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那些听说书的岁月

每年的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七,是我们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一年一度的灯节书会。胡集书会始于宋元,盛于明清,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每年的正月十二可以说是高手云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齐聚胡集,各展才艺互相切磋,评书、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琴书、数来宝等艺术形式应有尽有。而附近村子里的群众,则精心挑选自己中意的说书档子,按表演场次,定好价钱,雇到村里说上几天。

据民间老人介绍,胡集书会是这样来的。说从南方来了一伙唱渔鼓的艺人,他们与北边一帮唱落子的艺人互不服气,对垒唱戏,犹如擂台较量。第二年,双方又各自约来了更多的同行艺人,再次对唱。如此连续几年,艺人越来越多,观众也越来越踊跃,影响也随之扩大。后来,艺人们慢慢意识到,艺术上相互竞赛交流是好事,但不能视同行为冤家,再说都是穷说书的,为了混碗饭吃,更不能互相拆台,应该和解团结。于是,大家就约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来惠民胡集聚会。借说书之便,畅叙友情,交流书目,传授技艺,拜师收徒,各续门户。于是,书会世代相传,繁衍至今。

据说,胡集书会的由来是有依据的。据史料记载,胡集书会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惠民城里流传着一种音乐与唱词相结合的说唱艺术——“说浑话”,每年都有书会,艺人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元初兵乱时期,艺人们把书会迁至惠民城东南七十里的胡集村。

胡集这地方,历史上就商业发达。每年正月十二,周边群众蜂拥前往胡集置办元宵节用品。各地的说书艺人利用这个机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胡集,登场亮艺,说书卖场经年不衰场面逐年扩大,逐步形成盛大的胡集书会。明清两朝,社会逐渐安定,经济开始复苏,对曲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各地曲种日臻完善,艺术形式应有尽有。

记得第一次听说书,是在我8岁那年的冬天,因为天冷,说书的场地设在全村最宽敞的大队部里,一个三明间的土房子里。说书的时间是黑天以后,我们几个小孩子等不及,天还没黑,我们就每人拿上干粮(玉米面地瓜面的窝头或饼子)夹上点咸菜,一边吃一边赶往大队部。书还没开场,屋子里已被挤得水泄不通,有的只有在门外或窗外听。那一次说的是快板书,一开场说了一个小段,引得人们哄堂大笑,接下来说的是《呼家将》。正听得入神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因来得早,时间一长就想撒尿,于是就挤出了屋子,回来想再挤进去可没那么容易了,只有在人空子里听,根本看不到说书人的表演,那可真是成了“听说书

后来,农村包产到户,农民的生活有了提高,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半导体收音机,“听说书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早晨730、中午1230、晚上630,准时收听,即使不吃饭也不能耽误“听说书”。听的书有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单田方的《隋唐演义》《水浒传》,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孙镇业的山东快书《武松传》,张志宽的快板书《武林志》等等。

1985年的秋天,听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要在胡集说书,我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以前只是在收音机里听声音,多想看一看说书人的真实面容,在父母的准许下,我骑着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带着妹妹一起去。当赶到时,已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说书的场地是在一个好大的场院里,我和妹妹好不容易才挤到一个可以看到舞台上表演的地方。当刘兰芳登上舞台时,台下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刘兰芳说了一段评书,不记得说得什么了,只记得有一段是学一匹战马在山路上从远到近由慢到快的走路声,“哒哒哒哒学得惟妙惟肖,让人听得如身临其境,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胡集书会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曲艺交流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发展曲艺艺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年,胡集书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正月十二书会也如期举办,我也是每次光顾,只是没有了儿时的那份童真的欢乐与身心的愉悦......

作者:程连华,一位普通的农民,业余爱好写稿,一直主张文短情长。作品散见《国际日报》《中华导报》《农民文摘》《农村青年》《农村大众》《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刊,有作品在征文中多次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讯】刘兰芳 评书不需要小“老艺人”
曲艺新星刘昊燃:富有公益心的才艺少年 启航艺术之路
刘兰芳与单田芳的恩怨关系 刘兰芳打单田芳怎么回事
16、怀念山东说书艺人张红霞老师
【河南·宝丰】朱硕民丨又是一年马街书会
【曲苑杂坛】快板书——长治方言“diao cho”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