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伤寒------麻桂二方之我见

学习伤寒------麻桂二方之我见

对于《伤寒论》的学习。我现在只看的原著,没有参看其他注解。有时参看《内经》的部分条文。目的是不参杂见。待有一定的自解后,再学习其他伤寒大家。故而我对伤寒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局限。在此我谈谈我对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二方的看法。

       一、桂枝汤之我见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上二条的关键是自汗和恶风。

       在成都地区的春末和秋初,阳气均不太甚,地面潮湿且空气湿度很大,时而感觉闷热。而正夏之时,因太阳的照射,湿度明显减轻。虽热而无烦的感觉。在自然界中,因太阳的作用而将水湿之气升空。在人体亦是如此。心主神明,乃一身之主,为人之太阳。如神明失察,则百变由生矣。如心之阳气虚损,则不能正常温眴上焦之气,上焦之气不能如雾状则不能正常化生气血以敷布与人体,人体在表之经气亦不能得到正常的供应亦随之而虚。表之阳气虚则营阴失去正常的推动与温眴,轻则恶风,重则恶寒,且表之阳气虚则不能固涩营阴,汗自出也。外邪亦可乘虚而入,在外之阳与邪战则发热。由此可见,治疗之首务乃扶助太阳之气,化上焦之阴霾,以开水之上源,使上焦之气能正常输布。正气复则自能抗邪也。

        桂枝汤

       桂枝3两(味辛性热)   芍药3两(味苦酸性微寒)      炙甘草2两 (味甘性平)     大枣12枚 (味甘微温)    生姜3两(味辛性温)

       此方取桂枝之辛热以扶助人身之太阳---心,使其阳气旺盛而化寒阴,芍药之微寒以防扶阳之太过而伤阴液。甘草、大枣味甘以补脾生津液,以滋养其化源,使生机更为昂扬,生姜辛温以助阳驱邪外出。且将息法中亦有喝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其目的亦是增强津液之生源,以化气血,气血能正常生化则自能抗邪外出矣。

     二、麻黄汤之我见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二条之关键是寒。因体虚受寒,寒邪郁于肌表。本就体虚,复由寒侵袭,则在表之经气比中风更无力推动而凝滞,故可见全身疼痛,汗孔为寒所闭则无汗出。卫外之阳与寒邪相斗则发热。人身之太阳虚,胸中之阴霾盛,向上逼迫与肺,令肺气不能正常肃降而喘作矣。其根本亦是胸中寒气太盛,蒙蔽心阳,心阳不能正常敷布气血之故。

       此时好比天之降雨之前,天空阴云密布,云层很低,天之太阳完全被云遮蔽。闷热难耐,此时必待雨后方可热解。

       麻黄汤

       麻黄6两(味甘性温)      桂枝2两(味辛性热)     炙甘草1两(味甘性平)        杏仁70枚

      麻黄之味甘属脾,性温则升,此处重用亦好比升地气上为云,以增加云之重量,促使雨之早下。此之桂枝则防上焦阴霾太过而损心之阳气。炙甘草防麻黄上升之力太过而伤脾土。杏仁味甘苦,性温。则能升能降,即可引水上升,又可使之下降。诸药共用使汗出热退而邪解。此方亦有兴云布雨之势,故亦有青龙汤一说。

     临床中我接触的发热病人很少,而疼痛病人每每皆是。自打学习伤寒以后,我大半的处方均是伤寒方。且桂枝汤的运用占我处方的一半。此方化裁运用与颈肩腰腿的疼痛,常常获得显著疗效。究其原因,乃此类病人,大都由于心之阳气虚不能正常气化上焦之津液为气血。水精之气不能正常输布,聚于肌腠之间,故而疼痛使然。桂枝汤乃调和阴阳之剂,其能上能下,能内能外,能使津液气化。全身津液能正常气化则不会凝滞。故其对急性疼痛,有典型津液积聚皮下者(临床疼痛局部有僵滞感)效果显著。我曾经用此方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七天而疼痛消失者。其临床意义亦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伤寒第49条—桂枝二越婢一汤
(10)[转载]伤寒类方药症解析一(转)
小道经方9
这个汤叫还魂汤,你喝过吗?
【新提醒】行者老师讲中医第64讲白虎汤证20140920讲
一文读懂伤寒和温病的本质区别,终结千年寒温之争的燮理焦腠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