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监寇连材向慈禧死谏十条,最后一条大逆不道,梁启超:真烈士!

在人们的形象中,太监是让人厌恶的群体。

一提起太监,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众多太监形象,有指鹿为马的赵高、有杀死王爷的仇士良、有把皇帝变成战俘的王振,有大搞特务政治的魏忠贤。

总之,太监给人的整体印象不佳,似乎他们就是一群心术不正,整天操着娘娘腔、无底线陷害忠良的家伙。

其实太监并不是天生的,也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做太监,是万恶的封建制度将他们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无论自己多么有良知,到了宫里就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出卖自己的人格来顺从皇帝,稍有不慎就会脑袋搬家,面临灭顶之灾。

长期的工作环境养成了他们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圆滑性格;不能过正常人生活又让他们对常人非常敌视,产生了报复大家的病态心理。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太监中也有好人。

比如发明造纸术的蔡伦;七下西洋的郑和;清正廉洁的怀恩;忠君爱国的王承恩。

清代被慈禧杀掉的太监寇连材,也是一个好人。

这个太监不但不贪、不占、不陷害忠良,还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一身正气。他身为一个皇宫工作人员,关心国家大事、仗义执言,最后死在慈禧屠刀之下,堪称太监楷模。

太监大多数小时候就被阉割,自愿进入宫中的,而寇连材则是“半路出家”,成为太监的。

寇连材跟安德海、李莲英和小德张一样,都是直隶昌平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是少年时进宫,寇连材23岁才进宫;他们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寇连材小时候家境殷实,父亲也算个大地主,种了几十亩田地。

正因为如此,寇连材年过私塾,学习过岳飞、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有是非感、正义感。

因为家里条件不错,他在14岁的时候,提亲的人就络绎不绝,早早就订了婚。

15岁那年,他迎娶了同村一个姑娘。

结婚之后,夫妻俩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妻子知书达礼、孝敬公婆。

结婚几年里,他们生育了三个儿女;一家和和睦睦,幸福美满。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3岁那年,父亲跟另一个财主发生地界纠纷,两家开始打官司。

因为对方有权有势,父亲倾家荡产也没有打赢,还把自己的地全部搭进去。

父亲一气之下,在半路上投河自尽。

父亲死后,寇连材悲愤交加,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为父亲报仇讨公道。

于是在一个北风呼啸的黎明,他不辞而别走出家门,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

他早已经想好,要到皇宫当个太监,出人头地,好回去报仇。

因为在他们家乡,很多少年走上这条路,最后名利双收、飞黄腾达。

按照宫里的规矩,15岁以上的男孩一般是不收的,寇连材长得孩子气,显得年龄小,再加上太监老乡的帮助,他终于如愿以偿,到宫里做了一名太监。

由于他为人机警,能说会道,长得也英俊,所以李莲英一眼就看中了他,让他到戏班子去工作。

这个戏班子都是太监组成的,演旦角倒是现成,他们的服务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慈禧太后。

清宫里的太监没有文化补习班,进宫前他们家境贫寒也没有条件上学,因此有文化水平的寇连材在太监里面显得非常优秀,再加上精明能干,很快就引起慈禧注意。

李莲英善于察言观色、揣测圣意,就投慈禧所好,把寇连材安排去学习洗头和梳头,学成之后,分配到慈禧身边伺候她老人家。

而寇连材也非常称职,总能将挑剔的慈禧伺候得舒舒服服,对他越来越信任,不再让他当服务员洗头梳头,而是直接让她为自己跑腿办事,读奏折。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慈禧交给寇连材一个光荣任务,让他光绪身边去,监视其一言一行,及时向慈禧汇报。

将如此重大的事,交给寇连材,足见慈禧对他的信任。

可是慈禧很快对他产生了怀疑,因为他的汇报内容总是千篇一律:皇帝在读书,皇帝学习老佛爷讲话,皇帝对老佛爷非常崇敬。

慈禧不相信,光绪会如此老实,她怀疑寇连材没有如实汇报。

但根据之前的印象,寇连材又不是爱撒谎的人,所以怀疑归怀疑,并没有对于采取什么措施。

可是不久后发生了一件事,大大出乎慈禧意料,甚至让他震惊——寇连材竟然向他上书,谈起国事。

189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早晨,寇连材照例来向慈禧汇报工作,但是他没有汇报,而是交上一份奏折,他自己写的奏折。

慈禧一看,鼻子都气歪了。

上面洋洋洒洒千余字,是给慈禧提建议的:

  一、以纸贯通天下,以兴利弊……

以一个太监身份,涉足国家金融政策,堪称有勇气。

  二、国家用人,宜以利为先……为官不忠,系养廉甚薄之故……

提出高薪养廉的说法,有点现代意味。

  三、编户练军……

这项军事类建议非常繁杂,二十里建造一个炮台,士兵”头戴英雄帽,足蹬连袜鞋“,用发面火烧当军粮等等,看出来是受了很多国粹戏剧的影响,未免儿戏。

  四、宜多修工以养天下之民……

让灾民饥民修炮台等军事设施,以工代赈,后世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采用过寇太监的思路。

  五、天下各处宜设立官学教人院,不拘男女,均十岁入学,十五岁考等次。选差使,各处均由学中挑选。天下婚姻合配均按学中等次相配……

看上去这就是国家”发对象“的渊源,高学历的程序员同学都被感动到泪如雨下有木有。

  六、修铁路、洋药是中国之大患,均宜裁撤……洋军器宜撤。海内用战船宜用本国人,外国人宜撤之……

你说他这一条太有时代局限性吧,时至如今,不还是有反西医的嘛!

  七、天下各犯宜赦,亦宜各赏给命牌一件。赦前罪宽免,自后再有不法之事,从重治罪,决不宽恕……

赶紧后世的香港廉政公署在七十年代的大乱大治中采取了寇太监的一些想法思路。

  八、天〈下〉各处官员,均宜三年一任,不宜连任。京官调外官,外官调京官。京知外边情形,外知京内情形,内外一气,天下自平……

这不是他的发明,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很早就开始意识到不能让地方官在原户籍地做大做强,实行异地为官。

  九、天下风俗、银平、斗秤、尺寸、地亩清目,各处均不相同……天下均宜一法制之……

统一度量衡的举措,没得说。

十、我国现今无嗣,就此可选天下文武兼全、才学广大者过继,不可按亲友过继。天下之人均有天分,有才即有分。

疯了,这一条够斩寇太监十次的,皇帝再无子嗣,也不能在民间选秀啊,选出的不是满人可如何是好?

——《寇连材死谏折》

慈禧看完后,震怒之余又感到蹊跷,心说这个小小太监,怎么能写出这样深刻的建议?

于是她责问道:奏折上的东西,是你写的,还是受到别人指使?

寇连材回答:不好意思,是我自己的想法。在慈禧的要求下,寇连材自己又背诵了一遍。

慈禧说:本朝早有遗训,太监不可以干政,违规者是要被杀头的,你刚进宫的时候没有学习过吗?

寇连材说:我知道啊,但是我要怕死,就不写这奏折了。

可见寇连材是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依然还是义无反顾。  

2月17日,寇连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处决,他说了一句:“如此,足千古了!”欣然赴死,年仅28岁。

梁启超听闻后,痛哭流涕,称寇连材为烈士,“义烈宦官”,并为其作《烈宦寇连材传》,以示后人。

寇连材为什么会心血来潮写这份奏折?

因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居然败于倭寇日本,这让满清朝野上下哗然,脸上无光。

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太监,寇连材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用生命为代价,写下那份奏折。

由于时代的局限,寇连材的很多建议显得非常幼稚,比如有的建议是反对改革开放的,是开历史倒车,比如“修铁路、洋药是中国之大患,均宜裁撤……洋军器宜撤”等,简直就是自废武功,像是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但是我们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苛求他,寇连材这种为国家民族不怕牺牲的精神,非常可嘉,可钦可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启超为其做传的小太监
清朝最值得称颂的太监,因上书议论国事被处死,梁启超称他为烈士
清宫太监寇连材被处死,梁启超称其为“烈宦”,还专门为其写传记
慈禧处死一个太监,光绪帝为此难过了好几天,是为何?
被梁启超赞扬的太监——寇连材
大胆太监,说光绪应该全国范围内选太子,慈禧气歪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