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瑞即心理 | 我真的不想再讨好别人了!
  • 对自己不够自信;

  • 过于注重他人的想法;

  • 害怕被忽略,不断重复心理建设;

  • 有求必应型,不太懂得拒绝别人;

  • 指望全部人都能喜欢自己;

  • ....

以上都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特征,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职场小莫就是如此。

小莫总是害怕自己的拒绝会导致职场人际关系的破裂,又无法说出自己的需求、无法拒绝他人,进而接受了全部的请求。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呢?

一方面想通过让步来维持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又为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而苦恼。

1

为什么我总是妥协

妥协与讨好大多数都是讨好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安做出的行为,似乎只有满足了他人的需求,自己才能从中获得安全感

而讨好者一般不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来暗示他人,期望别人也给予自己同样的回报。

因为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讨好者也常维持着正面积极的形象。

这些都是讨好者内心敏感的表现。

Hüther  

德国脑科学家 ▶▶▶

SAYING

当人们隐藏起真实的自己时,也许表面上他们获得了成功,但他们从来没有过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永远无法放手,无法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他们总是感到紧张,他们必须一直不停地努力,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竭尽全力用世俗的成功去填补内心的缺爱和安全感缺失。

2

讨好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没能充分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对一个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接纳对于早期形成的自我认知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不必时刻寻求大人的关注,不需要努力去讨好父母以此获得安全感;

然而在另一部分孩子看来:只有自己足够懂事,才能赢取父母的喜欢。

一个从小没有被真正看见的孩子,必须时时刻刻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存在,这种「求关注」很容易因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而迷失了自我。

2、自我价值感匮乏

自我价值就是你怎样认识你自己,看待自己的价值。

很多父母为了激励孩子都进行「严厉教育」,在这种不表扬、少夸奖的严苛环境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般都很低,唯有从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中确定自我价值。

* 比如幼年时期需要从父母的满意中肯定自己。

3

怎么停止「讨好

1、了解自己是否是讨好型人格

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也都会时不时的做出一些讨人喜欢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是病态的。

了解自己很重要,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病态的讨好模式中,是停止讨好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2、试着察觉自己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一件简单的小事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比如换个发色、改变穿衣风格、请个长假去旅行等...

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

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你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

3、学会自我肯定

讨好者缺乏的是看见自我价值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想要变成他人喜欢的样子,那会丢失原本的自己。

而自我肯定是是一个逐渐认识,并接受自己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

它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尊,帮助我们重新评估自我,能够比较全面、平衡、客观地看待自己,而不会完全由社会评价系统、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否来评估自己的价值。

心理咨询能给来访提供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来访可以在此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摆脱对于外界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是值得被爱的。

关于讨好型人格,小瑞还想说的是: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讨好型人格也并没有那么难堪,我们也不需要为此人格焦虑。

何老师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讨好型人格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不是你舔着去讨好,而是尽量以别人的视角为视角,这是一个奉献型人格;

如果你能转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不再纠结于讨好上,你是可以变得享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恋是天生的吗?深度解读自恋型人格
文案:缺爱的孩子四个表现
把孩子养成了啃老族
如何走出习惯否定?
妈妈情绪好 孩子能量足
心理知识分享:讨好型人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