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三胜智唱《四郎探母》

余三胜,又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罗田人,清道光、咸丰年间的京剧演员,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京剧“老生三杰”、“三鼎甲”。他功底深厚,唱腔以“花腔”最为著名。他融会汉剧、徽剧之音,加以昆曲、川剧之调,抑扬顿挫,推陈出新,自成一家,独创了“余派”。清代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称赞他:

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

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

余三胜所唱的戏,以“西皮”为最佳,唱腔苍凉悲壮。他在《四郎探母》中扮杨延辉,《定军山》中扮黄忠,《捉放曹》中扮陈宫,名噪京师,无人能与之抗衡。“二黄反调”也因他创制得多、唱工出色,而盛传于后世。

余三胜是“春台班”台柱,演技高超,拥有一批观众。许多演员都以与他搭档而倍感荣耀,但他对搭档要求相当严格,必须由他亲自选定,说一不二,从不勉强迁就。如他唱《四郎探母》,就一定要胡喜禄与他搭档。胡喜禄专攻旦角戏,唱工好,扮相也甜美,尤以扮“青衣”誉满艺坛。他俩在台上配合默契,天衣无缝,令人叫绝。只要他俩出演《四郎探母》,老观众纷沓而来,新观众慕名而至,场场爆满,盛演不衰,场内唱彩、道好声不断。

有一次,余三胜与胡喜禄联袂出演《四郎探母》,海报刚一上墙,不多时戏票便售出一空,乐得班主喜滋滋地合不拢嘴。演出前,除胡喜禄一人外,所有上场演员都准点到了戏院后台,忙着打脸上妆,涂脂抹粉。余三胜也早早到了戏院后台,快手快脚地化了妆,手端一把紫砂小茶壶,坐在一旁,闭目养神。

一会儿,上场演员各自做好出演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服装、道具、灯光效果等后台工作人员也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台右司琴、司鼓、司锣等司奏人员,早已各就各位。只等开场锣一结束,演出便正式开始了。但是,主要演员胡喜禄还未到达现场,急得班主团团转,一头大汗淋漓;后台主管急得远远站在戏院外干等,左顾右盼,也不见胡喜禄的身影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看就看到了开演时间,班主也等不及了,便对余三胜说:

“余老板(老板,旧时对京剧演员的尊称),胡老板到现在尚不见人影,你老看咋办呢?”

“班主的意思是?”余三胜半睁着双眼反问道。

“余老板,总不能让观众这样干等下去。”

“看起来班主的意思是换人'救场’?”

“余老板,您老误会了。我这是请您拿主意呢!”

“班主,要换人,那就连我一起都换了!”

“余老板,哪能呢!哪能呢!”班主说。他茫然四顾,自言自语道:“这,这咋办呢?”

“班主,按时开场,我余某有办法。”

班主一脸狐疑,给台左司奏人员打了个手势,随后开场锣鼓便响了起来。响了一阵,场内观众开始安静下来。

演出开始了,余三胜上场。这场戏的开板唱的是“杨延辉坐宫院”一段,本来只有四句唱: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我好比失水鱼,困在沙滩;

   我好比中秋月,乌云遮掩;

   我好比东流水,一去不返。

余三胜的四句唱完了,本该轮到胡喜禄扮演的铁镜公主上场,他用眼角往场上一扫,心里明白胡喜禄还没到场,于是就随口编唱:

    我好比……

    我好比……

    我好比……

 台下的老观众都知道“我好比”本来只有四句,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句?没完没了的!但也猜出一定是什么原因,让余三胜在拖长时间。因为太爱听余三胜的腔调,也就姑且等下去。出人意料的是,余三胜竟然一连气地唱了七十四个“我好比……”

余三胜不仅是一位演技高超的京剧演员,而且文学功底也很深厚,平时又肯学习,故而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随口编出的唱词、念白,合辙押韵,通俗易懂,抑扬顿挫,郎朗上口,连行家里手也不得不击节赞赏,自愧弗如。

这时,胡喜禄终于匆匆赶到戏院后台。班主见“胡老板”到了,如释重负,连句责备的话也顾不得说,让众人七手八脚给他化了妆,穿上戏衣,塞上“孩儿”。胡喜禄便手抱“孩儿”,上场前一句念白:“丫头,走哇……”

余三胜闭目缓唱,兴致正浓,突然间听到了“念白”,知道胡喜禄已经到了,便以平常唱词收场。

余三胜这七十四个“我好比”,历时数十分钟,场面异常安静,观众明知有“鬼”,但为他的唱腔所倾倒,一直兴趣盎然地听下去。

事后有人问余三胜:“如果胡喜禄一直未到,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余三胜答道:“你们不用担心,'我好比’准备唱八十句为止。如果喜禄还不能到场,我就改用'说白’,历叙天波府杨家的家世渊源,即使说上一天一夜,我'肚子’里有的是。”

余三胜应变能力相当强,故事很多,这里再说一个。有一次,余三胜扮演一位君主,先由四名佩刀侍卫上场,然后是内宫四人执戟前导。该他上场了,他把台帘一掀,就发现前面“龙套”出了纰漏。

四名佩刀侍卫上场后,按舞台程式左右各站两人。执戟内宫四人,分前后两列上场,前列两人分列左右,后列两人,走到台口,竟肩并肩一起站到左边去了。内宫四人,左边站了三人,右边站上一人,形成舞台上一大忌——“一头沉”。

余三胜自登场后,便不时以眼睛示意,但未引起站错位置“龙套”的察觉。余三胜无法,放慢节奏,在转身亮相前,又用眼睛狠狠瞪了“龙套”一眼。这“龙套”我行我素,依旧纹丝不动地错下去。余三胜突然灵机一动,在唱完一段唱词后,临时增唱了两句摇板:

这壁一个那壁三,

余三胜边唱边伸出右手食指朝右边指了一阵,又伸出右手三指朝左边指指,然后站定,摇摇头,继续唱:

     还需孤王把他拉。

余三胜边唱边上前,拎着左边“龙套”的耳朵拉往右边去。

按场规,演员不得随意增加唱词,不是闹剧,也不得插斜打诨,余三胜这样纠错,也是万不得已的。台下观众多是老戏迷,看出了其中蹊跷,对他这随机应变的能力,都发出会心的笑。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

                 《梨园韵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跃在江浙农村的“京班”(一)
四郎探母坐宫一段的唱词
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念功—“念白要因人而异”
[转载]【转载2】翁偶虹:京剧老生的第二个里程碑[下]
马连良:谈“总讲”
【论曲艺I】谈谈《同光十三绝》中的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