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悠父母情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似乎永远长不大。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直耕种着七亩农田。我们弟兄四个多次劝说别种地了。但两位老人从没有因为我们的劝说、身体不适、自然灾害、种植成本过高等原因而放弃。父母之所以不愿放弃种地,也是对土地的一种眷恋。两位老人觉得现在种地比过去强多了,都是机械化,省了好多力气。父母常说:俺老两口不种地能干啥?俺们身子骨还能动,种地当锻炼身体。父母凭借着这种不服输、不服老的乐观劲头,一直守护着自己的那片热土。

父母养的牛

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父母这些年一直没有间断过养牛,而且每年都会下头牛崽。所以,尽管种地实现了机械化,但为了要玉米秸杆料草,只好手工收庄稼,往往是我们家行动得早,结束得晚。一到秋收,我们就劝父母把牛卖掉别养了,父母表面答应,可过后就变了。真正放弃养牛的想法,是父亲被电动三轮车砸伤小腿后。今年10月12日,父母二人骑着电动三轮车从镇上回家,在一个路口因避让过往车辆拐弯时,三轮车不慎侧翻,砸伤了父亲的小腿,母亲只是受了点轻伤无大碍。父亲受伤过重,只好住院动手术打钢板,住了9天院回家静养。回家后,第一件事,牛不能养了,让小舅牵走。第二件事,地别种了,我们哥几个每月拿赡养费。一听地不让种,父母意见很大,说什么也不同意,执意要种。做为儿女,只好暂且依从父母意见,不再干涉。

父母在劳动

种地是我们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父母不会做生意,仅靠几亩农田的收入来供养我们弟兄四个上学。大哥没上完小学就退学了,二哥是家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三哥上完小学就在县城打工了。1992年,我刚上初中,正赶上洪涝灾害,那年的玉米地全涝光了,收入没有了,家里的日子非常拮据。上完初一,初二开学时我直接没有去上学,和父母一起上地干活。因为当时我学习成绩好,在班里也是前十名,我舍不得离开学校,可家庭条件不允许。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从邻居家借钱让我去上学。那时初二分成了快慢班,1至3班是快班,4至6班是慢班。由于我和5班的班主任是邻庄,就直接去了慢班。后来,经过几次考试,我又转到了2班。这也是以后几个同学最纳闷的事,我本来成绩挺好为何进了慢班的原因。父母再苦再难,从没有抱怨,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农村尤其是弟兄姊妹多的家庭,身为父母更加的不易。吃饭、穿衣就是个大事。我们弟兄四个的鞋子,不管是单鞋或棉鞋都是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如今,我仍然依稀记得,冬天我躺在热炕头被窝里,母亲的“嘶嘶轧轧”纺车声伴我入梦乡。

母亲在田间劳动

小时候,一日两餐。一到饭点,一家六口人,围坐在长条饭桌前,座位基本上程序化了,从前至后左右两边依次是父母、三哥、我、二哥、大哥,形成了一种惯例。直到大嫂、二嫂娶进了家门,座位稍微有所改动,但父母的座位一直没有变。如今,我们弟兄四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在老家吃饭的时候少之又少,饭桌上只有父母二人了。常言说,隔代亲。父母对孙子孙女的疼爱又是另一种表达方式,每个孩子的小棉裤、小棉袄甚至小棉被都是母亲亲手缝制。今年,我女儿上高一,宿舍里的褥子和小棉被也是母亲赶制的,暖暖的棉被融入了母亲浓浓的亲情。

孩子们跟父母在一起

父母让我们聚在一块,父母在,家就在。春节是传统节日,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妻儿老小全部回老家过年,父母二人更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把最好的糖果、瓜子端上来让大家吃。除夕夜里,大人一桌,孩子一桌,一大家子16口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饺子,喝酒吃菜,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而且,父母给每个孙子孙女发压岁钱,或多或少。压岁钱不知从何兴起,但我小时候的压岁钱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拾块、伍拾、壹佰,不过都是父母趁我们睡了放在枕头下面。等第二天5点多时,叫醒我们,让我们用手摸出压岁钱来,挨个攥一攥,然后收回,寓意发财,健康吉利。

年节回家,父母总是忙前忙后

我有个要好的同学,是乡镇一所中心小学的校长。我们谈到父母这个话题时,他讲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去年周末的一个下午,他回老家看父母,在家呆了不长时间,因有急事需回县城。临走时,他问家里还有啥活要干吗?父母都说没有。办完事,回到家里见妻子正包饺子,于是他想到了父母,就让妻子多包些。饺子煮熟后,他打包开车又返回了老家,恰好天空降下细雨。在他一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正看到六十多岁的两位老人正费力地将晾晒的玉米装到袋子一点点地挪到屋里……说到这里,他眼里含着泪花,他满心愧疚与感动,父母为自己承担了太多的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疼爱超出了一切,这种爱不是理所应当,我们唯一能做的要学会珍惜父母,孝敬父母。

作者的父母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程建柱,山东阳信县人,就职于阳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阳信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山东文学》《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齐鲁晚报》《滨州日报》《渤海》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及新闻稿件千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父母
压岁钱
那些事儿丨殷海平:怀念儿时的棉被
我的压岁钱
一张旧棉被
一掌经命理发挥(廿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