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书的出版过程有多难,你知道吗?

一本书的插图和内容,都是随随便便的吗?

不是。

因为我出版过书,我知道书上的任何内容都要经历反复修改和校对,还要接受出版方针政策的三审三校。

所以,当一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时候,里面的任何细节,都是“慎重”的。

今天,我以我出书的经历为例,让大家看看书的诞生有多“认真”。

当然,第一步是把稿子给出版社,然后出版社确定能出,就进入编辑修改程序。

我的《龙头信仰》一书,仅仅跟出版社沟通,就用了很大的经历,我让大家看看我给出版社来回解释的文稿:

这里面,任何一个文件打开,都有很多页,比如,因为有些内容隐私,我就隐藏去。

我可以打开文件,截图部分内容,就是我和修改者反复沟通的地方给大家看看,看看细腻到什么程度。

大家不要以为就这几页是这样,其实每一页都这样。里面的很多词汇、成语、用词甚至语句,我和编辑都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涉及到特殊的地方,还要送审。

比如,我的《龙头、价值与赛道》本来有些口罩股、呼吸机与疫苗股的投资,当时无论就过不了审,没有呈现在书上。

再比如,中医部分的内容,也不让出,为了这个事情,我跟出版社闹的很僵,甚至说,如果不让出,我的书就撤稿。曾经一度僵持不下。后来,经过协调,让我写个书面文件上交给更高一层领导,经过1个月的送审,才说可以写。

我把这个内容的部分分享给大家看。

关于强烈坚持中医内容的说明

一本认真创作的书,是作者的心血。

对于责任心很强和完全独立创作的作者来说,书的任何一部分,都是苦心孤诣的。

之所以强烈坚持中医部分,主要理由有如下:

一、中医部分与书中其他部分的关系

中医部分好像不是写“投资的”,与书的前面关系不大,但这有误会,作为作者,我不会随便写一章与书没有关系的章节。我写这一章,是有自己的深意的:

1、呼应、紧扣该书的案例和该年度最大事件。

这本书大量的案例是医药类、医疗器械类股票和上市公司,书中有很多文章涉及到药品、口罩、呼吸机、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等等。也就是说,这本书讨论的,很多都是医药行业的东西。而且这一年发生的年度最大事件就是疫情肆虐。

为了让读者把这些东西理解透,本书最后一章专门写一点医药专业的内容,恰恰是为了遥相呼应书前半部分的大量案例和文章。

文章创作,贵在“形散神不散”,只要紧扣书的精神拓展去写,这反而是书的风格和特色。

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者,如果不带有色眼镜和挑刺的眼光,看到书最后一章的医学部分,一定会“会心一笑”,一定能够感受作者的诚意和精心安排。这种创作风格,在电影中叫“彩蛋”,在文学创作中叫“意外惊喜”

我是作者本人,我有权利来为我的书、我的读者做这种精心打算。

2、真正传达我对投资的理解,深入专业去做投资。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我是做投资的,我是职业的投资者,我也是做投资研究的,而且我本人还是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特聘导师,还进行投资的学术研究。同时,我也是开投资公司的,我在投资一线,每个周几乎都与投资界的基金经理和游资进行交流。怎么进行投资,怎么写投资的书,什么才是投资,几乎是我每时每刻思考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觉得投资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理论堆砌。投资和其他任何专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去投钱给其他行业、其他公司。这种情况决定了,投资不是一个窄的专业、不是一个闭起门来只了解自己是什么的行业。而是一个广泛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和深入其他行业的工作。

要投资什么行业,就要去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一切。很多投资公司都要求研究人员对被投资公司和行业进行深度研究,这种深度甚至超过行业内的人。

比如:有的投资人为了投资茅台,去茅台镇蹲坑大半年,从赤水河的水到白酒的历史、白酒的工艺以及白酒经销体系,全部深入了解。看过的资料和专业书籍,远远超过很多白酒从业人员。

再比如,有的投资公司为了投资拼多多等互联网公司,对中国人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国互联网状况进行深度研究,这种研究有很多也是“捞过界”,研究了一些在外行看了本不属于投资行业的东西。请问:这是与投资不沾边吗?

这种例子太多了。

很多投资界的人士,对所投行业的造诣和了解,都超过那个行业的很多从业人员。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公司经常招聘非投资专业的人,现在新财富的顶级分析师,很多都不是学投资出身的。

那些认为投资只是“讲投资本身”的观点,是狭隘的。

就拿最近几年的大牛股片仔癀来说,这个股是中药股。我不相信:一个对中医不深入了解、对中医没有感情、对中医没有信仰的人,能够重仓买这个股?能够长期持有这个股?

投资的底气、投资的坚守,很多是对所投行业的“专业性”有深度的了解,并非仅仅纸上谈兵的就了解所谓的“投资理论”。

正是从这个学术思路出发,我在本书后面写中医的一些文化、哲学以及认知,我认为这并不是“跑题”,恰恰是投资往深处引导。这种用心,岂是一般人、一般书籍岂能达到的?

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文章,来自深刻的认知。我们被一些学术条条条框框束缚那么久,就不能接受跟自己学术不一样的风格吗?

本书的名字叫《龙头、价值与赛道》,什么叫“赛道”?赛道不就是每个产业、每个行业吗?

写中医的内容,不就是在写中医赛道的事情吗?

如果诸位去看看一些医药行业的研究报告,一定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中医专业内容,难道他们都跑题吗?

据我所知,很多医药行业的研究员和分析师,都是从医药专业领域招人,都具有医药行业专业背景。

时代不一样了,投资需要了解专业,更专业的内容,写某个行业投资,一定要写一部分那个行业的专业的东西,这不但不跑题,恰恰是更深刻的表现!

3、响应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号召,文化自信,弘扬文化精髓

国家最高领导人、人民日报、新华网、宣传部委,都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多次宣扬中医文化。疫情期间,领导还多次强调要中西医结合,呼吁中医发挥作用。而且,张伯礼中医还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

我们写中医的内容,是响应这种号召,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处方部分的内容

书中的处方很少,即使出现几处,这些处方具有以下特点“

1、并非给人开方治病,而是介绍、解读和诠释中医古籍中的经典处方。如果通读上下文,就会发现,这些处方并非向人推荐灵丹妙药,而是为了讲明白中医文化和中医的道理,而引用的、举例的处方。

2、书中凡是出现处方的地方,都有明确的出处,都有解释,这些处方并非是我开的,更不是我臆想的,而是已经存在的,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

3、书中重点写到的一个处方是“清肺排毒汤”。提这个处方依然是解释和诠释,并非给某某病人开方。这个处方是疫情期间全国推广性处方,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新浪网、腾讯以及各大媒体都广泛介绍和报告过的,在很多小区楼宇的宣传栏中,也介绍过,百度搜索也到处都是。属于介绍疫情期间被大家用的最广的处方。这种介绍,有何不可?

三、 ......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本书凝聚作者若干年的心血,任何一个章节,甚至是一个段落乃至一个句子,都浸透了作者的苦心孤诣和谋篇布局。有些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书的创作者,作为业内人士,我明白。如果作为非业内人士可能会疑问。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就写了上面的话。

当今社会,每年有很多书出来,但认真创作、大胆突破、别具匠心的书很少。我好不容易苦心孤诣创作的书,无论质量、文采还是思想内容,都对得起良心和社会。这样的书在出版过程中为什么还设置各种障碍和条条框框?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中医的哲学和文化,已经和儒道释融为一体,成为我们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性格。主动介绍和宣传中医的这种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担当。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我们出版书籍,应该全面领会出版文件的精神和导向,而非局部的某个字眼,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想结合。

书和书不一样,出书和出书也不一样。有的人出书就是为了职称或者名利,而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情怀和理想。我是一个已经出版社过三本畅销书的人了,按理说,多出一本少出一本,对我意义不是很大,何苦较真?但是,为了阐明一些道理,为了给读者奉献精品,我对自己的创作认真要求,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精心打磨。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书。

希望有关领导看到我的解释和说明,能够体察我的用意。

非常谢谢!

这就是当时送审时的说明文件。

通过上述,大家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出版,不是那么随随便便,里面的内容,从标点符号,到用词,到内容,几乎每一页都掰开揉了来看。

也许有人说,那谁谁谁的书,在谁谁谁出版社出版,怎么没有那么多复杂修改和审查?

可能是小出版社,可能作者和编辑都不重视书的质量。

但,只要是大出版社,只要是影响大的书,几乎修改和审查的都很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像教材这类的书,其修改和审查应该比我的这种普通的书更严格。里面出现问题,我不认为是人浮于事或者审美,一定是内心坏了。

你说呢?

注:上次一个北大的读者,在北大图书发现我的书,拍个照片给我看看。甚至感动。因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几乎是最高藏书机构,他们的收藏,至少代表对我书质量的一种认可吧。

坚持原创,坚持独立思考,更大回馈大家。

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疗投资如何找准方向?
带你看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投资医药行业拿什么给自己壮胆?
亏了20%,为啥我还在继续投资医疗基金
书已经出版
中医内科病诊疗与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