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耀湘被民兵生擒,拍桌不服,刘亚楼请出一人,廖赶紧连敬三杯酒

1948年10月28日,锦州城外,谢家客栈门前熙熙攘攘,一些赶车的、跑运输的生意人围在一起看热闹。

中安堡村的民兵队长赵成瑞,正带人在客栈里盘查。一个叫“胡庆祥”的中年微胖男人,戴着眼镜,正毕恭毕敬地接受询问。

廖耀湘

只听赵成瑞问道:“你是哪里人?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胡庆祥小心翼翼地回答:“我是江苏人,一直在沈阳、天津这一带行商做小买卖,路上不小心碰上当兵的,证件和钱财都被他们抢去了。”说完,他还用手指了指栓在门口的一头毛驴,驴背上驮了两袋子花生。

赵成瑞脸上露出怀疑的神情,这人明明是湖南口音,却怎么说自己是江苏人?!肯定有诈。

他故意摇摇头,说道:“那你这样可不行啊!我们还是带你去部队里开个路条吧,以后方便点。”

“长官,不用了,我已经叫家里人开证明过来接我了,真的不用了……怎么好意思去麻烦你们呢?”

“不麻烦,很快就能办好。”赵成瑞见胡庆祥有些慌张,心里就有了底,边说边拉着他往外走。

胡庆祥一脸无奈,嘴里想要解释,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乖乖地被拉着出了门。

半路上,胡庆祥走着走着,低声说想要小解,还从怀里掏出了一根金条,一个劲的往赵成瑞手里塞。

赵成瑞见了,心里乐了,果然有问题,看来这人官不小呀,竟然还有金条藏身!

他也不推辞,把金条直接装进兜里,但假装不明白胡庆祥的意思,带着他找了个偏僻的地方撒完尿,依旧要带他去部队里。

胡庆祥心里是哭笑不得,这些民兵身上都带着枪,跑肯定是跑不了,现在反而落了个“人赃俱获”。

赵成瑞到了部队里,把金条上交了,然后对胡庆祥的怀疑也对首长说了,这才转身离去。

结果,经过一顿仔细盘问,加上新投诚国民党伙夫的指认,胡庆祥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正是国民党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廖耀湘!

一个月前,廖耀湘还手握10万精锐之师,气势汹汹的出沈阳、过辽河,剑指锦州城,誓要与中共东北野战军死磕到底,一决高下,为何如此短的时间就沦落到这般地步?

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全面爆发,命令廖耀湘率领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六军进入东北。

廖耀湘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和器重,曾特批他去法国圣希尔军校留学。

抗战时期,廖耀湘奉命率领国民党新22师远赴缅甸作战,痛击日军第18师团,收复8万多平方公里,歼灭日寇10余万人,人送绰号“中国巴顿”,战后获得一枚美国总统金质自由勋章。

他的这支新六军可谓是兵强马壮,战力不凡,全部清一色美械装备,并由美国教官亲自带队训练。

两年下来,新六军给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的全体战士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直到1948年3月,国民党东北地区也有50多万军队,但基本上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

半年后,毛主席眼光独到,命令林彪率领几十万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直取锦州,来一个“关门打狗”,准备彻底隔断50多万国民党东北部队与外界的联系,并就地歼灭。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意识到了锦州的战略重要性,命令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自沈阳出兵,组成西进兵团,即刻支援锦州,一场大战随即展开。

此时的东北,寒风瑟瑟,廖耀湘接到命令,不得不率部离开沈阳城,一路慢腾腾地向锦州出发。

这一切,林彪都看在眼里。他盯着墙上的地图,嘴里嚼着炒黄豆,决定暂时放弃彰武,诱敌深入。

10月11日,廖耀湘兵团占领彰武之后,南京顿时捷报频传,言称“国军进展神速、击溃共军主力、占领彰武”等消息满天飞,这让蒋介石喜笑颜开。

第二日,蒋介石派到沈阳的总统府参军罗泽楷也到了彰武。他认为廖耀湘在彰武停滞不前的作战部署,与委员长的命令不符,马上就给蒋介石做了汇报。

晚上,急切的蒋介石电令廖耀湘必须渡过新开河,进占新立屯,然后继续向锦州前进,如果再延误,将以军法处置。

廖耀湘接到电报,心情很沉重,只能下达全军渡过新开河的命令,他明白,此后再也没有向沈阳后撤的余地。

10月16日,廖耀湘兵团顺利进占新立屯,虽然遭到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的攻击,似乎他们无心恋战,边打边撤,很快就结束了战斗。

10月17日,《东北日报》上面”东北野战军用31小时解放锦州城”的醒目大标题,却让廖耀湘马上慌了神。

前面的锦州没了,西进战略已经失去了意义,而身后的沈阳还有相当的距离,这该怎么办?!

廖耀湘开始感到不知所措,马上给总司令卫立煌打电话,一切都需要重新考虑。

廖耀湘打开地图,想来想去,把目光锁定在了营口港。

只要到达营口,那么部队既可以通过海上增兵锦州、葫芦岛,也可以利用营口港获得部队所急需的补给。

退一万步来说,倘若战事失利,营口也能成为部队离开东北畅通无阻的海上通路,毫无疑问是最佳的选择方案。

廖耀湘的带兵作战能力,以及判断力都没有问题的,可惜他忘了很重要的一点——有些事情他说了并不算数。

1948年10月18日,廖耀湘向总司令卫立煌作了汇报,准备明天去营口。卫立煌却犹豫了,说蒋委员长要他明天去北平开会,等他回来再决定。

常言道:兵贵神速。战场上的无用等待往往都是致命的。

此时,林彪的作战目标并不是廖耀湘兵团,而是按照先前作战部署,先攻锦州,再打锦西。如果这时廖耀湘兵团前往营口,几乎毫不费力就能抵达。

可惜,廖耀湘错过了最佳时机,一旦机会失去了,那就要付出代价,接受惩罚。

……

1948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北平召开会议。关于东北战事的问题,他却总是找杜聿明去商讨。杜聿明有点摸不着头脑,东北问题你找卫立煌商议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叫我来听这个会呢?难道要派我去东北?……

第二天,杜聿明赶紧找蒋介石辞行,要马上回徐州。

总统府参军罗泽楷先来了,直截了当地对杜聿明说:“老头子要你到东北去接替卫立煌,要我来征求你的意见。”

杜聿明想都没想,回答道:“我不去!徐州够忙了,那边也形式紧迫,离不开我。”

罗泽楷有些无奈,劝了说十几分钟,见到杜聿明不为所动,要他自己去找蒋介石说明原因。

见到蒋介石,杜聿明直接问:“校长认为收复锦州有几分把握?”

蒋介石说:“六成把握总是有的。”

杜聿明心里一惊,只有六成把握?!在这种前提下校长也要与解放军决战,这是为什么?

蒋介石似乎看穿了杜聿明的担心,语重心长地说:“锦州乃整个东北的生命线,只要能够保住锦州,美国对我们的大量援助就会兑现。”

这一席话的意思很明确,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挽救自己目前军事和经济困境,一定要拿下锦州。

杜聿明没有办法,只得点头答应,硬着头皮走马上任。

新立屯,廖耀湘在此焦急地等待了5天,却依旧没有等到让他马上退守营口的命令。第6天,廖耀湘终于收到了具体行动指示,让他率部向锦州推进,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先撤退到营口。

廖耀湘顿时如释重负,马上召开军事会议,最后决定先拿下黑山。

黑山、大虎山地区好像一扇门,西面是崇山峻岭,东面是大片的沼泽,中间走廊则是丘陵地带,通往外界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由此经过。

这里是沈阳通往锦州唯一的走廊,也是撤退营口最近的途径,只要能快速通过黑山,一路向南,就能直奔营口。

此时,林彪获悉情报,蒋介石在天津征集大量轮船,具体原因不详。其实这也不难分析,国民党要么是准备从营口撤兵,要么是增兵,因此必须把这条海路给堵死才行。

林彪没有片刻犹豫,马上开始往黑山一带部署兵力。因为廖耀湘兵团的动机已经知晓,现在要把这股国民党军队拖住咬死,绝不能让他们向沈阳、营口方向撤退。

很快,中共东北野战军十纵司令员梁兴初就接到了命令,率部在黑山阻击敌军!

梁兴初是江西人,打铁出身,外号“梁大牙”,听着北宁线上枪炮声隆隆,喊杀声震天响,自己的部队却一直按兵不动,早就心痒难耐。接到阻击任务,梁兴初两眼放光,心里长出一口气,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梁兴初

10月24日,廖耀湘兵团开始向黑山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一场艰苦的阻击战随即展开。国民党的炮弹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开始倾泻在黑山前沿阵地,炸得地动山摇!

第一天上午,东北野战军的92高地、101高地就相继宣告失守。战士们面对十倍于己的装备,十倍于己的兵力,尽管拼死一搏,英勇顽强阻击敌人,无奈人数、装备等都不是一个量级,一天打下来,伤亡非常惨重。

杀气腾腾的梁兴初却下了死命令,不允许一个阵地丢掉!如果丢了,立即组织反击,必须拿回来!

于是,第十纵战士们即使白天把阵地丢了,到了晚上也要偷袭回去,与敌人展开残酷的白刃战。

一时间,国民党的美式枪械与野战军的马刀不断撞击,火花交错,阵地上一片狼藉,双方杀得昏天暗地。

尤其是黑山正面战场的101高地,交战双方为拿下这里,一共反复争夺了近20多次……

10月25日下午,野战军防守的101高地再度被敌人攻下。第十纵28师师长沙哑着嗓子报告说:“我方部队伤亡太大,非常疲劳,准备等到晚上再组织反攻。”

梁兴初一听这话,马上火了:“你疲劳,敌人不疲劳?!你伤亡大,敌人伤亡也同样大,你歇过来了,敌人也喘过气儿来了,你说这账怎么算才划算,一刻都不能等,立刻给我组织反击!”

整个黑山一直处于硝烟弥漫中,没有人能说得清,究竟落下了多少发的炮弹、炸弹落在了上面……

廖耀湘怎么也不到,在黑山进行阻击的野战军战士,哪怕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拼命坚守。转念一想,或许解放军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等待攻击锦州的主力部队前来支援。

廖耀湘想到这点,后背顿时冒出了一层冷汗,当即决定不能等到攻下黑山了,现在就要往营口撤,不然就来不及了。

晚上,廖耀湘紧急召开了会议,算来算去,估计最迟10月27日,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就会到达辽西战场,一致决定,不能再等了。

各军军长都表示接受这个命令,只有第71军军长向凤武请求说,他们在黑山打了三天,部队伤亡巨大,请求26日拂晓后动身。

廖耀湘答应了,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不识时务的请求,最终彻底断送了他的兵团和他的人生。

10月26日凌晨三点,梁兴初还在作战室看地图,突然接到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打来的电话。

这个电话让他非常兴奋,那边只丢了一句话:“梁大牙,给我顶住了!兄弟部队马上到!”

1948年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进攻锦州的主力纵队悉数赶到。

这个锦州以北,沈阳以南那块面积不大、村庄稀疏的地域上,国共双方总兵力超过百万人的部队,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扭在了一起,双方任何一支部队都很有可能与对手擦肩而过,或是迎头撞上,整个战场呈现出了一派纷杂交错的局面。

当时,林彪给各纵队下达的命令是,第五、第六纵队插入敌后,切断廖耀湘兵团向沈阳的退路。第一、第三、第八纵队担任正面攻击,直逼廖耀湘所在的黑山地区。第二、第七、第九纵队作为第二梯队迅速向前靠拢。而位于长春的第12纵队和各独立师日夜兼程赶往支援。

最后,独立二师直接南下进攻营口,阻止敌军从海上增援或逃跑。

林彪还专门派野战军作战处处长苏静带领着一个重炮连从锦州出发,直接去找独立二师,并且参与指挥。

不过,林彪很快就收到情报,发现国民党军队暂时并没有往营口撤退的迹象,独立二师赶到营口之后,很可能面临着无仗可打的局面。

因此,林彪又紧急命令他们赶紧北上新民,从侧面打击廖耀湘兵团。

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独立二师的北上立了奇功。独二师前往新民在路上,迎头就碰上了廖耀湘兵团退往营口的先头开路部队,正是他的第49军前卫团。

独二师顾不得多想,一声令下,直接冲入了一望无际的敌人当中。独二师的重炮连占据有力位置,各就各位,不由分说,朝着敌军就是一顿猛打猛轰,炸得敌军前卫团人仰马翻!

国民党第49军的军长郑廷吉顿时懵逼了,误以为碰上了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并认为这些部队其实早早就在这儿等着,想要将他一举吃掉。

事实上,此时东北野战军的合围还没有形成,廖耀湘若是率部全力突围,仍然有跑出去的机会。但是,廖耀湘得知郑廷吉遭遇共军主力猛烈阻击,而无法前进之时,也以为退往营口之路已被截断,开始在原地举棋不定了。

就这样,国共双方军队在辽西走廊上搅在一起,全都乱了套。

由于战术动作变化太快,不仅国民党的部队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就连解放军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参谋长刘亚楼看到这个情况,心里很是焦急,对林彪说:“现在战场混乱不堪,双方全都挤成一堆了,我们不如来个大胆穿插,全面渗透,以乱治乱,乱而取胜……”

林彪眼睛看着地图,沉默不语,半响才迸出一句话:“我不管乱不乱,只要能找到廖耀湘就行。”

1948年10月27日,廖耀湘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兵团指挥部了,因为东北野战军三纵21团三营已经堵住了回去的路。

三营的战士们得到消息,直到听说这里的敌军拿短枪的,做吉普车的特别多,立马来了精神,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立大功机会,朝着目标就是一顿猛打猛冲……

10月28日,廖耀湘躲在高梁地里,与他一起突围的特务连也被打散,不得不四散突围。

逃亡路上,他赶紧花重金购买了充饥的食物,换上一套老百姓的衣服,心里觉得还不放心,又买了一头毛驴和两袋花生,走进了谢家客栈。

不料,民兵队长赵成瑞的突然前来盘查,让他逃亡的计划彻底泡汤了。

东北野战军在两星期内连获锦州、长春、辽西三次大捷,致使敌人损失26个整师共约30万人的兵力,对于全国战局贡献极大,所产生的影响力更是无与伦比。

此后,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已不足为惧,林彪也不整合部队,全军向沈阳出发,目标解放全东北地区。

刘亚楼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伤亡共计约56万余人,投降32万余人,起义部队近10万余人,投降俘虏中将23人,少将186人……

解放军素来讲究以德服人,面对俘虏的如此多国民党高级将领,自然想要劝说,或者进行“思想教育”。

于是,中央军委特意安排参谋长刘亚楼去“接待”,宴请他们吃喝,把酒言欢。

刘亚楼到了会客厅,看着他们情绪不高,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起身屈尊去各桌一一敬酒,说些场面话,满场气氛才有些活跃了。

常言道:败军之将不言勇。等刘亚楼来到廖耀湘这桌来敬酒。廖耀湘却不留情面,既不起身也不端杯,而是坐着一动不动,手拍着桌子,气鼓鼓的说:“你们的打法不正规,有本事放我走,咱们再打一回!”

刘亚楼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廖司令还想着打仗的事呢!这样吧,等会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让他跟你谈。”

散会后,刘亚楼真的带着廖耀湘去找人见面了,却是郑洞国!

郑洞国

郑洞国是廖耀湘的老上级,两人抗战时期一起赴缅甸作战,交情深厚。廖耀湘对他颇为尊敬 一直称其为老师。

两人见面后,免不了一顿寒暄,倾诉各自的目前状况,不免唏嘘不已。

郑洞国把自己为何率部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以及蒋介石宣布他“殉国”的过程说了,奉劝廖耀湘吸取自己的经验教训,好好反思以后的人生路。

廖耀湘听罢,一下子就蔫了,只好连着敬了郑洞国三杯酒,本就不糊涂的他,虽然嘴上不服气,内心深处何尝会不知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

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出狱,并没有去台湾找蒋介石,而是选择留在了内陆,并接受邀请,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

1968年,廖耀湘因病在北京去世,十二年后,他的骨灰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沈战役:林彪用兵如神,率百万雄师入关,历时52天大获全胜
11.2 | 辽沈战役胜利日
国军第一精锐兵团被困东北,老蒋令其沿铁路撤退,指挥官当没听见
辽沈战役:沉寂的战场
辽沈战役,林彪横扫千军如卷席,却因一着不慎,遭毛主席严厉斥责
廖耀湘被俘后,认为解放军耍赖,韩先楚一挥手:你要多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