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初满人有十万骑兵,他们是如何灭掉明朝百万大军和百万义军的?

崇祯时期,明王朝全国正规军的数量在145万左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起义军兵力加在一起也有百万之众。

清军入关前后,总兵力在20多万人。

其中满洲八旗的军队大约 10万余人,还有蒙古八旗,和辽东汉人为主的汉人八旗,吴三桂带领的军队5万人左右,几方军队总共20多万人。

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数字不是绝对准确,但是总体上是没错的,那就是清军陆续吃掉了比自己多10倍的明军和义军。

为什么清军对以少胜多?原因有以下几个:

朝廷腐败

任何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他们都注意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负担,都反腐倡廉,整顿吏治。可是到了最后都难逃灭亡命运,这是历史规律,也是自然规律。

就像一碗饭,你不管是放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总有发馊变质的时候。秦汉唐宋,哪一朝哪一代都是如此,到了末期时,腐败盛行,积重难返,沉疴难消,开国皇帝转世活过来都没有救。

朱元璋对贪官恨之入骨,反贪力度空前绝后,用了剥皮抽筋酷刑,但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决定了腐败难以根除。

朱元璋为了防止太监专权,定下宦官不得参政的铁律。结果呢,从朱棣开始,太监就开始受到重用,太监专权现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毫不夸张地说,是太监玩死了明朝皇帝。

除了太监,朱元璋还担心丞相专权架空皇帝,杀了胡惟庸之后,废除了丞相制,实行内阁制。

内阁制的诞生,导致党争盛行,官员正事不干,集中精力搞内斗,让皇帝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内耗加剧让大明失去凝聚力,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崇祯无能

明朝末期名将辈出,群英荟萃。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末那样,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

孙承宗、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吴三桂、陈奇瑜、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寿不胜枚举。

他们很多人并非武将出身,但似乎天生就会打仗,个个满腹韬略、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但是崇祯不但不会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反而多疑残暴,排斥和滥杀忠臣良将。

崇祯在位十七年,不但换了五十个大学士,还撤掉了十一个刑部尚书,更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可笑的是崇祯吊死煤山之前还不知悔改,没认清自己的缺点,却留下遗言说:“文臣个个可杀”、“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这样的皇帝,能指挥军队战胜清军吗?

制度弊端、军队战斗力差

明朝初期实行卫所制度,士兵和家属入军籍,谓之军户。

士兵在朝廷分配的公田里耕作,每月领到的粮食,足够一家人生活所需。

朱元璋曾骄傲地表示,不花财政一分钱供养,大明军队完全自给自足,当时卫所制度的施行,在明朝战胜元军、全国一统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卫所制度也有很多弊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显现出来。

一是“南人而北,北人而南”的更戍制度导致士兵逃亡军心不稳。

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南方人前往北方驻守,北方人前往南方驻守,初衷是士兵在本地的话,熟悉本地情况,容易勾结当地人造反。

但是该制度的弊端是南方人是适应不了北方寒冷的气候环境,而北方人也是适应不了南方的瘴气环境,造成所谓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正如明代首辅杨士奇所言:“水土不相习,北人苦于瘴疠,南人苦于严寒,多至死亡”。

长此以往,士兵死亡和逃跑现象时有发生,军心不稳。

二是卫所制度中的京城班军制度,导致卫所空虚。

班军制度是将卫所的士兵轮流调往北京,操练军队,但时间一长就变味了。

随着时间的逝去,这些班军却逐渐变成了施工队,或修筑城哨、或建造城堡,被长期禁锢在京师,不能返回原地。

如此一来,其原地卫所军兵力空虚,无法维护稳定、守卫国门。

而且繁重的劳动,导致班军大量逃亡。

《明代的军屯》一书中所说:“役使军士当私差的,主要是镇守总兵等官,还有指挥千户、百户以及许多官豪势要。他们私下役使军士,耕种庄田,为他们樵采、治炭、开窑、烧造砖瓦、修筑私第、贩私盐等” 。

卫所军官多将卫军挪作私用,把他们当作赚钱工具,就是不让他们练兵。

长此以往,军纪废弛、战斗力下降,成为一群草包。

拖欠军饷,士兵丧失斗志

明朝中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差,不是被太监控制,就是让奶妈掌握,或者被党争搞得焦头烂额。

他们的治国能力差劲,国家乱作一团。

再加上北方地区连年自然灾害,不必说屯田,就是许多民间的田地,都因连年干旱,颗粒无收,灾民遍地。

在此情况下,军队开支只能从国家财政中支出。

但是国家经济不景气,财政收支难以平衡,拖欠军饷现象严重。

崇祯二年二月十二日,崇祯帝要求户部统计上交拖欠数字,数字交上来后一看,傻眼了:

万历三十八年至天启七年之间,总计拖欠九边饷银数达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馀两。

长期领不到军饷,士兵们衣食无着,有时候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典当兵器弓箭来度日。

严重的时候,内陆士兵的弱者外出讨饭,沿街乞讨;强悍的直接哗变叛乱,加入农民军阵营。

辽东将领投敌卖城更是屡见不鲜,“人人有疑辽之心”。

在崇祯登基初期,袁崇焕还没出关,就发生了宁远兵变。

兵变之前,辽东巡抚毕自肃就对皇帝报告说辽东军饷不够,没多久,驻宁远士兵就因四个月没有发饷而哗变,把巡抚总兵等高级官员抓起来,痛打了一顿,后来还是官方向商人借了三万两银子,才勉强化解这次危机!

崇祯四年十月,孙元化命孔有德率几千士兵携带火炮从登州出发支援辽东前线,这支队伍因为没有军饷,不得不沿途向居民索取粮食补给。

清军战斗力强、以一当十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争之王,骑兵的素质决定战争胜负。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军队多数时间都战不过游牧民族的军队。

游牧民族是马背上长大的,他们四海为家,能征善战,凶猛彪悍、狼性十足,总是冲锋冲锋再冲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中原人属于农耕民族,有地有家产有恒业有老婆孩子,打仗有太多牵挂,缺少勇往直前、破釜沉舟的精神,所以清兵以一当十不难理解。

明朝没有养马基地,缺少优良战马

骑兵离不开好马,中原?对不起,没有好马。

游牧民族的马在天然牧场成长,天生就是良马,战斗力爆棚;

温室长不出大树,中原人造牧场养不出好马。

由于国家财政紧张,不仅没有牧场用来养马,还没有工资给牧民补贴。

种种原因,造成明朝军队战斗力低下,让清军以一当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的名将名臣 千古奇冤袁崇焕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李自成能推翻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袁崇焕之死,明亡之兆
⑵叛乱的来源①饥兵问题
从万历朝一名士兵0.7两银饷到崇祯时3.3两银饷,看明末军队的失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