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苦非独主热,苔黄亦有属寒
userphoto

2023.01.17 云南

关注

中医书友会第69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季炳琦

编辑/张亚娟 校对/杨克卫、居业

I导读:口苦病症,常见于发热病人,邪袭少阳,或肝胆郁热等。苔黄方书也多谓属热。然而恰如标题所说“口苦非独主热,苔黄亦有属寒”,临床中也万万不能一见口苦、苔黄就“一棍子打死”都认为属热,而忽视了这两种症状也有属于虚寒的。

口苦非独主热,苔黄亦有属寒

口苦与舌苔黄腻,为临床常见的两种症状,一般多认为是火热之象,然而亦有属于虚寒者。

口苦

临床所见口苦病症,常见于发热病人,邪袭少阳,或肝胆郁热等。治以清利疏泄,每克有济。然而亦有例外者,如《圣济总录·胆门》篇有谓:“胆虚生寒,气溢胸膈,头眩口苦,常喜太息,多呕宿水。”治以天雄为君的天雄丸,创温运愈口苦之先例,予后人治疗以启迪。笔者师用此法曾治1例亦获良效。

马某,女性,56岁。丙寅孟冬诊。半月前因肿胀来诊,服五苓五皮加味,药后下肢水肿渐消。刻诊患者口苦乏味,少腹胀坠,畏寒体倦,舌淡红苔薄润,脉沉细弦。恙由脾胃阳虚,湿阻气滞,治拟温运中阳,调气,化湿。

处方:熟附片、焦苍白术、陈皮、焦楂曲各10克,炒川朴、木香各6克,大腹皮15克,肉桂、甘草各5克。3剂。再诊:药后口苦得减,纳谷渐增,少腹胀坠亦轻,答脉如前。前方获效,毋庸更法,原方改楂曲为谷麦芽各15克,再服5剂而愈。

苔黄

方书多谓,苔黄属热。然此乃述其常,未能概其变。如《冷庐医话》引王学权《重庆堂随笔》说:“淡舌白苔,亦有热症;黄厚满苔,亦有寒症;舌绛无津,亦有痰症。当以脉、症、便、溺参勘。”诚为经验之言,拈录治验一则以资印证。

薛某,男性,62岁,丙寅季秋诊。十余年前曾作肠梗阻手术,近半年来食后脘腹胀痛,连及两胁,食后须臾即下利清谷2〜3次,形体消瘦,面黄少华,手足欠温,舌淡红苔腻浮黄,脉细。证属脾肾阳虚,湿浊中阻,治拟温运脾肾。

处方:熟附片、炮干姜、焦苍白术、党参、制香附、破故纸各10克,茯苓、炒建曲各15克,吴茱萸5克,肉豆蔻、青陈皮各6克。3剂。药后下利次数稍减,腹痛亦轻,脘胁仍胀,苔仍腻黄,脉细。治守前方,附片改为15克,续服3剂。

再诊:患者病情好转,食后脘胁胀痛减轻,下利日行2〜3次,精神渐振,手足转温,舌淡红苔薄黄,脉来细弦。仍宗前法加减:前方附片改为10克,炮干姜改为5克,去香附,加砂仁3克(后下)。再服5剂,舌淡红苔薄白,余症悉除。【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哮喘
竹叶(子淋、口糜、失寐  )-- 马氏妇科
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
患者冠心病、头晕、便秘等多种症状集于一身...
治疗口苦症,我推荐这个专方
桔梗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