭祀这位忠烈之士。

这样一位忠烈之士却被朱棣残杀,是不是显得他心胸太狭窄了?可见朱棣和朱元璋一样,虽说都是有魄力的君王,但也是残暴之君,心胸难言宽广。

但是这样说也不全对,因为朱棣毕竟还任用了不少建文帝的大臣,比如夏原吉。

夏原吉和铁铉一样也是能臣,也受到朱元璋赏识,在建文初年(1398年),升任户部右侍郎。

朱棣即位后,有人把夏原吉抓了过去,希望将他处斩。可是朱棣却做出惊人举动,不但将其释放,还提拔他为户部尚书。

大臣们纷纷上书说:皇上,这人可是朱允炆的人,是我们的敌人,不能重用;您要是真想作秀,显示您胸怀宽广,给他个闲职做就可以了。

朱棣却不以为然地说:“夏原吉是太祖皇帝看好的人,我不能埋没人才。”

夏原吉本来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毕竟方孝孺和铁铉的下场在那放着。谁知道朱棣不但没有杀自己,反而重用自己,让自己担任要职。因此,夏原吉感激涕零,发誓要为朱棣奋斗终生。

在朱棣61岁时,断然决定出兵漠北,进行第五次北伐。

夏原吉不顾个人安危,在朝堂上站了出来极力劝阻:皇上,你不该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我们之前多次出兵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已经内外交困,再这样下去非常危险。

俗话说忠言逆耳,皇帝没有几个能听进去的。朱棣闻听大怒,下令将其免职,并且抄家,还罗织罪名投入大牢里。

第二年(1422年)朱棣不听劝阻北征,因粮尽而返。在回到榆木川时,皇上突然患病,而且病得不轻。

临终时他对左右说:“现在我才知道,夏原吉是为了我好。”

朱棣死前不提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也没喊皇孙朱瞻基的名字,却直呼夏原吉,显然就是让人传话给太子朱高炽,你要重用夏原吉,他对咱朱家来说,是一块宝啊。

夏原吉果然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在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其子朱瞻基即位(明宣宗),汉王朱高煦造反的关键时刻,夏原吉站出来力排众议,主张皇上出兵。

他还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说当年建文帝就是没有御驾亲征,才导致最后跟燕军作战失败。

朱瞻基听了觉得有道理,决定亲征,果然取得胜利,打败朱高煦。

1430年,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夏原吉以身殉职,终年六十五岁。朱瞻基闻讯不胜伤感,赠太师,谥忠靖,还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 。

通过朱棣一生最器重和最恨的两个人的故事,说明他不是并一个简单的暴君和心胸狭窄的人,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我觉得你是一个有用的人,只要你愿意为我所用,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予以重用;不愿意为我所用者,对不起,我不会惯着你养着你,只能选择让你消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棣怎么对待建文帝的大臣
忠臣还是奸臣?被朱棣油炸而死定为奸臣,但后世皇帝都说他“忠”
【历史探究】朱棣油炸铁铉,将景清剥皮,这是真实历史还是后人黑他?
朱棣靖难成功后,清算建文遗臣的行动有多残忍
皇帝取纸笔让他写诏书,他却只写四字,皇帝看了当即诛其十族
明朝那些“忠臣”被抄家后,家中妻妾怎么样?事实羞愧、难说出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