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富汗,帝国坟场
userphoto

2022.05.01 河南

关注
阿富汗,帝国坟场
作者 唐冬眉
已获作者授权
阿富汗,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却因为超强的生命力而闻名于全球。
由于人类历史上三个超级大国——英国,美国和苏联,都曾经在阿富汗撞得鼻青脸肿。因此,这个亚洲中心的小国得到了一个很牛的称号——帝国坟场。
帝国坟场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句调侃,而阿富汗人是真正用血和泪耗走了这三个超级大国的。
其实,阿富汗对于当时正值顶峰的大英来说,侵略阿富汗只是为了维护其在印度的边缘利益。
美国与阿富汗战争,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9·11事件的报复。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丹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阿富汗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
本·拉丹
但是,阿富汗对于沙俄和苏联来说却是核心利益了。
“亚洲命运的十字路口”
处于亚洲十字路口的阿富汗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阿富汗是出中国西域的第一个落脚点,北边就是匈奴、柔然、突厥等缺乏铁器的游牧民族行国,南边是孔雀帝国或者蒙古人的莫卧儿印度帝国,西边就是通往波斯和大食的道路。富饶的罗马帝国将在翻越这高原后,展现在行者眼前。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说,控制阿富汗对控制南亚地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阿富汗在大博弈实力竞争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现在对于阿富汗的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对南亚控制权的争夺,及对其本身自然资源包括其位于欧亚之间重要战略位置的争夺的一种延伸。
从历史来看,对阿富汗的征服一向在对从西方通过开伯尔山口对印度的入侵中扮演重要角色。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对如今称为“阿富汗”的地区进行了该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入侵。在被征服的城市中,有赫拉特和坎大哈。
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古老的马其顿统治者,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之一,他作为马其顿国王和波斯王国,建立了古代世界所见过的最大帝国。
点击此处  告别烂牙
亚历山大大帝充满魅力和无情,聪明和权力饥渴,外交和嗜血,在追随他的男人中激发了他们的忠诚,他们会跟随他,如果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死去。
虽然亚历山大大帝在实现他团结一个新领域的梦想之前去世了,但他对希腊和亚洲文化的影响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它激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希腊化时期。
其后,公元7世纪,该地区被来自西方的阿拉伯帝国穆斯林军队入侵,这次侵占,以及随后突厥人的占领,导致该地区大多数居民伊斯兰化。
随后,该地区分别两次被蒙古人从北方和东方入侵。第一次入侵由成吉思汗领导,第二次由自称蒙古人黄金家族血统后裔的帖木尔领导。入侵的动机是为了征服印度以及大伊斯兰的核心地区。
在终于收拾了一千多年来和俄国作对的波斯帝国后,帝国主义的竞争性终于使沙俄和英国瞄准了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和帖木儿都曾到过的十字路口——阿富汗。
在19世纪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中,阿富汗处在角逐场的中央。
19世纪30年代末
英帝国和沙俄一南一北对阿富汗形成包夹之势
19世纪间,独立的阿富汗遭到英属印度的两次入侵,分别发生在第一次英阿战争(1838-1842)和第二次英阿战争(1878-1880)。
两次入侵的目的都是为了遏制俄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以及镇压当地部族领导人。两次入侵战争均以英军失败而告终。
尽管持续遭受严重损失,阿富汗地方军阀依旧牢牢地控制着该地区。在这段时期,部族的边境战争一直持续着。在欧洲和印度,该地区被称作西北前线。
1885年9月,俄国与阿富汗就阿富汗西北国界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两年后,两国划分西北国界,即“李奇微线”。1893年阿富汗与英国签订《喀布尔协定》,以“杜兰线”为印阿边界线。
杜兰线
谁征服了阿富汗,谁就征服了世界
俄国侵略阿富汗的总设计师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曾说过,谁征服了阿富汗,谁就征服了世界。
彼得大帝在位期间沙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非常强盛。据说彼得大帝去世时留下的遗嘱是,给俄罗斯后世的统治者们说一定要:南进,南进,再南进。打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洋。
彼得大帝说攻占君士坦丁堡和进入印度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想要获得出海口。
彼得大帝在位初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海军而输了。之后到西欧考察的时候看到西欧各国的发达多数是因为海军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海军的建设了。
但是想要建设海军就必须要有出海口,所以之后的彼得大帝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就是要让俄罗斯成为一个海洋国家,要获得出海口。
彼得大帝甚至在他的那份遗嘱为沙俄通往大洋的梦想设计了三条道路。西取土耳其、东进海参崴、南下阿富汗。其中尤以阿富汗通往印度洋最近。
虽然阿富汗历代君主都生于忧患,最终也没能在侵略成性的新沙皇面前逃过一劫
苏联也想要新的出海口,这样才能维持自己大国的地位。
在远东,苏联拿下了中国的海参崴。但这并不能满足俄罗斯人对领土的胃口。地中海就不要想了,因为当时土耳其已经加入北约了,不能招惹。南面的印度看似可以招惹的。于是就决定先入侵阿富汗,之后慢慢影响到印度,这样苏联就会有新的出海口了。
现代阿富汗国家的奠基人拉赫曼曾经给英国写信:希望“永远置于英俄两大帝国的荣光之下”。
点击此处  告别失眠
但是随着世界民族独立的浩荡大潮,他的后来四位继承者开始谋求真正的独立。在第三次英阿战争后,阿富汗终于独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直到查希尔时期,奉行中立的阿富汗与中美及不结盟世界都缔结了友好关系,这也招致了苏联的巨大忧虑。
多年以来,苏联一直想在阿富汗施加影响,可是阿富汗封闭的环境和传统的社会形态让苏联无处下手,直到 1953 年,机会来了。
红色亲王达乌德全家被灭门
1953 年的阿富汗还是王国时代,但这一年的阿富汗发生了一件事情——国王查希尔任命了一个新首相,亲王达乌德。
达乌德
达乌德亲王在阿富汗有个大名鼎鼎的称号,叫作“红色亲王”。
达乌德亲王是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表哥,年轻时在欧洲接受了教育,作为顶级的封建贵族,却在政治上倾向于苏联。他认为,阿富汗想要走向现代化,必须依靠苏联来提供援助和支持。
查希尔
与国王的温和派主张不同,达乌德立主推进全面现代化和世俗化。这种主张在阿富汗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军官中很受欢迎。
靠着自己的影响力,达乌德成功地当上了阿富汗王国首相,开始了自己的改革。
为了支持达乌德,从1954年开始,苏联对阿富汗进行全面援助。从粮仓、面粉厂到高速公路、水坝、机场,为了帮阿富汗建设交通,苏联在高耸入云的兴都库什山里修路架桥,仅仅一条坎大哈公路就花了苏联八千万美元。
苏联为阿富汗的一五计划提供了六成以上的资金。阿富汗王国是传统的亲美国家,对于苏联这种挖墙脚行为,美国也向阿富汗提供了一亿多美元的援助和数十万吨小麦,想要挽回阿富汗。
达乌德通过在美苏之间反复横跳实现了双赢。
达乌德的改革不仅在经济层面上,也在社会层面上。他推动解放妇女,打压宗教势力,推动土地改革等等。
“达乌德十年”
查希尔国王是公认的温和派领袖,他推进阿富汗现代化,但也不愿意破坏阿富汗传统的社会形态。所以在他统治期间,阿富汗呈现了一种跟邻国伊朗一样的割裂状态——上层阶级现代西化,底层贫民落后原始。
达乌德改革引起了阿富汗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弹,加上他本人权力太大,功高震主,查希尔国王于1963年将他罢免,终结了阿富汗历史上著名的“达乌德十年”。
然而,十年后,国王到意大利治疗眼睛和腰痛。达乌德却在阿富汗发动政变,彻底结束了阿富汗的王朝时代,宣布阿富汗成为联邦制共和国,达乌德担任国家总统。
查希尔沙国王把眼睛治好了,国家却丢了。从此留在国外,直到2002年才回阿富汗养老。
达乌德上台之后,“红色亲王”颜色开始褪去,他开始出访埃及、沙特和印度等国家寻求援助,这些举动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达乌德要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美国人也向达乌德释放出善意,要求巴基斯坦解除了对阿富汗的封锁。
支持达乌德发动政变的力量有两支,一支是由青年军官组成的革命党,另一支是苏联支持建立的阿富汗社会主义政党——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是苏联支持下成立的共产主义政党,在苏联的指示下,人民民主党支持了达乌德的政变。但是人民党从来就没把达达乌德当过自己人。
点击此处  牙齿再生术
达乌德迅速推行他当年没执行彻底的改革措施:没收王室和贵族的田产,推动全国土改;推行企业国有化,全面禁止高利贷,免除穷人的债务;反贪污,反走私,推行工业七年发展规划,保护工人权益,解放妇女,提供妇女就业岗位等等。
没想到的是达乌德这些改革迅速引起了全国反叛——阿富汗极度落后的国情并不适合如此剧烈的社会改革。而在地方上树大根深的阿富汗豪强们,也全被达乌德的土改推到了对立面。
更重要的是,达乌德不仅得罪了阿富汗左派,也得罪了苏联。
达乌德认为,阿富汗要发展需要依靠苏联,但不能只依靠苏联。因此,达乌德积极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跟美国来往不少。1976年,达乌德还会见了时任美国总统福特。
中情局评价他:达乌德最快乐的事就是用苏联火柴点燃美国香烟。
同时,他还加入不结盟运动,希望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且开始清洗国内亲苏势力,防止人民民主党做大。
1977年,苏联领袖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亲自跟达乌德谈话,要求他不要“疏远”苏联。
达乌德回答说:我是个独立国家的总统!并转身就给供应苏联的天然气涨了价。
从那时起,勃列日涅夫在心里已经定下了对阿富汗领导人的标准——要么在心理上回心转意,要么在物理上人头落地。
但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苏联动手,1978年4月达乌德汗被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的政变推翻,在政变中达乌德遭到灭门的待遇,全家老小悉数被杀,仅有一名孙女幸免于难。
2009年,达乌德遗体被人发现,受到了国葬的待遇,许多人仍然认为,达乌德是迄今为止,阿富汗最优秀的领导人。
点击此处  瘊优偏方膏秒去瘊豆
阿明全家二十多口人喋血王宫
人民民主党上台之后,阿富汗改名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成了现代阿富汗的第二位国家元首。
国家迅速掀起一场大清算,前达乌德政府的支持者、旗帜派的党员成了大清洗对象,塔拉基和阿明屡次举起屠刀,阿富汗国内一时间血流成河。
阿明是塔拉基的学生,是塔拉基带着阿明步入政坛,并一步步成为阿富汗的二号人物。
哈菲佐拉.阿明
作为回报,阿明在阿富汗全国掀起了针对塔拉基的个人崇拜运动,将塔拉基送上了神坛。然而,自从塔拉基掌权以来,这两个人间逐渐出现了分歧。
塔拉基主张毫无保留的投向苏联,所有与苏联有矛盾的国家他都予以抨击。而阿明则相对保守,仿佛要给阿富汗留条余地。
这对苏联来说,显然并不是勃列日涅夫政府所中意的人选。苏联认为即使不能控制阿富汗,也决不能坐视它倒向美国。苏联明确指示塔拉基和克格勃暗杀阿明。
1979年9月14日,塔拉基再度邀请阿明前往总统府议事,阿明不愿前往,然而苏联大使普扎诺夫担保阿明的安全,还让警察总长塔隆随他一起前往。然而,阿明刚到总统府门口,早已埋伏好的枪手就向阿明等人开枪。塔隆被当场打死,阿明则趁乱逃走。
逃出生天的阿明随即带来了效忠于自己的军队,与塔拉基的军队一番交手之后,塔拉基被俘。苏联方面大为震惊,要求阿明释放塔拉基,阿明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将塔拉基枪杀。
1979年12月7日,苏联军事顾问要求阿富汗武装部队的坦克和其他关键设备进行拆卸维修。与此同时,首都喀布尔同外地区的通讯联系被切断。
12月25日大批苏联空降军部队和地面部队开始驻扎在喀布尔。与此同时,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将办公室搬到西南郊的达鲁拉曼宫内,因为他相信这个位置十分安全。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700名包括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及阿尔法小组在内的苏联部队穿着阿富汗武装部队制服,占领了政府机关、军队和媒体的大楼。他们下一个目标是达鲁拉曼宫。
进攻在晚上7点15分开始。经过短促的激战,苏联部队很快制伏了宫门口防守的阿明卫队,攻占了王宫,将阿明及其全家集中赶到阿明的办公室。随后一阵激烈的枪声过后,阿明及其4个妻子、24个子女都静静地躺在了血泊中。
在此同时,苏联出动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不宣而战。
当天,苏联部队指挥官在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广播电台宣布,阿富汗已经从阿明的统治中被“解放”。
同时人民民主党中央政治局任命前部长会议副主席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出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最高领导人),国家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巴布拉克·卡尔迈勒要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12月28日在距喀布尔以北约500公里之遥的苏阿边界上,装备精良的苏联部队开始越过边界,向阿富汗境内开来。
苏阿战争
勃列日涅夫的烂摊子
战争开始时,强大的苏军凭借自己的钢铁洪流,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就迅速地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把苏联搞得狼狈不堪。
为了打这场阿富汗战争,苏联十年内先后累计派出150万军队,伤亡达5万人,共计军费花了450亿卢布(当时1卢布兑换0.65美元,因为卢布和美元不是自由兑换的,卢布价值可能虚,但450亿卢布折合美元也差不多超过600亿美元)。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名苏军撤离阿富汗,近十年的战争中,苏联不仅没有征服这个中亚小国,反倒扔下了一万多具苏联士兵的尸体。
1989年2月15日 苏联军队完全撤离阿富汗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阿富汗人带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130万人的人员伤亡,500多万人逃亡海外,沦为难民,对于总人口只有3000万人的阿富汗,损失是巨大的。而且,因为这场鏖战,间接催生了塔利班基地组织,为阿富汗的持续动乱,埋下了祸根。
这次战争对苏联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苏联一个“不断向外渗血的伤口”。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非正义行为,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上,多个国家拒绝参加。
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交战的几方都试图掩盖自己那一边的真相。或者涉及冷战时的“国家机密”,或者想忘记战争创伤。
在前苏联后期的激进民主时期公开了许多绝密档案。于是人们才知道,出兵阿富汗的决定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最有权势的一帮人作出的,他们包括: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书记处二把手苏斯洛夫、克格勃头目安德罗波夫、外交部长葛罗米科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随后政治局委员全体拥护,只有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没有签字。
整个70年代中苏都处于全面对峙状态。苏联武装占领阿富汗,不管其动机、目标如何,从三面地缘上对中国都形成了战略包围。中国边界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激烈而严厉地谴责苏联。
出于自身需要,中国与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抗击苏联。此外广大不结盟国家也谴责苏联并响应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使苏联在国际上空前的孤立。
1991年,曾经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一夜解体。
2015年10月 阿富汗喀布尔
身披布尔卡的女性在街头乞讨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富汗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美苏等国为何总喜欢入侵阿富汗?
美国闻之色变,一国只用3.5小时灭掉邻国,场面震撼令人侧目
警察凌晨去抓人,他:5小时后再来抓我,天亮后直接成国家领导人
阿富汗:帝国的摇篮与坟墓(下)一
1979年,10万苏联军队为何在3天之内,轻易占领了阿富汗
代理人之战!美国的前车之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因后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