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大集:似曾遗忘的开心岁月

不知何时起,村子有了集市。至于究竟啥时开始有集市,我问过村子里的老人,他们只是说很早以前就有。黄河以北的要早早乘船赶过来,再远处的要早早住进本村东头的几家客店。南来的北往的,远的近的,男女老少在某一天为集而来,说说笑笑,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赶集的事。集市就在我家门口,出大门就是,可以说我的童年里集市是最有印象的。孩提时代的集市贯穿村子的东西大街,南北向街衢也有摊位,我家门口是青菜市,每个摊位都很小,品种也很单一,比如韭菜摊子,芹菜摊子,白菜摊子。那个岁月,交通很不发达,一般都是手推车之类,偶尔可见一种很大的自行车,车子上驮着满满的货物。

小孩子爱热闹,赶集无非是找快乐,每次有集市就爱找人多的地方。集市上有一个卖老鼠药的,说得一口流利的山东快书。这人先找一个开阔地场地,然后撂下行囊,从一个大包里掏出一块脏兮兮的大布,有模有样地铺在场地中间,最后把一包包的老鼠药堆放在上面。行头收拾好,便开始清嗓子大喝起来:“南来的,北往的,大家都来听我讲。”然后就开始介绍他的老鼠药,“咱的老鼠药,中国产,中国造,别处哪也买不到;吃了咱的老鼠药,先麻嘴,再麻腿,鼻子嘴里冒血水;大老鼠吃了蹦三蹦,小的一吃就没命......”好多顺口溜,引得众人驻足围观。我们从人缝里往里挤,就为看他从一个很脏的袋子里倒出来的死老鼠。说完一段就开始开张卖药了,你一包我两包,卖老鼠药的乐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听他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了,大人们也开始大喊:“说一段吧,说一段吧。”印象中这个人确实很牛,不光嘴皮子好使,脑子里也确实有点东西,大约四十多岁,中等个头,络腮胡子,一双圆眼鼓鼓的,开口就露出慈善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和力。在大家的再三劝说下,他终于亮开架势,字正腔圆地说了一段武松打虎的快板书:“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说完一段,人们开始散去,我们开始寻找人更多的地方。

集市的一角围了好多人,其实我们知道是个挖鸡眼的,因为好奇 ,有时还看不到详细,人多还是往里挤。只见地面上铺一块洁白的布,布上摆放着各样的瓶瓶罐罐和鸡眼样品,一侧摆放着吓人的图片,血淋淋的画面,这天正巧看到一个人挖鸡眼,我们忐忑不安翘着小脑瓜斜着眼睛看。只见一个人斜坐在那个挖鸡鸡眼人的面前,面色有点恐惧,斜着眼睛往双脚的另一侧看,还有个人扶着,怕他歪倒。我们再看挖鸡眼的人,只见他神情自然,有点装模作样吧,挽起袖子,从一旁的暗红色箱子里拿出一包东西,然后高举起来示意围观的人们,之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地面上,一层层打开洁白布包。我们定睛一看,吓了一大跳,是大大小小的剪刀和剪子镊子之类。斜坐在他身旁的人有点发抖。挖鸡眼的人把病人的一只脚实打实的抱在自己的怀里,病人开始哆嗦起来,还没下刀就开始双眉双眉紧蹙,汗珠子从额头渗出来。挖鸡眼的用尖尖的利器把病人脚上的肉肉一片片切下来,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把一层层肉皮切完,挖鸡眼的又拿过一把尖尖的利器,使劲在病人的脚上狠命的钻,众人提心吊胆,病人也开始做小声哼唧,“啊呀!哎吆!”乱叫一通。胆小的不再直视,扭过头看别的。我们还是处于好奇,定睛观看。又一会儿,挖鸡眼人拿出一种深红色的药水倒在病人的脚上,只见鸡眼处开始冒沫儿。挖鸡眼的人撸起袖子,撩了撩额头的长发,掏出一支烟,叼在嘴里,没有点着,就地拿出兀扎子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和围观的人说道:“各位亲友,谁的脚上长了鸡眼,走路疼不方便,我在这给你解除痛苦”等等,总之就是这个意思,原话已经记不清楚。往下的环节就是最惊险的挖鸡眼,名义是挖,实际是用尖嘴的钳子夹住用力去拽,你想想长在肉里的东西硬生生拔出来是啥滋味儿吧。我们当时给这个环节取了个名曰“坐老虎凳”,听名字就很吓人吧,可怕的细节就不再赘述。这是当时大集上我记忆深刻的场景。

集市中好多事随着岁月和时代的变迁,大都已经烟消云散,也没有了痕迹,牲口市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流行于八十年代。我们当时也就十几岁,每逢大集遇到周末,我们总会结伴前往。当时的牲口市位于村子东南角一个废弃的大场院内,很宽大,因为好多的牲口可以在里面活动。好多栓牲口的大木桩错落有致的排列着,里面大多是牛马,我们去的目的是看大马。以前总是在电影中看到英雄人物骑高头大马,握着手枪威风凛凛追赶敌人,我们都很羡慕骑马的英雄,像《侦察兵》《南征北战》中的人物,我们特别期待见到大马,可是因为很小根本不知哪是马哪是骡子,只是互相猜测。我们也只是远观,从不靠近,偶然遇到钉马掌才凑近看看究竟,只是看到大人比划着说,具体也不明白。钉马掌是个技术活,需要有娴熟的钉掌技术,还要有可以驯服牲口的技能,有时候还会发生危险的一幕,我们曾经目睹过一个人被踢得倒在地上打滚,所以至今看到大马还望而生畏。八十年代初期,牛马是主要的替代劳力的工具,比较富裕的家庭为了农业生产购买了适合自家的牲口。大多数家庭都是到集市上买老牛,只有个别家庭买得起骡马。因为老牛温顺,一般人都可以接近,养起来也方便,骡马性情暴躁,没有过高的驯养技能不敢买,随着家家户户经济的发展,牲口市交易场所随之诞生了新的行业——“牛经济”。啥是“牛经济”呢?比方说张三是卖牛的,李四是买牛的,总得有个中间人做介绍吧,就像过去的媒婆,用来说和双方。当时的牛经济大都是村上有名气的人,总之都小有名气,要么是退下来的村书记,要么是远近闻名的名嘴,牛经济凭着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及三寸不烂之舌通过花言巧语赚的盆满钵满。说来也怪,要想买卖一头牲口还真得靠他们。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有一微微驼背的老者,当时约莫六十多岁,旱烟袋包老是挂在腰间,嘴上总是叼着一个褐色的烟斗,走在身边总有一股浓浓的烟叶味道,见人老是眯着眼睛笑,你想买牲口他一眼就看出来,并立刻和你搭讪,并且越拉越熟,然后他就在牲口市里为你物色,满口承诺包你满意。当时想来这人真有一套,他居然可以看出牛是多少岁了,又是满口牙了,半口牙了,还有好多我们不明白的术语,难道他们看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的《相牛经》,哈哈,至今也不明白其中的道道。最有意思的是准备成交的环节,卖者不说多少钱,买者也满头雾水,牛也相中了,咋办呢?牛经济摆出一副吆五喝六的架势,在众目睽睽之下先和卖牛人走到一侧,各伸出一只手互相攥了攥,并不言语,然后卖牛的摇头,示意不同意,之后两人再次把手放在暗处做出攥攥手,看两人表情好像没有意见了,只见牛经济又走向买牛的一侧,问看的咋样了,意思是满意不满意,之后再和买牛人攥手,反复几次后,正式成交。买牛的用一条新缰绳从卖牛手中牵过属于自己的牛,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卖牲口的不会把自己牲口的缰绳卖掉,所以要让买牲口的换一根新的。我家曾经养过一头老黑牛,只有一只角,记得卖掉以后我的父母还拿着老牛的缰绳落泪呢,因为当时我年纪小,具体也不明白。

集市在以往的岁月里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应俱全,要啥有啥,火烧铺子,铁匠炉子,煎饼果子,生活并不富裕的日子里,人们过着满足而且安逸的生活。集市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从村子中央挪到村子东头,从村子东头挪到村外,不断发展壮大的集市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一个时期活跃了农村经济。今非昔比,现在的集市很像一个很大的超市,无边无际,要啥有啥,就连卖青菜的老太太都在显眼的位置摆放了微信支付码,特色美食更是让你眼花缭乱。下个周末老家又是大集,早已计划好,一早驱车赶过去吃个水煎包,然后赶赶老家的大集,走走当年熟悉的地方,追寻似曾遗忘的开心岁月。 

作者:邹平市黛溪小学高方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赶大集实拍,这样的集市你见过吗?
村子里赶大集,80岁的老爷爷都喜欢赶大集
诸葛大集往事
有声读物丨泊里大集
渐行渐远的孝里铺大集
家乡的老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