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2年滕代远接任左权当参谋长,曾与朱毛彭并列,为何55年未授衔

1942年,日寇大举进犯我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掩护部队撤退途中,不幸被日军炮弹片击中头部,身负重伤,最后壮烈殉国。

彭德怀悲痛之余,想到参谋长的职位不可或缺,事关八路军生死存亡,于是请求延安派人前去接任。

延安经过深思熟虑,对滕代远委以重任,决定让他与彭德怀再度合作,并肩作战。

滕代远是彭老总的老搭档,两人相识多年,曾经一起发动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一上任,滕代远立即与彭老总商议策划为左权同志复仇雪恨,并让自己的夫人林一乔装成老百姓,三次前往祁县打探敌情。

1942年大年夜,八路军总部经过周密部署,趁着日寇益子挺进队庆祝年会之际,由刘满河参谋率领30人突击队员冲进去,全歼了这股日军特战队,最终解了大伙心头之恨。而滕代远夫唱妇随灭日寇的战斗故事,此后在部队里广为人知,一时间传为佳话。

不过,让人颇为不解的是,滕代远的资历、能力和贡献均不容置疑,却为何55年大授衔之时,他并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滕代远是湖南怀化麻阳县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地处比较偏僻的苗族聚居区,当地经济十分落后,人们常常食不果腹。

当时,国内局势乱成一锅粥,清政府腐败无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早已失去了对整个国家社会秩序的控制。

天下兴亡,兵荒马乱,可怜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就连吃饱饭都成了奢望。滕代远家里也不例外,父母亲每日早出晚归在田地里操劳,却依然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正所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滕代远从小就懂事听话,除了力所能及帮父母分担家务之外,还特别喜欢读书,稍有一点空闲,就捧着书籍读得如痴如醉,一颗救国救亡的种子,也于此时悄无声息地埋在了心底。

1922年,19岁的滕代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由于受到新文化思想的熏陶,他与老家的校友滕代盛、滕代顺等人秘密组建青年新民社,并得到了陈佑魁的大力支持。

陈佑魁是麻阳地区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引导滕代远他们宣传马列主义思想,还出资让他们创办了《锦江潮》的进步刊物。由滕代远担任主编,用犀利的文笔指出了国内反动军阀和土豪乡绅们的恶劣罪行,在麻阳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1925年,滕代远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艰苦的革命道路。

随着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路也进入低潮阶段。

1928年6月,滕代远被党组织派遣回湖南老家工作,并担任了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组织了两次的革命暴动,对湘东地区的工农革命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7月22日,著名的平江起义爆发,一下子让湖南当地的白色恐怖势力惊慌失色,赶紧纠集所有武装力量进行疯狂“围剿”。

此时的滕代远年仅24岁,却是彭德怀的左膀右臂,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党代表,参与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长沙发生“马日事变”的晚上,滕代远正在韭菜园圣经学校区农会主持干部会议。不料,由于叛徒通风报信,敌人派出大队人马前来抓人。听到枪声,滕代远当即当机立断,马上终止了会议,一边不顾自身危险,指挥大家奋力反击,一边从容组织队员快速突围,最后成功甩掉敌人。

敌人不甘心,第二天派人在长沙城内外到处张贴布告,悬赏3000大洋缉拿滕代远的人头,并出动大量士兵挨家挨户搜捕,不过在当地革命群众的保护下,滕代远还是虎口脱险,顺利离开了长沙。

为了保存实力,滕代远、彭德怀、黄公略等平江起义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去江西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

对于国民政府的通缉令,滕代远得知消息,却毫不在意,反而还笑着对人调侃道:“原来我的脑壳,那么值钱哟……”

不过,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滕代远率部前往井岗山的途中,与敌军战斗的时候,还是不幸肩部中弹,身负重伤,幸亏最后被抢救了过来。

1929年,彭德怀、滕代远带着七百多人到了井冈山与红四军30团会师。

毛主席担任红一方面军政委期间,亲自点名任命滕代远为红一方面军副政委,对他的指挥能力非常认可。

1月27日,敌军纠集武装力量开始对井冈山地区进行“围剿”。面对敌人大炮的不停轰炸,滕代远、彭老总从容指挥,利用山地工事苦苦坚守了两天三夜,无奈敌众我寡,伤亡代价不小。

敌人见正面硬攻不下,随后用200银元买通叛徒,派人抄小路突袭后方医院,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眼看守不住了,滕代远、彭德怀商议决定后,迫于无奈,只能命令部队分兵突围,撤退到安全地区。

最后,只留下何长工率32团继续在山上打游击战,他们则率领剩余500多人成功突围,转战赣南与红四军会合。

由于在井冈山上以及江西苏区的突出表现,滕代远获得了二等红星勋章,与刘伯承、聂荣臻等人并列。

后来,滕代远还担任了红三军团的政委,身兼多职,同时在红军队伍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救当时而言,滕代远的军事地位、政治地位之高,与毛主席、朱德、彭德怀等人相比都毫不逊色。

建国后,那些赫赫有名的元帅都曾是他的属下,比如林彪、陈毅、罗荣桓等人都要听从安排。

据说,林帅作战用兵如神,一生颇为自负,平时很少夸赞其他红军将领,唯独对毛主席和彭老总特别敬佩。可是,面对滕代远的老资历,他在评衔的时候,心里也不由感叹:“滕代远够得上元帅的评选资格。”

如果一定要说关于滕代远的评衔不足之处,或许与下面三件事有关。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5次反“围剿”期间,彭德怀、滕代远因为不认可中革军委的“堡垒战术”。于是,他们一起联合上书,提出在敌众我寡,装备欠缺的情况下,不宜顽强坚守,应当改为更加灵活多变的“游击运动战”。

不料,博古、李德等人对他们的提议并不看好,最后一通操作下来,因为动不了彭老总,最后就撤销了滕代远“红三军团政委”的职务。

随后,根据滕代远的具体情况,改任他为“中革军委会总动员武装部部长”,从而失去了部队指挥权。

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间接削弱了滕代远在红军的影响力,毕竟当时是部队最困难的时候,特别考验一个将军率部打硬仗的指挥能力。

而第一件事情的影响,又在不经意间促成了第二件事情的发生。

1934年,中共党组织经过研究,决定安排滕代远去苏联考察学习,这让他因此错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精神的影响力,不说在当时,就是放在现在而言,那都是影响深远。

这一条而言,恐怕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那真是九死一生的革命斗争经历,如果没有参加的话,自然在大家的心目中要失分不少。

第三件事,当然是在解放后,滕代远被调任到铁路部门,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

1937年,滕代远返回延安,毛主席让他出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职务。滕代远不肯,一直推辞说,自己恐怕难以胜任。

毛主席想了想,随即改变了说法,风趣的说:“那就和我一样,不带那个“总”字,都是参谋,都当政委,这样总可以了吧?”

滕代远不好再推辞,这才出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职务,负责军委参谋的日常工作,主要协助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收集情报,制定战略计划。

后来,滕代远还担任了抗大副校长兼副政委等职务,为部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指挥人才。

1942年,左权同志不幸牺牲,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滕代远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其实一直在代理行使总参谋长的权力。

由此也不难看出,在关键时刻上,滕代远能够被中央军委委以重任,足见他在军队中的重要地位,大家对其优秀军事指挥能力的认可。

关于这次任命,毛主席曾经亲自找过滕代远谈话,还是关于“总”的问题。

毛主席表示希望他可以出任八路军总参谋长。

腾代远立即答应下来,但是要求毛主席去掉“总”,只担任副参谋长就行了。毛主席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件事就按他的意思确定了下来。

解放战争时期,滕代远先是在晋冀鲁豫军区担任副总司令,与鼎鼎大名的刘伯承、邓小平等人亲密合作。

1948年,滕代远在华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与聂荣臻一起共同作战,负责筹措粮草辎重的工作。

10月,傅作义趁华北军区主力部队在察绥地区作战,无暇他顾,马上集结两个军的兵力,由保定突袭石家庄,目标直指中央军委所在地。

10月25日,华北军区获悉这条重要情报,随即在石家庄成立组建了“前线指挥部”,由副司令员滕代远任总指挥。

滕代远见敌人气势汹汹,来者不善,连忙调遣郑维山的华北第三纵队即刻回援。同时,他又命令孙毅第七纵队马上构筑阵地,并分派兵力沿途阻击敌军。

敌人一路奔波,困乏劳顿,突袭计划受阻,不仅没有偷袭成功,反而被解放军歼灭1000多人,最后只能狼狈不堪地逃回了保定。

不久,由于全国铁路建设的需要,滕代远被中央军委调任铁道部长、铁道兵团兵团副司令员,负责解放区铁路的修建、管理、运输等重要工作。

铁道部成立之时,朱德总司令亲临仪式现场,对大家说:“此后,你们一定要在“将军大老板”的带领下,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而不懈奋斗!”

此后,滕代远一直长期奋战在铁路系统,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1955年,全国大授衔仪式前夕,坊间曾有这样一种说法。

就是说,毛主席作为新中国伟大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有人提议将毛主席推举为大元帅,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毛主席的严词拒绝。

因此,大家在毛主席的影响之下,许多重要国家领导人也纷纷效仿毛主席的做法,辞去了元帅头衔,这其中就包括周总理、邓小平等人。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都值得后世尊敬。因为他们从不以对革命有功而居功自傲,追逐名利,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未来祖国的建设上。

说到滕代远为何没有评衔的话,大致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各个方面都需要重新走上正轨,尤其是在战争期间遭受了大量破坏的铁路交通事业,更是任务艰巨,重中之重。

谁来担任第一任铁道部部长?面对如此艰巨的“选题”,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挑人选的时候也犯了难,在反复考量之后,还是决定由滕代远来担纲。

根据滕代远一路以来的优异表现,中央军委也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经得起革命事业的考验。

不过,这也成了滕代远为什么没被授予军衔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1955年,中央军委在评定元帅军衔的时候,表示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军委委员才有资格参与军衔的评比。

滕代远所在的铁路系统,恰好没有在军委系统范围之内,于是也就失去了这次授衔的机会,成为了其一生的遗憾。

假如说,当年滕代远可以参与授衔的话,凭借他的资历以及多年来为组织、为革命作出的贡献,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甚至有人说基本上是十拿九稳。

这其实是有一些依据的,要知道相比林彪、聂荣臻、陈毅等元帅在军中的影响力而言,滕代远的职位、资历都不逊色于他们,甚至可以说还要高一些。

而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关于评衔的标准和计划,建议“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的军衔,采取三种方式来办理。

即:既评衔又授衔、只评衔不授予、只授予预备役衔三类。

而滕代远被分在第二类,属于评衔不授予的标准。滕代远排在首位,后面跟着是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王世泰等人。

事实上,滕代远列在这类,确实有些勉强,因为这主要有两个小细节。

新中国当时与前苏联关系甚好,就连评衔仪式的标准和形式都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借鉴过来的。

不过,按照前苏联的授衔标准,他们的铁道兵司令可是元帅军衔。

其二,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与滕代远同属第二类的开国元勋们,当时的职务情况。

谭震林是副秘书长、邓子恢是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张鼎丞是最高检察长……他们确实已经离开军队了,而滕代远的职务是铁道兵团司令员,属于可挂靠、或可不挂靠军队的中间点,所以说真论起来的话,确实有些勉强。

因此,滕代远即使不被授予元帅,如果授予大将的话也完全说得过去。

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滕代远没能获得任何军衔,堪堪与军衔擦肩而过。

即便如此,滕代远依然没有任何怨言,当别人提及此事,他总会哈哈一笑回应:“没有评上的人多了去了,多表彰年轻人也不错……”

不得不说,滕代远这份宽广胸襟,确实值得敬佩,将自己的名额让出来给后辈的举动,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

滕代远的传奇一生,前面几十年为革命做贡献,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建立者之一,多次参与率领的武装起义,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后面的几十年,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了全部力量,表现出来卓越的领导才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1974年11月30日,滕代远去世之时,众多国家领导人都前来送别。

朱德总司令即使身患重病,也坚持前往,满含热泪,动情的说:“我必须要来送我的参谋长最后一程……”

也可以说,滕代远一生低调勤勉,生活简朴,没有为自己的家人留下任何的物质财产,但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滕代远作为一名“无冕大将”,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为人民、为百姓真正做实事的赤子之心,值得所有后辈们去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滕代远:资历和战功相当高,在1955年授衔时,为什么没有他?
【每天老照片】-2万-2016-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一句话,主动放弃评定
滕代远仅比毛主席低一级,领导过3位元帅,1955年授衔时为何一无所获
左权牺牲后,彭德怀为其复仇,城头挂满日伪军头颅
左权牺牲后:无人能当彭总的参谋长,最后竟从毛主席身边挖走一人
滕代远-是人民军队创建者之一,却无军衔,林彪:他够资格被授予元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