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到一年捕蝉时

在上班途中,偶尔听到一阵阵蝉鸣声,在虽然不大却是繁华而又喧嚣热闹的城市听到熟悉的声音,恍然大悟,夏至到了,炎热的夏季到了。要知道没有蝉鸣的夏天不是完整的夏天,不是完美的季节。火热的夏天,也是与蝉共鸣的季节。

蝉在我的印象里,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初夏最先出来,个体和叫“臭大姐”的一种小昆虫类似,灰褐色,指甲盖大小,叫声小,发出“吱”“吱”不连贯的叫声。第二种就是最常见,学名“知了”,命运多舛的大蝉,个体黑色,雄的叫声大,“吱吱吱”声连贯,响声大,邹平俗名“稍老钱”,它的幼虫有叫“龟”的,有叫“知了猴”的,也有叫“爬叉”“神仙”的,邹平大部分地方叫“蚰(you)子”。很多已出土,甚至还未见天日就成为饕餮人士口中下酒、佐饭之物。还有一种相对于大蝉和小蝉之间,身体黄绿色,比较机灵敏捷,声音发出“度了(liao)”的声音,习惯叫度了子,立秋以后才出来,这也是学名叫寒蝉的原因吧?

蝉,以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清初诗人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无人信高洁。”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现在在人们心目中最为关注、青睐的是这种最普遍,贯穿整个夏季被誉为金蝉的知了,喜欢它的原因不是它的高洁,也不是它的声音,而是它的幼虫(蝉蛹)的肉体。

小的时候,人们捉蝉蛹和捕蝉纯属娱乐和爱好,虽然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但是吃蝉蛹的人不多,更是上不了席面的东西。听说有户人家去祭祀,炸豆腐、炸芸豆、炸扁豆为凑齐四个菜炸了个蚰子(蝉蛹),被人嘲笑了一场。说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为旃檀功德佛; 王宝钏在寒窑苦守一十八年,夫妻团圆,成为后宫之主;孙悟空五行山被压五百春秋,成为斗战胜佛。这蝉蛹教科书上说在地下要苦熬十七个冬夏。蝉蛹就是夏天那种被称为“哑巴”的雌蝉在树枝上产卵后,经过风吹雨打,饱经风霜落入地下,在黑暗中默默无闻的等待、修炼。也是想等到有朝一日而出,像大多数昆虫破茧化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是久居黑暗的它们哪里知道,等待它们的不是光明,不是清新的空气,而是地毯式的围剿和抓捕,先是或水烫、或腌渍、或冷冻,再是或油煎、或干嘣、或烧烤,最后是进入所谓美食者口腹之中。

过去人们捕蝉蛹一般用两种办法,一种是抠,一种是摸。抠在白天使用。在树林、庭院里看到地下有一个小的土窝,用小指一抠,如果越抠越大,肯定有蝉蛹束手就擒无疑。伸进手指,蝉蛹就乖乖被掏出来。如果窝太深,有的是办法,用水一灌,蝉蛹就慢慢地爬了出来。抠蚰子(蝉蛹)要眼尖,还要有耐性,能看到小窝就预示蝉蛹晚上要出来了。有些人可能没有耐心,用铁锨戗地面,有掘地三尺的感觉,如果地下有蝉蛹那是在劫难逃了。

摸蚰子(蝉蛹)要在晚上黑天进行。蝉蛹虽说行动迟缓,但是也不能不说没有心眼,总是夜黑人静,乔装改扮,锦衣夜行,但是还是躲不过人们守株待蝉。早前打灯笼,现在用手电,你方走罢,他登场,只要看到树上有蝉蛹岂肯放过。过去没有手电筒,围着树转圈顺手一摸,有时还会摸到瞎撞、臭大姐等昆虫,弄得手上一股怪味。摸蚰子,但是大多都有漏网之蝉,因为人们摸一会就回去睡觉,没有把捉蝉蛹当作一回事,出来晚的蝉蛹,运气好,就逃之大吉了。如今人们有的拿逮蝉蛹作为季节性致富职业或者一饱口欲,利用高科技,好似布下天罗地网,蝉蛹们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有树林的地方就有蝉蛹,当然本土植物柳树、杨树、桐树蝉蛹多,速生杨、法国泡桐及引进的绿化树木基本没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看来蝉这种小生灵也是依恋故土难离,择树而栖,从树枝上的虫卵到地下长眠到再生,也是落叶归根的最好诠释。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晚上也会结伴去捉蝉蛹,有时候吃完饭,家里天井的树上不时会出现蝉蛹,不过那时候纯粹是为了好玩,将捉来蝉蛹放在蚊帐里,天亮睁开眼一看,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从土里土气,憨态可掬的蝉蛹就变成了一只只长着透明翅膀的金蝉,这时蝉的颜色还和蝉蛹大致一样,如果在外面一见风就会成为黑色。这种极端的变化,是蝉蛹蛰伏中向更好或更完美的方面极大蜕变,类似于茧中化蝶,破茧的一刹那就是蝶变了。那种见证神奇的经历,每次都能让我兴奋不已。曾有摄影师拍过其蜕变全过程,那种艰辛和忍耐及乐趣要超越于摸蝉蛹之乐也。

夏天捕蝉纯属娱乐,因为捕捉到蝉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就是捕捉雄的听听叫声,哄哄孩子而已,估计现在捕蝉的孩子不多了。捕蝉专用工具有这么三种。一种用粗一点的铁丝弯成圆圈,缝上塑料袋或塑料布,类似捞鱼虫似的网子绑在竹竿上,听到树上有蝉鸣时,走到树下,举起竹竿小心翼翼由下缓缓向上靠近鸣蝉(雌的,哑巴蝉没人要),屏住呼吸,说时迟那时快,塑料网一下扣在树干或树枝上,正在高歌一曲,畅饮树液的鸣蝉做梦也不会想到厄运降临,虽然被套在袋子里垂死挣扎,但无济于事。把竹竿徐徐平着落下,把手伸进袋子把鸣蝉拿了出来,如果不叫,用手一捏,又会哀叫几声。另一种办法就是把和好的面筋团挂在钩竿上粘蝉,这种方法使用的不多,面和不好不粘,再是那时面粉贵重不会让孩子糟蹋胡来。还有一种就是用蜘蛛网套蝉。用绑上铁丝圈的竹竿到墙角屋后有蜘蛛网的地方,在网上转上几圈,铁丝圈挂满蜘蛛网。这时“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蜘蛛大仙,也难逃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用蜘蛛网套蝉,也就能套叫度了子的寒蝉,大的蝉的极易逃脱,捕捉一个蝉就毁掉一张蜘蛛网,所以这些方法并不多么实用,只是好奇加猎奇,玩玩而已。

“现在摸蚰子(蝉蛹)的,比蚰子还多,以前一晚上能摸百十个,现在最多摸十来个。”一位喜摸蝉蛹人士无奈感叹。你会看到,现在蝉的数量在明显的减少,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栖息环境改变,城市乡村地面硬化,蝉卵无法落入地下,即使落入也无法出土;二是引进的外来树种不适应栖身,蝉卵产不到这些树枝上,树枝不枯死,无法保证产卵质量;三是过度捕捉。

现在人们捕蝉蛹从尝个鲜,到大规模捕捉。有的饭店、烧烤店还高价收购,有传闻某专家说蝉蛹营养价值高,富含高蛋白,什么不饱和脂肪酸、什么维生素等成了备受欢迎的美味佳肴。更有甚者把蝉蛹引申成唐僧肉,唐僧不是金蝉子化身吗?吃了唐僧肉,东土之外的蛮夷妖怪都知道的道理……什么东西也扛不住炒作,近年来,人们早已把捉蝉蛹的童趣沦为了商业行为。在利润驱使下,每到蝉蛹出土的季节,每一片树林,每一棵树下,都能见到有人打着手电筒在一遍遍找寻,甚至通宵达旦,蝉蛹已无立锥之地,刚离狮群,又落虎口,总之难逃一劫。《西游记》有这么一个片段,说是长安城算命的袁守城神机妙算,为打鱼之人算好泾河水族位置,每回撒网打鱼都颇丰,使得泾河水族惴惴不安。泾河龙王义愤填膺化作白衣秀士打听情况,就去长安城找袁守城的麻烦,让他算下雨的时间点数。结果袁守城算对了。泾河龙王就想了一个非常非常蠢的主意,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结果被玉帝知道,触犯了天条,被魏征在梦里斩了。后来渔人打不上鱼来找袁天师,袁天师说,你太贪婪了,照此下去泾河水族会被你打光,所以我也不会给你算了,你以后也不会再打上一条鱼。这就是说,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总不会长久。为什么国家要制定休渔期,为什么要限制捕鱼渔网口大小,这都是为了长远打算,遏制短期行为,不能寅吃卯粮,灭绝式捕捞啊?而蝉蛹不也如此吗?

过去,文人雅士敬慕蝉的高洁,现在食客喜欢蝉蛹的味道。其实蝉蛹和蚂蚱、蚕蛹、蜂蛹一样,就是一般的昆虫,没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高营养、高蛋白。要不,古人早就拿它饲养或列入贡品、珍品了。也没见那个吃了金蝉子长生不老的。再说,我们现在的人也不缺什么营养,这东西也称不上什么美味,真不如蚕蛹有滋有味和滋补。要说是害虫,它的危害不能夸大,食草、食肉是动物的本性,熊猫吃竹子,老虎吃羊鹿,能说它们是害兽吗?只要有生命,就离不开食物,不管是长着翅膀的蝉,还是土头土脑的蝉蛹虽不在受保护名单之列,但是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它们哪怕是再渺小,也有生存的权力,人类岂能因为自己的饕餮之欲将其赶尽杀绝。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被我们毁灭的物种还不够多吗,现在早已不是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也不是缺吃少穿、朝不保夕的时代。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海鲜果蔬四季不断,人类已经不需要牺牲其它野生物种维系自身的生存,也不需要用这些物种来丰富自己的餐桌,也不需要……,为何连一只小小的蝉都不能放过呢?

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故事,作为皇四子的咸丰皇帝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原来道光皇帝想传位老六,有一次外出打猎,老六打的猎物飞禽走兽颇多,而老四两手空空。老四的老师就是滨州的帝师杜受田给他出了个主意,如果道光问怎么回事?就回答,不忍心伤害动物,特别正在春天,“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时伤害一个动物,往往毁掉一群生灵。此后道光认为老四善良忠厚,把帝位传给了老四。当然,不管装善、还是真善,不越道德底线,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都要比做极端的事强。我们不是说佛家说的不杀生,人工养殖的是可以大快朵颐的,目前市场上就有专门销售养殖蝉蛹的。过去,邹平民间曾在杀公鸡时有一宽慰语:“公鸡公鸡你别嫌,你是阳间菜一碗。”这说明,养你,就是为了吃你,天经地义的事,不容置疑。而那些野生的东东们,被吃掉,是招谁惹谁了?

整个夏天,没有蝉鸣,那该是多么寂寞的。以后,不至于我们和后人不能因肾虚、肝火旺才能感受到“耳如蝉鸣”症状吧?人欲饕餮,夏蝉凄切,劝君莫食六月蝉,此物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补,倒是每年都有人吃蝉蛹过敏住院的消息传出,况且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壤重金属都超标严重,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谁能保证其没有受到污染。手下超生,放过这种小昆虫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有了蝉,整个生态链就混乱了,没有了蝉鸣,整个夏天都会少了一份韵律。至少,不要捕捉过度,斩草除根,给它们一个喘息之机,这也是细水长流吧?

作者:吕品,山东邹平人。先后在企业和机关从事宣传工作,现供职于邹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蝉韵
【散文世界】史锋华:蝉鸣如歌
听 蝉(原创)
酷夏炎炎忆童年之捕蝉
引吭高歌的蝉
上海风情录|香尘:夏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