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修海和他的绝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邹平县台子镇,位于黄河南岸,这里民风淳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勤劳善良的乡民,酝酿出独有的乡俗和地方文化。也孕育出一些地方能人,常修海便是其中一位。

在老家无论是不是一个家族,街坊们都习惯按辈分叫叔叔、大爷、婶子等,非常亲切。常修海是我的北邻居,比我高一辈,我叫他大爷。他因为一条腿有点跛,人们都叫他“常瘸子”。

常修海小时候活泼好动。七八岁的时候,爬树掏鸟窝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摔坏了一条腿。受当时条件限制,治疗不彻底,落下后遗症,走路时一高一低,便成了瘸子。他家兄妹四个,他是老二。在农村瘸子是不容易讨媳妇的,他家经济条件又不好,兄妹三个都陆续成家了,可他直到三十还没娶上媳妇。他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没有办法,谁家姑娘愿意嫁个瘸子呢?直到他三十二岁那年,在热心街坊的撮合下,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巴姑娘秀儿,总算成了家。

常修海性格爽朗,待人热情。他一米七八的个子,四方脸盘,络腮胡子,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如果不是一条腿稍微有点跛,绝对是个帅小伙。虽然一条腿不方便,但在我们村和周围几个村里,常修海却是大家公认的能人。说他能,是因为他心灵手巧,有两个绝活:做水泥寿棺和垒锅台。

家乡农村老人去世,以前都是实行土葬,因此做寿棺这一行业很有市场。棺材分为木头的和水泥的,常修海不会木工,但他精通泥瓦活,做一手漂亮的水泥棺材。水泥棺材比木头的便宜,而且他做的水泥棺材外形流畅,厚薄均匀,上边雕刻松柏和青草图案,再涂上油漆色彩,比木头的便宜又美观。

做寿棺这门技术不是一般泥瓦匠能做了的。常修海凭着这门手艺,家里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997年,我国实行殡葬改革,农村实行火葬,这一行业才没有了生意。

常修海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垒锅台。在鲁北农村老家,家家厨房里都有锅台。每天早晨,朝霞初露,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炊烟,为寂寞平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动感。夕阳西下,鸡狗欢叫,绿荫丛中,炊烟袅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

要说这垒锅台,更是个技术活。锅台的位置,造型细节等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设计,不是每个普通泥瓦工都能垒好的。如果垒不好,开锅慢且容易屋内烟雾弥漫。农村锅台分大锅台和小灶台,大锅台用来蒸馒头,炖大锅汤,小灶台用来炒菜。无论大锅台还是小灶台,常修海都精通。他砌的大锅台和小灶台点火快,火力旺,烟囱吸力大,屋里烟雾很少,深受乡邻们的欢迎。常修海的这一绝活,三里五村都知道,他是我们周围几个村垒锅台的“大师傅”。

大锅台的材料是黄泥和土坯块,首先垒成正方体,前边留口用来添柴火,上面留出大的圆形放上铁锅,四角要抹平,锅台后面出口上方砌上烟囱用来出烟。这样,锅里煮饭,锅下添柴。小灶台不需要土坯块,仅用掺了麦糠的淤泥筑成。

每年秋后冬初的农闲时节,常修海便开始忙起来。老家人对垒锅台和修房盖屋一样重视,要选个好日子,锅台要垒在伙房的上首。请常修海垒锅台需要提前预约,主人当下手,或者再请别人打下手,一个锅台需要一天垒完,不能拖到第二天,这是当地的习俗。因此垒锅台需要技术熟练,干活利索,不能磨蹭而耽误时间。

谁家的锅台不好用了,或者兄弟分家单独过日子了,都需要请常修海垒锅台。常修海不管帮谁家垒锅台,都是免费帮忙。街坊们中午管他一顿饭,有酒有菜,算是答谢。常修海喜欢喝酒,酒量也大,中午一斤白酒下肚,下午耽误不了干活。因为他垒的灶好用,完工临走的时候,常有街坊们送烟或自家种的花生南瓜等东西给他,但都被他谢绝。常修海常说:“街里街坊的,谁也用得着谁,只要有酒,锅台保证垒好。”他手艺好待人热情,因此在乡村四邻的口碑极好。

常修海也有犯倔脾气的时候。邻村有个村书记姓马,平时仗着兄弟多,又是村官,在他们村独断霸道,名声很差。有次马支书请他去垒锅台,他便借口有病不去。后来马书记找熟人来请,他实在抹不开情面,最终答应去垒锅台,但是有条件,不在马书记家里吃饭,且收费二十元。马书记知道自己平时的为人,心里烦气,但表面也只好陪笑答应,常修海才去帮他家垒好锅台。

时代在发展,农村厨房锅台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垒锅台先由土坯改成了砖块,这样灶膛可以小一些,省柴火。再后来,由水泥代替黄泥,垒好的锅台四周和台面还要贴上白瓷砖,不但牢固并且美观。小小的锅台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

近几年,很多农村家庭都用上了煤气灶和沼气池。电饭锅、电磁炉等也进入农家厨房。锅台在厨房里的地位每况愈下,渐渐受到冷落。街坊们找常修海垒锅台也少了,秋后他闲在家的时间多起来。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三十多里地,每月我都回老家看父母。但见到常修海大爷的时候却不多。听母亲说从去年开始,七十五岁的常修海身体大不如以前,因为高血压患上了冠心病。

今年十月,常修海大爷因突发脑中风,住了一个月的医院,最终还是撒手人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每次回老家,看到我家厨房里的锅台,我就不由地想起常修海,那是他的“杰作”。每当谈起常大爷,母亲就叹息,失落地说:“你修海大爷去世了,我们村再也没有人能垒出这么好锅台了。”

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方桌、锅台和粮食囤是农村家庭的三大物件。民以食为天,吃饭便少不了锅台。锅台曾是每家每户离不开的重要“成员”。锅台的变迁记录着农村的发展历程,寄托了家乡人们的美好愿望。

岁月悠悠,我总是怀念过去。眼前时常浮现这样的画面:绿荫掩映,朝霞初露。农家院里鸡狗欢叫,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作者:张含尚,网名齐东野人。滨州市邹平县小学教师,业余喜欢用文字涂写心情,作品见于《滨州文学》《凤凰城文学》等网络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村这种新式锅台,能吸走油烟,干净又卫生
咱农村的这些绝活,几乎要失传了
农村大爷独门绝活,曾经几毛钱一个到现在上百美元,可惜无人肯学
甘肃农村十大将近失传的绝活
农村俗语:“门帘切莫如泪珠,灶台不能双面凸”,是啥意思?
话说“土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